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媽媽還要背多久?

2020-09-15 石家莊育兒小貼士

前幾天,收到私信有位媽媽講述自己最近的困惑:

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粘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

一回頭就是要抱抱,飯也不好好吃,睡覺更是得三催四請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小粘人精」,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卻是個「獨立寶寶。」

家裡其他的人也都說過「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 ◆ ◆ ◆

說起來,當媽媽真的很不容易,孩子不粘自己覺得是不是出了問題,孩子太粘自己,又擔心孩子未來性格的養成。

尤其是周圍人一句,只要你在,孩子就不聽話。真是一瞬間就能擊垮一個老母親脆弱的心靈。

媽媽們難免心裡嘀咕,自己明明在外辛苦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結果卻落得一身埋怨。

事實上,這樣的委屈大多數媽媽都多少經歷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格外粘自己,沒有理由,也沒有徵兆。

不停要抱抱,上個廁所也不能分開,每次拒絕都是一番哭鬧,分分鐘讓人崩潰!

可是一旦其他人看護孩子時,磨人精秒變天使寶寶,有時候真的難免讓媽媽們懷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真的出了問題?

別怕, 「磨娘精」不是你的錯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聽話」這個階段,幾乎每一位母親都經歷過。

陳奕迅有這樣一句歌詞:「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代入到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總習慣把壞脾氣發洩給最親近的人,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人永遠不會真的為此生氣而離開我們,小孩子的想法其實也一樣。

他們知道媽媽是最愛自己的人,可以包容他們的小脾氣。

於是,在有了不開心的情緒之後,都會忍著等媽媽回來用撒嬌或是耍賴的方式向媽媽傾訴。說到底,還是安全感在作祟。

媽媽們可以想一想,其實孩子這種行為還真的有點像在公司受了氣,回家和老公發洩的自己吧。

曾經科羅拉多大學醫學中心教授索茲 · 詹姆斯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將一個1歲的孩子放置在視崖裝置上。(視崖裝置,即一個用 1 米左右的桌子搭就的人工懸崖,桌子一邊是安全區域「淺灘」,另一邊是透明玻璃,通過給寶寶製造視覺差,看上去像個「深淵」)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寶寶會根據站在一邊的媽媽的肢體言語反應, 來決定他下一步是否向「深淵」爬。

而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舉動,是因為媽媽的出現會讓寶寶覺得自己很安全。

如果實驗中換了其他人,孩子就會謹慎行事,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的行為是否安全。

這些「磨娘精」,其實是把媽媽當做了一個「避風港灣」,因為對媽媽的愛和信任,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地暴露自己的小脾氣。

孩子不乖,其實真的要恭喜媽媽。因為這恰恰說明媽媽給了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

只有得到了滿滿的愛的孩子,他們才會充滿安全感地「恃寵而驕」,其實不過是篤定有媽媽在,我怎樣都可以。

從來不「作」的孩子在想什麼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小哥」子秋就因為太過懂事讓人心疼得掉眼淚。

一個本應該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卻有著接近成人一般的懂事。

電視劇中,小小的子秋不敢坐沙發,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和尖尖、凌霄一起看動畫片,看到好笑的片段也不敢大笑。

半夜自己一個人在廁所裡洗衣服,被李尖尖欺負也常常把錯怪到自己身上。

但我們要知道,子秋的乖,是因為害怕被再次拋棄,他的察言觀色開始於媽媽的拋棄,好事人的一句「要聽話要懂事,不然就把你送走。」成了他心中的刺。

有多少缺少愛的滋養的孩子,都是壓抑了自己內心的渴望,才做到了聽話懂事,乖只是他們的保護色。

孩子也會反覆確認自己是否是被愛著的,反覆想要證明被愛與否,如果一次次受到冷落,就會不再抱有期望。

《美國育兒百科》裡說: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孩子不乖的時候,可以怎麼做?

當孩子用不乖的方式來向媽媽索求關注與愛時,媽媽可以試著做這些↓

01

不要推開孩子

孩子不聽話時,媽媽難免情緒煩躁,要麼索性不理,要麼「河東獅吼」。然而無論哪種方式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忽視了,沒有存在感,不被愛。

在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裡,有這樣一幕,小女兒包子向蔡少芬哭訴說別人都喜歡姐姐的時候,蔡少芬並沒有覺得是女兒在瞎想,胡鬧,她很耐心地安慰孩子:

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的。

我也接納你的那種感受。

這兩句話其實就是向孩子發出一個信號:我承認你的情緒,理解並且接納它。

承認孩子的感受,他們才不會覺得被忽略。孩子越是不聽話,越是最需要媽媽的時候。

02

用有儀式的告別來緩解分離焦慮

很多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其實是因為他對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懼,所以才會一反常態。

前幾天,被一則短視頻暖到了:

一群小託班的孩子在排隊等家長接放學時,一開始沒看到媽媽的小男孩滿臉委屈,直到看見了媽媽,表情逐漸失控。

等到媽媽抱起他時,孩子邊哭邊說:「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啦?」

看著母子倆的對話,不難猜出,這是媽媽在今天早上送孩子時,與孩子做的第一個接他的約定。

分離本身並不會讓孩子那麼難以接受,如果他清楚地知道媽媽去哪,什麼時候會見到媽媽,往往就能平靜下來。

03

用遊戲的方式漸進式分離

《兒童行為心理學》中提到了一個方法,用孩子感興趣的遊戲來分散他的注意力,採取漸進式的方式減少寶寶的粘人。

比如,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先陪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當發現寶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歡的遊戲上時,就可以對他說:「媽媽要去把衣服洗了,寶寶自己先玩會兒,媽媽就在洗手間。」

當徵得他們同意之後再離開,而不要在孩子正玩著時突然不見。

分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慢慢讓孩子習慣分離。方法得當,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

自孩子出生後, 就長期處在媽媽的照顧下,對媽媽形成依賴是難免的事情。

孩子愛粘人真的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雖然有時候的確會被他們的粘人搞得頭大。

然而,孩子總會長大,走出家門,融入集體和外界。他們依賴我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相信現在這些甜蜜的負擔,日後會全部變成最美的回憶。

孩子只對媽媽不乖,正是因為對媽媽的愛與信任。也恰恰證明這段親子關係是健康而緊密的。

保持耐心,我們的理解與擁抱,會是孩子們在未來面對陌生環境時最重要的底氣與安全感來源。

相關焦點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作者|卡卡辛前幾天,在知乎看到有位媽媽在講述自己的困惑: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纏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沒事就要抱抱,吃飯不好好吃,睡覺更是要三催四請。可是這麼一個「小魔王」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是個「正能量寶寶。」家裡人也都說「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別再讓媽媽背「鍋」了,是你不懂孩子
    家長都認為孩子不乖,一定是媽媽慣的,和媽媽在一起就有諸多不好,這讓多少媽媽既委屈又冤枉。,孩子挺乖的啊,你一回來這孩子一點也不聽話了。」因為這表明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表現出真正的自我。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和誰關係親密,那在這個人面前孩子也會更任性。媽媽無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一旦處於陌生的環境中或者長時間不見媽媽,自然會變得十分粘人。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看來,這位寶媽是遇到了「育兒魔咒」——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 為什麼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一位媽媽講:寶寶在我面前脾氣很大該怎麼辦?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不少媽媽表示:孩子不在家時,乖的就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孩子小小年紀,竟然有兩幅面孔,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只信任媽媽,孩子把媽媽看作是世界上最依賴的人,在媽媽面前想要嘗試各種事情,哪怕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即使他吵鬧,媽媽也永遠不會離開他。
  • 為什麼老人都埋怨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聽婆婆在我面前說:「只要你在家孩子就沒不乖,你不在家的時候可聽話了,該吃飯就吃飯,該玩就玩,該洗澡就洗澡,該睡覺就睡覺。聽到婆婆的吐槽,我只覺得心疼。不可否認,孩子與媽媽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從懷胎十月到再到母乳餵養,都給孩子和媽媽建立了無比親密的關係,當然,陪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花時間去陪伴了那自然而然孩子和媽媽是最親密的。2、在其他地方積攢的壞情緒來媽媽面前發洩。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就比如孩子「磨娘」行為的背後,也是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媽媽的時候,是不是這幾種情況?1、三歲以前,寶寶本來就和媽媽更親密孩子三歲以前,對媽媽的依戀最為激烈。
  • 「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娃不聽話都是媽媽錯?這「鍋」甩得有點冤
    文|文兒在很多帶娃老人的觀念裡,孩子只要哄著慣著都很聽話,但是只要一見到媽媽就會各種「作妖」。但其實這「鍋」甩得有點冤。因為很多媽媽都清楚,自己不是慣孩子的人,也沒有故意讓孩子跟老人作對,心裡也是十分委屈。「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寶媽聽了這句話內心五味雜陳我朋友昨天晚上也遇到了這樣的事。她出差一周,昨晚剛剛到家,孩子一見到她,原本睡意朦朧的小臉,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
  • 為什麼孩子和媽媽在一起就不乖?
    這位媽媽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她把孩子帶到一歲,就開始上班了,然後由奶奶一直帶著孩子。孩子平時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表現得十分乖巧。能自己吃飯,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很少發脾氣。但是只要媽媽一下班,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情緒變得很激動,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哭鬧。一步都不離開媽媽,甚至媽媽去上廁所她也要站在旁邊等著。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談到這個話題,她們往往會說:每次下班回到家,孩子老纏著讓我抱,可我累一天了實在沒精力;就連吃飯的時候,都讓抱著吃,可我不在家孩子就能坐在寶寶椅上自己吃;只要我稍微不順著他,他就大哭大鬧發脾氣,可我不在家他就好好的
  • 不工作的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嗎?這個鍋,全職媽媽不背
    「不工作的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嗎?」看到這個話題,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孩子的教育與媽媽是否工作沒有因果關係。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獨特的育兒觀念,無論媽媽有沒有工作,父母雙方的教育方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的主要因素。很多時候,因為生娃後對孩子的不舍,這個退居二線的人選就是媽媽。在此期間,媽媽們會想著等過了哺乳期就可以去工作,等孩子讀了幼兒園就可以去工作,等孩子上了小學就可以去工作……然而,卻發現孩子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家中老人年邁根本幫不上忙,等了一年又一年,最終自己還是全職媽媽。
  • 媽媽在孩子就鬧騰媽媽不在反而乖,背後的三個原因讓媽媽很暖心
    最近有為媽媽抱怨到,自己兒子目前2歲2個月,因為之前都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婆婆從來沒有幫忙,現在自己上班了,婆婆;來幫忙帶孩子。但是每天自己回家後婆婆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不在孩子一天特別乖,吃飯吃得很好。你一回來孩子就開始鬧騰,你看你是怎麼帶孩子的。婆婆還經常在孫子面前說,你媽一在家你就不乖。這位媽媽特別心煩,覺得婆婆說的話沒有道理,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來反駁婆婆。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寶寶就不乖?寶媽要明白
    接著她婆婆說因為她一回來孩子就很不聽話,我姐聽到自己婆婆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委屈地跑來跟我哭訴。與此同時她心裡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她婆婆帶孩子,孩子就很聽話,只要自己一回來,孩子就不乖呢?難道是孩子不喜歡跟她一起嗎?還是說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又或者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不夠呢?看著我姐皺著眉頭,只能先安慰她,等她冷靜下來以後我便憑藉我看書的經驗幫她分析一番。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甚至在媽媽面前,平時表現挺乖的孩子突然就開始「倒退」了,比如:容易哭泣,耍小脾氣……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才開始出現了格外黏媽媽的行為。千萬別著急高興,這只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她說:「女兒最近太黏人了,只要我在家她反而不乖,都不知怎麼辦好啦。」奶奶喊她去洗澡都不願意去,硬拽過去還生氣的把洗澡水潑到了客廳,婆婆很生氣朝華姐發火說:「都是媽媽慣的,媽媽沒在家,孩子更聽話,媽媽一回來鬧得不得了。」華姐聽了婆婆的話,心裡酸酸的。難道我的家我回來還錯了嗎?難道孩子太黏人,我就不要了嗎?為什麼有媽媽在家,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是我們太溺愛嗎?答案既心酸又溫暖
    01不乖的孩子,讓人心疼但只要媽媽一出現,立馬就開始變得粘人甚至&34;。這是因為,孩子在別人面前沒有安全感,他不確定自己行為會帶來什麼不利後果,也就不敢將自己真實的一面展露出來。所以呀,如果你的寶寶只在你面前撒嬌、&34;,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溺愛了他。
  • 「你一在家,孩子就不聽話」,慣壞孩子這口黑鍋,媽媽還得背多久
    媽媽回來了。」 然後纏著媽媽又是聊天、又是講故事,又是玩鬧…… 一到這個時候,外婆氣就不打一處來,一遍遍地催:「你還讓孩子睡覺嗎?你不在家,孩子9點準時睡覺,不知道多聽話,你一回來孩子就鬧起來沒完。」「全家就你最慣著她!」 「下一次,你要加班等孩子睡著再回來!」
  • 媽媽在家孩子就不乖?別再讓媽媽背「鍋」,是你不懂孩子
    芽芽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我不想睡覺,我怕醒來你又不見了。你不在的時候奶奶老說我不睡覺的話你就再也不回來。」原來,芽芽都是為了讓我多注意他,才一直不睡覺。,其他照顧寶寶的人說孩子表現非常乖巧,這是因為寶寶對他不夠信任,不敢去和他們交流溝通,不敢去試探他們的脾氣和底線,沒有展現自己真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