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呀?」,這樣的逗娃方式只會毀掉孩子未來

2020-09-05 巧多學堂

「你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呀?」

「你媽媽再給你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

「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是我們家的孩子。」

大家是不是對這類話特別熟悉?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就是「中國式逗娃」。

對很多大人來說,似乎這一切無關緊要。就是逗娃而已,沒必要較真。但是對被「逗」的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玩笑。

因鄰居的一句話,5歲女孩將弟弟從樓上扔下:

李女士生下二胎後,非常注意女兒平時的感受,生怕女兒覺得自己忽視了她。然而,有一天女兒跟鄰居的孩子玩耍的時候,鄰居逗她的女兒說「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

於是,李女士的女兒當場痛哭,到了中午家人休息的時候,趁李女士不注意將弟弟從5樓陽臺扔了下去。

這其中固然有李女士對孩子的照顧不周,但其誘因卻是鄰居的「逗娃」。

無獨有偶。四川攀枝花一位爸爸帶著2歲的兒子去朋友家做客。

席間,幾個大人輪番「逗」孩子。看著孩子喝了一點酒的樣子,使得大人們笑的開心不已。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孩子在喝了許多白酒之後,昏睡不醒。兩天後,這個僅僅只有2歲的孩子,因為急性酒精中毒,最終搶救無效而死亡。

這裡面有著父親本身的失責,更有著那些朋友們「不知輕重」的逗娃。

有人認為這是個例,但你是否又知道那些「無形」的傷害呢?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處於一個發育和成長的階段。

孩子在流淚中哭泣,壓力和沮喪。

將弟弟扔下五樓的女孩,對她來說,或許並不是想「殺」了弟弟,她還很小,也沒有「殺人」的概念,她只是不想讓弟弟出現在媽媽面前。

對2歲的孩子來說,他連說話還是咿咿呀呀,根本無法拒絕。

然而,一切就因為這種「逗娃」而造成了兩起悲劇。

中國式逗娃,其中有著許多弊病,有些逗娃方式真的要不得。下面我們就盤點下那些常見的中國式逗娃:

1、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這個逗娃方式,真的是火遍大江南北。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被問過類似的問題。


有人說,這沒什麼啊,我們還不是活的好好的。可是,捫心自問,當別人問你的時候,你自己是什麼感覺呢?

是尷尬,是彆扭,是難受,是困惑,是無助,是不安……

對很多「逗娃」的人來說,可能僅僅是一個玩笑,對孩子來說,卻不亞於經歷了一場內心大戰。

有的孩子大了一些還好,他們會說,「爸爸媽媽我都喜歡」。然而對很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是難過的,是生怕傷害到自己爸爸媽媽的那種擔心。

對孩子而言,爸爸媽媽就像他的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他們的世界觀,簡單又純粹,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兩者之中做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做這種選擇,對孩子來說是很殘忍的。就像我們常常說的,一個男人,面對老媽和老婆同時掉進河裡的問題。

連成年人都無法給我完美的答案,對還不能完全獨立思考的孩子來說,這更是一種殘忍的對待。

2、拿走孩子的最愛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學會分享,不要小家子氣。的確如此,這是一種教育方向。可是有一種逗娃方式,是搶走孩子的「摯愛」,孩子不給,還說孩子小家子氣的。

記得有一次,孩子的她姨走過來對孩子說:「這麼漂亮的發卡,真漂亮,給我一個」

女兒看著她,沒有說什麼,就遞了一個過去,臉上只是不高興。

接著,她姨就把剩下的兩個都帶上了說:「這是你媽媽給我買的。」扭頭就走了。

成年人知道你是在逗孩子玩,孩子卻認為是真的,於是女兒眼淚瞬間湧了出來,大哭著說:「那是爸爸給我買的,你都拿走了,我戴什麼呀」

於是,家裡人都樂了,唯有孩子在那裡哭。有人說:你哭啥啊,你姨逗你玩呢,小氣。

聽到這話,我就不樂意了:以後別這麼逗孩子了,孩子還小,根本分不清是玩笑還是真的。把孩子逗哭了,你們哄啊?

3、恐嚇式逗娃

這種「逗娃」方式,很多人都經常見到。正如前文所說,通過恐嚇的語句來達到逗娃的目的。雖然很多人都是出於善意,但是這種善意卻是滿滿「惡意」。

正如前文所講,鄰居恐嚇小女孩,造成小女孩將自己的弟弟從樓上扔下去。

同樣的新聞層出不窮,有人逗娃說,「你不聽話,你媽媽就不要你了。」

於是,有孩子因為覺得自己媽媽「不愛」自己了,選擇了輕生。

4、逗孩子以讓孩子出「洋相」為樂

很多大人喜歡將自己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

前文中,為了看孩子「吃酒」後的抓耳撓腮,為了看那種有趣的樣子,於是,不斷的給孩子「吃酒」。

最終,孩子因酒精中毒而搶救無效死亡。

大人是開心了,看到孩子「猴子」般的「表演」,可是孩子卻遭罪了。


5、欺騙式逗娃

很多人逗娃,往往採用欺騙的方式,然後以此來看孩子的反應。或者通過某種欺騙來達到某種目的。

這種都是不可取的。對孩子的欺騙,只會加劇孩子對成人的不信任感。

甚至,孩子更是有樣學樣,哪天也為了某種目的,而變成了一個說謊成性的人。

到時候,無論對家長還是孩子,都是欲哭無淚。

……

當然,除了以上逗娃惡習,還有其他逗娃惡習

有些逗娃惡習,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更是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了非常嚴重不良的影響。

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以為危言聳聽,覺得沒什麼。

我們都不希望看到悲劇,但是,最悲劇的是,有能力阻止悲劇,很多人卻無動於衷。

所以,遇到那種對孩子非常不利的「逗娃」方式,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轉移話題

考慮到面子問題,我們第一步可以轉移話題,阻止繼續逗娃。

2、帶孩子走開

不要理睬,直接離開。

3、果斷制止

面對有些逗娃,果斷直接制止,甚至大聲喝止。

最後,正告家長們,一定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為了所謂親人的面子,就忽略了孩子。極端的說,所有要打算毀掉自己孩子的人,都不是什麼親人。

他們的無知,只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有時候我們尚來不及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就已經讓孩子的內心被他人擊碎,這是悲哀的。


點擊「了解更多,」更多教育心得,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吃飯的時候拿著筷子沾點酒讓孩子去舔;抽菸人喜歡讓那個孩子拿著煙放在嘴裡;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來,親我一口,我給你糖果吃」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反正我的身邊就出現過。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大人卻笑得前仰後合。
  • 「中國式逗娃」的悲劇:別再用這三種方式逗孩子了,後果無法挽回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逢年過節,親戚們歡聚一堂,除了聊工作聊學習之外,最後的保留節目似乎就是逗孩子了。雖然大人們認為這僅僅是一種拉近彼此關係的方式,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有很多家庭就是被「中國式逗娃」毀掉的。
  • 這樣逗娃害娃不淺,家長該出手制止了
    這樣逗娃,害娃不淺,父母要及時阻止!一位寶媽拍視頻吐槽「中國式逗娃」,從孩子一歲起,她就天天對孩子說「我愛你」,想盡辦法給孩子安全感,可還是有人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你是你媽媽撿來的」;有人直接嘴對嘴親孩子,令她無法忍受,於是從孩子2歲起,她就告訴孩子,除了家人,誰都不可以摸她親她,爸爸也只能親臉。
  • 騙孩子「你吃的是屎」:這樣逗孩子的方式,太揪心
    到了晚上,寶寶恨不得把兔子抱在懷裡一起睡,生怕有人把兔子活剝了燉湯,我看著她後怕的小眼神,心裡也不是滋味兒:大人們這樣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好嗎?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只能選一個!你是媽媽從垃圾堆裡撿來的,真的!來給叔叔跳個舞,不跳不給你糖吃。這些逗孩子的語言,或多或少都給孩子留下了陰影。
  • 爸爸這樣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的一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導讀:爸爸這樣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的一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這樣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的一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五種逗孩子的方式,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父母要及時制止
    孩子是家裡的開心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被自己的親戚「逗著玩」,甚至有時還會被自己的父母逗。小郝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在家沒事的時候,經常喜歡去逗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是行為逗,有時候是用語言逗。小郝認為這樣逗孩子沒有什麼不好的,直到有一天,孩子陰著臉不理她的時候,她才知道問題有些嚴重。
  • 半歲娃被抱出腦癱,這些暗藏危險的抱娃、逗娃方式,你還在用嗎?
    有些不健康的哄娃方式,很可能會害了娃,爸媽們可要注意規避了。半歲娃被抱出腦癱,逗娃方式暗藏危險朋友在醫院工作,前幾天接診遇到一個奇怪的病例。寶媽急匆匆抱著娃來看病,卻支支吾吾地說不清問題。不說明情況怎麼做檢查呢?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生活中逗孩子的行為有很多,最「經典」莫過於這些:「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哦」「來叫一聲爸爸,這個紅包就給你」「去打你媽媽一下, 我就給你糖吃」很多人都喜歡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結果孩子驚恐不安,大人笑得不亦樂乎。如果把孩子逗哭了,「你這孩子可真不禁逗,脾氣不小!」如果父母上前阻止,「我不就開個玩笑嘛,這麼較真幹嘛?」
  • 逗娃黑名單,可別再這樣逗我家娃了
    看著寶寶天真無邪,粉嘟嘟的小模樣,誰看了都忍不住想逗一下。不過,逗玩也要講究尺度,有些方式隱藏著危險,不經意間還可能使寶寶受到傷害!下面這幾種逗娃方式就很不好,就算你沒有娃,也要做到心裡有數,碰到別人家的娃也不能這樣逗。
  • 以下幾種逗娃方式,傷害孩子最深,父母們要注意給娃避免
    執筆:檸兒我們的傳統就是流行逗娃,而且還說誰家娃有人逗,就說明誰家大人人緣好,誰家孩子招人喜歡。但是,逗娃有度,有些人不把娃逗哭誓不罷休,關鍵說的話也很傷孩子。尤其是一想到,以後只能跟著爸爸或媽媽,見不到另一個,我就半夜偷偷哭。在孩子心裡,爸媽是自己最愛的人,也是從小陪伴自己最多的人。如果經常被人逗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就會當真,就會擔心爸媽會離婚。孩子時刻處在恐懼當中,內心很缺乏安全感,很可憐,對其心理和成長都有影響。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就拿「逗孩子」這件事來說,大人們問孩子的一些問題簡直是自帶「坑娃」屬性。相信沒幾個人童年沒被人問過「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吧?這可謂是繼「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個」之後深刻毀童年的問題之一。雖然問這個問題的人,不一定是藏著什麼私心,但卻一定是抱著一種取樂的態度。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否則我不會客氣的
    吸口煙,給你買玩具。你這是什麼啊?來讓我看看,不然你給揪掉……對於親戚朋友這些不恰當的逗娃方式,我們無法避免,很多時候父母也礙於面子,不去阻攔這種逗娃行為。還有的家長,為了活躍氣氛,很多人就變身「逗娃狂魔」,毫無底線,後果十分嚴重。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還是媽媽?這樣帶娃智商會更高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15年的時間來觀察孩子跟媽媽、奶奶和爸爸一起長大,智力發育會有什麼不同。相比之下,爸爸帶娃會更開明一些,他們知道孩子需要親身經歷才會更快成長,而這個過程中,爸爸不會給孩子設立太多條條框框,這對孩子鍛鍊思維是非常有好處的。
  • 過年回家,別讓「熊親戚」這樣逗娃,一次也不行
    無論是襁褓之中的娃,還是能跑會走、滿地亂竄的娃,每個娃都逃不過熊親戚的「魔爪」這些「逗娃」方式不約01.拒絕亂投餵春節聚會,最免不了的就是親戚們對娃熱情的投喂,零食糖果堅果、湯圓、年糕...過年期間,如果有「熊親戚」拿著筷子在酒杯沾酒,讓孩子舔一舔,家長一定要制止。酒精除了對小孩的肝臟、骨骼、內分泌有害,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更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02.語言傷害語言傷害絕對是最具殺傷力也是最令人討厭的逗娃方式了,沒有之一。每到春節拜年,總會有人打著「喜歡」的旗號拿寶寶開玩笑。
  • 【樂樂書屋:過年了,千萬不能讓人這樣逗孩子(你肯定遇到過)】
    對於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個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氣,尤其對於那些內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沒有勇氣去反抗、拒絕和辯解,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對他們的捉弄,內心卻感到無比害怕和憤怒。這時,孩子的爸爸笑著說,再這樣下去他一會兒會哭的。孩子的媽媽只是笑著,並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為。
  • 幾種傷害寶寶的逗娃方式,叫人恨得咬牙切齒,「熊家長」手下留情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擁有世上最純潔的心靈,總是無條件地相信大人說的每一句話。但是總有一些不懂事的大人,喜歡用傷害的方式來逗孩子。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除此之外,「飛高高」也是常見的逗娃方式。看似好玩有趣的動作,但凡出一丁點錯,賠上的可就是孩子的一生。菲菲的爸爸,在跟女兒玩翻跟鬥遊戲時,就發生了意外。大人所有的逗弄都是為了激起孩子產生各種情緒,比如:傷心、不安、恐懼、憤怒......等等。這種玩笑開多了,孩子會有強大的逆反心理,會變得排斥人與人的溝通。說實話,中國很多大人才是最不知道分寸的,比孩子還不懂事。以下這些逗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對的。
  • 成年人逗孩子的方式越多,「傷害」孩子越深,「逗」並非是愛
    01、三種錯誤的逗孩子的方式1、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人熱衷於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爸爸媽媽當然在孩子的心中是同等重要的,他們問這個問題無非是讓孩子變得糾結,讓孩子變得為難,他們覺得孩子糾結的表情特別好笑,以這個來取樂。
  • 爸爸想逗孩子玩,不料逗出個「小冤家」,孩子:讓你不給我吃
    很多家長就喜歡用孩子喜歡的東西去逗孩子玩兒,看著孩子那種迫切的眼神就很好笑。但是這種辦法很容易傷害到孩子,或者孩子一著急往前撲,讓孩子受傷。,不料逗出個「小冤家」,孩子:讓你不給我吃這樣的視頻是一個爸爸逗孩子沒成想,把孩子都成了「小冤家」。
  • 如何拒絕不當逗娃,且不傷感情,這兩點很重要
    場景二:這裡說一個大寶的例子,大寶從小是在「媽媽在身邊,啥都不用怕「這種語言安撫下長大的孩子,現在三歲多,大寶的安全感可以說還是很足的。上次,我表嫂帶著她女兒來我家做客,她家女兒5歲了,我女兒跟在她身後「芸姐姐,芸姐姐「的叫的親熱,大家都在客廳玩的很融洽,午飯時間,我去廚房準備午飯,讓表嫂看著孩子們,廚房和客廳離得近,聊什麼,基本都能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