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專家:這說明孩子真的很信任你

2020-10-13 小哥哥聊育兒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新手寶媽亮亮最近發現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寶寶兩歲了,平時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小傢伙卻很粘人,尤其喜歡粘媽媽。亮亮最近做起了兼職,所以常常要出門辦事,於是亮亮會把孩子拜託給婆婆照顧。雖然亮亮臨出門的時候孩子很不開心,但是據婆婆反饋,亮亮不在家的時候,孩子還是很乖巧的,一個人玩著玩具倒是也挺開心。

婆婆的話讓亮亮安心了不少,可是讓亮亮感到煩惱的是,只要她回到家裡,孩子馬上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小傢伙死死地粘著媽媽不放,而且動不動就嚎啕大哭一場。本身亮亮就已經有點疲憊了,孩子的矯情哭鬧著實讓她有點吃不消。相信很多寶媽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寶寶非媽媽不可,正所謂「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三場。」

一、寶寶為什麼會粘媽媽?

綜藝節目中,嗯哼被網友們誇讚為是一個情商高的小暖男。在與小夥伴們相處時,嗯哼都能夠很好地照顧到他人的情緒。可是在媽媽面前,嗯哼卻會很愛吃醋,甚至還會因為媽媽照顧其他小朋友更多而哭鬧。不得不說,情商再高的小朋友在媽媽面前也會表現出粘人的一面。

1.斷奶前

這個階段寶寶和媽媽的關係最為親密,因為哺乳的關係,寶寶對於媽媽的形象以及味道都非常敏感。媽媽身上的味道讓寶寶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哺乳拉近的母子關係會讓孩子對於媽媽產生更強的依賴感。

2.斷奶後到三歲前

這時候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平日裡與媽媽接觸更多的他更喜歡和媽媽粘在一起。在寶寶心中,媽媽的地位是其他人不能夠代替的。相對於前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們對於媽媽的粘人主要是出於真正的情感需要。

3.三歲以後

即使在這個階段,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關係已經定型,說專家們也建議在孩子三歲之前儘量有固定的監護人,這樣在三歲以後,孩子們的成長訴求才更正常健康。有了三歲前的情感鋪墊,到了三歲以後,孩子們與媽媽的感情更加無懈可擊。

二、為啥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1.這說明孩子真的很信任你

育兒專家認為,當孩子們可以在大人的面前釋放情緒時,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充滿信任感的。他們意識到,在媽媽面前哭鬧會被原諒、會被安撫,所以他們在媽媽面前更加的肆無忌憚。沒有包袱顧慮的孩子更加信任媽媽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所以,專家認為,孩子在母親面前哭鬧,其實是孩子信任母親的情感表達。

2.這說明親子關係很親密

對於孩子來說,在一開始的階段,他們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隨後慢慢的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母子關係親密其實更傾向於是一種孩子身上的本能。而在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之後,母親溫柔的疼愛、貼心的陪伴會讓這種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孩子也就更加粘人。

3.這說明媽媽帶給孩子更充足的安全感

當孩子處於陌生的環境中時,他們很容易從一開始的哭鬧切換成「乖巧懂事」的模樣,當然,這不是說他們已經適應了環境,而是說他們處於一種無法接受的被動狀態。而當媽媽出現時,孩子們才真正的能夠感到充足的安全感,這讓他們更加能夠輕易地釋放情緒。

在孩子處於幼年期時母親在孩子們心裡的位置是非常特別的,親密的哺乳關係、母親溫暖的懷抱這些都讓孩子對於母親更加依戀,粘人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

三、父母應該怎么正確應對粘人的寶寶呢?

1.正確看待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們的情感需求是非常直接的,所以當孩子身上表現出粘人的行為時,父母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並且適當的給予滿足。抱怨孩子矯情或者指責孩子不懂事,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會傷害到孩子的。

2.增加其他監護人的陪伴時間

當帶孩子這件事是寶媽親力親為憑藉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對母親更為熟悉、更加親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母親應該有意識的去增加其他監護人的陪伴,比如說孩子的爸爸。當孩子適應了由其他人照看時,孩子自然就不會非媽媽不可。

3.注重孩子安全感的滿足

在媽媽需要離開的時候,儘量和孩子做好約定,比如說約定好回來的時間,這樣會讓孩子明白自己並不是被媽媽拋棄了。類似的這些生活細節上的小事,可以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那更加能夠安然地面對暫時的分離。

通常在孩子三歲之前表現出非常粘人的行為表達是很普遍的,寶媽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孩子這一情感訴求,注重孩子內心安全感的滿足,同時也鼓勵寶爸多參加到帶娃的活動中來。大家對於孩子比較粘媽媽的現象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父母與孩子的信任關係是關鍵
    小淘氣出生之後一直都是由外婆主要照看,因為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所以實在是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不過雖然小淘氣名字聽上去挺淘氣,但是外婆帶她的時候表現的還是非常乖巧,可是只要一看到媽媽,就像是變了一個孩子一樣,總是特別的黏人,不是哭就是鬧。難怪有一句話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自家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別著急,關鍵是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閨蜜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因為產假結束要上班,所以把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來帶,不過讓閨蜜特別欣慰的是孩子很聽話,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哭鬧形象。只不過每次見了閨蜜後即使沒有任何事情孩子都會委屈的哭一小會,有時甚至一點點事情也會惹得孩子哭上半個小時,這讓閨蜜很無語,因此她總是找我哭訴,並詢問我家寶寶是不是也如此。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是因媽媽沒把孩子帶好嗎?原因有點暖
    文 | 維尼媽媽沐瀅作為媽媽的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困窘」:孩子由老人帶著的時候,乖得很,不哭不鬧的。可是只要看到媽媽回來了,就各種「作」、各種哭鬧,沒來由地就「作」一通。老人通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
    導讀:「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
    場景1:醫院衛生預防接種處男孩,兩三歲,剛打完預防針,媽媽抱著他說:「別哭,男子漢不許哭,哭啥哭,又不疼。」場景2:火車餐車爸爸給三歲多的兒子買的盒飯,兒子躲在桌子底下,邊說邊哭:「不好吃,太難吃啦」爸爸說:「怎麼就難吃了,再不吃打你。」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我們真的錯怪他了……
    三歲前,孩子對媽媽是百分百的依戀。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別急著高興,這是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沒事哭一場。,最信任的人。與其到那時,感嘆孩子成長得太快,不如讓我們趁這段最美好的時光,對身邊這個「磨娘」的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寵愛……
  • 「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孩子哭鬧的原因,真的不是媽媽的嬌慣
    我的一位閨蜜經常向我抱怨:每次孩子在鬧媽媽的時候,婆婆就會發念叨,說孩子跟著她的時候都很乖,一下也不會鬧,就是跟著媽媽總愛哭鬧。有些時候還會半開玩笑地對我朋友說:「你看這孩子都是你慣得,跟著我就不鬧」,閨蜜覺得很冤屈。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三場,為何孩子在媽媽面前更淘氣?
    媽媽對於孩子,是特別不一樣的存在。哪怕孩子還只是個不會說話的寶寶,幾乎每個媽媽,也都會感覺到孩子的差別化對待。最典型的是,孩子在外人面前都很乖巧,不哭不鬧,可一看到媽媽,立馬就各種鬧騰了,稍一不滿意就大哭。如下三個媽媽的經歷,相信大家也是感同身受。
  • 「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這是無理取鬧?寶媽千萬別理解錯了
    導讀:「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這是無理取鬧?寶媽千萬別理解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這是無理取鬧?寶媽千萬別理解錯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啥寶寶非要睡前「哭一場」?專家:別怪孩子,是生理系統在求助
    文/奶球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不少新手寶媽們對哄睡這件事特別頭疼,被譽為世紀難題。面對睡渣寶寶,最讓媽媽鬧心的就是明明已經困得睜不開眼睛了,但還是掙扎著不肯睡,甚至號啕大哭半天,面對這無緣無故的哭鬧,弄得新手爸媽手足無措。
  • 「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一場」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好,「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朋友,豔蕊打電話哭訴,最近疫情在家,無法上班,她原本想好好的陪陪孩子,也讓婆婆休息一下,孩子奶奶天天幫忙看孩子,特別勤快,她和婆婆關係也挺好的,誰知長假在家這些日子她和婆婆的關係還不如以前了,難道想網上說的疫情考驗夫妻關係,不會也考驗婆媳關係吧?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他無條件信任媽媽,所以敢把自己的所有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不用小心翼翼照顧大人的心情。 閨蜜曾給我講過她家孩子的事:有一回周末,他們夫妻倆帶著3歲的孩子去公園玩,結果孩子旋轉木馬坐了四五遍還不下來,眼看著回家的時間到了,閨蜜一著急就「恐嚇」道:「你再不走,媽媽就自己回家不要你了啊。」
  •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
    分享的喜悅是加倍的,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媽媽和孩子之間也需要相互信任,彼此理解,媽媽和孩子才會相互接納對方,減少心理防衛。媽媽與孩子建立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十分重要,因為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能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正面評價,孩子才能在信任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地健康快樂成長起來。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會在關鍵時刻考慮和聽從父母的建議。
  • 為啥別的孩子哭,你的娃也跟著哭?哭聲傳染的背後有更複雜的含義
    但事實卻非常打臉,帶兒子排隊的時候,還沒到兒子打針,聽到其他孩子哭聲,樂樂居然也跟著嚎啕起來。這讓樂樂媽直發蒙,這是咋回事,難道哭聲也會傳染?所以,如果你的娃會通過學習別人哭泣的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力,那就說明娃很聰明,可喜可賀哦。但是,孩子的這種模仿,只是單純的模仿哭泣,還是真的也能和他人「感同身受」,切實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呢?
  • 為啥你的孩子愛哭?不是敏感也非懦弱,問題就出在父母思維方式上
    家裡有個愛哭的娃,分分鐘讓人崩潰,最要命的是,娃哭得驚天地泣鬼神,當娘的卻不知道為啥。昨天,帶二寶在小區裡玩,遇到了涵涵,涵涵兩歲四個月,比我家二寶小一個月,兩個孩子一起踢皮球,你踢給我,我踢給你,玩得很開心。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媽媽在,孩子就是「磨娘精」。媽媽面對「磨人」的孩子,有時候真的束手無策,如果再面對家人的指責,心裡其實最難過。每天晚上哄她睡覺,都會哭上好一陣子。 一旁的婆婆說:「你沒回來好好的,你一回來就這樣了。」 眼裡滿是責備。由於白天工作特別累,沒幾天她就沒耐心了,朝著孩子吼道:「你怎麼回事,怎麼我在家你就這樣啊,是不是成心和我作對?」
  • 孩子對你最信任,所以才「不那麼乖」
    孩子的這種普遍的表現,體現著一種與爸爸媽媽的天然的情感——信任。《美國育兒百科》裡提到: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 最好的父親,不是父權,而是讓孩子信任;三招教你贏得孩子的信任
    對此,他一點都沒有懷疑過,而影片中的父親也沒有讓孩子失望。為什麼影片中的兒子對父親那樣信任?這源於在日常父子的互動中,他父親就是一個非常值得他信任的人,而且父親從來都是說到做到。所以,直到最後的災難時刻,他對父親會過來救他沒有一絲的懷疑。能得到孩子深深的信任,是父親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也是在孩子心目中建立威信,給孩子安全感的重要紐帶。
  • 小兒推拿李波:青筋過鼻梁,無事哭三場?寶寶鼻梁青筋如何調理?
    小兒推拿李波:青筋過鼻梁,無事哭三場?寶寶鼻梁青筋如何調理?孩子青筋過鼻梁,沒事也要「哭三場」,意思就是說鼻梁上帶有青筋的孩子很容易感冒,「哭三場」指的是:感冒的症狀,即頭痛、流涕和咳嗽等。山根在中醫望診中是主要內容之一,不正常的青筋突起,往往暗示著孩子會出現各種疾病。
  • 面對孩子的哭
    沒有孩子不知道,有了孩子就知道。愛哭好像是孩子的天性,剛開始聽著孩子哭就是頭疼,先是自己頭疼,後是因為在小區裡,特別是夏天,又開著窗戶,不隔音。孩子哭的又是男高音。結果你曉得,有時帶孩子出去玩,熟悉的都會問,又教育孩子了。我只有嘿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