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逗孩子的方式越多,傷害孩子越深,「逗」並不是真正的愛

2020-08-20 科學育子

生活中遇到很多人,他們都特別喜歡逗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玩具似的存在,平時特別喜歡和他們開一些玩笑,甚至用激將法逼著孩子做一些事情。本來孩子還比較小,正是養成各種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刻,當父母的引導方式不對,很容易對他們之後的人生產生極其巨大的危害。

昨天因為我有事情要忙,所以沒能來得及接小寶回家,只能讓她爸爸去接她,沒有想到小寶的一個叔叔對小寶說:看,媽媽都不想來接你回家了,所以就讓爸爸來接你回家了,你想想看,是不是自從有了妹妹之後,媽媽就再也不喜歡你了呢?

說者無意聽者無心,小寶本來對於生二胎就很不滿意,安全感還不是特別足,這句話剛一出,明顯感覺到小寶的神色都完全不對了。

01、最容易傷害孩子的幾件事情,你做了多少?

孩子雖然還比較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說,自從他們生下來,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他們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最厭惡的是什麼。所以如果家人或者是親朋好友在逗孩子時,一不小心做了以下幾件事情,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可能會導致一家人的關係破裂。

1、假如爸爸媽媽離婚,你會選擇誰

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會去問孩子的,他們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證明孩子究竟喜歡誰多一點,但是這句話在父母脫口而出時,孩子內心先想到的不是去選擇爸爸和媽媽。他先想到的是父母之間的關係究竟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才會導致離婚這麼大的事情出現,是不是平時他做的不夠好等等,一系列的疑慮都會立馬出現。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逼迫孩子究竟要去選擇誰,孩子往往內心裏面是沒有任何答案的,他們可能會去想,這一天是誰陪著他比較多,給他的關愛比較多,他就選擇了那一個人。但是這件事情給父母也會帶來很大的傷害,畢竟每一個人都希望他是最受孩子歡迎的那一個。

2、在大眾的面前去展示孩子一些隱私

很多父母都有喜歡偷看孩子日記的習慣,所以一些孩子對此雖然無奈,但由於父母的淫威,他們卻不得不去妥協,慢慢的日記裡邊多了一些虛擬的話,也對於一些真材實料表示的越來越少。更可怕的是,一些父母在看了孩子的隱私之後,並不會把他們全部都裝在心裡,而是會大大咧咧的把孩子的這一些隱私全部展現給別人,甚至還會拿她的日記本和別人說事,比如今天和哪個小朋友吵架了?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等。

對於父母來講可能是一些無所謂的事情,但對於孩子來講,這些事情就是他們的全部,父母的這些不尊重會讓他們非常的失望。

3、來,表演一個給他們看看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會在空餘時間學習一個特長或愛好,比如畫畫,跳舞,唱歌等,這些愛好,明明是為了讓孩子在業餘生活有更充實的事情去做,讓她們變得更加有氣質,但是有一些父母卻把它當作了一個驕傲的資本,每逢遇見親朋好友,總是喜歡讓孩子把自己的一些特長展示給他人,還讓別人對著孩子指指點點。

李玫瑾曾經講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給他足夠的隱私空間,讓他們有一個內心豐富的世界。因此,當父母一味的去觸犯孩子隱私,有沒有想到過孩子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02、出現逗孩子的情況,父母要這樣做,你還在用錯誤的方式嗎?

有時候不僅是親朋好友喜歡逗孩子,其實是父母對於怎麼樣去保護孩子隱私這件事情,做得也是非常不恰當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李玫瑾曾經講過,在幼兒時期是孩子最易造成心理傷害的時期,這些他們的傷害正是他們之後走向犯罪道路最根本的根源

1、詢問孩子是否樂意去做

當遇到有人要求孩子表演一個節目,唱一首歌時,父母不應該去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父母也不能夠批評孩子扭扭捏捏,不大方等。應該去追尋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不想去做,那就不要做了。

孩子自身因為沒有把握,擔心這件事情會給他帶來一些意外傷害,這也是保護自己的一些做法,如果父母不去理解孩子,反而幫著外人說話,孩子內心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傷害,對他非常不利。

2、儘量少接觸這樣的人群

有的時候由於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我們不會過多的去關心體貼孩子,甚至還會用一些比較激烈的語言去刺激孩子的心理,他們只是想要看到孩子在受到這樣的刺激之後做出的反應是什麼。

從而讓自己的心理得到一種滿足,在碰到這樣的家長或者是親朋好友時。父母應該帶著孩子離他們越遠越好,這樣才能夠給孩子一種保護。防止他們做出一些更變態的事情,導致孩子在之後受到的心理陰影越來越多。

3、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心裡得到安慰

當事情已經發生時,並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了,這時候對於孩子的心理疏導就非常有必要了,有的時候雖然這件事情在短期內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但如果父母的心理疏導方式得到,孩子是很容易從這種心理陰影中走出的。

這時候父母必須要去更多的關心孩子的心理活動,對症下藥,讓孩子明白,他是在這個世界上是最值得被人愛的,也是有很多人去愛他的,當他們克服這種內心的陰影后就可以了。 孩子即使比較小,他們也不是完全不懂事,當孩子在一邊呆呆的看見別人對他嘲笑的眼神時,可想而知他們當時是多麼的無助,如果父母不能夠及時幫助他們從中走出來,他們將會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向一些不歸路。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愛他們,給他們一個更好的成長方式。

相關焦點

  • 成年人逗孩子的方式越多,「傷害」孩子越深,「逗」並非是愛
    成年人面對孩子總是自覺懂得更多而立在高位,他們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得,時時刻刻的拿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開玩笑,但是這些玩笑對孩子來說卻是傷害。01、三種錯誤的逗孩子的方式這是特別惡劣的行為,一個孩子正常的生活,應當獲得爸爸媽媽甚至是爺爺奶奶所有人的關愛和喜愛,他們給的愛也是同等的,絕對沒有誰重要的問題,即使孩子現在說了誰重要也是在家長的逼迫之下才說的,這樣的回答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孩子這個時候還太小,他們對於愛根本分不清也講不明白,所以這個問題從現在開始家長就不要再問孩子了。
  • 逗孩子=傷害孩子?「中國式逗娃」有你想像不到的傷害
    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是家裡的心頭肉,所有的父母都在竭盡全力的讓孩子享受快樂開心的生活,健康的長大成人。但是不免在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打破了孩子的快樂,特別是走親戚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獨特的「逗孩子」的人,粘著花樣把孩子逗哭,然後一笑了之。
  • 這五種逗孩子的方式,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父母要及時制止
    小郝等著看女兒會有什麼表情,但不成想過了一會,孩子哭著臉對小郝說:媽媽,我真的是你撿來的嗎?我不是你親生的嗎?小郝看到女兒哭的這麼傷心,突然意識到自己說的話有些過分,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其實,這種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認為無所謂的玩笑,卻直接孩子的內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2016-10-12 11:32:38出處:其他作者:星媽廚房  每逢節假日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星媽就會擔心有人要「逗」星星。「逗」 孩子,以孩子作樂,星媽向來都是很反感的。很多人可能覺得「逗」 孩子挺好玩的,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3歲孩子被「逗」身亡,這幾種低俗逗娃方式,我見一次懟一次
    導讀:3歲孩子被「逗」身亡,這幾種低俗逗娃方式,我見一次懟一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孩子被「逗」身亡,這幾種低俗逗娃方式,我見一次懟一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騙孩子「你吃的是屎」:這樣逗孩子的方式,太揪心
    到了晚上,寶寶恨不得把兔子抱在懷裡一起睡,生怕有人把兔子活剝了燉湯,我看著她後怕的小眼神,心裡也不是滋味兒:大人們這樣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好嗎?「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大人之間開玩笑,講究一個度,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逗孩子的玩笑卻常常不知分寸,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原因之一就是大人常用「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之類的話來「逗」孩子。網上也有這樣的新聞,有個孩子因為父親一句「你不是親生的」玩笑話,一直痛苦到50多歲,直到做了親子鑑定,才解開這個心結。
  • 這孩子咋不禁逗呢?「傷害式逗娃」大人脫口而出,難過的卻是孩子
    逗孩子也是很一件挺有講究的事情,逗好了大人孩子都開心,逗錯了孩子哭、大人尷尬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在大部分人的認知內似乎只有小孩子才不懂事,實際上很多成年人的做法也很不「理智」。那天老人逗孩子:你喜歡媽媽還是喜歡奶奶啊?樂樂說我都喜歡 。老人說這孩子還挺機靈接著繼續逗樂樂:你媽媽都不要你了,總把你送到奶奶那裡是因為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你還喜歡他嗎?
  • 中國式「逗」娃,到底傷害了多少孩子,雙胞胎孩子因此而喪生
    可見現在還是有很多愚昧無知的人,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逗弄」,造成無辜的孩子受到了傷害。除了讓孩子喝酒之外,這些逗孩子的方式也同樣應該被抵制。雖然孩子的反應在家長眼裡很可愛,但是家長卻沒有想過,這句話對他們的傷害有多大。孩子對家長的愛都是很單純的,你對幼兒說這樣的話不僅會讓他懷疑自己是否是你親生的,還會和你之間的親子關係變得冷淡。有些家長就是在這些事情上面喜歡和孩子「開玩笑」,那麼孩子和你關係冷淡的話也不能怪孩子了。
  • 中國式逗小孩,害慘了多少中國孩子
    廣州日報的調查顯示,當發現有人用不好的方式逗自己的孩子時,只有21.6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會阻止,另外的大多數,還要再看看跟對方的親疏關係,再看看對方的逗弄方式,再決定要不要制止。這邊孩子正在哭呢,那邊家長還在算著這個是五服內的親戚,那個是五裡內的鄰居,小孩子該怎麼辦、怎麼想?
  • 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
    導讀: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請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在生活中,您經常可以聽到成年人對孩子開這種玩笑「你不是你媽親生的,是你媽撿來的。」「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把你送給我了,跟我回家!」「有了弟弟,你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小時候,我也被成年人開玩笑。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相信這是真的,我被嚇壞了。
  • 六種常見的逗娃方式,其實對孩子傷害很深,請別用玩笑的形式傷娃
    我真的不是你親生的嗎?小麗看到孩子哭得那麼傷心,才知道自己的話傷害到了孩子,連忙哄孩子。所以你看有時候家長的無心之舉,確實會傷害到孩子。所以家長要格外注意逗娃方式。家長不只喜歡用肢體來逗孩子,也喜歡用語言來逗孩子。很多家長可能會以為自己的無心之舉並不會代表什麼。但是其實家長在無形中的取樂,孩子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就比如說經常開那種玩笑話,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等等。雖然家長沒有感覺到什麼,但是孩子可能會感到自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親生。所以家長在逗玩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方式,不要用玩笑的形式來傷害我們的孩子。
  • 6歲姐姐摔死3歲弟弟,你以為的逗孩子,其實在傷害他
    聽到這裡寶貝真的是不寒而慄,原來孩子的世界竟然是這樣的。在之前他的姐姐就跟爸爸聊過,關於弟弟出現以後為什麼對於他的愛好像減少了,而且還說是不是只要弟弟消失,父母對他的愛就會多起來?但孩子的大人你是否想過你的一句玩笑,看似無關痛癢,但其實對於孩子內心的最後一點希望都徹底打碎了。說到底所有的「逗」孩子,開心的都是家長而傷害最深的才是孩子。其實中國式的逗孩子,只是成年人居高臨下,想看孩子犯錯誤擺出的搞笑動作或者是表情。那麼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替他們解圍呢?
  • ,這樣的逗娃方式只會毀掉孩子未來
    但是對被「逗」的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玩笑。將弟弟扔下五樓的女孩,對她來說,或許並不是想「殺」了弟弟,她還很小,也沒有「殺人」的概念,她只是不想讓弟弟出現在媽媽面前。對2歲的孩子來說,他連說話還是咿咿呀呀,根本無法拒絕。然而,一切就因為這種「逗娃」而造成了兩起悲劇。 中國式逗娃,其中有著許多弊病,有些逗娃方式真的要不得。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在網上一搜「逗酒」就出來一大堆的關於逗孩子喝酒的帖子,還有因為逗孩子喝酒而造成孩子酒精中毒送往醫院的。在這些例子中大人們要時刻記著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是大人們用來娛樂的玩具。還記得大寶不到一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在吃飯的時候長輩們總喜歡喝點酒來增加氣氛,這時有一個長輩看到孩子很高興的拿著他的酒杯用筷子沾了點逗孩子喝酒,這時我就把孩子迅速的抱到了我這邊,好在沒有喝到。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願意你這樣逗他
    一個相聲演員,表演過程中怎麼逗,都是表演需要。但面對一個孩子,旁邊還有父母,以及臺下萬千觀眾的矚目,說出這些話,已經不是逗,而是對孩子及其父母極大的不尊重。0到6歲,是孩子心智養成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愛、關注、尊重,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壞榜樣。
  • 「你是你爸媽撿來的」,4歲小女孩機智回答,把逗娃的給逗急眼了
    每次參加親友聚會的時候,逗孩子已經成為了聚會上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父母知道親友逗孩子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並不存在任何惡意,有的父母也就接受了,甚至還參與其中。其實,逗孩子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一種戲弄,成年人通過恐嚇、欺騙的手段,開一些超越年齡的玩笑,孩子一旦害怕、生氣,甚至哭了,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就笑了。
  • 朋友這樣逗孩子,我直接翻臉了!別再讓這種行為傷害了你的孩子
    對和我一樣已婚有娃的人而言,在很多情況下面對朋友和親人聚會時,總會有朋友喜歡拿酒逗小孩子。有長輩會用筷子在酒杯裡蘸點白酒讓孩子舔一舔,也有人會直接逗孩子嘗一嘗啤酒。國慶的這次聚會也有朋友這樣逗了我家寶寶,但是我直接一臉嚴肅打斷,沒想到我會如此反應,朋友有點面露尷尬:「小孩喝點就沒關係」,旁邊也有人為了緩和氣氛,附和道:「小時候喝點酒,長大了才會喝酒呀!」
  • 4種逗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父母很討厭,早知道早避免
    家中有了小寶寶,是一個家庭的喜事,每個親戚都想來看看小寶寶,逗一逗寶寶也添一下喜氣。可是對寶寶的媽媽來說,有些親戚的行為真的讓人無法歡迎他們到來,因為這些親戚逗孩子的方式真的很難讓人感到舒服。今天來講講這些讓人不舒服的逗寶寶方式,看看你家親戚中招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