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逗孩子的方式越多,「傷害」孩子越深,「逗」並非是愛

2020-08-27 寶寶新世界

成年人面對孩子總是自覺懂得更多而立在高位,他們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得,時時刻刻的拿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開玩笑,但是這些玩笑對孩子來說卻是傷害。

小林的女兒今年剛上初中,在上初中之前她與媽媽無話不談,但是上了初中之後,孩子也到了青春期,這個時候孩子難免會有一些隱私,不願意跟家長聊太多的事情,喜歡把事放在心上或者是寫在日記裡。但是面對孩子的改變,小林卻總是憂心忡忡的就擔心孩子遇到什麼事。其實父母會過於擔心孩子,我們能夠理解這種擔心,如果能夠轉化為讓孩子的溝通,對孩子的理解,這是一種好的關心,但是小林卻不一樣,她並沒有因為關心孩子而多跟孩子溝通,而是喜歡偷偷地翻看孩子的日記,在日記本上女兒記錄了但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記錄了她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也記錄了她青春萌動的小心思。


小林看到之後雖然有些擔心,但是沒有直接跟孩子面談,因為她也知道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是侵犯她隱私的行為,不好直接跟孩子說。但是有一次在跟家裡的親戚聊天的時候小林就說了她女兒在學校裡也不把學習放在心上,而是想著談戀愛,在日記上滿滿都寫了小男生。女兒聽到小林說的這番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不顧在外人面前就跟媽媽吵了一架,直接打開門衝了出去離開了家。雖然最後小林還是把女兒找了回來,但是她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差,想要回到以前的那種和諧的關係根本不用再想。

01、三種錯誤的逗孩子的方式


1、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人熱衷於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爸爸媽媽當然在孩子的心中是同等重要的,他們問這個問題無非是讓孩子變得糾結,讓孩子變得為難,他們覺得孩子糾結的表情特別好笑,以這個來取樂。這是特別惡劣的行為,一個孩子正常的生活,應當獲得爸爸媽媽甚至是爺爺奶奶所有人的關愛和喜愛,他們給的愛也是同等的,絕對沒有誰重要的問題,即使孩子現在說了誰重要也是在家長的逼迫之下才說的,這樣的回答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孩子這個時候還太小,他們對於愛根本分不清也講不明白,所以這個問題從現在開始家長就不要再問孩子了。

2、家長生了二胎不愛你了怎麼辦?


孩子本來就心靈脆弱,嫉妒心嚴重,一個新的生命的到來,肯定會打亂一家人的生活節奏,爸爸媽媽在生第2個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徵詢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同意了,也不能覺得一切就萬事大吉了,因為這才剛剛開始,家長在照顧第2個孩子的同時也萬萬不能夠忽略第1個孩子的情感,如果家長對他們關注度稍微降低一點,孩子敏感的神經馬上就能夠發覺得到,他們會對自己的弟弟妹妹產生不好的感情。所以說孩子的心靈已經足夠脆弱了,家長就不要再用這樣的問題去刺激他們了。這些問題問的多了,只會讓孩子信以為真,這樣他們不僅會對弟弟妹妹產生不好的情緒,還會對家長產生隔閡。


3、侵犯孩子的隱私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沒有隱私,也不懂什麼叫隱私,其實他們懂得很多,也知道有些秘密他們只想自己保守,家長如果任意的侵犯孩子的隱私,就會在孩子的心裡受傷嚴重。

02、大人為什麼有的時候喜歡逗孩子呢?


1、喜歡看孩子陷入窘境


有的時候一些大人特別的惡劣,他們就喜歡看別人陷入麻煩糾結痛苦的樣子來取樂,孩子在他們身邊而且比大人更好控制,所以家長往往就把他們選定為取樂的對象,看到這些孩子在他們的很小的玩笑之下就變得特別的為難,特別糾結,大人就覺得這件事特別的好笑,用別人的痛苦來取悅自己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2、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


有一些大人就是太小看孩子,在他們的眼中孩子永遠大腦空空什麼也不知道,而且在他們那裡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他們甚至不曾將孩子視為與他們同等的個體,只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不管自己怎麼逗孩子,怎麼欺騙孩子的意思,孩子都只能接受。

03、自己的孩子被惡意逗樂,家長應當怎樣做?


1、站出來維護孩子


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往往會遇到有一些人不把自己當外人,經常對著孩子就是一頓逗樂,一般家長們在面對這種情況總是覺得不太好意思跟那些人鬧翻臉,就只能默默的接受,但是家長在一旁什麼話也不說,什麼事也不做的行為,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幫兇,這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

所以當有的人讓自己的孩子陷入窘境的時候,家長們要勇敢的站出來替孩子回決這些問題,比如說當他們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的時候,家長就要主動站出來告訴他們,自己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很喜歡,讓他們不要再對孩子問這些無聊的問題,如果這些大人們還是不依不饒,那麼家長就要儘快的遠離他們。


2、多與孩子溝通


如果家長發現這些人的問題,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他們變得不開心了,變得憂鬱了起來,家長就要積極地與孩子溝通,讓他們說出他們的不滿,還要告訴孩子,如果他不喜歡這些叔叔阿姨們,那麼就不必見他們,畢竟這些人又不是什麼真正關心他們的人。

但人不喜歡被其他人隨意的逗樂,孩子也是一樣,大人們總是習慣於看清自己對孩子的傷害,殊不知,對孩子來說越是親近的人孩子越對他們有愛的需求,這樣的不知分寸的逗樂其實完全就是一種來自親近人的傷害。

相關焦點

  • 成年人逗孩子的方式越多,傷害孩子越深,「逗」並不是真正的愛
    生活中遇到很多人,他們都特別喜歡逗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玩具似的存在,平時特別喜歡和他們開一些玩笑,甚至用激將法逼著孩子做一些事情。本來孩子還比較小,正是養成各種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刻,當父母的引導方式不對,很容易對他們之後的人生產生極其巨大的危害。
  • 逗孩子=傷害孩子?「中國式逗娃」有你想像不到的傷害
    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是家裡的心頭肉,所有的父母都在竭盡全力的讓孩子享受快樂開心的生活,健康的長大成人。但是不免在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打破了孩子的快樂,特別是走親戚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獨特的「逗孩子」的人,粘著花樣把孩子逗哭,然後一笑了之。
  • 3歲孩子被「逗」身亡,這幾種低俗逗娃方式,我見一次懟一次
    導讀:3歲孩子被「逗」身亡,這幾種低俗逗娃方式,我見一次懟一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孩子被「逗」身亡,這幾種低俗逗娃方式,我見一次懟一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五種逗孩子的方式,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父母要及時制止
    孩子是家裡的開心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被自己的親戚「逗著玩」,甚至有時還會被自己的父母逗。小郝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在家沒事的時候,經常喜歡去逗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是行為逗,有時候是用語言逗。小郝認為這樣逗孩子沒有什麼不好的,直到有一天,孩子陰著臉不理她的時候,她才知道問題有些嚴重。
  • 中國式「逗」娃,到底傷害了多少孩子,雙胞胎孩子因此而喪生
    可見現在還是有很多愚昧無知的人,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逗弄」,造成無辜的孩子受到了傷害。除了讓孩子喝酒之外,這些逗孩子的方式也同樣應該被抵制。雖然孩子的反應在家長眼裡很可愛,但是家長卻沒有想過,這句話對他們的傷害有多大。孩子對家長的愛都是很單純的,你對幼兒說這樣的話不僅會讓他懷疑自己是否是你親生的,還會和你之間的親子關係變得冷淡。有些家長就是在這些事情上面喜歡和孩子「開玩笑」,那麼孩子和你關係冷淡的話也不能怪孩子了。
  • 騙孩子「你吃的是屎」:這樣逗孩子的方式,太揪心
    到了晚上,寶寶恨不得把兔子抱在懷裡一起睡,生怕有人把兔子活剝了燉湯,我看著她後怕的小眼神,心裡也不是滋味兒:大人們這樣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好嗎?「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 中國式逗小孩,害慘了多少中國孩子
    廣州日報的調查顯示,當發現有人用不好的方式逗自己的孩子時,只有21.6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會阻止,另外的大多數,還要再看看跟對方的親疏關係,再看看對方的逗弄方式,再決定要不要制止。這邊孩子正在哭呢,那邊家長還在算著這個是五服內的親戚,那個是五裡內的鄰居,小孩子該怎麼辦、怎麼想?
  • 「你是你爸媽撿來的」,4歲小女孩機智回答,把逗娃的給逗急眼了
    每次參加親友聚會的時候,逗孩子已經成為了聚會上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父母知道親友逗孩子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並不存在任何惡意,有的父母也就接受了,甚至還參與其中。其實,逗孩子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一種戲弄,成年人通過恐嚇、欺騙的手段,開一些超越年齡的玩笑,孩子一旦害怕、生氣,甚至哭了,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就笑了。
  • 6歲姐姐摔死3歲弟弟,你以為的逗孩子,其實在傷害他
    聽到這裡寶貝真的是不寒而慄,原來孩子的世界竟然是這樣的。在之前他的姐姐就跟爸爸聊過,關於弟弟出現以後為什麼對於他的愛好像減少了,而且還說是不是只要弟弟消失,父母對他的愛就會多起來?但孩子的大人你是否想過你的一句玩笑,看似無關痛癢,但其實對於孩子內心的最後一點希望都徹底打碎了。說到底所有的「逗」孩子,開心的都是家長而傷害最深的才是孩子。其實中國式的逗孩子,只是成年人居高臨下,想看孩子犯錯誤擺出的搞笑動作或者是表情。那麼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替他們解圍呢?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大人之間開玩笑,講究一個度,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逗孩子的玩笑卻常常不知分寸,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原因之一就是大人常用「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之類的話來「逗」孩子。網上也有這樣的新聞,有個孩子因為父親一句「你不是親生的」玩笑話,一直痛苦到50多歲,直到做了親子鑑定,才解開這個心結。
  • 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
    導讀: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請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他們可能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甚至可能讓孩子自閉。吳志宏老師說: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幼兒教育專家李月兒說:「兒童不能逗,所有的「逗」都是惡逗。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都是拿孩子的痛苦來愉悅自己。」孩子們很單純,大人和孩子開玩笑,實際上是在利用孩子們的純真和對自己的信任。
  • 這孩子咋不禁逗呢?「傷害式逗娃」大人脫口而出,難過的卻是孩子
    逗孩子也是很一件挺有講究的事情,逗好了大人孩子都開心,逗錯了孩子哭、大人尷尬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在大部分人的認知內似乎只有小孩子才不懂事,實際上很多成年人的做法也很不「理智」。那天老人逗孩子:你喜歡媽媽還是喜歡奶奶啊?樂樂說我都喜歡 。老人說這孩子還挺機靈接著繼續逗樂樂:你媽媽都不要你了,總把你送到奶奶那裡是因為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你還喜歡他嗎?
  • "你媽媽只要弟弟",一句玩笑竟害死一個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傷害極大。又有人說:&34;如果要和孩子開玩笑,大人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目的是為了孩子快樂。換言之,也就是逗孩子應該以孩子的快樂為前提,而不是大人的。寶寶喝酒,家長簡直開心到飛起,孩子出事,所有人都悔不該當初。這種事情被報導多了之後,大家現在都意識到不能逗孩子喝酒。但是逗孩子取悅大人的行為,並不是這一件,還有很多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 朋友這樣逗孩子,我直接翻臉了!別再讓這種行為傷害了你的孩子
    對和我一樣已婚有娃的人而言,在很多情況下面對朋友和親人聚會時,總會有朋友喜歡拿酒逗小孩子。有長輩會用筷子在酒杯裡蘸點白酒讓孩子舔一舔,也有人會直接逗孩子嘗一嘗啤酒。國慶的這次聚會也有朋友這樣逗了我家寶寶,但是我直接一臉嚴肅打斷,沒想到我會如此反應,朋友有點面露尷尬:「小孩喝點就沒關係」,旁邊也有人為了緩和氣氛,附和道:「小時候喝點酒,長大了才會喝酒呀!」
  • 4種逗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父母很討厭,早知道早避免
    家中有了小寶寶,是一個家庭的喜事,每個親戚都想來看看小寶寶,逗一逗寶寶也添一下喜氣。可是對寶寶的媽媽來說,有些親戚的行為真的讓人無法歡迎他們到來,因為這些親戚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很難讓人感到舒服。今天來講講這些讓人不舒服的逗寶寶方式,看看你家親戚中招了麼?
  • ,這樣的逗娃方式只會毀掉孩子未來
    對2歲的孩子來說,他連說話還是咿咿呀呀,根本無法拒絕。然而,一切就因為這種「逗娃」而造成了兩起悲劇。 中國式逗娃,其中有著許多弊病,有些逗娃方式真的要不得。下面我們就盤點下那些常見的中國式逗娃:1、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這個逗娃方式,真的是火遍大江南北。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但當時的我並不認為這是在逗我玩,因為小孩子會對大人的話深信不疑的,所以我很害怕媽媽再生個孩子。雖然後來家裡還是多了一個妹妹,但我並沒有像我說的那麼做,因為爸爸媽媽並沒有因為妹妹的降臨而忽略我的感受,並沒有因為妹妹而少愛我一分,而是說爸爸媽媽是永遠愛你的,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改變。他們說我從此這個世界上我又多了一個愛我的人,多了一個陪伴,很多年以後我們會彼此牽掛。
  •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2016-10-12 11:32:38出處:其他作者:星媽廚房  每逢節假日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星媽就會擔心有人要「逗」星星。「逗」 孩子,以孩子作樂,星媽向來都是很反感的。很多人可能覺得「逗」 孩子挺好玩的,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幾種傷害寶寶的逗娃方式,叫人恨得咬牙切齒,「熊家長」手下留情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擁有世上最純潔的心靈,總是無條件地相信大人說的每一句話。但是總有一些不懂事的大人,喜歡用傷害的方式來逗孩子。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