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父母與孩子的信任關係是關鍵

2020-09-23 育媽記

小淘氣出生之後一直都是由外婆主要照看,因為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所以實在是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

不過雖然小淘氣名字聽上去挺淘氣,但是外婆帶她的時候表現的還是非常乖巧,可是只要一看到媽媽,就像是變了一個孩子一樣,總是特別的黏人,不是哭就是鬧。

難怪有一句話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寶寶為什麼會黏媽媽?

這是因為他們對媽媽非常依賴,是他們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依戀關係分為4個階段。

第1個階段是寶寶在0~3個月的時候

這個時期是寶寶和媽媽接觸最多也是最親密的時期。媽媽身上會散發著他們熟悉的氣味,媽媽的呼吸心跳也讓他們感到非常熟悉,這會讓寶寶產生極大的安全感。

第2個階段是寶寶在4~6個月的時候。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不再是人們想抱就能抱的,因為這時他們已經開始認生,對於不熟悉的人會本能的產生反抗。只有在父母等熟悉人的身邊才會表現出非常開心的樣子。

第3個階段是寶寶在7個月~3歲的時候。

這個時期的寶寶逐漸會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世界也開始有了最基本的認知。

這使得他們知道媽媽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所以一旦離開媽媽的身邊,就會表現得非常不安,出現分離焦慮症。

第4個階段出現在寶寶三歲之後。這時寶寶性格的形成,以及和他們的依戀對象會產生什麼樣的一種關係,和他們前三個階段從那個身上獲得的感受有很大的關係。

足夠的安全感能夠讓寶寶開心快樂,缺乏安全感則會讓寶寶變得膽小怯懦。

美國心理學家艾斯沃斯的&34;

實驗分為8個階段:

1、母親帶兒童進入一個陌生房間;

2、母親坐下來,兒童自由探索;

3、一個成年陌生人進入房間,先和母親說話,再和兒童說話;

4、母親離開房間;

5、母親回來,和兒童打招呼並安慰兒童,陌生人離開;

6、母親再次離開,留下兒童自己;

7、陌生人回來;

8、母親回來,陌生人離開。

通過實驗,他把寶寶分為三種類型:

安全型,這類寶寶對媽媽的信任度非常強,媽媽離開時他們會不安,但是當再次看到媽媽時其實能夠很快恢復平靜;和陌生人接觸時,雖然開始會排斥,但是很快就能接納。

迴避型,這位寶寶對媽媽的態度非常冷淡,不管媽媽在不在身邊,他們的表現幾乎沒有大的變化,甚至會刻意逃避媽媽的擁抱;相比之下,他們和陌生人相處的反而會更好。

矛盾型,這類寶寶在媽媽離開的時候會難過,但是當媽媽再次出現的時候又會採取拒絕的態度;面對陌生人時也表現得非常消極,總是給人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為什麼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1、對媽媽的信任

孩子之所以在媽媽面前總是表現出一副撒嬌任性的模樣,並不是因為他們無理取鬧,也不是因為他們對媽媽不滿,而是因為他們對媽媽有著十足的信任感,所以在媽媽面前才會毫無保留。

他們知道不管自己說什麼做什麼,也許真的會惹媽媽生氣,但最終媽媽都會選擇原諒包容他們。

在媽媽面前,他們完全不需要考慮太多,這一切都讓他們感到非常安全,所以才會變的&34;。

2、正常的情緒釋放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自己情緒的,不會因為他們是否表達而改變。

有的孩子也許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乖巧,看上去非常開心,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埋藏在自己的心裡。

但是當他們看到媽媽時,心底積壓的所有不滿,所有不快都會在一瞬間得到釋放。

這是孩子正常的一種心理髮洩,只有在他們最愛最信任的人面前才能夠毫無保留的去宣洩,而媽媽恰恰就是他們心目中的最佳釋放對象。

3、對媽媽的特有依戀

在媽媽身邊,原本能幹的孩子們卻一個個都變成了小笨蛋,他們總是會讓媽媽幫自己做這幫自己做那,是因為他們真的不會嗎?

當然不是。只是因為他們想要和媽媽接近,想要在媽媽的懷抱裡撒嬌。

正是因為這種特有的依戀,所以他們才會沒事在媽媽面前哭一哭鬧一鬧,因為他們想要引起媽媽的注意,而哭鬧的方式無法是最有效的。

也許會因此引來媽媽的責罵,但對孩子來說卻也是和媽媽的一種互動方式。

如何對待粘人的孩子?

1、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和父母建立起依戀關係,而良好的依戀關係,能夠讓孩子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所以父母一定要努力做到夫妻恩愛,家庭和睦,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中長大,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從而變得越來越獨立。

2、生活要有儀式感

父母每一天都會和孩子分離再相見,這時儘量要做到有儀式感。

每天出門的時候和寶寶打招呼,說聲再見,每天回家的時候同樣和寶寶打招呼,抱抱他們摟摟他們。

這會讓寶寶認識到分離和相聚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所以他們不會因此而產生焦慮,反而會逐漸變得習慣。

3、多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努力賺錢,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對孩子愛的表現。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這些,而恰恰就是父母容易忽略的陪伴。

特別是在孩子嬰幼兒時期,他們對父母的依賴非常大,非常希望父母能夠每天多花時間陪伴他們,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自然會感到開心,對他們的成長也是有利的。

孩子成長期是有限的,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信任感,也許這會讓孩子在某一階段表現的非常粘人,但是卻會讓孩子在成長後更為獨立,讓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自家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別著急,關鍵是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閨蜜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因為產假結束要上班,所以把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來帶,不過讓閨蜜特別欣慰的是孩子很聽話,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哭鬧形象。只不過每次見了閨蜜後即使沒有任何事情孩子都會委屈的哭一小會,有時甚至一點點事情也會惹得孩子哭上半個小時,這讓閨蜜很無語,因此她總是找我哭訴,並詢問我家寶寶是不是也如此。
  • 為啥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專家:這說明孩子真的很信任你
    相信很多寶媽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寶寶非媽媽不可,正所謂「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三場。」3.三歲以後即使在這個階段,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關係已經定型,說專家們也建議在孩子三歲之前儘量有固定的監護人,這樣在三歲以後,孩子們的成長訴求才更正常健康。有了三歲前的情感鋪墊,到了三歲以後,孩子們與媽媽的感情更加無懈可擊。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是因媽媽沒把孩子帶好嗎?原因有點暖
    文 | 維尼媽媽沐瀅作為媽媽的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困窘」:孩子由老人帶著的時候,乖得很,不哭不鬧的。可是只要看到媽媽回來了,就各種「作」、各種哭鬧,沒來由地就「作」一通。老人通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
    導讀:「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孩子只在你面前「作」的原因有點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
    場景1:醫院衛生預防接種處男孩,兩三歲,剛打完預防針,媽媽抱著他說:「別哭,男子漢不許哭,哭啥哭,又不疼。」場景2:火車餐車爸爸給三歲多的兒子買的盒飯,兒子躲在桌子底下,邊說邊哭:「不好吃,太難吃啦」爸爸說:「怎麼就難吃了,再不吃打你。」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三場,為何孩子在媽媽面前更淘氣?
    媽媽對於孩子,是特別不一樣的存在。哪怕孩子還只是個不會說話的寶寶,幾乎每個媽媽,也都會感覺到孩子的差別化對待。最典型的是,孩子在外人面前都很乖巧,不哭不鬧,可一看到媽媽,立馬就各種鬧騰了,稍一不滿意就大哭。如下三個媽媽的經歷,相信大家也是感同身受。
  • 「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孩子哭鬧的原因,真的不是媽媽的嬌慣
    俗話說「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相信很多媽媽們也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的時候很乖,一旦見了自己便開始「無理取鬧」,其實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媽媽的嬌慣。第一,孩子見到媽媽會哭是因為對媽媽的信任
  • 「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我們真的錯怪他了……
    三歲前,孩子對媽媽是百分百的依戀。,千萬別急著高興,這是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都說,孩子看見娘,沒事哭一場。與其到那時,感嘆孩子成長得太快,不如讓我們趁這段最美好的時光,對身邊這個「磨娘」的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寵愛……
  • 「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一場」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好,「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朋友,豔蕊打電話哭訴,最近疫情在家,無法上班,她原本想好好的陪陪孩子,也讓婆婆休息一下,孩子奶奶天天幫忙看孩子,特別勤快,她和婆婆關係也挺好的,誰知長假在家這些日子她和婆婆的關係還不如以前了,難道想網上說的疫情考驗夫妻關係,不會也考驗婆媳關係吧?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他無條件信任媽媽,所以敢把自己的所有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不用小心翼翼照顧大人的心情。 閨蜜曾給我講過她家孩子的事:有一回周末,他們夫妻倆帶著3歲的孩子去公園玩,結果孩子旋轉木馬坐了四五遍還不下來,眼看著回家的時間到了,閨蜜一著急就「恐嚇」道:「你再不走,媽媽就自己回家不要你了啊。」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媽媽在,孩子就是「磨娘精」。媽媽面對「磨人」的孩子,有時候真的束手無策,如果再面對家人的指責,心裡其實最難過。沒想到婆婆進來,眼睛瞪了一下,女兒就不哭了。傅首爾小時候在外婆家,她見不到媽媽,可是她很想媽媽,就喝洗潔精,以為把自己弄生病,就能見到媽媽了。
  • 「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這是無理取鬧?寶媽千萬別理解錯了
    導讀:「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這是無理取鬧?寶媽千萬別理解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這是無理取鬧?寶媽千萬別理解錯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
    分享的喜悅是加倍的,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媽媽和孩子之間也需要相互信任,彼此理解,媽媽和孩子才會相互接納對方,減少心理防衛。媽媽與孩子建立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十分重要,因為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能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正面評價,孩子才能在信任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地健康快樂成長起來。有了彼此的信任,孩子才會在關鍵時刻考慮和聽從父母的建議。
  • 父母總覺得孩子在說謊?給孩子多一點信任吧
    ,但是父母裝監控更是不對,父母因為工作忙不能照顧陪伴孩子,不是成為父母不信任孩子的理由。父母跟孩子之間原本應該建立天然的信任關係,可是為什麼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多的父母不再信任孩子了呢?,一定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向上的,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
  •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親子關係質量是關鍵,父母早知早受益
    蘭蘭覺得帶孩子太累了,要給孩子洗澡、做飯、換尿布、衝奶粉、洗衣服等,帶了幾年孩子,她時常感到厭煩。有時孩子哭了也不想理會,孩子有什麼需求也懶於滿足。最近蘭蘭在考慮要不要僱傭一個月嫂全職照看孩子,雖然省心省力,可必然會導致親子關係的逐漸疏遠。幼兒時期是孩子大腦迅速發育的重要階段,6歲之前的教育叫做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階段。
  • 父母為什麼受不了孩子的「哭」?
    01 不讓孩子哭,是為誰好? 我有一個朋友,只要孩子一哭,朋友馬上就會焦躁不安,會想盡辦法讓孩子不要再哭。有一次我去她家,她的孩子開始還玩的好好的,過一會兒,不知道是為什麼,突然開始哭,我這個朋友先是哄勸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希望孩子不要哭。
  • 父母的信任,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小女孩鼓起勇氣將自己在學校受到老師欺負的事告訴家長,而家長卻給出冷冰冰的回應「老師都是為你好」!難過的小女孩又將這件事情告訴奶奶,但奶奶也同樣表示「這怎麼可能」?而直到小女孩拿出上百條被欺凌的錄音後,家長才意識到自己究竟犯了多大的錯誤。但這個時候再想著相信孩子,卻早已為時過晚。比起班主任的辱罵,被最親的人不信任無疑是更大的傷害。
  • 孩子奶奶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俗話說的好,「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 朋友,豔蕊打電話哭訴,最近疫情在家,無法上班,她原本想好好的陪陪孩子,也讓婆婆休息一下,孩子奶奶天天幫忙看孩子,特別勤快,她和婆婆關係也挺好的,誰知長假在家這些日子她和婆婆的關係還不如以前了,難道想網上說的疫情考驗夫妻關係,不會也考驗婆媳關係吧?
  • 最好的父親,不是父權,而是讓孩子信任;三招教你贏得孩子的信任
    對此,他一點都沒有懷疑過,而影片中的父親也沒有讓孩子失望。為什麼影片中的兒子對父親那樣信任?這源於在日常父子的互動中,他父親就是一個非常值得他信任的人,而且父親從來都是說到做到。所以,直到最後的災難時刻,他對父親會過來救他沒有一絲的懷疑。能得到孩子深深的信任,是父親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也是在孩子心目中建立威信,給孩子安全感的重要紐帶。
  •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面對世界的勇氣:保護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信任是他們力量和勇氣的源泉,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信任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和安慰。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敢相信,那無疑是一種悲哀,保護孩子的信任,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