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2020-08-27 母嬰之聲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

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其實孩子不乖的現象背後,本質裡隱藏的,都是孩子對媽媽的需求


編輯

1、孩子天生對母親就有一種依賴感

「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常人以為的媽媽的育兒方式出了問題,相反,其實是,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關係健康又親密。

編輯

孩子把媽媽當成最信任的人,才敢在媽媽面前表現出最不好的一面。

2

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安全感足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其實是好事,是孩子安全感充足的一種表現。

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所以敢把自己的所有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不用小心翼翼照顧大人的心情。

平時上班忙的媽媽,一般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著,老人捨不得花錢,公園裡的娛樂設施很少讓孩子玩,孩子在他們面前也表現得很懂事,從來不敢耍賴犯渾。只有在媽媽面前,才願意放下戒備,做個任性的小孩。

編輯

也曾聽一位幼師說過,幼兒園的孩子不論在學校時多麼聽話獨立,一回到媽媽身邊都會變得調皮搗蛋,露出不乖的一面。

這正是因為孩子只會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面前釋放真實的自己,而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媽媽。

面對這種不乖的孩子,媽媽們先不要指責,而是為他們敢於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而驕傲吧。

3

孩子用不乖,來試探媽媽底線

《美國育兒百科》指出:媽媽不在家,保姆或者家人告訴你孩子們表現的像個天使時,不要偷著開心覺得孩子終於長大了。

編輯

孩子並沒有長大,而是他們對別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孩子不敢跟其他的人撒野,是他們自我保護、心智小成熟的一種表現。

因為他們明白,在媽媽面前不講理、撒潑,還可以被原諒;但是面對別人,可就沒有這麼大的膽子了。

4 隱藏在心裡的委屈,需要找人發洩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在公司、或者其他地方受了委屈,往往只能「打落牙齒往裡吞」,面對至親的人,卻不需要掩飾,不滿能夠很快發洩出來。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喜歡把自己的不滿和委屈,都發洩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5 孩子也有分離焦慮

現在的眾多媽媽,往往能夠「頂起半邊天」,既要操持家裡,又是公司的重要骨幹。

朝九晚五、早出晚歸,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一天之中往往只有幾個小時。

長時間見不到媽媽,孩子往往會不確定:我的媽媽去哪裡了?還會不會回來?她還愛我嗎?

編輯

所以,每次當媽媽要出門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特別害怕媽媽就此離開。其實,這只是孩子變相「求關注」的一種方式。

說到底,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的種種不講理、不懂事的行為,都是在展示最真實的自己。對於媽媽來說,這是「甜蜜的負擔」,因為,孩子的心扉依舊向你打開著呢!

怎樣解決「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編輯

01.

理解孩子的真實情緒

美國作家帕蒂·惠芙勒在《傾聽孩子》一書中指出:

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孩子被理解得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編輯

面對孩子「哭鬧作妖」時,先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

比如文章開頭,寶媽可以從廁所出來後告訴孩子:「我知道寶貝是因為看不到媽媽很擔心,所以才哭著找媽媽的。媽媽要是看不到寶貝也會擔心,會想你的哦。」

一句「我知道」去同理,比給孩子講一百句大道理還管用。

02.

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讓孩子知道,我們可以無條件包容他的情緒,不管他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最愛的孩子。同時,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底線,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也很重要。

2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他們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有了「我」的想法,不想凡事聽爸爸媽媽的「指令」。

編輯

同時,他們也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習慣性唱反調、說「不」,這背後的潛臺詞其實就是:「這個規則能改嗎?這件事我能做嗎?」我們就可以開始給孩子樹立一些規則意識了,比如:

● 哪些是紅線不能碰——不玩插座、不往嘴裡塞小零件等涉及安全的事情;

● 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打人咬人、搶玩具等傷害他人的行為;

● 哪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今天穿哪件衣服、想吃什麼、想去哪兒玩等。

從小建立規則意識,長大後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03.

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孩子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會表達,才只能用不乖的行為吸引注意。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反思自己這些行為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達到了目的。

比如,當孩子再次通過不願意睡覺,反覆折騰來讓媽媽多陪陪自己時,可以告訴孩子:「寶貝是不是希望跟媽媽多玩兒會啊,媽媽也想多跟寶貝待會兒。但是現在太晚了,寶貝不睡覺明早就起不來,早上就不能跟媽媽一起玩刷牙遊戲了哦。你這周都早點睡,媽媽也好好把工作做完,周末就有時間,可以帶你去遊樂園玩一整天好不好?」

04.

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

成年人的世界確實沒有容易二字,有太多事情需要處理,但學齡前孩子的世界裡卻只有我們。他們把所有的愛都投在了我們身上,所以有時候可能會讓我們有點「煩」。

但,父母的有效期也就十年,隨著他們長大,有了自己的圈子和世界,我們再想讓他們粘著自己都難了。

編輯

所以,當你一大早被孩子從被窩裡吵醒時,先別生氣,畢竟一個人得多愛你才願意睜開眼睛第一時間來找你,才願意一起床就來親你抱你。

面對在媽媽面前用「作妖」來尋求關注的孩子,我們要更有耐心,多些正面的細節上的鼓勵,把生氣和指責改成擁抱和親吻,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都在關注著他,他不用刻意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條件允許下,儘可能多給孩子一些高質量的陪伴吧,用心地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一位媽媽講:寶寶在我面前脾氣很大該怎麼辦?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看來,這位寶媽是遇到了「育兒魔咒」——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 為什麼老人都埋怨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聽婆婆在我面前說:「只要你在家孩子就沒不乖,你不在家的時候可聽話了,該吃飯就吃飯,該玩就玩,該洗澡就洗澡,該睡覺就睡覺。聽到婆婆的吐槽,我只覺得心疼。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這些原因1、孩子的天性,本來就和媽媽更加親密。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為什么女兒跟著別人的時候,是天使寶寶,跟著我就根本不像人類的孩子?
  • 為什麼孩子和媽媽在一起就不乖?
    這位媽媽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她把孩子帶到一歲,就開始上班了,然後由奶奶一直帶著孩子。孩子平時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表現得十分乖巧。能自己吃飯,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很少發脾氣。但是只要媽媽一下班,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情緒變得很激動,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哭鬧。一步都不離開媽媽,甚至媽媽去上廁所她也要站在旁邊等著。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媽媽還要背多久?
    前幾天,收到私信有位媽媽講述自己最近的困惑: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粘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一回頭就是要抱抱,飯也不好好吃,睡覺更是得三催四請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小粘人精」,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卻是個「獨立寶寶。」家裡其他的人也都說過「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為什麼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不少媽媽表示:孩子不在家時,乖的就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孩子小小年紀,竟然有兩幅面孔,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只信任媽媽,孩子把媽媽看作是世界上最依賴的人,在媽媽面前想要嘗試各種事情,哪怕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即使他吵鬧,媽媽也永遠不會離開他。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談到這個話題,她們往往會說:每次下班回到家,孩子老纏著讓我抱,可我累一天了實在沒精力;就連吃飯的時候,都讓抱著吃,可我不在家孩子就能坐在寶寶椅上自己吃;只要我稍微不順著他,他就大哭大鬧發脾氣,可我不在家他就好好的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寶寶就不乖?寶媽要明白
    接著她婆婆說因為她一回來孩子就很不聽話,我姐聽到自己婆婆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委屈地跑來跟我哭訴。與此同時她心裡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她婆婆帶孩子,孩子就很聽話,只要自己一回來,孩子就不乖呢?難道是孩子不喜歡跟她一起嗎?還是說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又或者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不夠呢?看著我姐皺著眉頭,只能先安慰她,等她冷靜下來以後我便憑藉我看書的經驗幫她分析一番。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她說:「女兒最近太黏人了,只要我在家她反而不乖,都不知怎麼辦好啦。」奶奶喊她去洗澡都不願意去,硬拽過去還生氣的把洗澡水潑到了客廳,婆婆很生氣朝華姐發火說:「都是媽媽慣的,媽媽沒在家,孩子更聽話,媽媽一回來鬧得不得了。」華姐聽了婆婆的話,心裡酸酸的。難道我的家我回來還錯了嗎?難道孩子太黏人,我就不要了嗎?為什麼有媽媽在家,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作者|卡卡辛前幾天,在知乎看到有位媽媽在講述自己的困惑: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纏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沒事就要抱抱,吃飯不好好吃,睡覺更是要三催四請。可是這麼一個「小魔王」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是個「正能量寶寶。」家裡人也都說「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才開始出現了格外黏媽媽的行為。千萬別著急高興,這只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是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理解媽媽為什麼要離開,認為媽媽離開了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才哭得悲痛萬分。
  • 孩子奶奶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而且婆婆還說,「平常我孫女可乖了,你在家比你不在,我還累」。弄的我朋友不知怎麼辦才好,真是倆字「生氣。」我勸她別生氣,其實是她不知道,「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什麼壞事,從親子關係上說這證明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健康又親密。」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1)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安全感足 孩子因為無條件的信任媽媽。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孩子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文|秘籍君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每當自己從外面回到孩子身邊,孩子都會有那麼一會兒磨人的表現。不是吵著要媽媽抱,就是哭著說自己要這要那,於是家裡的老人就會來上一句:「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孩子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 媽媽在孩子就鬧騰媽媽不在反而乖,背後的三個原因讓媽媽很暖心
    最近有為媽媽抱怨到,自己兒子目前2歲2個月,因為之前都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婆婆從來沒有幫忙,現在自己上班了,婆婆;來幫忙帶孩子。但是每天自己回家後婆婆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不在孩子一天特別乖,吃飯吃得很好。你一回來孩子就開始鬧騰,你看你是怎麼帶孩子的。婆婆還經常在孫子面前說,你媽一在家你就不乖。這位媽媽特別心煩,覺得婆婆說的話沒有道理,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來反駁婆婆。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真相令人心疼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媽媽們都不陌生。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小蜜蜂,圍著你轉,什麼事都要找你,而且非常不配合,有點不樂意還要哭鬧。朋友才恍然大悟,孩子這哪裡是乖,他只是不怎麼敢在爺爺面前鬧,只有跟媽媽在一起時,他才敢無所顧忌地表達需求、發洩情緒。這種情況有點像一些成年人在外面受再大委屈也能堅強不掉眼淚,可是只要愛人或父母關心幾句,就忍不住泣不成聲。人總是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更任性,孩子也是。
  • 為什麼孩子會兩面派,其他人帶挺好的,媽媽在帶就不乖了
    記得剛開始有大大寶得時候媽媽和婆婆都有幫忙,我想大多數第一胎都是按書養了。每每下班回家孩子就特別粘我,各種撒嬌各種抱抱,一直就不知道為什麼哼哼唧唧的,媽媽最愛說一句:小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婆婆這也是:媽媽回來了奶奶也不要了,媽媽不在家自己吃飯,奶奶上廁所自己看一下就自己玩玩具了,到媽媽這就是各種抱抱,上個廁所非要打開門看看,看見媽媽打開暖霸還要幫忙關兩個說節約用電。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會特別不乖
    很多寶寶在媽媽面前都是無理取鬧,在其他人面前就不會那麼肆意。寶寶有天生的洞察力,他知道媽媽的底線,而別人的底線他不敢去試探。在別處積攢的情緒只敢在媽媽身邊發洩,大人都是這樣在親密人面前更容易把脆弱的一面顯露出來,更何況一個孩子。還有生活中孩子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向媽媽索取,向媽媽發脾氣。所以孩子在媽媽面前不乖,其實是一種愛你的表現,他知道只有媽媽能夠接受他所有的無理,和包容他的一切。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原因很暖心,媽媽越早知道越好​
    我安慰她:「老話不是說嗎『孩子看見娘,無事哭一場』,孩子黏你不是孩子不乖,也不是你慣壞孩子,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女兒的這一切需求在婆婆看來,就是「作」,只要孩子一哭,婆婆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我跟她說不是孩子使壞,也不是我太過寵溺,而是孩子內心有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