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溫暖的共情者—如何將性格差異轉化為團隊優勢
內向型領導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因為他們會去關注周遭的人以及這些人的需求。
Part 1
內向者的職場問題與壓力
第一,在團隊裡內向者容易被低估;
第二,第二,在團隊溝通中內向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有別於外向者。
被低估的內向型職員
內向者自己也該負起一半的責任,因為他們太缺乏溝通,沒有讓他人察覺自己的優勢與成就。
內向者的工作能力往往被低估。
內向者的團隊合作
內向者的核心問題在於:在一個團隊中,你該如何工作與溝通,才能妥善彰顯出個人能力和工作成績?此外,該怎麼做才能讓你與同事在彼此都舒適的狀態下共事?
讓別人能看到你的工作成績
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照顧到你的需求(照顧內向者的需求很簡單),同時照顧到外向者的需求。
團隊合作的良方:關照不同的需求
如何關照團隊中的不同需求?
1.你的需求:長時間不受幹擾地獨立工作
外向者的需求:分段作業,相互商討,大量溝通。
策略:創造互動的常規計劃。一來讓你與他人皆有規則可循,二來可以賦予你所必需的自由空間,讓你可以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建議:
●提早開始工作,或是比別人更晚下班。利用這段無人期來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
●在會議結束後稍微逗留一段時間,與他人做些交談。請刻意安排出這樣的時間。
●每日與同事協調出一段空窗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不受幹擾專注地工作。
●將整塊工作細化成每日的進度,工作一段時間後稍事休息,藉此與他人交換一下意見。你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或電話來與他人交流。
●遇到臨時找你的同事,倘若你確實不方便,不妨與對方另外約時間,例如「我現在正在忙。如果你下午有空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喝個咖啡」。請注意,要是遇上緊急狀況,則不宜採取這種方式回應!
●與同事聊聊你們的工作,內容應儘可能特別或具體,例如「上周那位客戶究竟是如何回應的」,這種方式能夠引起他人重視。
2.你的需求:安靜一段時間
外向者的需求:與人互動一段時間。
策略:規劃一些活動,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安排一些時段,讓你和同事有機會進行互動。請你也同樣規劃好暫停時段(抽離)。
建議:
●請將工作視為舞臺。開始工作就等於開始表演,你也要安排出時間,離開舞臺稍事休息,例如利用午休時間去散散步,在格外有壓力的狀況下甚至可以躲到廁所裡來個「暫停」。
●與他人相約共進午餐。許多內向者都很重視兩三人規模的午餐,能給予和自己有互動的人全心投入的關注。
●在參與活動、研討或聽演講時,不妨缺席一小段時間,稍事休息。
●請先找出團隊中的不成文規定:哪些社交場合與聚會是重要的?哪些則不然?然後依照這些規定行事。換言之:請你勇敢地婉拒一些非重要活動,例如在忙了一天的促銷活動後去酒吧喝酒。倘若你還有足夠的能量,可借著參與其他活動來平衡因此造成的疏離感,例如第一晚可以婉拒,第二晚再參與。
●不妨提出一些你自己喜歡參與的活動,例如試試某家新開的咖啡店、為某位生日即將到來的同事備辦生日禮物。
3.你的需求:少說話,多做事
外向者的需求:在互動中覺察,哪些人與事才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做才能受歡迎,然後有目標地進行溝通。
建議:
●倘若你喜歡獨立工作,不妨將自己所有的成功案例收集起來,以書面形式做個整理,這有助於你在適當時我:
機能以輕鬆、自信的方式細數自己的成績,例如:「我才剛完成一項類似的企劃案,就是……」
●請別視開會為浪費時間。可參考第九章的相關說明。
●與你看重的人建立私交。可參考第六章的相關說明。
●善用你在觀察與分析方面的優勢去發現:你周遭的人認為什麼才重要?他們都喜歡些什麼?適時表現出你察覺到了,例如:「不知你還想不想去參觀在柏林舉辦的波提切利展?我妹妹剛去過,據她所述,完全不虛此行!」
●發掘你的幽默風格。善用它來為自己製造正面印象。注意:諷刺與挖苦不是幽默!
●通過在對話中總結重點或促成決定來幫助你的外向型同事(與老闆)。
●勇於承擔,妥善溝通。如果團隊取得的成果有你的貢獻,就要積極展示。當你有了新任務或新同事時,請說明任務與期許。倘若有什麼事情進展得不順利,請提出來並與他人磋商。
●注意你溝通的焦點,要當個排憂解難的人而非製造疑慮的人。因此,請你說「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及時交貨」,而非「這肯定來不及」。這兩種陳述都是基於同樣的狀況。
●請慶祝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此舉不僅可以彰顯你的工作佳績,更可借慶祝增進你與同事間的情誼。別忘了邀請領導參加。
內向型管理者
在內向型領導身上常見的三種特殊優勢:
第一,他們可以因為對自己負責的領域有益,而主動跳出自我的框架(優勢七:獨立);
第二,第二,他們擁有從容不迫的自信(優勢五:安靜);
第三,第三,他們擁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因為他們會去關注周遭的人以及他們的需求(優勢四:善於傾聽,優勢十:有同理心)。活潑、積極的職員往往能從內向型領導那裡獲得發揮的空間,從而實現自己的想法,一展所長。
內向型領導的特殊優勢
擔任管理工作意味著要跨出舒適區
有些內向者會刻意推辭管理職位(或是寧可自己工作,以求儘可能地獨立),這是很正常的。不過,當你親身面對是否要升遷的抉擇時,請確認一件事:確實存在著許多十分優秀的內向型領導。
內向型領導策略
1.建立自信
自信與自知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希望有效率地提升自信,可以每天把自己的成績做一個記錄。很快你就會發覺,你的認知起了怎樣的變化,你的自信又有了怎樣的提升。
撰寫成績日誌,你可通過固定地問自己「我今天妥善地完成了什麼」「我有能力運用哪些優勢」來增強自我價值感。
2.認真對待他人
內向型領導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藉此來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平等看待對方。
●在談話中看到本質。
●不帶任何成見地傾聽(即不會立即給出評價,也不會持譴責態度),保持謹慎。
●拋開地位與優勢,虛心接受他人意見並納入自己的考慮範圍。
藉助移情能力展現強烈的存在感
3.培養敏銳的洞察力
內心常存企業目標,內向型領導大都善於計劃。
倘若你能落實第三項管理策略,你將發現三件事:第一,你會變得很有效率;第二,你可以更輕鬆地鼓勵他人達成目標,尤其是與第二項策略雙管齊下;第三,你不僅會覺得更容易與上司針對自己的部門進行溝通,並且會更大膽地提出建言或支持某些決策。
4.訓練對話與解決衝突的能力
身為領導者的你,不單要負責維持生產力與完成工作,留意溝通的狀態也是你的任務之一。
Ø留意溝通的狀態
走動式管理。它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即通過勤於四處走動,來創造能與工作環境中的人不斷見面及溝通的機會。你也將因此聽到更多東西,因為兩人面對面或是小組對話會比全體會議談得更深入。
藉助「走動式管理」你可以達成兩件事:第一,你將獲悉更多事情,諸如與氛圍有關的事(衝突、霸凌之類的內情,參閱以下說明)、新鮮與令人驚訝的事、隱私與機密的事、潛能與問題等;第二,身為領導者的你不僅將深受各方愛戴,更將以能掌握企業動態聞名。
Ø衝突
衝突是很正常的,因為無論是在情感、願望、行為、習慣或特質方面,每個人都不盡相同。至於由來自不同年齡層、傳統、文化的人所組成的工作環境,就更不用說了,當無法達成共識時,個性上的差異很容易便會引爆衝突。
A.衝突乃人性使然
衝突就好比地震儀,它能偵測「溝通地震」,從而幫助改善溝通、局勢、行為方式,而這些方面的改善也是領導者的另一項職責。
B.衝突創造契機
領導應當主動化解衝突。解決衝突對外向者而言其實也是雷區!解決衝突對內外向者而言都是挑戰。
內向者總是得不到提拔,畢竟有決定權的人對內向者的績效與成果知之甚少。成功的策略就在於:你雖然不必非得自吹自擂,可是至少應該讓你的成績具有適當、充足的能見度。
彰顯成績的五項原則
原則一:列出自己的工作成績清單
請你每隔六個月檢視一下這份清單,將你在過去半年裡所完成的較特殊的事情簡要地寫在一張A4紙上,這份列表將是你未來要求加薪很好的書面資料與論據。
如果你能了解在你的工作環境裡什麼是有價值的,那麼在落實這條原則時你便可收到最大的成效:
●什麼是成功?
●哪些方面最受青睞?
●哪些能力格外重要?
原則二:與同事及上司建立私交
原則三:表明你的興趣所在
你最好朝著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工作前進!
原則四:勇於承擔責任
你不妨將發言排入議程裡,鼓起勇氣在高層面前做進度或企劃案之類的報告。
勇於承擔責任意味著可以提高能見度,你的所作所為將為他人所共見。
原則五:下放權責
唯有當你本身的職責在自己參不參與都能順利推動時,你方能空出手來承擔未必是你職責範圍的工作。對你個人而言這項策略深具價值,因為你將更有餘力去完成原則四所述的重要工作。
善用溝通渠道:除了面對面溝通以外,電話與電子郵件都是職場中最常見的溝通渠道。
本章重點整理
●職場上,內向者也能表現得與外向者一樣好,只不過他們的方法與重點有所不同。個性差異性有助於整個團隊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內向者的特殊需求(諸如不受幹擾地工作、中間能有休息時間、適度的溝通等),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把工作做到符合職位的要求。
●內向者具備擔任領導的潛能。他們的成功秘訣大致可以總結為四項管理策略:建立自信、認真對待他人、培養敏銳的洞察力、訓練對話與解決衝突的能力。
●提高自己工作成績的能見度是發展事業的要務之一。通過有意識地進行溝通,每位內向者都能做到這一點。有五項原則可以幫助你:列出自己的工作成績清單、與同事及上司建立私交、表明你的興趣所在、勇於承擔責任、下放權責。
●相對於電話,內向者更喜歡用電子郵件溝通。除了與溝通對象保持一定距離而感到較為舒適以外,某些情況也更適合採取這種方式。然而,電子郵件不應成為避免與人直接接觸的工具。
●出差會讓內向者耗損許多能量,不過藉助以下這些簡單的方法卻可使它變得舒適許多:尋找抽離的方法、將出差期間安排為接觸時間與獨處時間的組合、調節旅行途中的對話。
- Author Today -
Keep following my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