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心理學》——讓內向者發揮更大影響力

2020-10-10 淺淺地笑如往昔


作者簡介:

西爾維亞.洛肯,語言學博士,企業培訓師,在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自2003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

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她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


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德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非虛構類)


「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是內向者永恆不變的話題。這本《內向心理學》正是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提供了許多能有效發揮他們優勢的建議。

當然,這本書並非只是為全球半數內向者所寫,同時也是為了內向者的同事、伴侶、父母及領導所寫,讓他們明白該如何與內向者相處,為何他總是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為何他需要更多時間考慮,不喜歡暢所欲言,有強烈的獨處需求等。

01 PART

在內向—外向曲線上找到舒適區

先要了解自己是內向者嗎?

是內向還是外向,主要取決於一個人的人格。我們天生帶有內向或外向的傾向,成長過程又進一步塑造了我們。其次,還取決於社會情境。第三個影響因素,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第四個影響因素,是在人生路上發生的偏移。

書上提供了一個35題的測試評估題,可以自己分析一下,只有認清自己,才能發現自身的優勢與需求。

內向者的優勢。

謹慎、自我探索能力強、專注、善於傾聽、安靜、善於分析、獨立、持之以恆、有同理心。

居然有這麼多優勢啊,難怪內向的我這麼優秀。(純屬玩笑,不要當真。)

障礙是需求的引路人。

障礙通過需求的形式,成了塑造個人溝通風格的絕佳指引。

比如內向者最大的障礙會有如下這些:恐懼、過於注重細節、易受刺激、被動、喜歡逃避、有時過分理智、經常自我否定、還很固執、性格孤僻、害怕衝突等等。書中分別對這十大障礙進行了如何克服這些障礙方面的指導。


02 PART

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安靜的陪伴者——如何與外向者親密相處。

儘管我們在內向-外向曲線上的舒適區域有所不同,我們還是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伴侶關係和諧的關鍵因素是:認清自身的需求、了解另一半的需求。只要承認兩者在需求上的差異,便能坦然接受「人都是不一樣的」這件事。

溫暖的共情者——如何將差異變為團隊優勢。

內向型領導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因為他們會去關注周遭的人以及這些人的需求。

內向型領導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建立自信;第二,認真對待他人;第三,培養敏銳的洞察力;第四,訓練對話與解決衝突的能力。

社交優勢——如何構建輕鬆舒適的氛圍。

內向者擁有特殊的優勢,這些優勢可以讓交際更自在,同時構建起舒適的氛圍。

平和有力的談判者——如何克服對衝突的恐懼。

請善用你善於傾聽、分析與持之以恆等優勢。在談判過程中,它們可以幫你克服對衝突的畏懼。

神情自若的演講家——怯場並非內向者的專利。

根據演講訓練師的統計,約有75%的人會恐懼公開登臺。因此,從比例上看來,怯場其實並非內向者的「專利」。

低調的深度思考者——如何應對會議的突發狀況。

內向者的最大障礙或許在於如何掌控議事進程。當遇到有爭議、離題或分心的情況時,如何將議事拉回主線,這的確是一門藝術。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於內向者本身和與內向者交流的人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活出安靜美好的人生,因為在安靜中也蘊藏著能量,只要我們找到自己的優勢與需求,適性而生,並且能夠勇敢地發出內向者的聲音,充分發揮內向者的優勢,就可以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當然,你也可以主動地嘗試外向一回。


相關焦點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內向心理學》是一本針對內向者的實用社交手冊,不僅幫內向者認清自己的優勢和障礙,順利與人相處,也同時告訴外向者如何與內向者溝通。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將它們當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你才能將逆境轉化為順境,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甚至安靜的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 心理學知識|內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沉默寡言,可能是多數人對性格內向者的普遍印象吧?那麼,作為內向的你,你了解自己嗎?想了解自己嗎?德國語言學博士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 心理學》,應該是了解內向者最適合不過了,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致力於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溝通手冊:為什麼你總是不被「認真對待」?
    這是語言學博士西爾維婭·洛肯在《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的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中的觀點。西爾維婭博士除了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培訓師,她還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在高速運轉的工作中,西爾維婭注意到自己和其他內向者在工作中區別於人的地方,在內向者容易被忽視且不被認真對待的時候,她認為內向者應該第一時間認清自我,發揮自己作為內向者獨有的優勢,扭轉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被動局面。
  • 內向心理學(一)
    對於內向者而言,萌生退意其實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幫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將它們當作一輩子的好朋友。此後便能將逆境化為順境,安靜地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請忠於身為內向者的自己,去做適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我們將安靜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改變這個世界!
  • 《內向者心理學》中的智慧
    今天聽了《內向者心理學》這本書,書中告訴我們:「內向者並不需要改變自己迎合社會,而是可以順應自己的個性,創造條件發揮性格優勢,讓自己更成功」。 生活中經常會用內向和外向,來形容人們不同的性格。在小時候,我經常被貼上內向的標籤,所以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膽小、謹慎、只知道學習,別人總是這樣評價我。
  • 《內向心理學》:正視內向,讓你遊刃有餘地穿梭於職場與生活
    但《內向心理學》拯救了我的內心,讓我正視內向。這是一本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講解如何有效發揮內向的優勢,為內向者開拓人生新篇章的書。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根槓桿,我可以翹起地球。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翹起地球,但需要一根能將自己能量最大化的槓桿。正視自己的內向,便是能幫內向者翹起地球的槓桿。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前言1月前,讀到牛瑞華老師的書評文章,《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這篇書評的評論對象是,西爾維亞·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一書,原文刊登在2020年2月17日的《北京晚報》上,而書評人牛老師正是《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的策劃人兼編輯。
  • 好的溝通,首先是自我認同:《內向心理學》分享總結
    《內向心理學》提到「溝通」,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外向行為」,比如說服、談判、演講。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們:「好的溝通,首先是自我認同。只有在認識自己並與自己融洽相處的情況下,我才能順暢的演講、交談,在網上和真實的生活中很好地與他人相處。」 注意這裡用的是「我」,而不是「我們」,因為這是作者自身的經歷和體會。
  • 《內向心理學》:如果你正在被內向困擾,那麼這正是你需要的書
    為了彌補這一空白,她寫下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她就是德國著名的企業培訓師西爾維亞·洛肯。一、內向性格的識別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呢?不如先來回答幾個小問題:當你忙碌了一天,感覺很疲憊的時候,你是喜歡安靜地宅在家裡,還是覺得和朋友去嗨更放鬆?
  •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這一年,她走出內向的世界,成了一名自己口中的「社交達人」。她從這種改變中獲得了很多能量,對內向和外向有了新的認識。本書作者為華裔作家傑茜卡·潘,出生於美國,在澳大利亞留過學,在中國北京、法國巴黎生活過,最後選擇定居英國倫敦。本書中她以幽默、生動、風趣的筆調,從自身經歷出發記錄下了自己尤為特殊的一年——走出內向的一年。也是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撰稿人戴維利特盛讚推薦的治癒之書。2021年1月,由天喜文化策劃、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癒之書》上市。
  • 《內向心理學》:其實自己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內向者和外向者是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這個世界需要內向者,也需要外向者。假如你是一個外向者看了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心理學》這本書以後,我相信你會對內向者有更深刻的認識。《內向心理學》中的一些觀點會帶領你重新了解內向者群體,同時它也使你看到你身邊的內向者的一些平時不太突出但在關鍵時刻起重要作用的優勢
  • 內向者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溝通優勢
    ▌牛瑞華《內向心理學》【德】西爾維婭·洛肯 著 王榮輝 譯 北京日報出版社儘管,「內向」和「外向」這兩個概念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樣子(1921年心理學家榮格第一次提出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性格類型),但這兩種性格特質自古就存在了。
  • 心理學:內向也分4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內向?
    人們對內向者都一直有個誤區,他們總是以為,不外向的人就是內向,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心理學上,內向者指的是心理能量來自於內心世界的人,他們往往需要通過獨處,沉思來回復自身的能量。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外在行為完全可能一樣(比如社交型內向和克制型內向),只不過外向者通過社交補充能量,而內向者在社交中損耗能量。內向的人也並不是都一樣,他們也分為很多種類型,某位心理學家將內向者分成了下面4種類型。
  • 孩子內向擔心長大不會交際? 其實內向者擁有的獨特競爭力
    其實在我們大多數一個生活慣性內,對於內向者還是會有很多偏見,大多數人都會比較一個活潑開朗外向者,對於內向者就是一個安靜的定義,可能就會形容是一個沒有感情色彩的人,那麼今天就要對內向者來一個真正的了解。內向性格的人大多都喜歡思考,就像牛頓、愛因斯坦、蕭邦等,他們也都屬於性格內向者。我們要做的應該就是發揮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 外向並不比內向「更健康」,學會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建立自信
    此後你便能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安靜地發揮自身的影響力。「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這句歌詞深刻詮釋了我的心聲。從小到大,我就很羨慕外向的人,認為他們活潑、大方,受老師喜歡,在哪裡都有光環加身,閃閃發光。而我就是個沒人注意的醜小鴨,慢慢地,我變得愈發自卑。
  • 我內向,是否會影響職場發展?三點教你把內向變為性格優勢
    一、分析內向者容易出於劣勢的外因1、內向的新人容易有成就感的缺失初入職場,新人所做的大致為瑣事,難以有成就感。內向的人往往都會比較老實,對於某些職場潛規則,比如如何討好領導、如何使自己的業績更好的表現出來等話題,內向的人是很難做到的。蘇珊·凱恩,曾經在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講到:這個世界上內向的人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你身邊的三個人裡面就有可能有一個人也是內向的。
  • 警惕抹黑「性格內向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媒體在報導某些惡性事件時,對當事人的性格傾向特別有興趣,尤其是發現當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時,對此一定會大加渲染。我今天想指出的是,這種做法如果不改變,將很快會傷害到「性格內向」人群,使他們刻板印象化。
  • 這個世界,還要誤解內向者多久?
    社會中充斥著對內向者的偏見,「內向」不是描述性格特徵的中性詞,卻是帶有性格偏見的貶義詞。人們習慣於將「內向」同「呆板」「沉默」「孤僻」「難溝通」等詞相聯繫,將「外向」同「活潑」「樂觀」「合群」「好合作」相聯繫,仿佛內向者就一無是處,外向者就十全十美。由於性格偏見,整個社會似乎都為外向者敞開了大門,留給內向者的卻是一扇破窗。
  • 內向心理學知多點(五)
    Part 1內向者的職場問題與壓力第一,在團隊裡內向者容易被低估;第二,第二,在團隊溝通中內向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有別於外向者。被低估的內向型職員內向者自己也該負起一半的責任,因為他們太缺乏溝通,沒有讓他人察覺自己的優勢與成就。內向者的工作能力往往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