美國家庭如何鼓勵孩子做家務?專家:列出清單明確責任和細則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很多歐美國家的父母要求子女從小分擔家務,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布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平時抽出時間做家務的孩子,反而學習成績更好,社交能力更強,更加陽光快樂。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不做或者很少做家務的孩子,則更容易對生活不滿意。

圖源:東方IC 資料圖

調查

常做家務的孩子自信心更強、

美國研究人員分析了近萬名9歲左右學齡兒童的學習成績和做家務情況,並藉助調查問卷評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與同齡人的關係、社交活動以及生活滿意度。結果顯示,與難得做家務的孩子相比,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自信心更強,學習成績更好,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測試中得分更高;很少做家務的孩子對生活不滿意的可能性高30%,更容易對學習能力缺乏自信,而且容易與同齡人關係不佳。

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新生院長的教育學家海姆斯,在她所著的《怎樣教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一書中,引用了哈佛大學對青少年的跟蹤研究成果,認為一個人如果從兒童時期就參與做家務,一方面學會了足夠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培養了進取心,那麼成年之後,在職場和家庭中,他都是主動和積極的人,成為事業強者和成功人士的機可能性會更大。

海姆斯表示,避免過度呵護,鼓勵孩子嘗試各種活動,包括家務勞動,應該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她說:「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家長引導孩子做家務的年齡越早越好,因為孩子儘早參與後,就會覺得洗盤子是學習的一部分,不是很重的工作,是家裡人要做的普通事情之一,而且孩子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後,會認為自己對家裡盡了責任、貢獻了力量。」海姆斯認為,當父母忙著給孩子安排好所有活動和時間,幫助他準備考試複習的時候,卻剝奪了他們自己動手、學習管理自己的機會。

研究人員的跟蹤調查發現,經常和固定做家務的孩子很小就建立起責任心,不僅行動自立、言而有信,而且與家人和朋友間關係融洽,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也高。他們很快就接受了家庭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家務並不是父母單方面的事情,而應該由所有人分擔,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得到快樂。相反,不做家務的孩子,容易產生較多的抱怨,不高興的時候就怨天尤人。

方法

列出家務清單明確責任和細則

心理學家湯姆·布魯內爾博士贊同海姆斯的觀點。他認為,教導兒童做家務,可以將他們培養成可靠和可信賴的人,因為他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在家長分配好日常的工作後,一旦某人錯過時間或是沒有按時完成,全家的生活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影響。布魯內爾博士建議家庭中建立一份「家務清單」,明確責任和細則。

實際上,孩子對做家務很有興趣,尤其是和全家人一起做,他們會幹得興致勃勃。當然,由於自身生長發育的特點,「忘記」把襪子放好,玩過的玩具未及時歸位的情況會時有發生,家長這時要耐心並溫柔地「提醒」。比如回到家裡,要先把外衣掛好,不要亂放,然後吃點心,吃完後把盤子洗乾淨放到晾乾架上,才可以去玩耍。有了這樣具體的指點和步驟,孩子才不會疏忽和忘記。這個過程會比較長,要一直等到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為止。

不可否認,表揚的方式對孩子更有效。如果孩子不是多次並且嚴重「玩忽職守」,家長就不要過分責備,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拒絕合作,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在家長心目中沒有價值,而產生頹喪和壓抑心態。

至於是否應該給做家務的孩子一定的經濟報酬,專家普遍認為最好不要付錢,這樣才能體現家務勞動對家庭和孩子的好處。專家認為,平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但是不必與做家務連在一起,讓孩子認識到,做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義務和責任。

講述

蘿拉:重視成長過程中的感受

美國媽媽蘿拉講述了孩子做家務的經歷。有一天7歲和9歲的兩個兒子正準備擦地板,鄰居家的小女孩來敲門喊他倆出去玩,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表示要幹活不能去玩。鄰居家的經濟條件很好,小女孩總是忙著去上各種私教課,從來沒有幹過家務。小女孩吃驚之餘也願意留下來和他倆一起擦地板。

孩子們在溼漉漉的地板上追逐打鬧,衣服都粘在身上了,地板上狼藉一片。他們擦完了地板,把溼布擰乾,再合力把家具推回原處,然後都躺倒在沙發裡。雖然滿臉疲憊,但他們看起來非常高興。

小女孩臨走前認真地問我,她下次來玩時還能不能接著做家務。小女孩因為沒有機會做家務,實際上缺失了「任務-忙碌-完成-成果」這一連串成長過程的感受,經歷就是一種成長,她在我家找到了這種感覺。孩子們做家務雖然又慢又沒有質量,但我還是放手讓他們去做,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勞動的艱辛,承擔起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溫玉順

相關焦點

  • 驚人的美國孩子家務清單+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做家務的神器
    做家務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是孩子培養孩子成才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都把做家務視為孩子必須掌握的能力。▲ 在美國,讓孩子做家務幾乎是每個家庭達成的共識。他們認為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承擔家務是每個人在家庭中應擔負起的基本責任。
  • 孩子的家務勞動清單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 美國孩子的家務訓練手冊
    近年來,教育部和學校也鼓勵開展家政、烹飪、手工、園藝和勞動方面的家庭作業,我為這種重新重視勞動的傾向喝彩,但我覺得,這種教育不應該由學校負責,家長不配合,態度不端正,好逸惡勞、以懶惰為榮,孩子做什麼作業都是枉然。
  • 1-13歲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什麼叫力所能及,這就是!
    看看同齡的那些美國孩子,他們在人生的最初十幾年裡,甚至出生後一歲開始,就已經學會處理自己獨立需要解決的家務,這不是段子,而是事實。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這張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或許可以借鑑一下。
  • 暑假來了,是鍛鍊小朋友做家務的好時期(附2-6歲家務清單)
    如何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1. 邀請孩子來幫忙家長首先要適度的示弱,來邀請自己的孩子來幫忙,家長的請求,讓孩子意識到被需要,從中獲得滿足感和自信心。大正幼兒園設計3.不要急著否定孩子很多家長表示,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只會越幫越忙,但不要著急,孩子剛開始做家務的時候肯定是做不好的,這個時候重要的是多給孩子鼓勵,培養他做事情的積極性,並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漸漸培養他的耐性和做事的態度,能夠給孩子很多正面的影響。4.
  • 暑假來了,是鍛鍊小朋友做家務的好時期(附2-6歲家務清單)
    暑期放假,是鍛鍊家中神獸的做家務的好時期,哈佛大學有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經常參與家務的孩子,成年後人際關係更好,心態更樂觀。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發展孩子熟練動作的協調,還能從小培養對於生活的責任感、獨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孩子多大就應該做些家務了?這份不同年齡的家務清單請收下
    而讓孩子擁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是養育中無法越過的一堂必修課,而這其中最不能缺少的,又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其實就是:鼓勵孩子做家務。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能真正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增加自己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同時,這也能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
  • 孩子做家務賺取零花錢,真的好嗎?
    家務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很好方式,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一種教育觀點,是用零花錢激勵孩子做家務,他們認為,孩子通過幹家務獲得零用錢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這可以讓孩子知道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乍一聽好像跟有道理的樣子,但仔細一琢磨,這種方法很值得商榷。
  • 是時候讓孩子學做家務了!這張分年齡段家務清單你該早點收藏
    而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也相對較高。△那些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3.17%,而持有「孩子應該做些家務」觀點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這兩項數據的差距可謂懸殊。因而,讓孩子把所有時間都留給學習和休息並非是明智的選擇。
  • 「家務清單」不宜急在學校和家庭推廣
    「五一」小長假期間,黃梓萌的家長很開心,孩子幫著一起擺放餐具、擦桌子、疊衣服、整理書桌……全家人還一起做「比一比」的遊戲,孩子和奶奶、媽媽、爸爸比一比擺放餐具,看誰放得又快又整齊。黃梓萌是上海市普陀區樹德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 做家務比學區房更重要?9個月就開始?13歲以下兒童家務清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我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中進行的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美國超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精英,沒出過敗家子。家族世代承襲家規,從小讓孩子記帳、做家務。
  • 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值得點讚
    關鍵詞:學生做家務近來,一則關於上海市樹德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談及設置「家務清單」的初衷,該校校長表示,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優越的環境中,承擔一定的家務能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感。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僅為3.17%。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孩子雖小,但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也應該在家庭中負起應有的責任,而做家務正是孩子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方式。讓孩子做家務的起步階段絕對是一場艱難的戰爭,一個處於學齡前階段的兒童已經開始能夠對大人的要求表現出不耐煩和抵制的情緒。所以在一開始,我們需要和孩子講清楚情況:除了家長需要他們來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是孩子作為家庭一份子的責任。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也有助於培養他們養成樂於助人、有擔當的良好品質。
  • 學會這幾招,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做家庭的小主人
    您的孩子有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意識嗎?他認為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嗎?讓孩子學習一些生活技能,經常和父母一起做家務,不僅是對能力的鍛鍊,更是對責任感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很有益。「包辦式」父母,讓孩子無活可幹「只要你乖乖的,家裡什麼活兒都不需要你幹!」「哎呀,寶貝你怎麼能端飯呢?萬一燙到了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話,是不是經常出現在你的家庭中?如果真是這樣,你就要小心了,孩子自理能力的鍛鍊機會以及對家庭的責任感可能正在被剝奪。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比不做家務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01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重視讓孩子多多的參與到家務活中來。比如:在德國,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被明確寫進了法律。
  • 哈佛大學專家建議:孩子家務勞動進度表
    通過承擔一定的家務責任,孩子能夠形成自我意識,建立起自 信心,更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培養出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且孩子還可以發展計數、分類等認知能力,學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等等,這些都為孩子以 後的成長打下基礎。下面,讓我們看看美國家長是怎樣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參與並愛上家務勞動的。
  • 不要什麼事情都給包了,讓孩子幫做家務,這些好處要了解
    所以家長就會想放棄,想要自己去做每一件事情。因為孩子自己也做不好,同時他也不願意做。你去把時間花費在爭吵上,還不如讓我自己去把這個家務做好。有些家長又覺得孩子需要去學會承擔責任,有必要適當的做些家務。我們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和孩子一起來做頭腦風暴,共同列出一份需要孩子做家務的清單。把這些清單,項目都羅列出來之後,可以由孩子來認領。其中哪些是孩子可以去承擔的家務,這些項目都列出來之後,大人不要以為這個事情就結束了。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花時間去幫助孩子,同時還要和孩子一起做,直到孩子能夠熟練地掌握如何去做某個家務。
  • 兒童與勞作 哈佛研究:做家務和不做家務,成年就業率為15∶1,犯罪率1∶10
    和我文中提到的那個經典回復的媽媽一樣,大家都是怕孩子傷著或者手笨把簡單的事兒弄複雜,所以不讓孩子碰,直接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無論男孩和女孩,動手能力都是極重要的,尤其是勞作,決定了一個孩子將來的人格和品質,哈佛的調查顯示: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就業率比例是 15:1 ,犯罪率是1:10 。
  • 鼓勵孩子從小做家務,好處竟然這麼多
    有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會更優秀。其實現在在我們身邊的不少家長,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了,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做家務! 做家務有哪些好處?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和父母一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會安然的享受父母的勞動成果,並且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能夠有能力去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