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那下面我們來具體的聊一聊吧!有四大真相,真的說出來就讓人心痛
首先孩子黏媽媽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發展,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一個階段。自我發展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認為6個月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數處於個體化分離期,他們會把媽媽當成一個安全的城堡,當他們有需求和焦慮的時候就會即刻的返回到媽媽的懷抱裡。
其次孩子跟媽媽更親密是一種天性,這種天性從孩子還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已經開始了,到呱呱墜地後的延續,再到沒日沒夜的陪伴。所以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親密感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好多孩子有的時候會在你的面前突然變得不乖和無理取鬧,那麼首先恭喜你,說明你的孩子跟你是親近的關係,是孩子對你信任的表現,說明孩子在你的面前感覺是安全的。
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媽媽們慢慢的去引導,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判斷他是無端哭鬧還是有原因的哭鬧,繼而做進一步的處理。媽媽們可以允許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但不要放縱孩子任意的哭鬧耍潑打賴。
作為全職媽媽可謂是無時無刻的和孩子在打交道,在面對孩子有些時候無理取鬧或者是做了錯事的時候,很多媽媽是不是會恐嚇孩子說一些「我不要你了」「再這樣你就別回家了」類似的話語,其實當時媽媽心裡想的並不是真的把孩子扔在那裡不管他了,而是想讓孩子立刻停止。如果這樣的話說的次數多了,而沒有真正的去用實際的行動去做,那麼說的次數的多了孩子就知道了媽媽只是說說而已,孩子就會繼續無理取鬧下去。因為它已經知道了媽媽的底線,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不會真的那麼做。
有很多的孩子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大多數就會用哭、滿地打滾、喊叫等等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媽媽就完全受不了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就沒辦法了,孩子提什麼條件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滿足,其實這不是你真的愛孩子,而是你的軟弱和失敗,就是因為你總是對孩子沒辦法,所以孩子才永遠的對你有辦法,孩子會以各種方式來磨娘以達到他的目的。
例如孩子在看電視,明明約定好了看30分鐘,可時間到了孩子還要看,孩子就開始撒嬌說我在看5分鐘,如果媽媽不答應就馬上開哭起來,有的媽媽受不了孩子這樣的哭鬧就會任由孩子繼續看,因為媽媽不忍心、見不得孩子掉眼淚,所以就像孩子妥協了。可是時間一長孩子只會更加的任性,因為它知道只要自己哭、鬧就可以讓媽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媽媽愛孩子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請媽媽們記住要有原則,堅持底線來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孩子一哭或者撒潑就毫無原則可言了。
以上僅為一個學習帶娃家長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成長。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本文由「給生活添一點料」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