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2020-11-20 贏在起點能力早教中心


最近朋友和起點君抱怨,說女兒最近黏人得很,只要自己在家,孩子就像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她走到哪跟到哪,「媽媽媽媽」喊個不停……


平日生活中,稍微有點不順著她,就大哭大鬧。不僅如此,每天她上班出門前,娃還要上演一場瓊瑤式「生離死別」……


這誰受得住???


更惱火地來了,家裡帶娃的老人跳出來抱怨:


你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可乖了。你一回來就又哭又鬧,都被你慣壞了!你還不如不回家呢!


怪我咯?當媽的表示太太太委屈了!!!


這是招誰惹誰了還不讓回自個兒家?


其實啊,這還真不是個例,相信不少當媽的都遇到過這個階段。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就真開始應一句老話:「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甚至在媽媽面前,平時表現挺乖的孩子突然就開始「倒退」了,比如:容易哭泣,耍小脾氣……


「一見媽媽生活技能歸零,全都要媽媽幫忙」

「生完老二倒退得更厲害」

「明明已經可以自己大小便了,卻又開始尿褲子了……」



所以到底為什麼,孩子一遇到媽就開始「作妖」了呢?真的是媽媽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嗎?


孩子為什麼會黏媽媽?


我國著名早教專家林怡說過:孩子的很多負面行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現的小漩渦,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卻暗流湧動,積蓄的都是成長的力量。


所以,孩子的負面行為背後,往往蘊藏著積極的心理動機。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是孩子正在長大的表現,十分正常。


著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Mahler)認為:6個月到36個月大的嬰兒處於分離期,這是一個微妙複雜而又多變的心理過程。其中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6-10個月-孵化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共生的一個整體,開始能分清母親與陌生人。


10-16個月-實踐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從會爬到會走,並且開始學習說話。隨著能力的發展,他所面對的世界比以前開闊多了,探索新鮮世界、與外界互動成為了他生活樂趣。


16-24個月-整合期:


孩子的肌肉運動功能、感知覺和認知能力迅速發展,他們的探索性活動也隨之增加,在這過程中開始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於是他們開始感覺到焦慮、矛盾、挫敗、無助。


孩子依舊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慮,又想獨立向前又渴望母親的支持,使得他進退兩難。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才開始出現了格外黏媽媽的行為。


心理學家用 依戀(attachment) 來表示寶寶和媽媽之間的一種積極、充滿深情的情感聯繫。媽媽就像一個「安全島」,有她的存在,孩子才會自信地、大膽地去試探周圍陌生的環境和人。


舉個常見的例子:有些孩子在一個人玩玩具的時候總會時不時抬頭看一眼媽媽,確定媽媽在自己可見的範圍內後,他就會更加投入到手頭的事情當中。


而一旦當他看不見媽媽了,他就會開始焦慮,手上的玩具瞬間就不香了,他會放下手邊的玩具然後去詢問:媽媽去哪了?


所以,即便母親並沒有參與到玩玩具的過程中,她的存在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安全感的象徵。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也提到: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者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別著急高興,這只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所以啊,要說娃為啥騙騙只黏著媽媽?還不是因為媽媽在他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及,是最重要和最信任的人。


美國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真實。因為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可能會表現得更糟糕。


典型的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嘛!


孩子深知無論自己做出什麼樣的不當行為,媽媽都會愛他接納他,所以才會恃寵而驕,在媽媽面前表現地像個「小魔王」。


該怎麼處理孩子的黏人行為呢?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黏人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對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媽媽們可以試試以下幾招:


保持敏感,及時恰當地做出反應


媽媽對孩子需求的敏感性,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寶寶出現各種需求時,媽媽要能及時做出恰當的反應,滿足孩子。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擁抱也對孩子來說也很重要。


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


電影《哪吒》中,小哪吒淘氣打架、惡作劇……一樣也不讓人省心,父母卻用最大的愛和善意接納他。



其中有一幕,母親的手臂被哪吒狠狠咬了一口,她忍著疼痛,依舊溫柔地看著兒子。這時候,哪吒眼裡的恐慌和戾氣頓時消失,同樣溫和地望著媽媽。



當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得容易耍賴,出現一定的倒退,其實也是他在努力消除自己的壞情緒。這時候,我們大人要留在孩子身邊,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他重獲信心和希望。


增加離開的儀式感


很多時候,媽媽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哭鬧,是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理解媽媽為什麼要離開,認為媽媽離開了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才哭得悲痛萬分。


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孩子分不清「離開」和「消失」的區別。所以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提前告知孩子媽媽要去做什麼以及回來的時間。比如:


媽媽要去上班了,就在我們家附近。

時針到了6那裡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


還可以增加一些回家後的儀式感,比如到家之後抱抱孩子,親親他,告訴他今天媽媽很想你。讓孩子沐浴在愛中,知道媽媽只是短暫地離開一下,很快就回來,孩子便不會再擔心你的離開啦。


優質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關於陪伴的重要性,起點君在此就不贅述了。家長工作再忙,也別忘了抽出時間和孩子互動一下,陪他看一集動畫片、讀一本繪本,或是周末帶他去吃一頓大餐、去一趟遊樂場。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與愛,是什麼的都取代不了的。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注,以後就會少一些遺憾和無奈。


《傾聽孩子》一書的作者帕蒂·惠芙勒指出: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孩子被理解得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所以在嬰幼兒時期,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親子關係,比任何教育技巧都重要。


其實,不妨學著珍惜這小小的人兒還在我們身邊「作妖」的時光。終有一天孩子會與我們分離,會擁有比我們更廣闊和精彩的世界,到時候再想有人「媽媽媽媽」地黏著你,怕也是沒機會啦。


來源:贏在起點早教學園(ID:ElitebabyLand)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為什么女兒跟著別人的時候,是天使寶寶,跟著我就根本不像人類的孩子?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看來,這位寶媽是遇到了「育兒魔咒」——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真相令人心疼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媽媽們都不陌生。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小蜜蜂,圍著你轉,什麼事都要找你,而且非常不配合,有點不樂意還要哭鬧。朋友才恍然大悟,孩子這哪裡是乖,他只是不怎麼敢在爺爺面前鬧,只有跟媽媽在一起時,他才敢無所顧忌地表達需求、發洩情緒。這種情況有點像一些成年人在外面受再大委屈也能堅強不掉眼淚,可是只要愛人或父母關心幾句,就忍不住泣不成聲。人總是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更任性,孩子也是。
  • 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當晚上莉莉回來的時候,婆婆得意地說:「你今天不在家的時候,你兒子特別懂事乖巧呢,比你在家的時候好帶多了」。莉莉聽著婆婆話裡有話,氣不打一處來,便回了婆婆一句「你不在時,你兒子也很懂事」。婆婆聽後臉瞬間暗了下來。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 孩子捉迷藏只藏腦袋不藏腳?背後藏著你所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前段時間,我們跟大家聊到為什麼寶寶都愛玩躲貓貓?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文章推送之後,很多爸爸媽媽都說,不只小嬰兒喜歡,自己孩子三四歲了也超愛捉迷藏,而且是藏頭不藏腳的那種。但無論藏哪兒,總會露出一雙小腳丫「自曝」!有的娃甚至原地不動,直接捂住眼睛就算藏好了。
  • 只藏腦袋不藏腳?孩子捉迷藏的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比如,他們會像鴕鳥一樣把頭藏起來,卻還大搖大擺地撅著個屁股;或者,家長問:「藏好了嗎?」孩子立刻大聲地暴露自己的位置:「藏好了」。有的娃甚至原地不動,用雙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就說自己藏好了。>孩子2歲了,特喜歡捉迷藏,可他總是藏了頭不藏腳,大人也教過,但他還是不會把自己完整的藏起來,這孩子是不是有點「缺心眼」啊?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一位媽媽講:寶寶在我面前脾氣很大該怎麼辦?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作者|卡卡辛前幾天,在知乎看到有位媽媽在講述自己的困惑: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纏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沒事就要抱抱,吃飯不好好吃,睡覺更是要三催四請。可是這麼一個「小魔王」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是個「正能量寶寶。」家裡人也都說「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孩子乖得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01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真不見得這是一件壞事。就比如孩子「磨娘」行為的背後,也是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媽媽的時候,是不是這幾種情況?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媽媽還要背多久?
    前幾天,收到私信有位媽媽講述自己最近的困惑: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粘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一回頭就是要抱抱,飯也不好好吃,睡覺更是得三催四請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小粘人精」,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卻是個「獨立寶寶。」家裡其他的人也都說過「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寶寶就不乖?寶媽要明白
    接著她婆婆說因為她一回來孩子就很不聽話,我姐聽到自己婆婆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委屈地跑來跟我哭訴。與此同時她心裡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她婆婆帶孩子,孩子就很聽話,只要自己一回來,孩子就不乖呢?難道是孩子不喜歡跟她一起嗎?還是說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又或者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不夠呢?看著我姐皺著眉頭,只能先安慰她,等她冷靜下來以後我便憑藉我看書的經驗幫她分析一番。
  • 為什麼老人都埋怨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聽婆婆在我面前說:「只要你在家孩子就沒不乖,你不在家的時候可聽話了,該吃飯就吃飯,該玩就玩,該洗澡就洗澡,該睡覺就睡覺。聽到婆婆的吐槽,我只覺得心疼。不可否認,孩子與媽媽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從懷胎十月到再到母乳餵養,都給孩子和媽媽建立了無比親密的關係,當然,陪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花時間去陪伴了那自然而然孩子和媽媽是最親密的。2、在其他地方積攢的壞情緒來媽媽面前發洩。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她說:「女兒最近太黏人了,只要我在家她反而不乖,都不知怎麼辦好啦。」奶奶喊她去洗澡都不願意去,硬拽過去還生氣的把洗澡水潑到了客廳,婆婆很生氣朝華姐發火說:「都是媽媽慣的,媽媽沒在家,孩子更聽話,媽媽一回來鬧得不得了。」華姐聽了婆婆的話,心裡酸酸的。難道我的家我回來還錯了嗎?難道孩子太黏人,我就不要了嗎?為什麼有媽媽在家,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 為什麼孩子和媽媽在一起就不乖?
    這位媽媽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她把孩子帶到一歲,就開始上班了,然後由奶奶一直帶著孩子。孩子平時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表現得十分乖巧。能自己吃飯,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很少發脾氣。但是只要媽媽一下班,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情緒變得很激動,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哭鬧。一步都不離開媽媽,甚至媽媽去上廁所她也要站在旁邊等著。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孩子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文|秘籍君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每當自己從外面回到孩子身邊,孩子都會有那麼一會兒磨人的表現。不是吵著要媽媽抱,就是哭著說自己要這要那,於是家裡的老人就會來上一句:「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孩子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些孩子說不出口的苦衷,別太晚知道
    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黏著媽媽,不喜歡黏爸爸,不知道你家是不是這種情況:當你正在忙的時候,讓孩子爸爸帶一會,結果才帶了兩三分鐘,孩子爸來一句&34;&34;……爸爸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顧孩子,與媽媽細膩的心思和關愛形成強烈的反差,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爸爸&34;和&34;,自然就更願意待在媽媽身邊了。
  • 為什麼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
  • 寶寶愛打媽媽有「暴力傾向」?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一次兩次覺著娃很可愛,次數多了,不免泛起了嘀咕:這麼小就打人,是不是有暴力傾向,不制止以後還得了!到底要怎麼制止呢?壹孩子愛打媽媽是因為有暴力傾向?稍安勿躁。首先咱們先明確一點,孩子愛打媽媽是不是因為有暴力傾向 得從孩子的月齡段分析。
  • 孩子奶奶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而且婆婆還說,「平常我孫女可乖了,你在家比你不在,我還累」。弄的我朋友不知怎麼辦才好,真是倆字「生氣。」我勸她別生氣,其實是她不知道,「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什麼壞事,從親子關係上說這證明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健康又親密。」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1)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安全感足 孩子因為無條件的信任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