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真相令人心疼

2021-02-08 錢志亮工作室

全文1862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前段時間聽到一位朋友的抱怨:

我們單位剛復工,工作比較忙,爺爺奶奶就幫忙帶孩子。沒想到,我一回家孩子就不聽話,又太黏又鬧騰了,連飯都不好好吃。而且一定要媽媽抱,其他人都不行.氣得婆婆總是跟我念叨:「你不在,吃飯吃得好好的,晚上洗個澡就去乖乖睡覺了!你一回來倒好,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我覺得委屈死了,我平常對孩子還蠻嚴厲的呀!怎麼孩子還有兩副面孔呢!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媽媽們都不陌生。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小蜜蜂,圍著你轉,什麼事都要找你,而且非常不配合,有點不樂意還要哭鬧。

在媽媽身邊很有安全感

有一句老話講:「嬌崽碰到娘,無事哭一場」。

孩子只在你面前不乖是有安全感的表現,也是孩子因為真的很愛媽媽。

正因為內心有了這樣的篤定,所以他才敢在你面前肆無忌憚,釋放自己的情緒。

《美國育兒百科》裡提到:


「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簡單來說,媽媽身邊就好像是安全地帶。

有位家長朋友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段時間特別忙,周末就把4歲多孩子放在爺爺奶奶那裡,星期天下午再接回來。晚上和孩子開視頻,看到孩子乖乖坐在桌子前吃飯,爺爺安慰她:「沒事,乖著呢。"

可是她一回到家,孩子的魔王本性就露出來了。

一開始她也想不明白,後來發現孩子有點怕爺爺,因為爺爺平時比較嚴肅,不怎麼和孩子開玩笑,有時候孩子不吃飯,不睡覺,奶奶搞不定,爺爺說兩句就行了。

朋友才恍然大悟,孩子這哪裡是乖,他只是不怎麼敢在爺爺面前鬧,只有跟媽媽在一起時,他才敢無所顧忌地表達需求、發洩情緒。

這種情況有點像一些成年人在外面受再大委屈也能堅強不掉眼淚,可是只要愛人或父母關心幾句,就忍不住泣不成聲。

人總是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更任性,孩子也是。

尋求媽媽的關注

孩子任性、發脾氣、不聽話,甚至不停地來擾亂你,其實也是在尋求你的關注,不斷試探你的底線。

比如你到家想要處理一點工作,孩子非要你抱;你玩手機,他就過來搶手機;甚至找各種話題,不斷叫媽媽.

有的媽媽因為疲憊,常常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甚至覺得他「不乖」。

其實所有這些只是吸引你的注意力,只想讓你多花點時間陪陪自己,

在綜藝《婚前21天》裡,傅首爾丈夫曾提及妻子的童年經歷:

 

「小時候她在外婆家,見不到媽媽。那個時候很小,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想媽媽,就喝洗潔精,弄得自己生病了,就能看到媽媽。」

這是孩子在尋求父母關注的一種非常極端方式。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用「壞行為」來博取大人的關注。

6歲前的孩子情感需求非常強烈,加上表達不夠流暢,哭、鬧、纏就成了他們的表達方式。

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1.多點耐心和理解

美國兒童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

我不相信有壞孩子,當他們不乖時,我會想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每個孩子身體裡都有一個杯子,需要用愛,關注,照顧和理解來蓄滿。有時候孩子焦躁不安,心煩意亂,其實只是因為他的杯子空了。

你要知道,每個不乖的孩子背後,可能藏著很多沒有被滿足過的需求,越是不乖,就越是需要父母冷靜下來,看見孩子。

最差的做法是,孩子在你面前鬧,你推開他、否定他、充滿不耐煩。

不妨抱抱他,陪他玩,多花點時間讀懂孩子。

2.提前告知行程

當你準備離家時,最好是要提前和孩子說清楚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回家,給孩子打個預防針,幫助他面對即將到來的分離。

比如上班:「媽媽明早上要去上班啦,下午6點前就會回來,明天奶奶會陪著你。」

等要走的時候,引導孩子主動和你說再見。

即使孩子哭得多厲害,也要這樣和孩子告別。

不要趁著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這種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會在你回家之後更加黏著你鬧。

3.爸爸要參與進來

想讓孩子不老是纏著你鬧,需要其他家庭成員積極參與陪伴孩子這件事,特別是爸爸。

也許有的爸爸會說:「孩子天生就愛黏著媽媽。」

其實只要爸爸們多花點時間和陪伴孩子,孩子也能像信任依賴媽媽一樣,依賴爸爸,也就可以分擔媽媽身上的壓力。

4.多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做足了,孩子就知道媽媽是一直愛著自己的,即使他們短暫地不在自己身邊,也不會感到那麼緊張和惶恐。孩子黏著媽媽的時光其實很短,等到長大了就不再這麼依戀了。趁著他還小,多陪陪他,給孩子充分的愛和關注,只有得到足夠的愛,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

相關焦點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聽話。」背後真相讓媽媽既心疼又暖心
    一朋友說,她最近被婆婆嫌棄了,說她不在家,孩子可乖了,幹啥都好,她一回來,孩子就變的哼哼唧唧的不聽話,剛建立的生活規律都亂了。婆婆甚至說讓她晚點回家,等孩子睡了再回來,周末也別呆在家,去公司加班得了。自己不在家,孩子好好的,乖的像個天使,好好吃飯、玩耍,懂事又省心;等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立刻變成「小惡魔」,各種纏著媽媽撒嬌,讓餵吃飯、陪玩,媽媽稍微不順著寶寶,他們就大哭大鬧發脾氣。最近我家二寶也是這樣。只要我回到家,他就愛哭鬧,連我洗個手的功夫他都不願意,哭著拽我出來陪他。很多媽媽對孩子這樣反常的行為很是不解。但是知道原因後,也許你會心疼。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最終讓我釋懷的,是一位媽媽的勸解,她說:寶寶跟你黏,是因為只有跟你在一起時,她才是無所顧忌的!而且,孩子能黏你的時間,真的沒有幾年。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談到這個話題,她們往往會說:每次下班回到家,孩子老纏著讓我抱,可我累一天了實在沒精力;就連吃飯的時候,都讓抱著吃,可我不在家孩子就能坐在寶寶椅上自己吃;只要我稍微不順著他,他就大哭大鬧發脾氣,可我不在家他就好好的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導讀: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不少媽媽表示:孩子不在家時,乖的就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孩子小小年紀,竟然有兩幅面孔,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只信任媽媽,孩子把媽媽看作是世界上最依賴的人,在媽媽面前想要嘗試各種事情,哪怕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即使他吵鬧,媽媽也永遠不會離開他。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後來,帶孩子回娘家,孩子依然如此,只要媽媽一回去,孩子就特別煩人。
  • 為什麼老人都埋怨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聽婆婆在我面前說:「只要你在家孩子就沒不乖,你不在家的時候可聽話了,該吃飯就吃飯,該玩就玩,該洗澡就洗澡,該睡覺就睡覺。聽到婆婆的吐槽,我只覺得心疼。不可否認,孩子與媽媽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從懷胎十月到再到母乳餵養,都給孩子和媽媽建立了無比親密的關係,當然,陪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花時間去陪伴了那自然而然孩子和媽媽是最親密的。2、在其他地方積攢的壞情緒來媽媽面前發洩。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你一回來就又哭又鬧,都被你慣壞了!你還不如不回家呢!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家人或者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別著急高興,這只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作者|卡卡辛前幾天,在知乎看到有位媽媽在講述自己的困惑: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纏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沒事就要抱抱,吃飯不好好吃,睡覺更是要三催四請。可是這麼一個「小魔王」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是個「正能量寶寶。」家裡人也都說「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看來,這位寶媽是遇到了「育兒魔咒」——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 為什麼媽媽一不在家,孩子就不乖,真相令人心疼...
    當然,這種依戀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逐漸變淡,我們不要粗暴的制止,保護好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不讓寶寶失去安全感。,並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其實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渴望的到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孩子表達能力不足,所以只能用另一種方式博得父母的關注。
  • 為什麼媽媽不在身邊娃就變成了天使寶寶?真相的背後,令人心疼
    比如孩子哭鬧後父母一再妥協,孩子得知父母情緒信號後更願意當「小霸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長更是比比皆是,在家裡簡直是孩子的天下。,越會影響到他對外界規定的判定,再用同樣做法處理,便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甚至會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無法養成獨立性格,久而久之導致一種孩子「在家橫,出門慫」的現象。
  • 為什麼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
  • 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看動畫片,網友:乖得讓人心疼
    01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得令人心疼小雨是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在一家公司做文員,因為家裡忙,沒有人幫她帶孩子,徵得單位的同意後,她決定帶著孩子上班同時,還有網友留言道:"孩子真是乖得讓人心疼,作為過來人,我淚目了,實在是感同身受。"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媽媽還要背多久?
    前幾天,收到私信有位媽媽講述自己最近的困惑: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粘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一回頭就是要抱抱,飯也不好好吃,睡覺更是得三催四請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小粘人精」,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卻是個「獨立寶寶。」家裡其他的人也都說過「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別再讓媽媽背「鍋」了,是你不懂孩子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你不在家孩子吃飯吃得挺好,你一回來就不怎麼吃了。」「孩子跟著你這樣媽媽太鬧騰,跟我們在家時候可乖了。」家長都認為孩子不乖,一定是媽媽慣的,和媽媽在一起就有諸多不好,這讓多少媽媽既委屈又冤枉。
  • 我媽說,「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聽話」,原因扎心了
    很多媽媽都受到過這樣的質疑: 只要你一在家,那個老老實實的孩子秒變「小惡魔」:撒嬌耍賴、不肯睡覺、又瘋又鬧…… 然後纏著媽媽又是聊天、又是講故事,又是玩鬧…… 一到這個時候,外婆氣就不打一處來,一遍遍地催:「你還讓孩子睡覺嗎?你不在家,孩子9點準時睡覺,不知道多聽話,你一回來孩子就鬧起來沒完。」「全家就你最慣著她!」 「下一次,你要加班等孩子睡著再回來!」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寶寶就不乖?寶媽要明白
    接著她婆婆說因為她一回來孩子就很不聽話,我姐聽到自己婆婆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委屈地跑來跟我哭訴。與此同時她心裡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她婆婆帶孩子,孩子就很聽話,只要自己一回來,孩子就不乖呢?難道是孩子不喜歡跟她一起嗎?還是說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又或者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不夠呢?看著我姐皺著眉頭,只能先安慰她,等她冷靜下來以後我便憑藉我看書的經驗幫她分析一番。
  • 孩子不乖沒有錯,孩子太乖要小心!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好生活中的每件事,這樣聽話的孩子簡直是小天使,真的令人太省心了。所有孩子都應該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不乖沒有錯,因為他們敢於自我表達,自我嘗試。而太乖的孩子則羞於表達,不敢表現,這將會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做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孩子太乖有可能是表達能力不足引起的,需要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