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2020-08-27 雲寶媽媽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雲寶媽媽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前幾天有寶媽在後臺留言:

看來,這位寶媽是遇到了「育兒魔咒」——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1

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安全感足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其實是好事,是孩子安全感充足的一種表現。


他無條件信任媽媽,所以敢把自己的所有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不用小心翼翼照顧大人的心情。

閨蜜曾給我講過她家孩子的事:


有一回周末,他們夫妻倆帶著3歲的孩子去公園玩,結果孩子旋轉木馬坐了四五遍還不下來,眼看著回家的時間到了,閨蜜一著急就「恐嚇」道:「你再不走,媽媽就自己回家不要你了啊。」


原以為能讓孩子害怕,乖乖聽話,沒想到孩子居然回了她一句:「媽媽才不會走,嘿嘿嘿......」

閨蜜說,雖然當時聽到氣得上火,但晚上睡覺前想起孩子說那句話時一臉篤定的樣子,心裡卻莫名有些溫暖和心酸。

平時上班忙,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著,老人捨不得花錢,公園裡的娛樂設施很少讓孩子玩,孩子在他們面前也表現得很懂事,從來不敢耍賴犯渾。只有在媽媽面前,才願意放下戒備,做個任性的小孩。

也曾聽一位幼師說過,幼兒園的孩子不論在學校時多麼聽話獨立,一回到媽媽身邊都會變得調皮搗蛋,露出不乖的一面。


這正是因為孩子只會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面前釋放真實的自己,而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媽媽。

面對這種不乖的孩子,媽媽們先不要指責,而是為他們敢於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而驕傲吧。


2

孩子用不乖,來試探媽媽底線


《美國育兒百科》裡說: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朋友家兩歲半的兒子森森就喜歡用「作妖」來試探媽媽的底線:


爸爸和奶奶在家帶森森時,大人們在客廳看電視,森森能自己玩車玩一小時,還會用點讀筆自學英語單詞,完全是個天使寶寶。


可周末媽媽在家帶他時,既要寸步不離陪著玩,還要追在屁股後面餵飯,媽媽說東森森就偏往西。


通常周末都是大家高高興興起床,撐不到中午就要被森森大鬧一場,最後上演兒子哭泣母暴躁的戲碼。

陳奕迅有首歌裡說「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孩子在媽媽面前也想被偏愛,用各種行為去試探媽媽的底線,去證明就算自己再不乖,媽媽也還是愛自己的。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只是一味地縱容孩子,就不能讓孩子明白規則和界限的意思。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喜歡破壞規則,容易產生行為偏差,也不尊重別人的權利和感受,無法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

3

孩子可能在發出求救信號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聽話就會問:「你為什麼不聽媽媽話?是不是不喜歡媽媽?」面對孩子一些犯熊的行為可能會說:「這孩子就是欠管教,打一頓就乖了。」

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孩子不乖很可能是在尋求媽媽關注。可以說,孩子每一次情緒失控,其實都是求救的信號。

當我們事情太忙忽略孩子時,他們會孤獨會難過;當我們誤解孩子時,他們會傷心會憤怒;當我們沒有給足他們安全感時,他們會害怕會焦慮......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有著各種複雜的情緒,但不同的是,他們還不會正確表達,不懂怎麼去疏導情緒。

於是孩子們只能用哭鬧、磨人、發脾氣,甚至打人這些不乖的方式來引起媽媽注意,向媽媽發出「求救信號」:媽媽,快看看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選擇視而不見或者粗暴制止,只會讓孩子在尋找幫助中失望,漸漸對父母絕望,更加封閉自己,學不會正確的表達方式。長大後也可能變得孤僻而極端,無法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

而且,用「作妖」求關注的孩子,更可憐。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哪怕是生氣、暴躁、哭鬧和悲傷,都比沒有反應、被忽略的好。

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被忽略是很可怕的,他們寧願被罵(這是一種負向關注),也比沒有關注的好。

所以建議家長不要盯著孩子不乖的一面,多關注孩子、多給孩子正面的反饋吧,不要讓他們以為只有用這樣的「求救信號」才能換來我們的反應。


怎樣解決「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孩子不乖時,確實是媽媽最容易暴躁的時候,卻也是孩子最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只要我們處理得好,就能幫孩子收穫新的成長。

1

理解孩子的真實情緒


美國作家帕蒂·惠芙勒在《傾聽孩子》一書中指出:

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孩子被理解得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面對孩子「哭鬧作妖」時,先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

比如文章開頭,寶媽可以從廁所出來後告訴孩子:「我知道寶貝是因為看不到媽媽很擔心,所以才哭著找媽媽的。媽媽要是看不到寶貝也會擔心,會想你的哦。」

一句「我知道」去同理,比給孩子講一百句大道理還管用。



2

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讓孩子知道,我們可以無條件包容他的情緒,不管他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最愛的孩子。同時,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底線,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也很重要。

2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他們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有了「我」的想法,不想凡事聽爸爸媽媽的「指令」。


同時,他們也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習慣性唱反調、說「不」,這背後的潛臺詞其實就是:「這個規則能改嗎?這件事我能做嗎?」我們就可以開始給孩子樹立一些規則意識了,比如:

● 哪些是紅線不能碰——不玩插座、不往嘴裡塞小零件等涉及安全的事情;

● 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打人咬人、搶玩具等傷害他人的行為;

哪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今天穿哪件衣服、想吃什麼、想去哪兒玩等。


從小建立規則意識,長大後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3

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孩子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會表達,才只能用不乖的行為吸引注意。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反思自己這些行為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達到了目的。

比如,當孩子再次通過不願意睡覺,反覆折騰來讓媽媽多陪陪自己時,可以告訴孩子:「寶貝是不是希望跟媽媽多玩兒會啊,媽媽也想多跟寶貝待會兒。但是現在太晚了,寶貝不睡覺明早就起不來,早上就不能跟媽媽一起玩刷牙遊戲了哦。你這周都早點睡,媽媽也好好把工作做完,周末就有時間,可以帶你去遊樂園玩一整天好不好?」


4

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


成年人的世界確實沒有容易二字,有太多事情需要處理,但學齡前孩子的世界裡卻只有我們。他們把所有的愛都投在了我們身上,所以有時候可能會讓我們有點「煩」。


但,父母的有效期也就十年,隨著他們長大,有了自己的圈子和世界,我們再想讓他們粘著自己都難了。

所以,當你一大早被孩子從被窩裡吵醒時,先別生氣,畢竟一個人得多愛你才願意睜開眼睛第一時間來找你,才願意一起床就來親你抱你。

面對在媽媽面前用「作妖」來尋求關注的孩子,我們要更有耐心,多些正面的細節上的鼓勵,把生氣和指責改成擁抱和親吻,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都在關注著他,他不用刻意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條件允許下,儘可能多給孩子一些高質量的陪伴吧,用心地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愛。

有一種愛叫:因為媽媽愛,所以敢不乖!


媽媽從來不是孩子不乖的理由,而是親子關係依戀的源頭。

好好愛那個在我們面前不乖的孩子,因為我們是他們最信任的至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一位媽媽講:寶寶在我面前脾氣很大該怎麼辦?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不少媽媽表示:孩子不在家時,乖的就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孩子小小年紀,竟然有兩幅面孔,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只信任媽媽,孩子把媽媽看作是世界上最依賴的人,在媽媽面前想要嘗試各種事情,哪怕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即使他吵鬧,媽媽也永遠不會離開他。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孩子乖得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01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真不見得這是一件壞事。就比如孩子「磨娘」行為的背後,也是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媽媽的時候,是不是這幾種情況?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我們真的錯怪他了……
    「就算我再不乖,媽媽也愛我。」,家人會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別急著高興,這是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沒事哭一場。其實,孩子在媽媽面前任性,是因為他知道無論他怎麼不乖,媽媽都愛他。
  • 「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一場」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好,「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朋友,豔蕊打電話哭訴,最近疫情在家,無法上班,她原本想好好的陪陪孩子,也讓婆婆休息一下,孩子奶奶天天幫忙看孩子,特別勤快,她和婆婆關係也挺好的,誰知長假在家這些日子她和婆婆的關係還不如以前了,難道想網上說的疫情考驗夫妻關係,不會也考驗婆媳關係吧?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為什么女兒跟著別人的時候,是天使寶寶,跟著我就根本不像人類的孩子?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三場,為何孩子在媽媽面前更淘氣?
    媽媽對於孩子,是特別不一樣的存在。哪怕孩子還只是個不會說話的寶寶,幾乎每個媽媽,也都會感覺到孩子的差別化對待。最典型的是,孩子在外人面前都很乖巧,不哭不鬧,可一看到媽媽,立馬就各種鬧騰了,稍一不滿意就大哭。如下三個媽媽的經歷,相信大家也是感同身受。
  • 孩子奶奶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俗話說的好,「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 朋友,豔蕊打電話哭訴,最近疫情在家,無法上班,她原本想好好的陪陪孩子,也讓婆婆休息一下,孩子奶奶天天幫忙看孩子,特別勤快,她和婆婆關係也挺好的,誰知長假在家這些日子她和婆婆的關係還不如以前了,難道想網上說的疫情考驗夫妻關係,不會也考驗婆媳關係吧?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 為什麼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就真開始應一句老話:「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千萬別著急高興,這只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是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理解媽媽為什麼要離開,認為媽媽離開了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才哭得悲痛萬分。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真相令人心疼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媽媽們都不陌生。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小蜜蜂,圍著你轉,什麼事都要找你,而且非常不配合,有點不樂意還要哭鬧。在媽媽身邊很有安全感有一句老話講:「嬌崽碰到娘,無事哭一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不乖是有安全感的表現,也是孩子因為真的很愛媽媽。正因為內心有了這樣的篤定,所以他才敢在你面前肆無忌憚,釋放自己的情緒。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是因媽媽沒把孩子帶好嗎?原因有點暖
    文 | 維尼媽媽沐瀅作為媽媽的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困窘」:孩子由老人帶著的時候,乖得很,不哭不鬧的。可是只要看到媽媽回來了,就各種「作」、各種哭鬧,沒來由地就「作」一通。老人通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為什麼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父母與孩子的信任關係是關鍵
    小淘氣出生之後一直都是由外婆主要照看,因為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所以實在是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不過雖然小淘氣名字聽上去挺淘氣,但是外婆帶她的時候表現的還是非常乖巧,可是只要一看到媽媽,就像是變了一個孩子一樣,總是特別的黏人,不是哭就是鬧。難怪有一句話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媽媽還要背多久?
    前幾天,收到私信有位媽媽講述自己最近的困惑: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粘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一回頭就是要抱抱,飯也不好好吃,睡覺更是得三催四請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小粘人精」,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卻是個「獨立寶寶。」家裡其他的人也都說過「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原因很暖心,媽媽越早知道越好​
    我安慰她:「老話不是說嗎『孩子看見娘,無事哭一場』,孩子黏你不是孩子不乖,也不是你慣壞孩子,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女兒的這一切需求在婆婆看來,就是「作」,只要孩子一哭,婆婆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我跟她說不是孩子使壞,也不是我太過寵溺,而是孩子內心有情感需求。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作者|卡卡辛前幾天,在知乎看到有位媽媽在講述自己的困惑: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纏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沒事就要抱抱,吃飯不好好吃,睡覺更是要三催四請。可是這麼一個「小魔王」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是個「正能量寶寶。」家裡人也都說「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
    場景1:醫院衛生預防接種處男孩,兩三歲,剛打完預防針,媽媽抱著他說:「別哭,男子漢不許哭,哭啥哭,又不疼。」場景2:火車餐車爸爸給三歲多的兒子買的盒飯,兒子躲在桌子底下,邊說邊哭:「不好吃,太難吃啦」爸爸說:「怎麼就難吃了,再不吃打你。」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聽話。」背後真相讓媽媽既心疼又暖心
    自己不在家,孩子好好的,乖的像個天使,好好吃飯、玩耍,懂事又省心;等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立刻變成「小惡魔」,各種纏著媽媽撒嬌,讓餵吃飯、陪玩,媽媽稍微不順著寶寶,他們就大哭大鬧發脾氣。最近我家二寶也是這樣。只要我回到家,他就愛哭鬧,連我洗個手的功夫他都不願意,哭著拽我出來陪他。很多媽媽對孩子這樣反常的行為很是不解。但是知道原因後,也許你會心疼。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孩子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文|秘籍君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每當自己從外面回到孩子身邊,孩子都會有那麼一會兒磨人的表現。不是吵著要媽媽抱,就是哭著說自己要這要那,於是家裡的老人就會來上一句:「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孩子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家長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