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因為產假結束要上班,所以把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來帶,不過讓閨蜜特別欣慰的是孩子很聽話,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哭鬧形象。
只不過每次見了閨蜜後即使沒有任何事情孩子都會委屈的哭一小會,有時甚至一點點事情也會惹得孩子哭上半個小時,這讓閨蜜很無語,因此她總是找我哭訴,並詢問我家寶寶是不是也如此。
我告訴閨蜜說,其實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一樣,而民間也一直有這種說法:"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1, 引起媽媽的注意
母子之間的深厚感情是與生俱來的,而孩子依戀媽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可是媽媽們不可能時刻待在孩子身邊,總要出去工作,也要忙碌。
但是一旦離開再次回到孩子身邊,孩子就有可能會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小聲的哭泣,或者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會哭鬧不止。
其實這完全是孩子撒嬌的表現,通過使用這樣的方法來引起媽媽的注意,雖然有的媽媽會出現責罵或者訓斥孩子的行為,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卻是一種和媽媽互訴衷腸,互動交流的最好方法。
2, 情緒上的正常釋放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比較外向,他們善於傾訴,即使有不高興不開心的事情,也會對媽媽講出來。但也有一些孩子非常內斂,有時甚至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此,在發現媽媽突然回到自己身邊以後情緒上就會出現正常釋放的現象,所以才會哭鬧不止,當然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髮洩,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在真正信任以及依戀的人身邊,才會把這種情緒完全的釋放出來。
3, 情感上的完全信任
就像上面我們所講的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對於孩子來說最值得信任,最讓他們能夠過度依戀和依賴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而母親身上的這種十足信任感,孩子會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
在他們看來,不管做任何事情媽媽都會包容,都會原諒,所以他們才會在媽媽面前完全不考慮任何問題,即使是無理取鬧,也會把自己率真的一面表現出來,因此才會在看到媽媽那一刻充分的放鬆,也才會無端的哭鬧不止。
母親這個角色對孩子來說是無可替代,無人能比的,因此母愛才被稱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當然每個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即使有一天要離開孩子,選擇外出工作,也要把親子關係處理好,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信任關係最為關鍵,這樣才能防止孩子的性格突變,也才能讓孩子慢慢養成離開父母獨立的好習慣。
1) 方法不偏激
有不少父母認為狠心的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不去過多的看望,那麼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就會習慣,雖然這樣的方法能夠起到疏遠父母的效果,但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差,而且也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因此鍛鍊孩子的獨立性格不能使用偏激的方法,而是應該循序漸進,和孩子好好商量,慢慢讓其適應。
2) 回家多陪伴
融洽的親子關係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即使父母再忙碌,也應該回到家裡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互動,千萬不要守著孩子過度的玩電子產品和手機。而是應該陪孩子看看書,玩玩遊戲,或者帶孩子多出去走走,見見世面,這樣即使父母白天忙碌,沒有辦法過多的和孩子交流,也會讓親子關係達到融洽的地步。
3) 簡單使用儀式感
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根本不需要注重什麼儀式感,可是,促進親子關係最主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簡單使用儀式感。
比方說出門的時候和孩子簡單的說一句再見或者溫柔的擁抱,都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起到教育的作用,這樣能夠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感。
而且,對於融洽親子關係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再或者下班以後進門主動和孩子打招呼,這樣孩子也會學會父母的禮貌和做事的方法,耳濡目染的也就把生活中必須使用的儀式感所掌握,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
那麼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會再見到媽媽的那一刻撒嬌和哭鬧呢,你都是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應對呢?歡迎您分享出來,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