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開心,就拿孩子發洩情緒?

2021-02-08 心窩窩

家長不開心,就拿孩子來發洩情緒。孩子無從選擇,越小的孩子,面對父母的強權強勢,幾乎是毫無抵抗之力的,因為孩子必須靠家長才能活下去。

當然有不少孩子會用其他各種和父母對抗,但那對於部分家長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家長總是更有能力的那方。

小點的孩子就會製造很多小麻煩,小問題,讓父母很心煩,大點的孩子學會了對抗,你叫我做什麼我偏不做,你不讓我做的我偏偏要做,你貶低我冤枉我控制我,我讓你也不好過,我要讓你生氣!讓你憤怒!讓你覺得自已很無能!

父母們最終就是覺得好無助,我這麼沒有用,連個孩子都管不好,教不好。

兩敗俱傷。

不是說人不能有情緒,也不是說不能對孩子發火,做到這樣的差不多是佛的境界了,但做不成佛,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吧。
「我父親有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動不動就罵我,我當然不服,頂嘴,後來就發展到打我,打得越來越多。被打了一段時間後,我不想再挨打了,就和他對打。那時候,我也長高了一些,力氣也大了吧。有一天,我起床晚了,父親跑過來拖我,我讓他走開,他不走,然後我們就打起來了,我們從房間打到客廳,又從客廳打回房間,我們都掛了彩。後來實在沒勁,我就去上學了。同學問我怎麼了(受傷),我說不小心摔了。」
「有次我不想起床,實在是困,然後我父親端了一盆冷水直接澆下來……」
「我好煩他們天天嘮叨,就鎖門,他們把家裡所有的門鎖都拆下來,我就拿書桌堵門,他們就撞門,把門都撞爛了。」「後來實在鬥不過他們,我就在廚房拿了把刀放在枕頭……」拿刀放在自已房間的案例我接觸過好幾個,可見親子關係是惡劣到何種程度。還有家長和孩子打架,有一方拿刀、奪刀,誤傷後到醫院縫針,把警察都叫來的。
除了這些比較暴力的行為,還有一種就是譏諷、嘲笑,「你就是個垃圾、廢物!」「你長大了連掃街都沒人要。」「當乞丐去吧!」之類的。這些情緒都過火了,都不應該,都在提示家長的情緒管理有較大的問題。家長的理由是孩子不上進,不讀書,不完成作業,考試成績不好……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
首先,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用這種方式是百分百沒用的,你的孩子肯定不會在你發洩情緒後若無其事地去寫作業,還考出好成績。其次,情緒的根源並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是家長自已很不開心,感覺壓力很大,對未來很焦慮——這是屬於家長自已的問題。家長說,如果孩子不考個985211,就是死路一條,以後會很辛苦,找不到工作……考上更好的學校是有更多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很難得到這樣的結果的。那些極少數在父母打罵下考上好學校的,是這個孩子本身就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是孩子的命運,不是父母的打罵的功勞。真相是,你的孩子就是有他的路要走,他會考上什麼學校,未來有什麼樣的人生,並不是父母能左右的。父母能幫助到孩子的,是父母自已所在的階層與能力,而不是情緒發洩。

家長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理由。不希望孩子以後啃老,萬一孩子沒考上好學校,要父母養一輩子呢?不希望孩子啃老,家長守住界限就可以了。明確告訴孩子他要自已努力,成年了,學業完成,父母的責任就完成了。你的孩子要結婚、買房、創業,家長有能力有意願就支持,不支持也沒有過錯。家長說自已放不下……能理解,但反推到孩子的教育上,更不是家長發洩情緒的藉口。最後,家長可以對孩子發火,懲罰孩子,如果是一種客觀對事的態度,而不是包裹著情緒,孩子會知道自已錯了,也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並且能從中學到教訓。生活中有情緒,對孩子發火是在所難免的,覺察到放下就好,不用過於糾結,但是如果情緒過火了,家長自已是需要治療與成長的。
我這樣做,對這件事情有幫助嗎?如果有,是對誰有幫助?
發洩情緒是幫助了家長自已,因為情緒發洩後就舒服了,那股怨氣找到出口後就消散了。但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且還會製造出更大的麻煩,比如孩子從此不和你說話,關係疏遠,孩子寄情於手機、遊戲。如果我不以這種方式管教孩子,可以用什麼方式?過去,我用過什麼方式是有效的?別人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有一個旁觀者(一個生氣的我和一個旁邊的我)看見這一幕,會怎麼說?怎麼勸導?切記與提醒:沒有任何人,有義務承受你自已不快樂的情緒。

只說真話。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麼梳理?讓他哭
    打造溫馨年華-圖文-短視頻-劉美麗教娃-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麼梳理?讓他哭! 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樣梳理?讓他哭!孩子的健康,是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今天有健康的孩子,明天才有建設祖國的棟梁。暑假期間,孩子天天待在家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必須了解正確的科學教育知識。孩子愛撒嬌,家長存有溺愛,同時,在孩子的飲食、睡眠、玩耍、與同伴交往等各個方面會產生不良情緒。
  • 學會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別忽略「鐘擺效應」
    人的情緒同樣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反應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樣,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降低。所以說,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遇到喜事時開心快樂,就要讓孩子遇到傷心的事情時勇敢的發洩出來。
  • 十二星座不開心時各怎樣發洩,能快速恢復情緒?
    文 | 老巫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由於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發洩情緒的方式自然也不會不一樣,有的人會通過買買買發洩情緒,有的人則會一個人靜靜呆著。那麼,十二星座不開心時,會如何發洩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1、白羊座:發脾氣。
  • 如何發洩情緒 發洩情緒的幾種方法
    一個人總有開心的時候,也有不開心的時候,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如果能夠合理的將心裡的不痛快及時發洩出來,也可以讓人變得開心起來,那麼如何發洩情緒呢,發洩情緒有幾種方法?嚎啕大哭當心情極度壓抑的時候不妨大聲哭出來,嚎啕大哭可以緩解壓力,發洩情緒,哭過之後往往會讓人感覺輕鬆很多。
  • 孩子情緒不好時,4個方法引導娃,先發洩後整理
    他們的心靈十分脆弱,也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會排解自己的情緒,有點兒小情緒就要發洩出來。家長要想辦法幫助他們把這些不滿情緒排解掉,他們才能健康成長。>我覺得家長朋友可以學習一下,只有問題解決了,孩子也就開心了。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有些家長會感覺煩躁和生氣,也不會蹲下來耐心的去勸導孩子,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只會怒氣的大聲呵斥,煩死了,別哭了!再哭我就要揍你了!家長的這種簡單粗暴,明顯帶脅迫的語言,雖然當時制止了孩子的壞脾氣!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每個人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鬧情緒,成人心裡承受能力強,遇到煩心事也想找個機會發洩。更不用說是孩子了!
  • 孩子脾氣暴躁,無法控制情緒,家長3個方法引導他們負面情緒
    導語: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人們也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做出一些舉動。甚至有的人會被情緒影響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做完又後悔莫及。生活中家長也會經常遇到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工作上的困難,都會導致家長顯得異常。其實很多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情緒,但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引導,造成孩子出現傷害。
  • 孩子脾氣暴躁,無法控制情緒,家長3個方法引導他們負面情緒
    導語: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人們也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做出一些舉動。甚至有的人會被情緒影響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做完又後悔莫及。生活中家長也會經常遇到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工作上的困難,都會導致家長顯得異常。
  • 有什麼遊戲能夠幫助孩子發洩壞情緒嗎?
    孩子在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往往會大哭大叫、扔東西、跺腳等等,都是孩子在發洩自己的情緒。面對這麼激動的孩子,瑩姐姐給大家提供下面的幾個小遊戲,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 女兒被親媽虐待傷口化膿:把孩子當情緒發洩工具的家長,甚是醜陋
    鄰居家女兒就是如此,14歲時網戀去了外地,在別人家裡生了一個男嬰,待了兩年扔下孩子就一個人跑回老家了。最近聽說未滿19歲的她,又懷孕要「嫁人」了。一方面,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人,生孩子完全是一種毫不負責任的狀態!自己都還是孩子,拿什麼養孩子、教育孩子?
  • 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因為視頻拍攝周期比較長,我找了博主早期的視頻看,其中發現了博主女兒在1歲左右的時期,也跟我家孩子一樣,喜歡抓著東西亂扔,總是拿著玩具玩著玩著就扔出去,讓你不知道她究竟是在發洩情緒還是單純的覺得扔東西好玩。
  • 為啥男孩發洩情緒方式都具有破壞性?培養孩子情感認知成關鍵
    如果想讓孩子有個健康的心理就需要讓孩子適當的發洩情緒。讓孩子發洩一下自己內心的不快,把委屈、怨恨等等的壞情緒釋放出去。但是孩子在發洩情緒的時候卻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們有的時候一天都不願意說話,有時候卻暴躁,一瞬間脾氣就來了,甚至還會有些攻擊的行為。
  • 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洩方式很重要!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每個人都有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好的情緒需要表達,不好的更是要發洩出來,長久的負面情緒積壓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不可想像的阻礙。So,今天優兒學堂的專家就教您幾招,讓您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發洩,讓孩子成為正能量滿滿的小太陽!
  • 孩子上幼兒園總是不開心,家長要注意了!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會悶悶不樂,今天我們來總結孩子為什麼悶悶不樂。孩子上幼兒園總是不開心,家長要注意了!2、逗留太久不離開在你送完孩子之後,你是否不忍心離開,還要和老師說半天,看著哭鬧的孩子說不定你也留下幾滴眼淚,孩子上學的開心事被你演變成生離死別劇,他能樂的起來嗎?
  • 家長別再「打罵完孩子就後悔」,你的壞情緒,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樣的新聞我們看的太多了,即使朋友們開玩笑也會說,老公惹你生氣了,你就拿著手機錢包走人,把孩子扔給他,用不了幾天,他就會來乖乖認錯求饒,孩子,成了夫妻威脅對方的籌碼,成了懲罰對方的工具,大人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傷害最終要孩子來承受,孩子何其無辜。
  • 孩子的壞情緒是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家長如何處理
    但是話雖然是這樣說,大部分的家長都沒有這樣的好脾氣,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的安靜下來,只要孩子不哭不鬧,事情就解決了,其實並不是這樣,事情本身影響很小,情緒的影響其實是更大的,有些時候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負面情緒的影響卻一直跟隨著孩子,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是家長絕對不想要看到的。
  • 「我不!我就要!」孩子任性的背後,需要家長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打針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疼的事,孩子都有恐懼心理,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安慰孩子,孩子哭了一陣也就接受打針這件事了。 而家長的恐嚇,漠視,打罵,不理睬孩子等行為,都是在打破孩子的安全感。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讓孩子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才可以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2、疏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發洩情緒。
  • 孩子有壞情緒不用怕,家長學會三個方法,引導孩子疏導情緒
    很多的孩子在生活中出現不如意的事都會出現情緒問題,有的家長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就會助長孩子的歪風邪氣,下回還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出現壞的情緒,家長不幫助孩子引導解決,孩子還會出現撒潑打滾,讓很多家長無可奈何。
  • 孩子從小就該學會堅強隱忍?錯了,適當的情緒的發洩十分重要
    所以孩子常常出現情緒波動大的表現。不過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孩子的情緒需要有一個發洩的出口,只要孩子哭鬧的出發點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那就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釋放情緒的空間。1、 發洩情緒有助於孩子釋放壓力。
  • 別讓打沙袋發洩情緒毀了孩子的將來
    長安濮存  本報1月3日訊(記者李楠楠通訊員李妮)打沙袋是不少成年人緩解工作壓力的一種方式,最近煙臺市芝罘區一所小學設立的心理諮詢室也給學生們配備了沙袋器材,專門讓孩子發洩情緒(齊魯晚報01- 04)  現在的小孩,人小心不小,小小年紀,心裡裝著的卻是「大千世界的紛繁複雜」,裝著很多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讓情緒發洩出來,堵在心裡,就會「積勞成疾」,走上歧途。芝罘區文化路小學開設心理諮詢室——「知心小屋」,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訴苦和發洩情緒的平臺值得點讚。然而,以「打沙袋」的遊戲方式來讓孩子發洩情緒卻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