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泰國話很有名:刷我滴卡!
這只是一句調侃,原句是泰國人打招呼的用語,相當於「你好」。不過「刷卡」確實是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動作之一。
在我印象中,「刷卡」的說法應該起源於銀行卡。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記憶:我們買單結帳時,把銀行卡交給商家,他們把卡片有磁條的那邊嵌入POS機,從上往下「一刷」,帳單就「格格格」跳出來了~
上面這種「刷」的動作,用英語說是swipe,先看看定義:
牛津詞典給出了兩層定義。第一層就是刷信用卡那種「刷」:pass the card through a special machine(把卡插入特殊機器刷一下)。所以無論是刷信用卡、刷門禁卡,都可以用swipe這個詞。
第二層含義是:move your finger across the screen(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動)。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你用手指在屏幕上進行的各種滑動操作,也叫swipe。
有一種手機的解鎖方式叫「滑動解鎖」,英文可以說:swipe to unlock。亞馬遜曾經有一本關於IT的暢銷書,就叫《swipe to unlock》。對了,此處swipe也可以換成slide(滑動),意思一樣。
但是生活中還有一些場景,雖然咱們也說「刷」這個字,但含義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在公交車上、在地鐵上,我們也「刷卡」,刷的是公交卡和地鐵卡,而且「刷」的方式不是把卡插進機器從上往下拉,而是把卡放到感應區感應一下。
有一位讀者在公交車上看到「刷卡」的翻譯是please swipe the card,便拍照發給我。
很明顯,此處swipe不恰當,此「刷」非彼「刷」。我們刷公交卡時,其實是用卡「觸碰」一下機器。中國某些地方說的「拍卡」,更為準確一些。
在英文中,tap這個詞就比較合適,表示:to hit sth./sb. quickly and lightly。即「輕敲、輕拍、輕叩」。
其實地鐵站、公交卡這種「拍卡」在英文中有一專有名詞--"Tap & Go",來看看它的定義:
These credit cards have an embedded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chip, which can transmit your card's info wirelessly which allows you to "tap and go."
這種信用卡都帶有內嵌的NFC晶片,這種晶片可以無線傳輸卡片信息,讓你「拍完即走」。
其實現在很多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也內嵌NFC晶片,也可以實現「拍卡」付款。
最後再侃一侃「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的「刷」。
這種場景中的「刷」實際上描述的是沉迷在微博、朋友圈、抖音裡,一條接著一條看,而並非強調「手指滑動屏幕」的動作。
所以我們不能直譯成swipe Weibo,swipe WeChat Moments,和swipe TikToc,否則老外看了會感到莫名其妙。
我們可以把這裡的「刷」理解為「瀏覽」,比如
我正在刷微博。
I am browsing Weibo.(即「我正在瀏覽微博」。)
也可以把「刷」理解為「上癮」,可以這樣說:
Many people are addicted to TikToc.
很多人都喜歡刷抖音。(TikToc是抖音的英文說法)
He spent the whole afternoon on WeChat Moments.
他刷了一下午的微信朋友圈。(即「把一下午時間花在朋友圈上」。)
另外還有一種「刷」--「刷劇」,說的是「在短時間內集中看很多集電視劇」。這種情況下,英文可以用說binge(放縱),binge watching就是「刷劇」。
造句:
Nothing is better than a night of binge watching on Netflix.
沒什麼比在Netflix(奈飛)上刷一晚的劇更爽了。
最後複習一下各種「刷」:
① 刷卡的「刷」用swipe;
② 刷公交卡、地鐵卡的「刷」用tap;
③ 刷抖音刷微博的「刷」用browse、be addicted to、或spend time on sth.;
④ 刷劇的「刷」用binge watching。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