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最美家庭」家風故事
——芮城縣姚妙條家庭
家規家訓
嚴以律己,待人忠厚;
助人為樂,樂於奉獻。
每年重陽節關愛老人,平時多次慰問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和孤寡老人
「嚴以律己,待人忠厚;助人為樂,樂於奉獻」。短短16字,平實中包含著正心修身的智慧,樸素間蘊藏著為人處世的態度。這是姚妙條全家引為至理的家訓。
姚妙條,今年49歲,家住在芮城縣風陵渡華望村。現任運城市女企業家協會理事,風陵渡商會會員企業家,風陵渡新聯會會長,風陵渡鎮婦聯常委,博苑英碩幼兒園、佳佰優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風陵渡鎮華望村村委副主任、婦聯主席。連續兩年榮獲「芮城縣最美女性」、「2020年三八紅旗手」、「服裝行業傑出實幹企業家」、「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等多種榮譽稱號,並光榮當選為運城市第三屆婦代會代表。
脫貧攻堅有擔當,小康路上引路人
1989年姚妙條從大王進修示範學校畢業後,投身於鄉村教育事業,從教12年後毅然辭職,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她決心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回報家鄉社會,帶領一方姐妹共同走上小康路。
2017年,在「鳳還巢 」計劃的號召鼓舞下,姚妙條決定回鄉創業,在風陵渡開發區創建了佔地3000平方米的博苑英碩幼兒園。2018年投資創辦了佳佰優服裝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婦女70多人就近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公司二期工程正在施工,預期還可安置留守婦女100餘人來廠務工,成為全縣第一個巾幗企業基地。她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自己出車出費,帶領全鎮各村的婦女姐妹一起到垣曲縣一家手工藝編制禮品廠家取經學習,讓姐妹們開闊眼界、解放思想,依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最近她組織的手工藝編制培訓已在芮城縣火熱進行。
心孝行顯仁心 崇德向善施大愛
姚妙條兄弟姐妹4人,小時候,父母總是言傳身教,現身說法,教育孩子們要依靠勤勞改變命運,要善心善意對待他人。姚妙條成家二十多年來,視公婆為親生父母,承擔了公婆的衣食住行、看病療養費用。經常帶老人到北京、青島等地旅遊,讓老人享受幸福美好生活,連續多年被鎮村兩級評選為「好媳婦」。她還是一位熱心人,孝長輩、幫朋友、助鄰裡。一次,村裡不少村民不慎食物中毒,她知道後第一時間帶著40多箱牛奶到醫院探望。更值得敬佩的是連續8年,每年的重陽節和春節,自己出錢為村裡老人送上節日慰問品,村裡一位70多歲的老大娘見到她就拉著手誇讚說:「妙條送的蠶絲被就是好,蓋在身上很貼心,這女子真是好女子。」好多朋友和電視臺採訪問她為什麼這樣做時,她總是笑著說,這輩子當不上明星了,但盡心盡力做好一個「孝星」。
2011年,姚妙條被村裡選舉為婦代會主任,她以村事為己事,以村民為親人,舍小家顧大家,拿真心待鄉鄰。真可謂:樸直存吾道,一心唯向公。當年出資3萬元對華望村進村主道進行硬化,美化了村容村貌;出錢請老師教村民敲鑼鼓、排節目,豐富了村裡春節的文化活動;2014年又出資4萬元,組建了華望村女子軍鼓隊,方圓群眾都對她稱讚有加。2018年端午節,出資2000元和愛心志願者一起為轄區老人送去香甜的粽子。2018年臘八節,為風陵渡開發區環衛工人每人送去一份慰問品。參加風陵渡商會後先後捐出5000餘元支持商會光彩事業活動。2019年春節前夕,出資8000元購買慰問品和商會其他會員一起,為風陵渡55戶貧困戶送去麻花、點心、春聯及現金等。2019年六一前夕,帶領新聯會成員為芮城縣特殊學校的殘疾孩子們捐贈全自動洗衣機一臺。2019年6月19日,助力芮城創衛建設,出資5000元帶領新聯會全體職工為開發區80餘名環衛工人送上慰問禮品。2020年1月11日,姚妙條配合縣婦聯和風陵渡鎮政府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發放學習用品、圖書食品等,讓這些兒童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與社會大家庭的關心關愛。捐錢出資,大事小情,不勝枚舉,她是老百姓心中的愛心大使。
教導子女懂感恩,知回報,兒子王碩(博苑英碩幼兒園園長)繼承和發揚媽媽的優秀品德,主動數次慰問轄區環衛工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疫情防控親情升溫
歲末年初,新冠疫情自武漢爆發。大年初三開始,姚妙條就不顧一己之安危,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卡口值班輪守、外來人員登記、可疑人員排查、疫情監測通聯、外來人員勸返等,她是從嚴從細落實措施,苦口婆心耐心解釋,盡最大努力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她還每天利用電話、微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科學防控知識,引導村民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呼籲廣大村民宅家在家不聚集。同時堅持每天為村民代取快遞、買菜買藥,送東送西。在買菜的過程中,姚妙條以女性的細膩敏感地發現大多數老人的生活需求很少,這深深地觸動了她那顆善良的心,於是她毫不猶豫當即做出了一個決定:自掏腰包給村裡60歲以上、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買菜並送到家門口。再苦不能苦老人,再窮不能窮老人,沒有老人哪有我們,我們該享有的老人們也都應該享有——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到了元宵節,她更是為全村400多戶每家每戶免費送兩袋元宵,讓村民們既吃上了元宵又過了一個暖心的節日。在疫情防控中,姚妙條用實際行動彰顯出了一名幹部的擔當,也用飽含溫度的的工作態度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涵義。
塵瘴終究怕好風,新晴總是耐人看。疫情期間,口罩緊缺,姚妙條以高度的政治敏感、高度的大局意識、高超的協調能力,組織15名身體健康的巾幗志願者,用了短短五天時間為復工後的企業、村民義務加工民用口罩10000個,並免費送給開發區和各小區執勤人員1000個、風陵渡鎮政府800個、開發區環衛工人700個、風陵渡中學1000個、風陵渡一中和二中1000個、轄區內老年人1000個、各鄉鎮執勤人員2000個……為全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巾幗力量。
傳承好家風,兒媳婦和姑娘疫情期間為風陵渡高中捐贈口罩
教導子女懂感恩,踏實做事知回報
兒子王碩(博苑英碩幼兒園園長)繼承和發揚媽媽的優秀品德,創業不忘回饋社會,關心關愛弱勢群體,主動數次慰問轄區環衛工人……生財有道的丈夫自己經營運輸車,品學兼優的女兒現就讀於風陵渡中學。一家人在平時工作生活中銘記家訓,踐行家訓,向美向善。
孝心永駐,愛心無涯。身教勝於言傳,家風自然敦厚。姚妙條一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艱苦奮鬥、先人後己、熱心公益,於平凡的崗位上執著奉獻社會,於追求的生活中施行大愛,在帶給人們感動的同時,將激發更多的人向上向善,崇尚文明,追求幸福。
愛在路上,永不止步
——臨猗縣張苗家庭
家規家訓
上要尊老,下要愛幼。
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會天長地久。
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諧。
圖中三個孩子,前排第一個小孩和第二排的女孩是我的兩個孩子,第二排左邊的是我的侄子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六口之家,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全家人互敬互愛、家庭和睦,積極進取、樂於助人、是我們小區人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古語有云:「欲治其國,先齊其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旺、和順美滿;家風正,則民風淳,好的家風可以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促進社會和諧和國家興旺。如何用心去維護與經營家庭,今天,我就來說說我家的那些事兒。
言傳身教 家風文明
說起我家的家風,要從我的公公說起,結婚13年了,每年我的外婆,也就是我公公的丈母娘都會到家裡呆一個月左右。每次來了,公公會精心為外婆做一日三餐,並會親手端飯到外婆手裡。外婆晚上睡得早,公公每天晚飯後早早打好洗腳水,並細心的試到溫度合適後,將洗腳盆親自端到外婆面前,這看上去只是個簡單的事情,我也就一直作為一個旁觀者,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這事情並不簡單。去年冬天我媽媽生病住院,並進入重症監護室,作為一名教師,一邊是孩子們等著上課,一邊是母親需要陪護,我實在難以分身,完全不知所措。就在這時,老公說,你安心上班,我來照顧媽媽。公公婆婆說,孩子們的學習耽誤不得,我們給你媽做飯,就這樣老公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前的長椅上,一呆就是一周,緊接著轉入普通病房,還是他不分晝夜的照顧著,前前後後在醫院裡待了一個多月。一日三餐都是公公婆婆親手做的,每天的用餐成了我唯一陪伴媽媽的時間,媽媽住院的一個多月裡,我只照顧了兩天,其他時間都是他悉心的照顧著,後來我想,這要歸功於我的公公,是他言傳身教的結果,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
王某自2011年開始參加愛心公益活動堅持多年,去年突發疾病不幸去世,留下雙目失明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妻子黨某靈在協會的安排下居住西裡敬老院,兩個女兒由爺爺奶奶照顧著。圖為給王某母親送米、面油、麻花、棉被等愛心物品照片
相敬如賓 相濡以沫
我和老公結婚十三年了,兩人幾乎沒有紅過臉。我在單位工作忙,回到家裡往往身心俱疲,老公則主動承擔起做飯洗衣的重任。他做水產肉食批發生意,家裡自然不缺食材,老公又是個烹飪高手,煎炒烹炸,每頓飯都是他的表演。我在品嘗後不忘誇讚鼓勵之餘,還會不時拍攝圖片和抖音發到朋友圈,贏得一片羨慕和讚嘆。我業餘愛好廣泛,跳舞、跑步、健身,經常外出參加各種活動,老公總是全力支持,並為我買來跳舞毯、瑜伽墊、跑步機,我要去外地參加馬拉松活動,老公親自為我挑選比賽服,準備飲料和小食品,並專門到商場買來上千元的馬拉松專用跑鞋,為我買東西,他從來不嫌貴,而他自己平時卻很節儉,我幾次要給他買好一點的衣服,他總是阻止,說自己經常幹活搬東西,好衣服也用不上。我性格開朗,在外面參加活動時,往往風風火火,給人一副女漢子的形象,而回到家裡,卻擺出小鳥依人的樣子,等著他來關心疼愛。
男人也有煩心和脆弱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老公的生意不好,他回到家唉聲嘆氣,我就勸慰他,失敗了可以再來,即便他不掙一分錢,我也可以憑工資養活全家,有錢多花點,沒錢就少花點,天塌下來一起扛,老公終于振作起來,生意也蒸蒸日上。
我的一家,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是我們小區人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尊老愛幼 溫暖你我
比爾蓋茨說過,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愛和善,他們才是幸福的源泉。孝敬長輩是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為了讓孩子從小懂得孝道,學會善良,樂於助人,我不僅和老公言傳身教,還帶著上小學的孩子多次參加敬老院愛心傳遞活動。孩子在那裡看到大家都在幫老人幹活,他也會主動加入其中,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孩子學會了掃地,整理床,捶背,攙扶老人。令我感觸頗深的是,孩子回家後有了很大的改變,會為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還會拿了好吃的分享給長輩。我只是帶著他參加活動,並沒有刻意給他講大道理,但孩子潛移默化地學會了,而且成效遠遠大於平時家裡的言傳身教,實踐證明,走向社會是更好的回歸家庭。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以身作則,以身為範,靜待一樹花開。我們做父母的哪能不喜歡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更是將孩子當做心肝寶貝來疼愛,生活上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我們從不溺愛孩子,並有意識培養孩子懂得感恩,教育孩子懂得奉獻,當然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才能教育好孩子,從而影響更多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能做到尊敬長輩,愛護孩子,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孤兒院的孩子都姓黨,孤兒院的負責人說:之所以姓黨,是因為他們是共產黨的孩子。他們的生日是他們被送到福利院的那天為他們的「生日」。上圖為陪孩子過生日,餵孩子吃蛋糕照片
鄰裡和睦 熱心公益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當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裡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的就是一種大愛。一個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對自己家人要關心關愛,而且也還要處理好鄰裡關係,和鄰居們也要和睦相處。我們全家一直堅持鄰裡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多年來,我們與鄰居和睦相處,相互間彼此尊重,鄰居家只要誰有困難我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主動去提供幫助,排憂解難。
在工作之餘,我還熱愛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全身心投入其中。作為一個公益團隊的宣傳部長,每次公益活動的策劃及宣傳工作都由我來負責。在北景鄉大閆村,有這樣一個家庭:王某自2011年開始一直參加愛心公益活動,去年突發疾病不幸去世,留下雙目失明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由爺爺奶奶照顧,妻子黨某靈則在我們愛心團隊的安排下居住進敬老院,我和團隊成員還多次給王某母親送上米、面、油、麻花、棉被等愛心物品,關心老人的身體狀況,囑咐他們要好好生活,志願者協會永遠是他們的家,永遠是他們依靠的港灣。
每月給孤兒院的孩子過生日是我們愛心團隊的大事,也是我家的一件大事,我們團隊常常帶著募捐來的衣服、食物去孤兒院,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就是我們的動力。我的孩子每次都會跟著我一起去,並帶上他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那些孤兒,陪他們一起玩耍,過生日。我們去孤兒院之前都會準備一些節目,以此帶給孩子們歡笑和溫暖。舞蹈、小品等節目都是我們反覆排練過的。那裡的孩子都姓黨,孤兒院的負責人說:之所以姓黨,是因為他們是共產黨的孩子,他們的生日則是他們被送到福利院的那天。除了我的孩子,我還帶動我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家長一起參加愛心公益活動。我希望通過我和家人的微薄之力,傳遞愛心,為創造美好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一個美好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溫暖。「家和萬事興」,一個幸福家庭的秘訣,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生活才能美好,我們的社會和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