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我們真的錯怪他了……

2020-11-19 凱叔講故事

作者 | 夏天

自從把兒子送進早託班,我就覺得奧斯卡欠他一座獎盃。

每天送他去學校,一到學校門口他就開始各種作妖。

不是像張癩蛤蟆皮一樣沾在我身上不下來,就是撒潑打滾,氣得你滿腦門子冒火星。

我極力壓制住自己脾氣,狠心把他交給老師。

他流著眼淚,伸著小手,委屈巴巴地哭著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媽媽……」

此時,我的心裡還真有點不落忍,心想,我是不是太無情了?

然而,鐵一樣的現實告訴我:我不是無情,而是自作多情。

兒子上了電梯,就停止了哭泣。

從樓下監控裡看到,他安靜地被老師牽著手,乖乖地走進教室,脫衣服、洗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溫順得像只小綿羊。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我那個調皮搗蛋,無法無天的「紅孩兒」嗎?

更令我驚掉下巴的是:

從不自己吃飯的他,竟然在學校吃得無比歡快;

從來沒自己穿過鞋的他,竟然會穿鞋了;

從來不會安靜玩耍的他,竟然可以在學校的圖書角安靜地看繪本;

……

我抑制不住內心驚喜,叫來老公圍觀。

老公一盆冷水潑下來:「早跟你說了,只要你不在身邊,他就特別乖。」

瞬間,我一肚子委屈湧上來。

難道是我錯了嗎?

為了確認愛,所以試探愛

心有不甘的我,在寶媽群裡求助。

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

家有「兩面派」的媽媽可真不少。

其中,有一位姐姐的話,讓我心理特別舒坦:

這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有啥可鬱悶的?


孩子愛你,才會在你面前肆無忌憚。


孩子各種作妖,還不是想試探試探你愛不愛他。

我仔細琢磨了一下,還真是。

我每次去接兒子放學,兒子都囔囔著要抱抱。

只要抱起他,他就摟著我的脖子,趴在我的肩頭,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

我讓他自己吃飯,他總是故意撒嬌:「我要媽媽喂。」

只要得逞,他就會洋洋得意地一吃一大口。

我要他自己睡覺,他就故意耍賴:「我想跟媽媽一起睡。」

我剛躺到他身邊,他就伸出小手抱著我。

原來,他纏著我,是因為依賴我。

他「折磨」我,是因為想確認我愛他。

教育專家林怡說:「孩子的很多負面行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現的小漩渦,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卻暗流湧動,積蓄的都是成長的力量。」

確實是。

三歲前,孩子對媽媽是百分百的依戀。

但隨著心理和生理的快速發育,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

於是,他們會有點焦慮和無所適從,他們一面需要離開媽媽去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一面又需要媽媽的關注和理解。

兩難之下,他們只好不停地試探。

所以,孩子索愛,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需求。

孩子哭鬧,是為了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小心機」,是為了證明,「就算我再不乖,媽媽也愛我。」

因為信任,所以放肆

《美國育兒百科》中講到:

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會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別急著高興,這是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前段時間,我因為工作忙,不得不把兒子送到奶奶家。

我打電話詢問兒子在家的表現,奶奶說,「特別乖,特別聽話。」

我以為兒子會因為不熟悉環境不睡午覺,結果奶奶發來的視頻顯示,兒子自己坐在沙發上睡著了。

我以為兒子會因為沒有肉吃而跟奶奶鬧脾氣不吃飯,結果奶奶說兒子吃了一大碗西紅柿雞蛋面。

奶奶帶他出門溜彎兒,我以為他會吵著鬧著要奶奶抱,結果他全程自己走。

晚上我去接他的時候,打開門看見他就像一個小士兵一樣,謹慎小心地跟在奶奶身後,完全沒了在家裡「哪吒鬧海」的氣勢。

看見我的那一刻,他突然眼裡有了光,飛快地跑過來,撲進我的懷裡,抱著我的脖子,貼著我的臉。

那一刻,我忍不住紅了眼眶。

都說,孩子看見娘,沒事哭一場。

其實,孩子在媽媽面前任性,是因為他知道無論他怎麼不乖,媽媽都愛他。

孩子在媽媽面前哭鬧,是因為他知道媽媽一定會疼惜他。

孩子感受過媽媽的愛與理解,所以在媽媽面前不會隱藏真實的自己,因為他知道不管他做錯什麼,媽媽都會幫助他。

可面對其他人,孩子是謹慎的、是無奈的、是不確定的。

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像媽媽那樣,天生就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心理專家用「依戀」來表示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這種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情感聯繫。

媽媽就像一個「安全島」,有她在,孩子才會自信地、大膽地去試探周圍陌生的壞境和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媽媽在就不乖」,那你就偷著樂吧!

因為你在他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及,你是他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孩子的不乖裡,藏著對媽媽深深的愛

4-5歲左右的孩子,是情感表達的敏感期。

這一階段,孩子會對家長,尤其是媽媽的態度,突然變得敏感,脆弱,他們在情感上非常依戀媽媽,他們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就覺得傷心、委屈,而且常常為這些小事而哭泣。

記得寶媽群裡,一位媽媽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她正坐在客廳裡做報表,4歲的女兒從幼兒園回來後,就一直在她身邊轉來轉去。

一會兒莫名其妙地打她一下,一會兒莫名其妙地親她一下,她不耐煩地對女兒說:「媽媽正在工作,你先去自己玩,好不好?」

結果,女兒嘟著小嘴,開始不停地往她身上貼。

她越是推開女兒,女兒越是使勁貼。

忍無可忍之下,她大聲訓斥女兒:你怎麼這麼煩人?

話剛說完,就看見女兒的眼淚奪眶而出。

爸爸聽見動靜跑過來問女兒,怎麼了?

女兒委屈地對爸爸說:「我想要給媽媽按摩,可媽媽不喜歡我。」

那一刻,她恍然大悟,原來剛才女兒莫名其妙地拍她的背,是在給她按摩。

她心疼地給女兒道歉,可女兒哭得更兇了。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

大人怎麼也不能明白我們的意思,而我們也懶得給他們解釋。

而事實上,孩子那些反常的,粘人的表現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不會表達。

他們一面想要告訴媽媽:媽媽,我愛你啊!

一面又渴望得到媽媽積極的回應。

一旦被媽媽誤解或者忽視,他們敏感的內心就會變得脆弱,或哭泣或發脾氣。

孩子每種哭泣行為的背後必定藏著一種沒有滿足的心理要求。

孩子在媽媽面前哭鬧,可能是他們的表達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他們在傾訴:「媽媽,我感覺不到你愛我了。」

菲利普·西德尼爵士說:

我的愛佔據了我的心靈,而我也佔據了他的心靈。

是啊,媽媽和孩子之間親密無間的互動,是人世間最美的時光。

可惜的是,這種親密,是有保質期的。

過了期的親密,無論如何不舍,也不會再回來了。

與其到那時,感嘆孩子成長得太快,不如讓我們趁這段最美好的時光,對身邊這個「磨娘」的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寵愛……

讓他們在這段敏感的、兩難的、糾結的時期得到愛的滋養,讓他們因為被滿足過,而有更多的底氣去迎接,去展開自己的探險之旅。

所以,當孩子再「作妖」的時候,請一定告訴他:

媽媽愛你!❤️

作者:夏天,新手寶媽。懷著一顆對文字敬畏的心,寫讓你我舒服的文。做個優秀的斜槓青。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專家:這說明孩子真的很信任你
    雖然亮亮臨出門的時候孩子很不開心,但是據婆婆反饋,亮亮不在家的時候,孩子還是很乖巧的,一個人玩著玩具倒是也挺開心。婆婆的話讓亮亮安心了不少,可是讓亮亮感到煩惱的是,只要她回到家裡,孩子馬上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小傢伙死死地粘著媽媽不放,而且動不動就嚎啕大哭一場。本身亮亮就已經有點疲憊了,孩子的矯情哭鬧著實讓她有點吃不消。
  • 為什麼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父母與孩子的信任關係是關鍵
    小淘氣出生之後一直都是由外婆主要照看,因為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所以實在是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不過雖然小淘氣名字聽上去挺淘氣,但是外婆帶她的時候表現的還是非常乖巧,可是只要一看到媽媽,就像是變了一個孩子一樣,總是特別的黏人,不是哭就是鬧。難怪有一句話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自家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別著急,關鍵是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閨蜜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因為產假結束要上班,所以把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來帶,不過讓閨蜜特別欣慰的是孩子很聽話,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哭鬧形象。只不過每次見了閨蜜後即使沒有任何事情孩子都會委屈的哭一小會,有時甚至一點點事情也會惹得孩子哭上半個小時,這讓閨蜜很無語,因此她總是找我哭訴,並詢問我家寶寶是不是也如此。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是因媽媽沒把孩子帶好嗎?原因有點暖
    文 | 維尼媽媽沐瀅作為媽媽的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困窘」:孩子由老人帶著的時候,乖得很,不哭不鬧的。可是只要看到媽媽回來了,就各種「作」、各種哭鬧,沒來由地就「作」一通。老人通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
    場景1:醫院衛生預防接種處男孩,兩三歲,剛打完預防針,媽媽抱著他說:「別哭,男子漢不許哭,哭啥哭,又不疼。」場景2:火車餐車爸爸給三歲多的兒子買的盒飯,兒子躲在桌子底下,邊說邊哭:「不好吃,太難吃啦」爸爸說:「怎麼就難吃了,再不吃打你。」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
    導讀:「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娘道》隆繼宗錯怪瑛娘清白,時少卿是真心喜歡瑛娘嗎?
    一開始,在隆繼宗發愁掌柜時,時少卿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幫隆繼宗做生意,難道時少卿一開始就見過瑛娘,知道瑛娘就是隆繼宗的妻子嗎?靠近隆繼宗就是為了瑛娘嗎?還是遇見隆繼宗和瑛娘又相識只是一種巧合呢?時少卿第一次和瑛娘相見時是在他生病康復之後,自從第一次睜開眼見到瑛娘時,其實早就深深的喜歡上了瑛娘,只是故意拿親娘的幌子撥得英娘的同情。
  • 「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一場」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好,「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朋友,豔蕊打電話哭訴,最近疫情在家,無法上班,她原本想好好的陪陪孩子,也讓婆婆休息一下,孩子奶奶天天幫忙看孩子,特別勤快,她和婆婆關係也挺好的,誰知長假在家這些日子她和婆婆的關係還不如以前了,難道想網上說的疫情考驗夫妻關係,不會也考驗婆媳關係吧?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三場,為何孩子在媽媽面前更淘氣?
    媽媽對於孩子,是特別不一樣的存在。哪怕孩子還只是個不會說話的寶寶,幾乎每個媽媽,也都會感覺到孩子的差別化對待。最典型的是,孩子在外人面前都很乖巧,不哭不鬧,可一看到媽媽,立馬就各種鬧騰了,稍一不滿意就大哭。如下三個媽媽的經歷,相信大家也是感同身受。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他無條件信任媽媽,所以敢把自己的所有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不用小心翼翼照顧大人的心情。 閨蜜曾給我講過她家孩子的事:有一回周末,他們夫妻倆帶著3歲的孩子去公園玩,結果孩子旋轉木馬坐了四五遍還不下來,眼看著回家的時間到了,閨蜜一著急就「恐嚇」道:「你再不走,媽媽就自己回家不要你了啊。」
  • 「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孩子哭鬧的原因,真的不是媽媽的嬌慣
    俗話說「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相信很多媽媽們也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的時候很乖,一旦見了自己便開始「無理取鬧」,其實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媽媽的嬌慣。第一,孩子見到媽媽會哭是因為對媽媽的信任
  • 為什麼「小孩兒見他娘,有事沒事哭一場」?
    手忙腳亂的周一,他已經睡過頭了,再不起床就只能餓著肚子去學校。我按捺著火兒,問:「那你打算怎麼辦?」他沒吭聲,但也沒挪窩。我強忍著要噴薄而出的火氣,沒繼續說話/批評/嘮叨,轉身吃飯去了。過了一會兒,總算穿衣服下床了,可穿校服不打算穿外套,只穿襯衣就出來了,明明剛打了噴嚏,他說不冷,我過去把大門大大打開,讓他試試18度的溼冷早晨到底要不要穿外套。這一系列操作,都是母子之間的情緒較量,與其他人都無關,仿佛屋子裡只有母子倆。是的,他最容易把所有情緒在我面前暴露,特別是那些脆弱與發洩。
  • 男孩哭不是「娘」,我們不應該剝奪他哭的權利,應該幫他排解情緒
    說起男性,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堅強、沉穩、充滿力量的。在我們的文化裡,似乎男性就該是頂天立地的存在,連一絲脆弱都不能有,這一點,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很多家長從小就要求男孩子要堅強,不能輕易流眼淚。
  • 孩子,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
    孩子,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原創作者|暖暖我的充電器「丟」了,是在辦公室「丟」的。我明明記得自己昨天上午還充過手機,怎麼今早回來就沒了?「不說實話把你送到派出所去,等我們看了監控,派出所就來抓你!」「沒拿!我真的沒拿!」一聽派出所要來抓他,小樂嚇得都要哭了。我突然心軟了,覺得他這個樣子不像在撒謊。我說:「你再仔細想想,到底拿了沒有,只要說實話,派出所就不抓你!」他還是搖頭。沒辦法,我只好轉變策略。
  • 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為何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我們錯怪他了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曹操這樣一個冷血的梟雄竟然對幾百年前秦朝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深有感觸,他每讀一次就哭一次。那麼,蒙恬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曹操為什麼每讀一次就哭一次,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了解一個不一樣的曹操,我們可能都錯過了他。
  • 蒙恬被賜死前說了兩句話,曹操每次讀了都會哭,或許我們錯怪他了
    那麼,為什麼曹操看到蒙恬說的這兩句話,如此傷感,甚至要達到每次讀了都會哭的情形呢?難道真的是曹操被蒙恬的忠心所感動,想想自己的處境,有感而發嗎?其實,在曹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正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擊敗袁紹大軍之後,逐步消除袁紹的殘餘勢力,此時乘勢而發,逐漸做大。而赤壁之戰的大敗還沒爆發,曹操通過一篇慷慨激昂、感情濃烈、氣勢恢宏的《述志令》向漢獻帝、向朝中大臣、向其他各方勢力宣揚自己的主張。
  • 正直善良的娘,今天是我的生日,您能感受到女兒的思念嗎?
    您只得忍痛哭著交待姐姐怎麼把我扔掉!誰知抱著我出去的姐姐,一會哭著又把我抱回來了,說扔我時聽到有「哇"的叫聲,但聲很小。喜極而泣的娘一把把我抱到懷裡和大姐抱頭大哭!您給我取名「指雲",意思是指著我這片雲彩下雨,以富貴咱這個窮家!娘,您常說人在世間行走,要懂得感恩。
  • 在外面是天使,見到媽媽秒變「熊孩子」,你家孩子是否也這樣?
    有這樣一個現象相信身為母親的朋友都有所體驗;平時孩子和家裡老人或者爸爸在一起,或者去幼兒園的時候,都非常乖巧懂事,不哭不鬧非常聽話;而一見到媽媽,卻仿佛從天使變為了惡魔,一改乖巧懂事的嘴臉,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 在十字路口被親爸踹倒的孩子:他不敢哭,但是他敢死
    我隨便進城,也能見到兩三個人。  上周看見一位母親帶著兩歲的兒子走在路邊,孩子一步也不走就摔倒了,眼角含淚,哭了還沒哭。  原來,跌倒是小事,但我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鼓勵大聖自己站起來。 很久以前,他也錯了,不疼嬉皮士就自己站了起來。
  • 鄉村紀事:我的後娘
    和母親結婚時,他在村裡的小學做民辦教師,由於父親長相帥氣,他和異性聊天時,只要被母親看到,就會遭到無休止的說落。父親不止一次對我說,你娘有抑鬱症。母親去世時,我才六歲。那天我和小夥伴玩遊戲結束後回家,看到家門口聚集了很多人,其中,村裡的修超叔站在屋頂,一邊敲著簸箕,一邊大聲喊著:「秀菊(母親的名字),回家來,秀菊,回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