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一早被叫醒就不高興,說是沒睡夠,不想起床。
手忙腳亂的周一,他已經睡過頭了,再不起床就只能餓著肚子去學校。我按捺著火兒,問:「那你打算怎麼辦?」
他沒吭聲,但也沒挪窩。
我強忍著要噴薄而出的火氣,沒繼續說話/批評/嘮叨,轉身吃飯去了。
過了一會兒,總算穿衣服下床了,可穿校服不打算穿外套,只穿襯衣就出來了,明明剛打了噴嚏,他說不冷,我過去把大門大大打開,讓他試試18度的溼冷早晨到底要不要穿外套。
這一系列操作,都是母子之間的情緒較量,與其他人都無關,仿佛屋子裡只有母子倆。
是的,他最容易把所有情緒在我面前暴露,特別是那些脆弱與發洩。突然想起早年間聽母親說起過的那句話,「小孩兒見他娘,有事沒事哭一場」。
的確,這小朋友從小都是磨我的:我一回到家,他就要讓我這樣那樣,或者剛親暱完就衝我撒氣發火,弄得本來忙一天挺累的我更煩,家裡人會說「你不在家的時候他乖得很」,好像是我這個當媽的惹了他,讓他突然變成難搞定的小孩了。
其實細想來,小朋友是在媽媽這裡最有安全感、信賴感,才會在媽媽面前流露那些乖張情緒,在媽媽面前才可以任性撒嬌,在其他人面前是收著的。
因為,媽媽能用最大的耐心包容他,為他的情緒兜底,其他人不能。
小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的,知道對他來說,誰最安全,最可以反覆磨,對他最有耐心,也知道誰最值得信賴,誰怎麼都捨不得不管他。
想到這些,慢慢消化自己那些情緒,由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