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面對孩子總是自覺懂得更多而立在高位,他們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得,時時刻刻的拿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開玩笑,但是這些玩笑對孩子來說卻是傷害。
小林的女兒今年剛上初中,在上初中之前她與媽媽無話不談,但是上了初中之後,孩子也到了青春期,這個時候孩子難免會有一些隱私,不願意跟家長聊太多的事情,喜歡把事放在心上或者是寫在日記裡。但是面對孩子的改變,小林卻總是憂心忡忡的就擔心孩子遇到什麼事。其實父母會過於擔心孩子,我們能夠理解這種擔心,如果能夠轉化為讓孩子的溝通,對孩子的理解,這是一種好的關心,但是小林卻不一樣,她並沒有因為關心孩子而多跟孩子溝通,而是喜歡偷偷地翻看孩子的日記,在日記本上女兒記錄了但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記錄了她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也記錄了她青春萌動的小心思。
小林看到之後雖然有些擔心,但是沒有直接跟孩子面談,因為她也知道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是侵犯她隱私的行為,不好直接跟孩子說。但是有一次在跟家裡的親戚聊天的時候小林就說了她女兒在學校裡也不把學習放在心上,而是想著談戀愛,在日記上滿滿都寫了小男生。女兒聽到小林說的這番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不顧在外人面前就跟媽媽吵了一架,直接打開門衝了出去離開了家。雖然最後小林還是把女兒找了回來,但是她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差,想要回到以前的那種和諧的關係根本不用再想。
1、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人熱衷於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爸爸媽媽當然在孩子的心中是同等重要的,他們問這個問題無非是讓孩子變得糾結,讓孩子變得為難,他們覺得孩子糾結的表情特別好笑,以這個來取樂。這是特別惡劣的行為,一個孩子正常的生活,應當獲得爸爸媽媽甚至是爺爺奶奶所有人的關愛和喜愛,他們給的愛也是同等的,絕對沒有誰重要的問題,即使孩子現在說了誰重要也是在家長的逼迫之下才說的,這樣的回答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孩子這個時候還太小,他們對於愛根本分不清也講不明白,所以這個問題從現在開始家長就不要再問孩子了。
2、家長生了二胎不愛你了怎麼辦?
孩子本來就心靈脆弱,嫉妒心嚴重,一個新的生命的到來,肯定會打亂一家人的生活節奏,爸爸媽媽在生第2個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徵詢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同意了,也不能覺得一切就萬事大吉了,因為這才剛剛開始,家長在照顧第2個孩子的同時也萬萬不能夠忽略第1個孩子的情感,如果家長對他們關注度稍微降低一點,孩子敏感的神經馬上就能夠發覺得到,他們會對自己的弟弟妹妹產生不好的感情。所以說孩子的心靈已經足夠脆弱了,家長就不要再用這樣的問題去刺激他們了。這些問題問的多了,只會讓孩子信以為真,這樣他們不僅會對弟弟妹妹產生不好的情緒,還會對家長產生隔閡。
3、侵犯孩子的隱私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沒有隱私,也不懂什麼叫隱私,其實他們懂得很多,也知道有些秘密他們只想自己保守,家長如果任意的侵犯孩子的隱私,就會在孩子的心裡受傷嚴重。
1、喜歡看孩子陷入窘境
有的時候一些大人特別的惡劣,他們就喜歡看別人陷入麻煩糾結痛苦的樣子來取樂,孩子在他們身邊而且比大人更好控制,所以家長往往就把他們選定為取樂的對象,看到這些孩子在他們的很小的玩笑之下就變得特別的為難,特別糾結,大人就覺得這件事特別的好笑,用別人的痛苦來取悅自己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2、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
有一些大人就是太小看孩子,在他們的眼中孩子永遠大腦空空什麼也不知道,而且在他們那裡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他們甚至不曾將孩子視為與他們同等的個體,只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不管自己怎麼逗孩子,怎麼欺騙孩子的意思,孩子都只能接受。
1、站出來維護孩子
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往往會遇到有一些人不把自己當外人,經常對著孩子就是一頓逗樂,一般家長們在面對這種情況總是覺得不太好意思跟那些人鬧翻臉,就只能默默的接受,但是家長在一旁什麼話也不說,什麼事也不做的行為,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幫兇,這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
所以當有的人讓自己的孩子陷入窘境的時候,家長們要勇敢的站出來替孩子回決這些問題,比如說當他們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的時候,家長就要主動站出來告訴他們,自己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很喜歡,讓他們不要再對孩子問這些無聊的問題,如果這些大人們還是不依不饒,那麼家長就要儘快的遠離他們。
2、多與孩子溝通
如果家長發現這些人的問題,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他們變得不開心了,變得憂鬱了起來,家長就要積極地與孩子溝通,讓他們說出他們的不滿,還要告訴孩子,如果他不喜歡這些叔叔阿姨們,那麼就不必見他們,畢竟這些人又不是什麼真正關心他們的人。
但人不喜歡被其他人隨意的逗樂,孩子也是一樣,大人們總是習慣於看清自己對孩子的傷害,殊不知,對孩子來說越是親近的人孩子越對他們有愛的需求,這樣的不知分寸的逗樂其實完全就是一種來自親近人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