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開心,就拿孩子來發洩情緒。孩子無從選擇,越小的孩子,面對父母的強權強勢,幾乎是毫無抵抗之力的,因為孩子必須靠家長才能活下去。
當然有不少孩子會用其他各種和父母對抗,但那對於部分家長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家長總是更有能力的那方。
小點的孩子就會製造很多小麻煩,小問題,讓父母很心煩,大點的孩子學會了對抗,你叫我做什麼我偏不做,你不讓我做的我偏偏要做,你貶低我冤枉我控制我,我讓你也不好過,我要讓你生氣!讓你憤怒!讓你覺得自已很無能!
父母們最終就是覺得好無助,我這麼沒有用,連個孩子都管不好,教不好。
兩敗俱傷。
不是說人不能有情緒,也不是說不能對孩子發火,做到這樣的差不多是佛的境界了,但做不成佛,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吧。
「我父親有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動不動就罵我,我當然不服,頂嘴,後來就發展到打我,打得越來越多。被打了一段時間後,我不想再挨打了,就和他對打。那時候,我也長高了一些,力氣也大了吧。有一天,我起床晚了,父親跑過來拖我,我讓他走開,他不走,然後我們就打起來了,我們從房間打到客廳,又從客廳打回房間,我們都掛了彩。後來實在沒勁,我就去上學了。同學問我怎麼了(受傷),我說不小心摔了。」
「有次我不想起床,實在是困,然後我父親端了一盆冷水直接澆下來……」
「我好煩他們天天嘮叨,就鎖門,他們把家裡所有的門鎖都拆下來,我就拿書桌堵門,他們就撞門,把門都撞爛了。」「後來實在鬥不過他們,我就在廚房拿了把刀放在枕頭……」拿刀放在自已房間的案例我接觸過好幾個,可見親子關係是惡劣到何種程度。還有家長和孩子打架,有一方拿刀、奪刀,誤傷後到醫院縫針,把警察都叫來的。
除了這些比較暴力的行為,還有一種就是譏諷、嘲笑,「你就是個垃圾、廢物!」「你長大了連掃街都沒人要。」「當乞丐去吧!」之類的。這些情緒都過火了,都不應該,都在提示家長的情緒管理有較大的問題。家長的理由是孩子不上進,不讀書,不完成作業,考試成績不好……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
首先,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用這種方式是百分百沒用的,你的孩子肯定不會在你發洩情緒後若無其事地去寫作業,還考出好成績。其次,情緒的根源並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
是家長自已很不開心,感覺壓力很大,對未來很焦慮——這是屬於家長自已的問題。家長說,如果孩子不考個985211,就是死路一條,以後會很辛苦,找不到工作……考上更好的學校是有更多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很難得到這樣的結果的。
那些極少數在父母打罵下考上好學校的,是這個孩子本身就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是孩子的命運,不是父母的打罵的功勞。真相是,你的孩子就是有他的路要走,他會考上什麼學校,未來有什麼樣的人生,並不是父母能左右的。
父母能幫助到孩子的,是父母自已所在的階層與能力,而不是情緒發洩。家長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理由。不希望孩子以後啃老,萬一孩子沒考上好學校,要父母養一輩子呢?不希望孩子啃老,家長守住界限就可以了。明確告訴孩子他要自已努力,成年了,學業完成,父母的責任就完成了。你的孩子要結婚、買房、創業,家長有能力有意願就支持,不支持也沒有過錯。家長說自已放不下……能理解,但反推到孩子的教育上,更不是家長發洩情緒的藉口。最後,家長可以對孩子發火,懲罰孩子,如果是一種客觀對事的態度,而不是包裹著情緒,孩子會知道自已錯了,也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並且能從中學到教訓。生活中有情緒,對孩子發火是在所難免的,覺察到放下就好,不用過於糾結,但是如果情緒過火了,家長自已是需要治療與成長的。
我這樣做,對這件事情有幫助嗎?如果有,是對誰有幫助?
發洩情緒是幫助了家長自已,因為情緒發洩後就舒服了,那股怨氣找到出口後就消散了。但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且還會製造出更大的麻煩,比如孩子從此不和你說話,關係疏遠,孩子寄情於手機、遊戲。如果我不以這種方式管教孩子,可以用什麼方式?過去,我用過什麼方式是有效的?別人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有一個旁觀者(一個生氣的我和一個旁邊的我)看見這一幕,會怎麼說?怎麼勸導?切記與提醒:
沒有任何人,有義務承受你自已不快樂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