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2020-08-26 有聽故事FM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精神幾乎一直都是處於即將崩潰的邊緣。


每天出門上班的時候,女兒都會和我上演一場瓊瑤式「生離死別」。


下班回到家之後的每一刻,她都會像一個樹袋熊一樣,恨不得掛在我身上。


上廁所要跟著,一臉寵溺的看著我蹲馬桶;


吃飯要抱著,打死也不坐寶寶椅,一頓飯要吃一個小時;


我和別人說話,她就掰過我的臉,只讓我看她;


稍微有點不順著她的時候,她就大哭大鬧。



有一天,我給她講繪本講的口乾舌燥,想去喝口水她就開始大哭。


我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點,開始衝她嚷,說她不懂得體諒媽媽。


這樣的瞬間有無數次,我對她發過脾氣,實在生氣的時候,還打過她的屁股。可是吼完、打完之後,又是無盡的愧疚:


她還這麼小,哪裡懂得什麼體諒?


我跟老公、婆婆吐槽娃難帶。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


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


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


一肚子的委屈瞬間湧上來!


為什么女兒跟著別人的時候,是天使寶寶,跟著我就根本不像人類的孩子?



曾經,我也無比自責:


是不是我的養育方式有問題?


是不是我對她的愛與關注不夠多,讓她對我如此依戀?


她這樣的行為是不是缺乏安全感,這將來會不會影響性格?




困惑了許久,我也去問了很多媽媽。原來,家有「磨娘精」的媽媽真的很多。


也有很多媽媽,採取的是像我一樣壓制的方式,先克制情緒安撫,克制不住的就大吼一頓。


但是我知道,這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最終讓我釋懷的,是一位媽媽的勸解,她說:


寶寶跟你黏,是因為只有跟你在一起時,她才是無所顧忌的!而且,孩子能黏你的時間,真的沒有幾年。



換個角度想,孩子「磨娘」那是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在媽媽面前,他們可以肆無忌憚。


孩子們的心智發育逐漸成熟,有了「小心機」知道這樣能釋放情緒,讓自己獲得滿足,還會向媽媽尋求幫助,這對孩子成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內心安定,願意表達負面情緒的孩子,比看起來聽話懂事的孩子,要幸福的多。


《無聲告白》中,莉迪亞就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好的,媽媽」。


媽媽逼她去完成自己夢想,做一名女醫生,她就去學那些東西;爸爸希望她能融入白人的交際圈,她就每天假裝和朋友打電話。


實際上,她看不懂的物理生物,更沒有什麼朋友。


最終,無數壓抑情緒的堆積,讓莉迪亞走上了絕路。


相比之下,那些敢於表達,敢於向媽媽索愛,心理有安全感的孩子,多麼令人羨慕。




其實,孩子的每一個負面行為背後,都蘊藏著積極的心理動機。


他們不是故意使壞,只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


就比如孩子「磨娘」行為的背後,也是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


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媽媽的時候,是不是這幾種情況?


1、三歲以前,寶寶本來就和媽媽更親密


孩子三歲以前,對媽媽的依戀最為激烈。因為十月懷胎,他們在子宮這樣「安全」的環境中,熟悉了媽媽的心跳、味道,這種依戀難以割捨。


想要他們長成一個「獨立」的人,這個過程是逐漸的,而不是突然的。


當然,這種依戀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逐漸變淡,我們不要粗暴的制止,保護好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不讓寶寶失去安全感。



2、在別處積攢的情緒,來媽媽面前發洩


有一次,在遊樂場看到過這樣一幕。幾個孩子玩滑梯的時候,其中一個大孩子插了隊,後面被插隊的那個小孩,哇的一聲哭了。


然後就來到媽媽面前,一邊捶打著媽媽,一邊大哭。


因為他知道,他打不過「大哥哥」,但是他心裡又有憤怒的情緒,他只能跟媽媽發洩。


這種感受我們也應該理解孩子,我們成年人積壓了滿腹的怨氣,也是容易對親近的人發洩的,更何況是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


3、知道媽媽的底線,而不敢去試探別人的


《美國育兒百科》中指出:


媽媽不在家,保姆或者家人告訴你孩子們表現的像個天使時,不要偷著開心覺得孩子終於長大了。


孩子並沒有長大,而是他們對別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孩子跟媽媽以外的人不敢「撒野」,其實是他們心智成熟的一種「小心機」。


他們知道,自己即使撒野媽媽還是會親親抱抱他們,可是對於別人,他們就「慫」了,沒有「膽量」去試探。


4、需求得不到滿足,以「磨娘」的形式發洩


很多職場媽媽,每天還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最多就是從晚上回到家到孩子睡覺的那三個小時。


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總會不安。他們不知道,媽媽為什麼不陪著他們,更不確定媽媽會不會回來,還愛不愛他。


所以見到媽媽後,他們會表現出「分離焦慮」。


其實,寶寶們只是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關注,對媽媽的渴望,以一種「求關注」的方式在發洩。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成把妹妹蘇明玉打傷住院之後,蘇明成的嶽父問了女兒朱麗一個問題。


他說,蘇明成這是有暴力傾向啊,他有沒有對你動過手。



就這一句話,就賺足了網友的淚點。


同樣是女孩,蘇明玉被苛待長大,成年後不敢相信別人,不敢去愛別人。看起來是個女強人,內心卻脆弱無比。


而被「嬌生慣養」長大的朱麗,有什麼事情都能回家傾訴,她的背後是永遠有依靠的。


這兩個女孩子長大後不同的宿命,給無數的家長敲響了警鐘。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給了他們足夠的愛與回應,她們長大後內心才能是充滿安全感的,遇到挫折也願意跟父母傾訴,不至於一個人活成「無比懂事」的模樣。


再反觀那些和和媽媽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是彼此的福氣。


因為他們足夠信任我們,願意在我們面前撒嬌;因為我們給了他們足夠的愛,讓他們不懼怕對我們表達與發洩。



「磨娘」的孩子其實是把媽媽當做一個「安全基地」,當他們又安全需求的時候,就想要返回看護人身邊。




媽媽在的時候,孩子格外不乖,這根本上就是他們對安全感旺盛的需求。


那麼,我們這份安全感的給予,除了陪伴,還要做到這幾件事。


1.足夠的耐心,允許他們發脾氣


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的理智也可能已經崩潰,但是還是要跟即將爆發的自己說一聲暫停.


大吼大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讓孩子缺乏安感的表現愈演愈烈。


平靜而溫和的對待,不打壓,不懲罰,就對了。



2.離開時告訴寶寶,你要去做什麼、回來的時間


大部分的寶寶都是有分離焦慮的,因為他們分不清離開和消失的區別。


就像小孩子很喜歡玩「藏貓貓」的遊戲,因為他們喜歡那種「消失」又「出現」的驚喜。


但是如果他們不知道媽媽是走了,還是消失了,他們會局促不安。


所以,暫時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媽媽會回來的。最好能把時間量化,比如,時針到了12那裡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


3.高質量陪伴,不用時間換取自己的滿足感


我們總是以為長時間與孩子的廝守,就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


其實不是的,安全感來自於孩子內心的感知,他們能夠確定爸爸媽媽能看到我,他們愛著我。


所以陪伴的時間不是最重要的,優質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帕蒂·惠芙勒在《傾聽孩子》一書中指出:


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


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在嬰幼兒事情,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比任何教育技巧都重要。



下次孩子再只對媽媽「作妖」的時候,想想這背後的積極力量。


畢竟,當他們逐漸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之後,我們才會意識到,他們這麼黏我們的時光,真的很珍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孩子乖得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01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真不見得這是一件壞事。就比如孩子「磨娘」行為的背後,也是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媽媽的時候,是不是這幾種情況?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 為什麼孩子個個都是「磨娘精」?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一位媽媽講:寶寶在我面前脾氣很大該怎麼辦?孩子從小都是這位媽媽自己帶的,直到兩個月前她想要重新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但之後每次回去奶奶就會說:她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特別乖,只要她一回來孩子就特別不聽話。
  • 為什麼老人都埋怨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聽婆婆在我面前說:「只要你在家孩子就沒不乖,你不在家的時候可聽話了,該吃飯就吃飯,該玩就玩,該洗澡就洗澡,該睡覺就睡覺。聽到婆婆的吐槽,我只覺得心疼。,也都承認確實孩子在媽媽面前比較磨人。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聽話。」背後真相讓媽媽既心疼又暖心
    自己不在家,孩子好好的,乖的像個天使,好好吃飯、玩耍,懂事又省心;等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立刻變成「小惡魔」,各種纏著媽媽撒嬌,讓餵吃飯、陪玩,媽媽稍微不順著寶寶,他們就大哭大鬧發脾氣。最近我家二寶也是這樣。只要我回到家,他就愛哭鬧,連我洗個手的功夫他都不願意,哭著拽我出來陪他。很多媽媽對孩子這樣反常的行為很是不解。但是知道原因後,也許你會心疼。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人們常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不少媽媽表示:孩子不在家時,乖的就像個小天使,只要一在家,孩子就變成了「混世小魔王」,孩子小小年紀,竟然有兩幅面孔,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只信任媽媽,孩子把媽媽看作是世界上最依賴的人,在媽媽面前想要嘗試各種事情,哪怕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即使他吵鬧,媽媽也永遠不會離開他。
  •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真相令人心疼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媽媽們都不陌生。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小蜜蜂,圍著你轉,什麼事都要找你,而且非常不配合,有點不樂意還要哭鬧。朋友才恍然大悟,孩子這哪裡是乖,他只是不怎麼敢在爺爺面前鬧,只有跟媽媽在一起時,他才敢無所顧忌地表達需求、發洩情緒。這種情況有點像一些成年人在外面受再大委屈也能堅強不掉眼淚,可是只要愛人或父母關心幾句,就忍不住泣不成聲。人總是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更任性,孩子也是。
  • 為什麼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特別不乖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媽媽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長在身上一樣的黏著媽媽,什麼都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喝水要媽媽給拿水杯,別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該玩玩該吃吃,可媽媽一回來就變了一副面孔。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
    導讀: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實原因令人心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看來,這位寶媽是遇到了「育兒魔咒」——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有些老人會把孩子這種不乖的原因歸結為媽媽太慣了或者孩子不喜歡媽媽。其實恰恰相反,「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壞事,從親子關係上來說,這正說明了孩子和媽媽關係健康又親密。一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媽媽還要背多久?
    前幾天,收到私信有位媽媽講述自己最近的困惑: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粘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一回頭就是要抱抱,飯也不好好吃,睡覺更是得三催四請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小粘人精」,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卻是個「獨立寶寶。」家裡其他的人也都說過「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鍋你背了多久?
    作者|卡卡辛前幾天,在知乎看到有位媽媽在講述自己的困惑:3歲的女兒變得特別纏人,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會像跟屁蟲一樣粘著她。沒事就要抱抱,吃飯不好好吃,睡覺更是要三催四請。可是這麼一個「小魔王」在幼兒園老師的嘴裡,是個「正能量寶寶。」家裡人也都說「媽媽不在的時候特別乖,只會鬧媽媽」。
  • 為什麼孩子和媽媽在一起就不乖?
    這位媽媽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她把孩子帶到一歲,就開始上班了,然後由奶奶一直帶著孩子。孩子平時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表現得十分乖巧。能自己吃飯,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很少發脾氣。但是只要媽媽一下班,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情緒變得很激動,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哭鬧。一步都不離開媽媽,甚至媽媽去上廁所她也要站在旁邊等著。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寶寶就不乖?寶媽要明白
    接著她婆婆說因為她一回來孩子就很不聽話,我姐聽到自己婆婆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委屈地跑來跟我哭訴。與此同時她心裡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她婆婆帶孩子,孩子就很聽話,只要自己一回來,孩子就不乖呢?難道是孩子不喜歡跟她一起嗎?還是說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又或者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不夠呢?看著我姐皺著眉頭,只能先安慰她,等她冷靜下來以後我便憑藉我看書的經驗幫她分析一番。
  • 老人帶孩子「作弊」,營造孩子「乖」的假象,媽媽撞見真相後怒了
    樂樂最近特別乖,媽媽出門上班再不纏著媽媽,爸爸出差回來也不要玩具。有時候哪裡不稱心,剛撇嘴準備哭,奶奶在他耳邊小聲嘀咕幾句,便會立馬恢復平靜。雖然媽媽平時上班忙,沒有多餘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但自己的孩子啥性格,沒人比她更清楚。陪伴少不代表對孩子花費的心思少,媽媽的愛和關注無時不在。
  • 為什麼有媽媽在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她說:「女兒最近太黏人了,只要我在家她反而不乖,都不知怎麼辦好啦。」奶奶喊她去洗澡都不願意去,硬拽過去還生氣的把洗澡水潑到了客廳,婆婆很生氣朝華姐發火說:「都是媽媽慣的,媽媽沒在家,孩子更聽話,媽媽一回來鬧得不得了。」華姐聽了婆婆的話,心裡酸酸的。難道我的家我回來還錯了嗎?難道孩子太黏人,我就不要了嗎?為什麼有媽媽在家,孩子反而不乖?孩子的這點小心思,很多媽媽不知道。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只要自己在家,孩子就像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她走到哪跟到哪,「媽媽媽媽」喊個不停……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媽媽就像一個「安全島」,有她的存在,孩子才會自信地、大膽地去試探周圍陌生的環境和人。
  • 為什麼媽媽一不在家,孩子就不乖,真相令人心疼...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因為十月懷胎,他們在子宮這樣「安全」的環境中,熟悉了媽媽的心跳、味道,這種依戀難以割捨。想要他們長成一個「獨立」的人,這個過程是逐漸的,而不是突然的。當然,這種依戀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逐漸變淡,我們不要粗暴的制止,保護好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不讓寶寶失去安全感。
  • 孩子奶奶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而且婆婆還說,「平常我孫女可乖了,你在家比你不在,我還累」。弄的我朋友不知怎麼辦才好,真是倆字「生氣。」我勸她別生氣,其實是她不知道,「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什麼壞事,從親子關係上說這證明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健康又親密。」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1)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安全感足 孩子因為無條件的信任媽媽。
  • 為什麼孩子一見到媽媽就不聽話愛哭?明白真相後,真的讓人很心疼
    因為每天出門上班的時候,女兒總會和我上演一場撕心裂肺的瓊瑤式的「分離」,讓我又心疼又崩潰,上班也不能安心。為此,我諮詢了很多有孩子的朋友、親戚,原來大部分孩子都會這樣(WX:yuemengshi123),我表哥家的孩子更是每次哭到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