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是應該多抱著還是多躺著呢?想必很多家庭都會出現「兩派」的觀點PK,可能老一輩人覺得寶寶不能多抱著,不然會慣壞;而新手媽媽可能覺得多抱寶寶能給他安全感,這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多抱真的會慣壞寶寶嗎?
寶寶在小床上哇哇大哭,聲聲牽動著媽媽柔軟的心!本想把小寶寶抱在懷裡哄一哄,可是家裡的老人執意不讓抱,覺得多抱就會讓寶寶形成依賴媽媽的壞習慣,從而慣壞寶寶。
此時媽媽心中難免掙扎,看著哭得面紅耳赤的寶貝,到底是去抱抱他、安撫一下寶寶,還是不理會他呢?到底哪種做法才對呢?
首先從新生寶寶的心理需求來講,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待了將近10個月,周圍都是用羊水包圍著的,所以特別有安全感。
待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小寶寶突然之間來到了另一個偌大的世界,周圍沒有羊水包裹,對新的環境非常不適應,所以會沒安全感。
既不能說話交流,又不能走動,小寶寶只能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需要溫暖和關愛的需求,想讓媽媽抱也是很正常的呢!
對於1個月的寶寶,一般也是只有在餓了、瞌睡的時候才會哭一陣子;如果寶寶經常哭,說明寶寶身體不舒服或者心情很差;如果抱起來寶寶立馬就不哭了,可能是寶寶躺著不舒服,或者渴望媽媽的懷抱。
在以上這幾種情況下,抱一抱寶寶其實沒什麼壞處的。只有爸爸媽媽對寶寶發出的哭聲信號快速應答,給予寶寶足夠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寶寶才會停止哭泣,因此是可以抱寶寶的。
當然,「抱亦有度」,媽媽也不能一味愛不釋手地抱著寶寶
有一些媽媽,自從有了寶寶以後,自己反而沒了安全感,神經一直緊繃著,總想抱著小寶寶。寶寶哭時就立刻抱起,也不去找原因。
這種做法也是過於極端了。
新媽媽本身就需要休息,這樣非常不利於媽媽身體恢復。
而且假如寶寶被抱著,身體不夠舒展,各個部位的活動受限,這會讓寶寶感覺不自由,睡覺也不會睡得很踏實,反而更加容易哭。
媽媽也不能只要寶寶哭就抱,要了解寶寶為什麼要哭,是餓了、困了、尿了,還是身體不舒服,找到原因才能讓寶寶停止哭泣。
寶寶也需要躺著,這樣對脊椎也是很有好處的
寶寶出生後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因此當寶寶睡覺時,爸爸媽媽就不要抱寶寶了,這樣會打擾他的睡眠哦。等寶寶睡醒之後,精神狀態良好時,可以讓他躺在小床上,跟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
對於1月齡的小寶寶,躺著最舒服了。而且寶寶的骨骼發育不完全,骨骼很柔軟,經常抱著,脊椎總是呈彎曲形狀,時間久了,會對寶寶的骨骼生長不利。
因此,無論抱著還是躺著,也沒有絕對的做法。當寶寶哭鬧,需要抱抱時,大人不要吝惜擁抱;當寶寶精神狀態良好,展示出能自己玩的意願時,可以讓他躺著玩健身琴,做撫觸之類的訓練,讓寶寶更加身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