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心理學知多點(五)

2021-02-13 心虹蘊人生

第五章 溫暖的共情者—如何將性格差異轉化為團隊優勢

內向型領導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因為他們會去關注周遭的人以及這些人的需求。

Part 1

內向者的職場問題與壓力

第一,在團隊裡內向者容易被低估;

第二,第二,在團隊溝通中內向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有別於外向者。

被低估的內向型職員

內向者自己也該負起一半的責任,因為他們太缺乏溝通,沒有讓他人察覺自己的優勢與成就。

內向者的工作能力往往被低估。

內向者的團隊合作

內向者的核心問題在於:在一個團隊中,你該如何工作與溝通,才能妥善彰顯出個人能力和工作成績?此外,該怎麼做才能讓你與同事在彼此都舒適的狀態下共事?

讓別人能看到你的工作成績

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照顧到你的需求(照顧內向者的需求很簡單),同時照顧到外向者的需求。

團隊合作的良方:關照不同的需求

如何關照團隊中的不同需求?

1.你的需求:長時間不受幹擾地獨立工作

外向者的需求:分段作業,相互商討,大量溝通。

策略:創造互動的常規計劃。一來讓你與他人皆有規則可循,二來可以賦予你所必需的自由空間,讓你可以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建議:

●提早開始工作,或是比別人更晚下班。利用這段無人期來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

●在會議結束後稍微逗留一段時間,與他人做些交談。請刻意安排出這樣的時間。

●每日與同事協調出一段空窗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不受幹擾專注地工作。

●將整塊工作細化成每日的進度,工作一段時間後稍事休息,藉此與他人交換一下意見。你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或電話來與他人交流。

●遇到臨時找你的同事,倘若你確實不方便,不妨與對方另外約時間,例如「我現在正在忙。如果你下午有空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喝個咖啡」。請注意,要是遇上緊急狀況,則不宜採取這種方式回應!

●與同事聊聊你們的工作,內容應儘可能特別或具體,例如「上周那位客戶究竟是如何回應的」,這種方式能夠引起他人重視。

2.你的需求:安靜一段時間

外向者的需求:與人互動一段時間。

策略:規劃一些活動,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安排一些時段,讓你和同事有機會進行互動。請你也同樣規劃好暫停時段(抽離)。

建議:

●請將工作視為舞臺。開始工作就等於開始表演,你也要安排出時間,離開舞臺稍事休息,例如利用午休時間去散散步,在格外有壓力的狀況下甚至可以躲到廁所裡來個「暫停」。

●與他人相約共進午餐。許多內向者都很重視兩三人規模的午餐,能給予和自己有互動的人全心投入的關注。

●在參與活動、研討或聽演講時,不妨缺席一小段時間,稍事休息。

●請先找出團隊中的不成文規定:哪些社交場合與聚會是重要的?哪些則不然?然後依照這些規定行事。換言之:請你勇敢地婉拒一些非重要活動,例如在忙了一天的促銷活動後去酒吧喝酒。倘若你還有足夠的能量,可借著參與其他活動來平衡因此造成的疏離感,例如第一晚可以婉拒,第二晚再參與。

●不妨提出一些你自己喜歡參與的活動,例如試試某家新開的咖啡店、為某位生日即將到來的同事備辦生日禮物。

3.你的需求:少說話,多做事

外向者的需求:在互動中覺察,哪些人與事才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做才能受歡迎,然後有目標地進行溝通。

建議:

●倘若你喜歡獨立工作,不妨將自己所有的成功案例收集起來,以書面形式做個整理,這有助於你在適當時我:

機能以輕鬆、自信的方式細數自己的成績,例如:「我才剛完成一項類似的企劃案,就是……」

●請別視開會為浪費時間。可參考第九章的相關說明。

●與你看重的人建立私交。可參考第六章的相關說明。

●善用你在觀察與分析方面的優勢去發現:你周遭的人認為什麼才重要?他們都喜歡些什麼?適時表現出你察覺到了,例如:「不知你還想不想去參觀在柏林舉辦的波提切利展?我妹妹剛去過,據她所述,完全不虛此行!」

●發掘你的幽默風格。善用它來為自己製造正面印象。注意:諷刺與挖苦不是幽默!

●通過在對話中總結重點或促成決定來幫助你的外向型同事(與老闆)。

●勇於承擔,妥善溝通。如果團隊取得的成果有你的貢獻,就要積極展示。當你有了新任務或新同事時,請說明任務與期許。倘若有什麼事情進展得不順利,請提出來並與他人磋商。

●注意你溝通的焦點,要當個排憂解難的人而非製造疑慮的人。因此,請你說「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及時交貨」,而非「這肯定來不及」。這兩種陳述都是基於同樣的狀況。

●請慶祝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此舉不僅可以彰顯你的工作佳績,更可借慶祝增進你與同事間的情誼。別忘了邀請領導參加。

內向型管理者

在內向型領導身上常見的三種特殊優勢:

第一,他們可以因為對自己負責的領域有益,而主動跳出自我的框架(優勢七:獨立);

第二,第二,他們擁有從容不迫的自信(優勢五:安靜);

第三,第三,他們擁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因為他們會去關注周遭的人以及他們的需求(優勢四:善於傾聽,優勢十:有同理心)。活潑、積極的職員往往能從內向型領導那裡獲得發揮的空間,從而實現自己的想法,一展所長。

內向型領導的特殊優勢

擔任管理工作意味著要跨出舒適區

有些內向者會刻意推辭管理職位(或是寧可自己工作,以求儘可能地獨立),這是很正常的。不過,當你親身面對是否要升遷的抉擇時,請確認一件事:確實存在著許多十分優秀的內向型領導。

內向型領導策略

1.建立自信

自信與自知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希望有效率地提升自信,可以每天把自己的成績做一個記錄。很快你就會發覺,你的認知起了怎樣的變化,你的自信又有了怎樣的提升。

撰寫成績日誌,你可通過固定地問自己「我今天妥善地完成了什麼」「我有能力運用哪些優勢」來增強自我價值感。

2.認真對待他人

內向型領導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藉此來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平等看待對方。

●在談話中看到本質。

●不帶任何成見地傾聽(即不會立即給出評價,也不會持譴責態度),保持謹慎。

●拋開地位與優勢,虛心接受他人意見並納入自己的考慮範圍。

藉助移情能力展現強烈的存在感

3.培養敏銳的洞察力

內心常存企業目標,內向型領導大都善於計劃。

倘若你能落實第三項管理策略,你將發現三件事:第一,你會變得很有效率;第二,你可以更輕鬆地鼓勵他人達成目標,尤其是與第二項策略雙管齊下;第三,你不僅會覺得更容易與上司針對自己的部門進行溝通,並且會更大膽地提出建言或支持某些決策。

4.訓練對話與解決衝突的能力

身為領導者的你,不單要負責維持生產力與完成工作,留意溝通的狀態也是你的任務之一。

Ø留意溝通的狀態

走動式管理。它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即通過勤於四處走動,來創造能與工作環境中的人不斷見面及溝通的機會。你也將因此聽到更多東西,因為兩人面對面或是小組對話會比全體會議談得更深入。

藉助「走動式管理」你可以達成兩件事:第一,你將獲悉更多事情,諸如與氛圍有關的事(衝突、霸凌之類的內情,參閱以下說明)、新鮮與令人驚訝的事、隱私與機密的事、潛能與問題等;第二,身為領導者的你不僅將深受各方愛戴,更將以能掌握企業動態聞名。

Ø衝突

衝突是很正常的,因為無論是在情感、願望、行為、習慣或特質方面,每個人都不盡相同。至於由來自不同年齡層、傳統、文化的人所組成的工作環境,就更不用說了,當無法達成共識時,個性上的差異很容易便會引爆衝突。

A.衝突乃人性使然

衝突就好比地震儀,它能偵測「溝通地震」,從而幫助改善溝通、局勢、行為方式,而這些方面的改善也是領導者的另一項職責。

B.衝突創造契機

領導應當主動化解衝突。解決衝突對外向者而言其實也是雷區!解決衝突對內外向者而言都是挑戰。

內向者總是得不到提拔,畢竟有決定權的人對內向者的績效與成果知之甚少。成功的策略就在於:你雖然不必非得自吹自擂,可是至少應該讓你的成績具有適當、充足的能見度。

彰顯成績的五項原則

原則一:列出自己的工作成績清單

請你每隔六個月檢視一下這份清單,將你在過去半年裡所完成的較特殊的事情簡要地寫在一張A4紙上,這份列表將是你未來要求加薪很好的書面資料與論據。

如果你能了解在你的工作環境裡什麼是有價值的,那麼在落實這條原則時你便可收到最大的成效:

●什麼是成功?

●哪些方面最受青睞?

●哪些能力格外重要?

原則二:與同事及上司建立私交

原則三:表明你的興趣所在

你最好朝著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工作前進!

原則四:勇於承擔責任

你不妨將發言排入議程裡,鼓起勇氣在高層面前做進度或企劃案之類的報告。

勇於承擔責任意味著可以提高能見度,你的所作所為將為他人所共見。

原則五:下放權責

唯有當你本身的職責在自己參不參與都能順利推動時,你方能空出手來承擔未必是你職責範圍的工作。對你個人而言這項策略深具價值,因為你將更有餘力去完成原則四所述的重要工作。

善用溝通渠道:除了面對面溝通以外,電話與電子郵件都是職場中最常見的溝通渠道。

本章重點整理

●職場上,內向者也能表現得與外向者一樣好,只不過他們的方法與重點有所不同。個性差異性有助於整個團隊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內向者的特殊需求(諸如不受幹擾地工作、中間能有休息時間、適度的溝通等),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把工作做到符合職位的要求。

●內向者具備擔任領導的潛能。他們的成功秘訣大致可以總結為四項管理策略:建立自信、認真對待他人、培養敏銳的洞察力、訓練對話與解決衝突的能力。

●提高自己工作成績的能見度是發展事業的要務之一。通過有意識地進行溝通,每位內向者都能做到這一點。有五項原則可以幫助你:列出自己的工作成績清單、與同事及上司建立私交、表明你的興趣所在、勇於承擔責任、下放權責。

●相對於電話,內向者更喜歡用電子郵件溝通。除了與溝通對象保持一定距離而感到較為舒適以外,某些情況也更適合採取這種方式。然而,電子郵件不應成為避免與人直接接觸的工具。

●出差會讓內向者耗損許多能量,不過藉助以下這些簡單的方法卻可使它變得舒適許多:尋找抽離的方法、將出差期間安排為接觸時間與獨處時間的組合、調節旅行途中的對話。

- Author Today -

Keep following my soul!

相關焦點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長大後的我,也沒有放棄探尋和改變,但都收效甚微,直到我遇見了一本書——《內向心理學》。它向我打開了一扇我聞所未聞的新知大門,讓我不再因自己的「安靜」而自卑和苦惱,也不再懼怕與人相處。《內向心理學》是一本針對內向者的實用社交手冊,不僅幫內向者認清自己的優勢和障礙,順利與人相處,也同時告訴外向者如何與內向者溝通。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前言1月前,讀到牛瑞華老師的書評文章,《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這篇書評的評論對象是,西爾維亞·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一書,原文刊登在2020年2月17日的《北京晚報》上,而書評人牛老師正是《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的策劃人兼編輯。
  • 《內向心理學》:正視內向,讓你遊刃有餘地穿梭於職場與生活
    閱讀《內向心理學》這本書是因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並且經常很吃力地在面對一些場景。在公開演講前,我會心跳加速;需要在會議上公開發言時,我也會緊張到大腦一片空白;口試、面試會令我膽戰心驚;不愛群體社交,也不願過多社交,一個人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我最愜意的。
  • 內向心理學(一)
    內向者喜歡思考,而且經常思考。動作—請再誇張一點談話風格—請再多一點攻擊性授課—請再增添一點能量他們舉止恬適,鮮少輕舉妄動,而且大多心思縝密,具有邏輯性好的溝通應以認同為本,只有在能認識自己並與自己融洽相處的情況下,我才能順暢地演講、交談,在網上和真實生活中成功地與其他人相處。
  • 心理學:真正內向的人具有7點特徵!第三點很準!
    在很多人眼中,內向的人往往沉默寡言、無趣至極,甚至在社交上有障礙。事實上,內向的人也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那麼他們都有哪些特徵呢?心理學家整理出內向者的七點特徵:1、不喜歡表露才華真正內向的人喜歡把自己的一切都藏起來,無論是缺點還是優點。
  • 《內向心理學》:其實自己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西爾維亞·洛肯也許說起內向的人,人們的第一印象大多數是平時說話不多,放假總是整天宅在家裡,一邊刷著電視劇,一邊嚼著爆米花,偶爾實在懶得不想出去,一個外賣足以滿足他們。儘管內向者群體在全世界的性格各異的人們中間佔到50%的份額,但是也掩蓋不了這一半的內向者人士被大眾忽視的事實。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溝通手冊:為什麼你總是不被「認真對待」?
    這是語言學博士西爾維婭·洛肯在《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的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中的觀點。所以我們不認可內向的人,內向者也因此有些先天自卑,好像內向是一個需要被糾正的錯誤。但事實並非如此。《內向心理學》明確指出,在神經生物學方面,內向者的大腦信息傳導通道與植物神經系統特別有利於專注、學習、自省和記憶。
  • 《內向心理學》——讓內向者發揮更大影響力
    自2003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她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這本《內向心理學》正是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提供了許多能有效發揮他們優勢的建議。當然,這本書並非只是為全球半數內向者所寫,同時也是為了內向者的同事、伴侶、父母及領導所寫,讓他們明白該如何與內向者相處,為何他總是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為何他需要更多時間考慮,不喜歡暢所欲言,有強烈的獨處需求等。
  • 心理學:永遠不要撩一個性格內向的男生,原因有4點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人的性格千變萬化,不光有性質上的區別還有程度上的差異,並且一個人與不同的人互動也會呈現不一樣的面貌,再加上環境的不同也會激發出同一個人不同的狀態,這一切造就了人的複雜性。首先我們要明確性格內向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把性格內向大致分成兩種情況:一是由於不夠自信而表現出的不愛說話,在人群中默默無聞;二是由於自己特立獨行的作風和認知,認為自己不應該融入集體。前者是被動內向,後者是主動內向。
  • 心理學:內向也分4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內向?
    人們對內向者都一直有個誤區,他們總是以為,不外向的人就是內向,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心理學上,內向者指的是心理能量來自於內心世界的人,他們往往需要通過獨處,沉思來回復自身的能量。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外在行為完全可能一樣(比如社交型內向和克制型內向),只不過外向者通過社交補充能量,而內向者在社交中損耗能量。內向的人也並不是都一樣,他們也分為很多種類型,某位心理學家將內向者分成了下面4種類型。
  • 性格內向,不敢發言,基本具有這五點特徵
    事實上,內向的人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甚至還有著外向人所沒有的特徵。心理學中這5點性格內向的特徵你有幾點?輕微的性格內向在這一點上面還沒有表達的那麼明顯,而對於另一類人而言,他們一出門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在路上不停地觀察行人對他的眼光,擁有這些特徵的人,說明他們長期自我封閉,不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這樣的人,他們要學著自我鼓勵,適當著多出門,鼓勵著自己多於外界接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打開自己的內心。
  • 《內向者心理學》中的智慧
    今天聽了《內向者心理學》這本書,書中告訴我們:「內向者並不需要改變自己迎合社會,而是可以順應自己的個性,創造條件發揮性格優勢,讓自己更成功」。 生活中經常會用內向和外向,來形容人們不同的性格。在小時候,我經常被貼上內向的標籤,所以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膽小、謹慎、只知道學習,別人總是這樣評價我。
  • 好的溝通,首先是自我認同:《內向心理學》分享總結
    《內向心理學》提到「溝通」,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外向行為」,比如說服、談判、演講。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們:「好的溝通,首先是自我認同。只有在認識自己並與自己融洽相處的情況下,我才能順暢的演講、交談,在網上和真實的生活中很好地與他人相處。」 注意這裡用的是「我」,而不是「我們」,因為這是作者自身的經歷和體會。
  • 《內向心理學》:如果你正在被內向困擾,那麼這正是你需要的書
    為了彌補這一空白,她寫下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她就是德國著名的企業培訓師西爾維亞·洛肯。一、內向性格的識別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呢?不如先來回答幾個小問題:當你忙碌了一天,感覺很疲憊的時候,你是喜歡安靜地宅在家裡,還是覺得和朋友去嗨更放鬆?
  • 心理學: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怎麼做才能找到對象?
    性格分為外向和內向,雖然在心理學角度,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並無好壞優劣之分。但毫無疑問,在找對象這個方面,外向性格者是佔有優勢的。內向者往往一面喊著要脫單,一邊躲在家裡睡大覺。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談,內向者應該如何找對象。
  • 心理學:性格內向不是錯,千萬別小看一個內向的人
    很多人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個誤區,包括內向的自己。很多內向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糾結自己的性格,致力於改變自己,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內向不是錯,甚至,這世界上70%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的人。我們並不是不能與他人交流,只是不喜歡沒有主題或者漫無邊際地閒聊,不喜歡講無關緊要的話。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並不可怕,學會這5點,讓你的缺點變優點
    比如說,「內向就是不好」、「內向就是不如外向」、「內向的人很難獲得成功」。內向就真的不如外向,難以獲得成功嗎?不見得。中國姓馬的兩個首富就是一個內向一個外向。馬化騰為人低調內斂,沉默寡言。馬雲個性張揚,善於交際。 內向之所以會被「抹黑」,確實是有很多「缺點」。但學會下面這五點,缺點也能變優點劣勢也能化成優勢。
  • 關於性格內向的人的10個有趣的心理學事實
    世界上大約有1/3到一半的人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內向的性格一直被一些思維僵化的人所誤解,同時內向的性格也充滿了神秘感。
  • 心理學15年的追蹤研究:內向孩子是被父母、老師的評價改變的
    分享一個心理上的追蹤研究,告訴你們,內向不是缺點,只要養育得當,內向的孩子也可以很自信。《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記錄了這個長達15年的項目,追蹤對象是上海四年級的學生,發現害羞的性格和社會適應之間的相關性隨著時間發生了改變。
  • 心理學:性格內向和外向,那個更好呢,答案很意外
    這也是性格外向人的很多時候的正常反應,所以說性格內向和外向,沒有絕對的定義界限,這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天生氣質類型和人生歷練的。這個我們在心理學上並不完全否認,因為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但是要知道用心理學來定義的話,一個人的性格不論是內向慢熱,還是外向奔放,都是沒有褒貶之分的,性格如同一個人一樣都是可以塑造和治療的,很大程度上來說,對一個人的改變和塑造或者說治療,就是對於他性格的塑造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