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講:寶寶在我面前脾氣很大該怎麼辦?
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
後來,帶孩子回娘家,孩子依然如此,只要媽媽一回去,孩子就特別煩人。
所有人都說是她寵過了頭,這讓她不知所措。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媽媽在,孩子就是「磨娘精」。
媽媽面對「磨人」的孩子,有時候真的束手無策,如果再面對家人的指責,心裡其實最難過。
媽媽才不是慣壞孩子的「元兇」
一位網友分享她和女兒的相處。
那次,她從外面出差回來,有好幾天,五歲的女兒都特別急躁。
每天晚上哄她睡覺,都會哭上好一陣子。 一旁的婆婆說:「你沒回來好好的,你一回來就這樣了。」 眼裡滿是責備。
由於白天工作特別累,沒幾天她就沒耐心了,朝著孩子吼道:「你怎麼回事,怎麼我在家你就這樣啊,是不是成心和我作對?」
聽到媽媽的憤怒,女兒哭得更兇了。 沒想到婆婆進來,眼睛瞪了一下,女兒就不哭了。
婆婆出去以後,她問女兒:「為什麼每次在媽媽面前你就不聽話呢?」
女兒沉默了一會回答:「我害怕我去睡覺,你就會走。」
原來她不在的夜裡,婆婆為了哄女兒睡覺,故意對她說:你再不乖,媽媽就回不來了。
女兒無休止的鬧,原來只不過是不希望她離開罷了。
孩子內心深處最愛的人是媽媽
我們只看到,孩子在媽媽面前「秒變小霸王」,沒有看到這份「壞行為」在媽媽身上尋找愛的那份執著。
他們在向媽媽表達愛。 可怕的是,家人曲解孩子的「愛意」。
所有人都「誤解」媽媽,卻沒有真正地想過,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想要在媽媽那裡尋找到一份安全感的愛。 孩子為什麼只對媽媽不乖?這是源於孩子對愛的試探。
因為媽媽在,孩子才可以放肆和任性。
綜藝節目《婚前21天》中,傅首爾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讓人心疼。
傅首爾小時候在外婆家,她見不到媽媽,可是她很想媽媽,就喝洗潔精,以為把自己弄生病,就能見到媽媽了。
當孩子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注,就會表現得叛逆和不乖。
因為在別人那裡找不到安全感,所以才會不斷在媽媽那裡試探愛。 孩子其實很簡單,一點點愛就能填滿他們的全部。 媽媽是最重要的家人,因為只有在她面前,才能做一個無拘無束的孩子。
有一個實驗叫做「孩子對社會角色認知」,結果讓很多父母震驚。
當孩子在玩耍時,發現「不好惹」的人物出現時,會自動收斂行為,小心翼翼。當孩子察覺到「來者不善」時,她們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而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會更加地放肆。
而媽媽,是唯一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的人,所以才會在最愛的人面前任性。
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和誰的關係更親密,便會在這個人面前更任性。 所以, 當孩子拼命向媽媽證明是否愛自己時,父母給予的愛有多深,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幸福。
讓孩子表達愛,才能給他溫暖
一位女兒給媽媽寫了這樣一封信:
媽媽,小時候我總喜歡黏著你,甚至在你面前哭鬧不止,你總會嫌我煩。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懷抱讓我感到溫暖,只要有你在,我才能感受最完整的幸福。
如今,我的女兒也同我當初那樣「作」,我卻讀懂了她。
媽媽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也是最親的人。
孩子只對媽媽「不乖」,它無關溺愛,而是在索愛。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卻有無緣無故的愛。 那就是孩子對媽媽的愛。因為有媽媽在,才敢愛得放肆,這是孩子最渴求的安全感。
來源:圖文綜合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