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帶孩子的人,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對於所有家長來說,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發育永遠是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個影響著孩子的發育,另一個將決定孩子能成為哪些人。
於是,現在的家長都在努力尋找各種方法,來幫助孩子的智力發育更早更健全。
但其實,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的最大因素可能就在你的身邊、孩子的身邊,那就是爸爸媽媽。
一個孩子的出生,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教育和培養,爸爸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去陪伴,比如做親子遊戲,與孩子聊天等等,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用15年的時間來觀察孩子跟媽媽、奶奶和爸爸一起長大,智力發育會有什麼不同。
結果顯示,和爸爸接觸更多的孩子,他們在學業上更容易取得好成績,性格也更加開朗樂觀,身心智商發育都非常好。
美國哈佛大學也曾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結果依然顯示,孩子和爸爸交往越多,智力發育越發達,長大後也更容易成功。
由此可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遠比大家想像的更深遠,可生活中,有很多爸爸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每天只用幾分鐘陪孩子。
與媽媽的小心翼翼不同,爸爸帶娃往往大大咧咧,不會在乎一些小細節,也不會因為一丁點小事對孩子有過分的保護欲。
相比之下,爸爸帶娃會更開明一些,他們知道孩子需要親身經歷才會更快成長,而這個過程中,爸爸不會給孩子設立太多條條框框,這對孩子鍛鍊思維是非常有好處的。
所以,爸爸帶出來的孩子,遇到麻煩往往是自己解決,而不是哭著喊「媽媽」,這樣的性格也更具有冒險精神。
男性思維與女性思維不同,他們遇到麻煩更理智,分析事情也更透徹一點,這與女性遇到麻煩心慈手軟不同,男性思維會讓他們經歷更多。
或許因為媽媽是生孩子的那個人,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總是很保守,不太願意讓孩子接觸更多外界生活,有點保護過度。
而爸爸帶娃的重點並不是孩子能否接觸外界生活,而是通過語言或者實際行動,讓孩子在各個方面能了解的更多。這個能力在孩子長大後處理人際關係上也有很大幫助。
媽媽希望保護孩子,而爸爸則希望孩子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所以,爸爸媽媽在帶娃的方式上,總是有很大區別。
被爸爸帶大的孩子,性格和思維都能更獨立一些,他們會從小重點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讓孩子隨意發揮。
到最後爸爸會放手完全讓孩子處理,他們只是在能保護孩子的範圍內做好防護,其他一起都讓孩子處理,慢慢的,孩子自然會越來越獨立。
中國式父親總是有同樣的問題,就是不想說出對孩子的愛,總希望孩子能自己體會「爸爸是愛你的」這件事。
但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會把「說教」當成爸爸的「愛」,那些只是批評。
所以,爸爸在合適的時候說出對孩子的愛,讓他們知道爸爸是真的愛你,真的為你好,看似不起眼的話對孩子的意義都是非常深刻的。
經常讓孩子看電視肯定是不好的,但在合適的時候,爸爸能陪著一起看,意義又是不同的。
因為在看電視的過程中,爸爸可以幫忙拓展孩子的見識,無論是新聞還是動畫片,都有可以科普的機會。
有研究表明,孩子成績提高,和爸爸一起看電視也有一定關係。
陪孩子說話是最容易影響孩子思維的行為。
正常情況下,爸爸是每個家庭的頂梁柱,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能力方面,都應該給孩子做榜樣。
而生活中大部分孩子確實會將父親作為榜樣,在平時的談論中,會默默學習爸爸的行為語言,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對提升孩子的思維和智力都是有幫助的。
爸爸對孩子的意義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深遠,希望所有爸爸們不要忽視對孩子的陪伴,他們的智力發育與你的關係最大,你也有責任將孩子培養成品行端正、富有責任心的人。
今日話題:你家裡是爸爸帶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