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2020-07-30 媽媽私房書單

紮根雲南窮苦大山的女校長張桂梅,堅持讓大山深處的女孩讀書接受教育,感動了無數國人。

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的時候,她說了一個故事,有個女學生被母親退學帶回家,她去做家訪,原來是母親重男輕女觀念導致,讓小學和初中的兒子去縣城補課,卻讓即將高考的女兒輟學。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張桂梅在被採訪中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的……我當時的初衷,是解決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孩兒這種惡性循環。」

有句話說得非常動人: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張桂梅認為好的教育可以代代相傳,一個好母親影響三代人,其實,一個好父親的影響力也是至少影響三代兒孫。

今天把郭濤《父親的力量》和林志穎《我對時間有耐心》這兩本書對照看,兩個不幸家庭走出來的男人,性情差異很大,人生心路歷程不同,教育孩子的語言系統也大相逕庭,不得不說,原生家庭的烙印真的太深了。優質教育良性循環,劣質教育惡性循環,原生家庭像個程序,最初的那個出現了Bug,後面就會無意識輪迴錯誤。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郭濤的離異父母其實是時代造就的悲劇

郭濤沒有林志穎幸運,因為林志穎有個負責的好父親,但是郭濤的父愛是缺失的。用郭濤自己的話說,他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從小父母感情就不太好。他們家的氛圍和他們家的很多事兒都是有問題的,這些問題對他之後的成長經歷影響非常大。郭濤家裡的問題,要從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那一輩說起。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郭濤媽媽的家在陝西,姥姥是一位小學校長,姥爺在一個大工廠做總會計師。郭濤媽媽在家裡排行老大,家裡孩子多,姥姥生到第五個孩子才終於有了一個男孩。在這個家庭裡,女性佔主導地位,是一個母權家庭,這一點對郭濤媽媽影響非常大

郭濤爸爸家的情況跟媽媽家截然不同。郭濤爺爺是一名普通的鐵道工人,奶奶就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爺爺奶奶生了三個孩子,都是兒子。大兒子抗日犧牲了,還剩兩個孩子,郭濤爸爸家裡排行最小。後來盧溝橋事變,爺爺逃到了西北,奶奶帶著兩個兒子留在北京附近。

奶奶沒有文化,帶著兩個兒子相依為命,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因此,郭濤二大爺年長,主要負責體力活,郭濤爸爸就承擔了女性家庭成員應該擔負的職責,比如洗菜做飯,包括縫紉等。奶奶在生活高壓下,脾氣非常暴躁,到老年依然如此。有個強悍暴躁的母親,郭濤爸爸的脾氣要麼懦弱膽怯討好,要麼一樣暴躁易怒,看郭濤的敘述,他成了後者。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郭濤爺爺的故事還沒完。逃難到西北的他,以為家人都死了,另外又娶了老婆重組家庭。後來沒辦法,郭濤爺爺選擇跟第二個妻子一起生活。郭濤爸爸與媽媽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兩個人都是中學裡的文藝骨幹,因為早戀走到一起,當時兩邊的父母都反對。後來,爸爸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媽媽去了中央戲劇學院,爸爸比媽媽提前兩年畢業。媽媽畢業的時候,正趕上文化大革命。兩人幾經波折,最後在青海會合,匆匆忙忙結婚,匆匆忙忙生下了郭濤。

郭濤從小就在北京和爺爺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去了青海跟媽媽會和。郭濤說,在那個時代,個人的生活完全被時代洪流裹挾,作為個體完全無力與時代和制度抗衡,只能在夾縫中委曲求全。

郭濤6歲前的日子,是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六年的時光,充滿了陽光與溫馨。但是父母覺得老人沒有文化,不能耽誤郭濤學習,於是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就把郭濤帶到了青海。在青海的時光,家庭氛圍總體還是歡樂和諧的,父母關係也很融洽,也許是在一個遠離家鄉的邊遠地區,大家更有相依為命的感覺。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然而,父母在1979年調回內地的時候,雙方發生意見分歧。爸爸想回北京,媽媽想回陝西。媽媽聽說奶奶脾氣暴躁,怕婆媳問題,又嫌棄郭濤爺爺奶奶沒有文化的家庭氛圍,回陝西就有娘家人撐腰,外人不敢欺負她。回遷分歧算是埋下了父母不和的種子,最終爸爸委曲求全,跟著媽媽去了西安。

在西安的日子,父母陷入矛盾,郭濤和妹妹常常躲在在一旁,不知所措。妹妹年紀小,郭濤就成了父母吵架後負面情緒的發洩口。在郭濤家,重女輕男,因為郭家上下三輩沒有女孩。妹妹出世,爸爸給爺爺發電報,爺爺高興地當天晚上腦溢血過世,這簡直就是印度電影《猴神大叔的小蘿莉》裡的情節。

小學畢業前,郭濤非常優秀,身體又好,一直當班長。但是好景不長,父母對郭濤進行了粗暴苛刻的教育。郭濤反思說,自己對石頭的教育,多少都收到了父母當年對自己教育方式的影響,雖然他一直想擺脫,但是那些東西像沉澱在他血液裡一樣,無法擺脫。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郭濤進入初中後,開始了煩惱的青春期,特別焦慮,經常找同學訴苦。爸爸跟媽媽也吵累了,不願意回家,當時他到西安市藝術學校當校長兼表演教學。爸爸乾脆在辦公室打地鋪,郭濤也不願意回家。

過完混沌迷茫的初中,高中時期的郭濤,有過一次自殺經歷。十六七歲的冬天,他跟爸爸發生了很大的衝突,原因是他考試沒考好,成績下滑。郭濤回憶爸爸當時的話,感覺自尊受損:「你在家裡偷吃我的、喝我的、穿我的,你還不給我好好學習!你還有什麼臉面對我……」郭濤氣得脫掉衣服,脫得只剩一條內褲,爬到家裡天台上,幾次猶豫輾轉,到底是跳樓還是不跳樓?媽媽跑去學校找校長,後來被校長勸回家,父親自始至終都沒有出來找過他。

郭濤父母都是脾氣火爆的人,不光是被父親批評過打過,媽媽發火的時候,喜歡噼裡啪啦撓孩子。郭濤第一次考大學成績不理想,被父母抱怨,他於是賭氣絕食學習,考不上就不吃飯,後來餓暈了幾個小時後,被抱著葡萄糖的同學救醒。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第二次考大學,郭濤先是從父親當時掌管的西安藝術學校退學,為此被父親打了一耳光。他想走表演這條路,父母其實不太支持,說了很多反對意見,原因是他們夫妻都是走這條路,混成現在這個樣子,你還往裡頭湊什麼呀?父母越反對,年輕人越是想幹,最終郭濤如願以償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遠走高飛,脫離父母管控。

回想往事,郭濤感覺自己沒有叔叔阿姨,沒有哥哥姐姐,遇到什麼問題,都是自己一個人消化解決,沒有人可以求助,也沒有傾訴對象。後來,他學會了喝悶酒。至於他在書中寫他唯一一次打女人,就是對一個女朋友動粗。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養裡,喜歡訴諸武力解決問題,其實是在教孩子用暴力,且毫無罪惡感和愧疚心。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在一個父母處處都要幹涉管制的家庭長大,郭濤做了爸爸有什麼進步呢?認識到自己的脾氣教養方式跟原生家庭有關,但是改正還需要一段時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自己的規劃,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有沒有尊重孩子的興趣,不得而知。他的思想依然是傳統的,比如不贊成老婆進入演藝圈,希望女兒學藝術有氣質,最後還是走入家庭做一個賢妻良母。

林志穎「既當爹又當媽」的「放風箏式育兒」爸爸

我在上一篇文章裡,專門詳細敘述分析了林志穎爸爸林德雄的「放風箏式育兒」教育方式,很多網友看了都覺得很溫暖正向,非常正能量。儘管林志穎父母離異,但是他依然滿懷愛心,對人寬容,對自己的接納度也比較高,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強,喜歡搗鼓各種科技產品,痴迷賽車,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活出了自己的風採。

從《婆婆和媽媽》節目中,我們看到了林志穎媽媽林金花,一個有主見的女強人,個性鮮明,自我意識突出,當年跟林德雄離婚,之前兩個人也是感情不和,吵架是有的,這樣不愉快的東西,林志穎選擇遺忘,也許是把這些傷痛都壓進了潛意識。後來,陳若儀跟婆婆聊起來林志穎的幼年,林金花承認那時候經常跟爸爸冷戰,後來孩子漸漸大了,她才決定離婚。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林志穎從小跟爸爸一起生活,雖然爸爸工作很忙,但是照顧孩子的事情,做得盡心盡力。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做家務,輔導孩子功課,經常忙到半夜,太困了不知不覺就睡在了沙發上。最難能可貴的是什麼?一個承受家庭和工作雙重高壓的男人,居然可以做到從來不對孩子們傾倒負面情緒。這一點,絕大部分爸爸都做不到。

回憶往事,林志穎說自己受過最嚴厲的懲罰是跪佛堂,被要求靜思己過。一個孩子的成長裡,沒有體罰,也沒有語言暴力,所以在《爸爸去哪兒》節目裡,網友見識了郭濤的威脅和恐嚇,但是卻不會在林志穎身上看到一絲成年人對幼小孩子的控制欲。

林德雄經常對孩子們說,做事很難吧?但是做人更難。他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也相信善因善果。他不僅對孩子們有愛,對陌生人也充滿關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公益組織,出去做義工幫助別人,甚至還領養過一個女孩,後來因為學籍問題不得已送回福利院。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郭濤的爸爸在兒子成績下滑的時候,羞辱兒子,認為兒子就是自己養大的,應該拿好成績回饋自己,仿佛兒子不是一人,而是自己養的寵物,沒有人格尊嚴。其實,郭濤成績一直很好,那次也許是發揮失常,也許是想要用這種方式求關注。但是林志穎爸爸就比較寬容和善了,他不會把孩子之間做比較,林志穎學習成績不好,他不強求,因材施教,發現兒子收的情書很多,覺得既然孩子人緣好,不如去學藝術表演,於是就把林志穎送去了華岡藝校。

林志穎因為騎摩託車無照駕駛被警察抓住,林德雄也沒有打過兒子耳光,而是選擇護送孩子上學,減少他騎摩託車的機會。林志穎入伍當兵被教官刁難,他雖然擔心兒子吃不了苦當逃兵,也沒有嚴詞譴責激將侮辱,而是鼓勵兒子要堅持,並去軍隊找教官談話,最終解決問題。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爸爸是行動派,說得少,做得多,工作再辛苦也不抱怨不表功。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天賦,尊重孩子,關愛孩子,林志穎家孩子都是大學畢業,唯有林志穎去了華岡藝校,但是這個孩子也發展出了一片天地。後來林德雄去世,林志穎去收拾爸爸的辦公室,發現桌子的玻璃板下全部都是家人的照片,爸爸的車裡都是林志穎的唱片,他只聽兒子的歌。

郭濤林志穎同是父母爭吵,育兒方式大相逕庭:好父親也影響三代人

林志穎是一個執著的人,屬於不撞南牆不回頭的那種,爸爸林德雄知道提醒警告無用,就在風險可控範圍內,允許兒子嘗試試錯,林志穎在書中感謝爸爸,讓自己在犯錯中成長。所謂放風箏式育兒,不過就是把選擇權和主動權交給孩子,父母是個協助者,在風箏偏離的時候拉線扶正,在風箏遇到風雨閃電的時候保護他們的安全。不打擊,不控制,不以過來人自居,強行灌輸孩子經驗。

當郭濤寫《父親的力量》時,不知道他有沒有讀林志穎的《我對時間有耐心》,林志穎關於家庭教育的回憶,更符合父親力量的主題吧。這個父親言語不多,踏踏實實帶著孩子生活,手把手教會他們做事,身教重於言教,這才是父親的力量吧。

在書中,林志穎感謝父親的教育,同時也接下父親的教育理念,繼續做一個放風箏的人,對兒子Kimi也實行放風箏式的養育,不給孩子設限,不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交給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禮儀,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生活。

未來是不確定的,過去的經驗有多少可以借鑑呢?讓孩子自己摸索,在他們的時代走屬於他們自己的路,這或許才是最好的養育方式。

相關焦點

  • 秉承愛的教育,最嚴厲懲罰是跪佛堂,林志穎爸爸好一個放風箏的人
    這一看原覺得非常驚奇,結合之前看過的演員郭濤《父親的力量》對比,我大大感慨了一番,郭濤也是父母離異,但是跟林志穎對比,兩個爸爸個性和帶娃方式大相逕庭。不得不說,父母的行為示範和教養方式,至少決定了家族三代人的幸福指數。
  • 郭濤打女人,張亮離婚了,王嶽倫喝酒誤事,林志穎和田亮要挺了
    看到王嶽倫聯想到幾個月前因「書」道歉的郭濤,2014年在《爸爸去哪兒》火了的郭濤。出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父親的力量》。書中的一些行為和觀點為郭濤引來不小的爭議,為了讓女友老實,郭濤扇了她一巴掌。正如郭濤說的,她果然老實了。說到娶妻,郭濤說自己不會娶女演員。因為自己是演員,對她們太了解了,容易情緒化,愛慕虛榮。指不定還會給你戴綠帽子。
  • 「爸爸」這周去雲南 林志穎破例喝酒逗郭濤
    ■"遷就型"父親張亮要把握好度,溫和堅持原則,幫助孩子樹立是非觀很重要。   ■"同伴型"父親郭濤,在培養兒子男子漢氣概同時也要平衡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   ■"榜樣型"父親林志穎細心體貼,是兒子的榜樣,但要學會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獨立成長的能力。
  • 郭濤人設翻車?在教子書中寫女演員易給男人戴綠帽,還得意自曝曾打...
    對於打女人這件事,郭濤在書中也是洋洋自得地認為自己找到了讓女方冷靜的底線,也找到了治女演員們「又鬧又折騰」這個通病的方法。 說起郭濤,想必網友們對的他的印象除了《父母愛情》中老實有原則的江德福外,就是《爸爸去哪兒1》中傳統嚴格的石頭爸爸。
  • "爸爸去哪兒"爸爸們變大齡童 林志穎破例喝酒逗郭濤
    ■我們是黑炭兄弟組合。其中自稱一貫滴酒不沾的林志穎更是玩「嗨」了,混跡在敬酒的大軍當中給郭濤勸酒,激得郭濤大呼:「我們都是自己人,何必自相殘殺?!」 超新鮮「抹臉禮」爸爸們一秒鐘變「大齡童」 熱情的壯族苗族村民搭起篝火唱起歌,孩子們嬉笑成一團,爸爸們則集體變成大齡兒童。張亮坦言:「我覺得大家特別熱情,這些也是在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沒有機會接觸到的。
  • 我們為什麼抵制郭濤的書:散發封建惡臭的育兒書,請閱後即焚
    大家好,我是讓讓媽媽。三級心理諮詢師,八零後美少女,專治親子關係擰巴症,新手媽媽焦慮症。所謂的神秘教子書,大部分圍繞的就是強調父親的權威,以及女人愛慕虛榮、挨打就老實的女德宣揚。估計作者也沒想到會被人挖墳噴的如此之慘,趕緊出了道歉。但是 ,對不起,我還是不放過,誰讓你的標籤是育兒書呢?對孩子有害的書,一本也不放過。第一個問題,郭濤接受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細讀《父親的力量》郭濤是如何挑選妻子李燃的,自爆李燃好欺負
    文/呱姐叨娛樂圖片/網絡,侵權必刪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前兩天郭濤上了熱搜,在《父親的力量》書中自爆打女人,然後還沾沾自喜。還說不交圈內女友,女演員會給帶'『綠帽」一時間大家對郭濤議論紛紛。郭濤的人設的形象崩塌了。其實每個男人都有自己的擇偶條件,郭濤也不例外。就像他所說的他受家庭的影響,家庭不走父母的舊路。為了想更全面的了解郭濤的事情,我去閱讀了《父親的的力量》這本書,這本書雖然簡介是男孩的教育問題。
  • Ι 從演員郭濤的育兒觀說起
    近日演員郭濤對他的育兒書《父親的力量》做了解釋,並對他之前的不當言論做了道歉。今天就想與大家探討:家有男孩,什麼養育方式是最適合的?01 男孩內心需求要被看見從孩子呱呱落地時起,孩子是伴著哭啼聲來到父母的世界。從嬰兒到青少年時期的哭泣代表的意義都不一樣。
  • 郭濤新書《父親的力量》引爭議 郭濤老婆李燃簡歷個人資料簡介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那部經典的電視劇《父母愛情》,其中角色江德福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那粗中有細、疼妻愛子的優良品格廣受好評,而他的飾演者郭濤更是備受關注。在影視作品中,郭濤給我們所樹立的一直都是好男人的形象。而在現實生活中的郭濤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娶了比自己小15歲的妻子李燃,之後兒子小石頭和女兒lsabella相繼出生,可以說事業家庭雙豐收,非常令人羨慕。
  • 《父親的力量》再爆驚人內幕:李燃外篇系郭濤代筆?
    1《父親的力量》李燃篇最近郭濤出書貶低女性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揚揚。出於好奇,我找來他寫的那本《父親的力量》來讀。內容本身已經被網友們扒得差不多了,除了直男癌問題嚴重外,並沒有什麼新奇。比如李燃外篇中,有這樣的文字:「郭濤愛思考,是個好『領導』;我愛行動,能把他的想法執行到位。」而郭濤在前面的文中說:「在生活上,我主要負責抓家裡的大方向,她更多的是處理事務性的東西。」
  • 林志穎談起自己童年,父母總是吵架,感到那時自己過得有點不開心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希望能給孩子帶來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但是父母在一起生活,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爭吵。可能有時父母會認為這些對於孩子來說,也沒有什麼影響或者認為孩子還小 ,不懂這些。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之間的相互爭吵會讓他們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擔心和焦慮。
  • 泰國短片《吵架的父母》:爭吵帶給孩子的3大影響,你必須了解
    >、暴躁,有攻擊性,孩子就會慢慢地受到影響:爸爸可以欺負媽媽,那我就可以去欺凌同學。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想到回來肯定要受到父親的批評。 就像上面所述,母親沒有採用與父親一樣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但是仍然和父親保持了一致性。
  • 父母爭吵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有朋友說,最近因為一些瑣事經常和老公爭吵,後來發現寶寶的情緒不對勁,問這種情況下怎麼做,才能讓寶寶開心起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長環境的影響佔據著很重要的分量,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是在無形中的影響著孩子。而在爭吵頻率較高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會逐漸變得軟弱、自卑、膽小、沒有主見,有些孩子甚至會有暴力傾向。
  • 「壞父親」才是原生家庭最大的惡,值得孩子感恩的好父親請舉手
    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也就是今天,是父親節,是屬於父親的感恩節。可是,並非所有的父親都值得孩子感恩。生活裡,見過太多不稱職的爸爸,甚至是毀掉一個孩子的罪惡之源。常說一個女人,影響三代人。當我們看那些原生家庭對一個人造成的不好影響時,光說是一個女人毀三代並不公平。
  • 農村父母教出清北娃,這位農民父親的教育方式,值得很多父母學習
    這樣的一種方式對於家庭條件並不好的父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但其實孩子成就,並不是只有錢才能夠打造出來的。但是他們憑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也培養出了非常優秀的孩子,兩個孩子,一個清華,一個北大。在看到了這位農村父親教育範例之後,也贏得了很多人的陳太也讓很多人不可思議,所以有一部分的人詢問這位農村父親是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沒想到這位父親的回答卻是他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辦法像其他人那樣去輔導孩子寫作業,只是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學習罷了。
  • 《父母愛情》主演春晚團聚,郭濤表白梅婷,戲外卻娶了李燃
    在2020年央視春晚上,一部由電視劇《父母愛情》改編的小品受到了觀眾的好評,郭濤、梅婷等原班人馬的演繹,仿佛帶觀眾又重回6年前,重溫那段盪氣迴腸的歲月。小品沿用電視劇人設,依舊是圍繞著郭濤和梅婷飾演的這對恩愛夫妻,展現他們的家長裡短。
  • 父親的力量就是夫綱父權?郭濤,別出書宣揚傳統家教了
    繼《爸爸去哪兒》熱播之後,郭濤出了一部自傳《父親的力量》來宣揚自己的婚戀觀和育兒觀,通篇來看,這些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實在太可怕了,與我們所接受的現代教育觀念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審慎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復古,畢竟它們不完全適宜現代社會。
  • 40歲林志穎自曝待在化妝室時間比女生還久 Kimi比自己紅(圖)
    《爸爸去哪兒》邀請臺灣「不老男神」林志穎與兒子Kimi、「跳水王子」田亮與女兒Cindy田雨橙、名模張亮與兒子天天、電影導演王嶽倫與女兒Angela王詩齡、演員郭濤與兒子石頭等5組親子參加。記者會上,林志穎首次帶Kimi在臺灣公開亮相,父子倆身穿牛仔親子裝現身時,馬上掀起一陣騷動,鎂光燈閃不停。
  • 《父母愛情》沒有想到,郭濤能夠飾演江德福還是受到劉琳的影響
    《父母愛情》是由劉靜編劇,孔笙執導、實力派演員郭濤、梅婷、劉琳、任帥、劉天池等主演的家庭情感大劇,以上世紀五十年代直至新世紀之初時代滄桑巨變下「我的父母」的愛情為主線,演繹了幾個家庭兩代中國人的平凡平淡生活中的相親相愛與真善美。
  • 關於教養方式的思考:經濟影響著父母的育兒差距,各國皆如此
    著名的網球運動員安德烈·阿加西的父親就是一個專斷型的例子,父親在安德烈小時候就明確表示,安德烈必須要成為最好的網球運動員。安德烈的自傳中回憶,有一天他向父親表達了想踢足球而不是打網球的願望,他的父親對他怒吼:「你是一名網球運動員!毋庸置疑!」他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父親,堅信只有自己知道怎樣是對兒子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