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很多人,他們都特別喜歡逗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玩具似的存在,平時特別喜歡和他們開一些玩笑,甚至用激將法逼著孩子做一些事情。本來孩子還比較小,正是養成各種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刻,當父母的引導方式不對,很容易對他們之後的人生產生極其巨大的危害。
昨天因為我有事情要忙,所以沒能來得及接小寶回家,只能讓她爸爸去接她,沒有想到小寶的一個叔叔對小寶說:看,媽媽都不想來接你回家了,所以就讓爸爸來接你回家了,你想想看,是不是自從有了妹妹之後,媽媽就再也不喜歡你了呢?
說者無意聽者無心,小寶本來對於生二胎就很不滿意,安全感還不是特別足,這句話剛一出,明顯感覺到小寶的神色都完全不對了。
孩子雖然還比較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說,自從他們生下來,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他們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最厭惡的是什麼。所以如果家人或者是親朋好友在逗孩子時,一不小心做了以下幾件事情,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可能會導致一家人的關係破裂。
1、假如爸爸媽媽離婚,你會選擇誰
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會去問孩子的,他們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證明孩子究竟喜歡誰多一點,但是這句話在父母脫口而出時,孩子內心先想到的不是去選擇爸爸和媽媽。他先想到的是父母之間的關係究竟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才會導致離婚這麼大的事情出現,是不是平時他做的不夠好等等,一系列的疑慮都會立馬出現。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逼迫孩子究竟要去選擇誰,孩子往往內心裏面是沒有任何答案的,他們可能會去想,這一天是誰陪著他比較多,給他的關愛比較多,他就選擇了那一個人。但是這件事情給父母也會帶來很大的傷害,畢竟每一個人都希望他是最受孩子歡迎的那一個。
2、在大眾的面前去展示孩子一些隱私
很多父母都有喜歡偷看孩子日記的習慣,所以一些孩子對此雖然無奈,但由於父母的淫威,他們卻不得不去妥協,慢慢的日記裡邊多了一些虛擬的話,也對於一些真材實料表示的越來越少。更可怕的是,一些父母在看了孩子的隱私之後,並不會把他們全部都裝在心裡,而是會大大咧咧的把孩子的這一些隱私全部展現給別人,甚至還會拿她的日記本和別人說事,比如今天和哪個小朋友吵架了?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等。
對於父母來講可能是一些無所謂的事情,但對於孩子來講,這些事情就是他們的全部,父母的這些不尊重會讓他們非常的失望。
3、來,表演一個給他們看看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會在空餘時間學習一個特長或愛好,比如畫畫,跳舞,唱歌等,這些愛好,明明是為了讓孩子在業餘生活有更充實的事情去做,讓她們變得更加有氣質,但是有一些父母卻把它當作了一個驕傲的資本,每逢遇見親朋好友,總是喜歡讓孩子把自己的一些特長展示給他人,還讓別人對著孩子指指點點。
李玫瑾曾經講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給他足夠的隱私空間,讓他們有一個內心豐富的世界。因此,當父母一味的去觸犯孩子隱私,有沒有想到過孩子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有時候不僅是親朋好友喜歡逗孩子,其實是父母對於怎麼樣去保護孩子隱私這件事情,做得也是非常不恰當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李玫瑾曾經講過,在幼兒時期是孩子最易造成心理傷害的時期,這些他們的傷害正是他們之後走向犯罪道路最根本的根源
1、詢問孩子是否樂意去做
當遇到有人要求孩子表演一個節目,唱一首歌時,父母不應該去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父母也不能夠批評孩子扭扭捏捏,不大方等。應該去追尋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不想去做,那就不要做了。
孩子自身因為沒有把握,擔心這件事情會給他帶來一些意外傷害,這也是保護自己的一些做法,如果父母不去理解孩子,反而幫著外人說話,孩子內心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傷害,對他非常不利。
2、儘量少接觸這樣的人群
有的時候由於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我們不會過多的去關心體貼孩子,甚至還會用一些比較激烈的語言去刺激孩子的心理,他們只是想要看到孩子在受到這樣的刺激之後做出的反應是什麼。
從而讓自己的心理得到一種滿足,在碰到這樣的家長或者是親朋好友時。父母應該帶著孩子離他們越遠越好,這樣才能夠給孩子一種保護。防止他們做出一些更變態的事情,導致孩子在之後受到的心理陰影越來越多。
3、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心裡得到安慰
當事情已經發生時,並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了,這時候對於孩子的心理疏導就非常有必要了,有的時候雖然這件事情在短期內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但如果父母的心理疏導方式得到,孩子是很容易從這種心理陰影中走出的。
這時候父母必須要去更多的關心孩子的心理活動,對症下藥,讓孩子明白,他是在這個世界上是最值得被人愛的,也是有很多人去愛他的,當他們克服這種內心的陰影后就可以了。 孩子即使比較小,他們也不是完全不懂事,當孩子在一邊呆呆的看見別人對他嘲笑的眼神時,可想而知他們當時是多麼的無助,如果父母不能夠及時幫助他們從中走出來,他們將會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向一些不歸路。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愛他們,給他們一個更好的成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