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顯示:在一孩家庭中,59.68%都是由老人帶娃;25.81%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帶娃。
糖媽生娃之前總聽大家說「生娃容易,養娃難」,寶寶出生後需要家長的悉心照顧。對於多數的家庭來說,媽媽是照顧寶寶的最佳人選。
一來是因為小寶寶離不開媽媽的母乳,二來是男性的經濟收入較高。但有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最佳的帶娃人選不是親媽?
孩子說話早都靠爸爸?
和一般家庭不同,糖媽的閨蜜夢璇是一個「成功女性」,而她的老公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夢璇生完孩子之後理所當然的把孩子交給了老公,自己則繼續上班。
起初夢璇也有些擔心,畢竟感覺寶寶會更需要媽媽一點。隨著寶寶的長大,夢璇發現寶寶說話比一般的同齡孩子要早很多。
而且寶寶邏輯非常清晰,能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這讓夢璇非常驚喜,難道她家的寶寶真是個「小天才」。
但老公卻非常得意地說:「寶寶說話早還不是我的功勞,我這個爹可不比媽媽差。」
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寶寶更聰明
在我們印象中都是媽媽帶娃多一些,但卻有研究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要更高。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媽媽和其他長輩相比,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會更高,且在日後的學業和工作上也更容易取得成績。
英國的紐卡斯大學同樣做過相關研究:研究人員長期跟蹤調查了11000多個嬰兒,並在多年後對其進行智商測試。
他們發現長期與爸爸相處的孩子在語言、認知、邏輯、心理上,比那些媽媽帶大的孩子得分更高。
所以爸爸對於孩子真的很重要,爸爸們千萬不要錯失寶寶的成長。
爸爸帶大的孩子有3大好處
比起媽媽帶娃,爸爸帶娃可能會有些不靠譜,但更多的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好處。
幼兒專家表示:寶寶通常在1歲左右第一次說話,而2-4歲是孩子們的語言爆發期。
比起長期與媽媽相處的寶寶,經常和爸爸相處的寶寶語言能力更加突出。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和男性說話的方式有關。
媽媽和孩子說話時更喜歡用「疊詞」,模仿寶寶說話,但爸爸卻喜歡用正常的語序,寶寶在語言積累期能接觸到更多的詞,並且在語序和語法上的使用也更加正確。
心理學家劉心悅表示:在歷史、哲學和人際關係上,父親比母親更具優勢。
出於生理原因,男性通常更具邏輯感,這種邏輯感會通過和孩子的相處影響他們,對孩子日後學習理科非常有幫助。
不僅如此,男性也更具「冒險精神」,這會幫助孩子增強「求知慾」,提高孩子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家麥德琳·雷文表示: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不要幫助他們做哪些他們已經能做或幾乎能完成的事情。
和媽媽相比,爸爸似乎要更粗心一些,但這個缺點卻是育兒的一個優點,和爸爸相處的孩子往往更加獨立。
但現實是:爸爸長期陪伴缺失
根據調查顯示:在育兒家庭中,只有1.61%的全職爸爸。
但現實是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由媽媽主導照顧孩子,爸爸在育兒中始終處於一個缺失的位置。
爸爸不應該是沉默的,育兒並不是媽媽或者奶奶的事情,爸爸們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育兒當中來。
尤其是對於0-4歲的寶寶,爸爸們要更積極的和寶寶交流,幫助寶寶更好的建立語言體系,提高思維與邏輯能力。
你相信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