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識|內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2020-08-27 花小溪


沉默寡言,可能是多數人對性格內向者的普遍印象吧?

那麼,作為內向的你,你了解自己嗎?想了解自己嗎?

德國語言學博士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 心理學》,應該是了解內向者最適合不過了,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致力於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

本書首先從腦部結構深入剖析我們內向者的特點,從而引領我們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裡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本書,我還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但信息增量很大。

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淺淡一下,我們內向者的控制中心——大腦。更多精彩內容,還是由各位親自解讀。



1、 較長的神經通路

在《<內向 高敏者>|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地生活》一文中,我用自己的切身體驗來印證了這種特性。

曾經的我一度以為,我是因為比較笨,才導致了反應總是慢半拍。其實,我想很多有過這種情況的人應該都困惑過:我平時挺聰明的呀,為什麼一到臨時應變時就顯得那麼糟糕呢?

其實不然,內向者的神經通路與外向者比,相對較長。

這個特性帶來的結果就是:面對同一件事情的處理過程,內向者確實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其實我們的智力與性格並無關係。

神經通路才是我們問題的根源。


2、 前額葉皮質

相對於處理外部的刺激,我們更擅長處理內心活動。我們喜歡思考、獨處,也不喜歡冒險、狂歡。

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是如此,比如學習、工作、記憶、解決問題……前額葉皮質發生著較多的內心活動,也就是說內向者的血流和腦電波會更加的活躍。

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那麼及時充電是必須的。

內向者的充電方式也異於外向者,外向者可能需要不斷的刺激、冒險來完成一次大腦的精神充電。而我們,則更像是蓄電池,安安靜靜地休養生息就可以完成充電,比如,看幾頁書、做一次冥想、來個下午茶……



3、 杏仁體

杏仁體是大腦邊緣的一部分,是一個敏感部位,因為它傳輸的是恐懼,所以,我更樂意把它稱為&34;。

它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周邊有個風吹草動,它就能立馬警覺起來,並為你拉響警報。

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像毛主席可以在菜場讀書這樣的,那肯定不是我們這一類型的,我們屬於坐在教室,只要走廊有人走過,杏仁體都要提醒我們旁邊有&34;的那種類型。


4、 副交感神經

這是我們大腦中神經系統裡的一種,它還有個對手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負責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比如反抗、逃跑、決鬥……等,屬於比較有攻擊性的一個傢伙。

但我們內向者更傾向於聽從副交感神經的控制,我們喜歡安靜、平和、舒適,不喜歡打鬥、冒險、刺激等。

副交感神經負責保護、恢復、平衡,更像是一個溫文爾雅、成熟穩重的人,在我們受到傷害或刺激之後,能給我們安慰和復原,穩定我們的心率,降低我們的血壓,它能夠給人安定、可靠的感覺。

所以,我們喜歡跟文靜、和氣的人打交道,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喜歡固定的儀式感……等,總之,我們受不了太熱鬧太刺激。


5、 伏隔核

這個跟杏仁體一樣,也是處在我們大腦的邊緣系統裡,它是一個比較勢利的傢伙,跟獎勵、興奮、好玩啊之類相關,被稱作大腦的&34;。

很明顯,它跟多巴胺是一路的。我們內向者,在面對獎勵、誇獎這些外來刺激通常看得比較淡,所以,我們的伏隔核對這些東西作出的反應也是懶洋洋的,不會像外向者那樣積極。



6、 乙醯膽鹼

它與多巴胺一樣,也屬於神經遞質,杏仁體就是依靠它作為媒介來發生作用的。

杏仁體之所以能夠成為&34;,完全是依靠乙醯膽鹼從前線(副交感神經)傳回情報,才作出警惕反應的。

如果環境變化過多,乙醯膽鹼這個情報員就要跑死人,從而造成消耗過多,能量不足的現象,這樣我們就會處於情緒緊張、不安當中,就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免疫能力下降。


所有的內向特性,都是可以找到科學依據的,所有的內向疑慮,也都是可以找到科學解答的。

任何一種缺點,無聊、沉悶、呆板、敏感、逃避、易受刺激……等等,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破解。

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能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幫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心,無論是交流還是獨處,她都將引領我們找到自己的平衡,幫助我們輕鬆構建一個舒適的氛圍。

在外向的世界裡,如何與外向者相處,如何安靜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如何克服對衝突的恐懼以及突發狀況的應對……等等

所有內向者的疑惑,本書都將為你一一解答。


作者:花小溪,喜歡磨文琢字分享小確幸,用簡單質樸的文字打動你的心。

相關焦點

  • 《內向心理學》——讓內向者發揮更大影響力
    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德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非虛構類)「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這本《內向心理學》正是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提供了許多能有效發揮他們優勢的建議。當然,這本書並非只是為全球半數內向者所寫,同時也是為了內向者的同事、伴侶、父母及領導所寫,讓他們明白該如何與內向者相處,為何他總是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為何他需要更多時間考慮,不喜歡暢所欲言,有強烈的獨處需求等。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內向心理學》是一本針對內向者的實用社交手冊,不僅幫內向者認清自己的優勢和障礙,順利與人相處,也同時告訴外向者如何與內向者溝通。內向和外向就像一條曲線上的兩極,每個人都具備內向和外向的特質,並且擁有靈活相互轉換的空間,能夠在這條曲線中找到舒適區。內向者和外向者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獲取能量的來源途徑不同。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或者精疲力盡的時候,他會怎樣為自己充電?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前言1月前,讀到牛瑞華老師的書評文章,《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這篇書評的評論對象是,西爾維亞·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一書,原文刊登在2020年2月17日的《北京晚報》上,而書評人牛老師正是《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的策劃人兼編輯。
  • 內向心理學(一)
    給時間自己獨處,為自己充電。內向者喜歡思考,而且經常思考。對於內向者而言,萌生退意其實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幫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將它們當作一輩子的好朋友。此後便能將逆境化為順境,安靜地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請忠於身為內向者的自己,去做適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我們將安靜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改變這個世界!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溝通手冊:為什麼你總是不被「認真對待」?
    這是語言學博士西爾維婭·洛肯在《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的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中的觀點。西爾維婭博士除了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培訓師,她還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在高速運轉的工作中,西爾維婭注意到自己和其他內向者在工作中區別於人的地方,在內向者容易被忽視且不被認真對待的時候,她認為內向者應該第一時間認清自我,發揮自己作為內向者獨有的優勢,扭轉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被動局面。
  • 內向者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溝通優勢
    儘管這個世界需要冷靜思考的內向者,但內向者的優勢常常被人忽略,哪怕是內向者自身也常常意識不到。《內向心理學》一書作者、德國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婭·洛肯博士發現,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安靜低調,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實它們(內向者的優勢)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 好的溝通,首先是自我認同:《內向心理學》分享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她本人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內向安靜的她,竟然獲得了2012德國年度演講者的殊榮,著作《內向心理學》登上了德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還入選了歐洲最有影響力的雜誌《明鏡周刊》的封面故事。 洛肯女士的故事,給身為內向者的我們帶來了一絲曙光。她告訴我們,只要誠實地對待自己的優勢和需求,就可以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 《內向心理學》:如果你正在被內向困擾,那麼這正是你需要的書
    在《內向心理學》這本書中,西爾維亞正是要替內向者正名。教會內向者在社交中「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三、內向者的優勢在日常生活中,內向者往往是低調內斂、存在於別人身後的這樣一群人,存在感相對較低,不容易被發現。其實內向者有很多的優勢,這些優勢在社會交往與生活中,往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內向心理學》:正視內向,讓你遊刃有餘地穿梭於職場與生活
    但《內向心理學》拯救了我的內心,讓我正視內向。這是一本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講解如何有效發揮內向的優勢,為內向者開拓人生新篇章的書。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根槓桿,我可以翹起地球。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翹起地球,但需要一根能將自己能量最大化的槓桿。正視自己的內向,便是能幫內向者翹起地球的槓桿。
  • 外向並不比內向「更健康」,學會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建立自信
    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將它們當作一輩子的好朋友。此後你便能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安靜地發揮自身的影響力。「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這句歌詞深刻詮釋了我的心聲。從小到大,我就很羨慕外向的人,認為他們活潑、大方,受老師喜歡,在哪裡都有光環加身,閃閃發光。而我就是個沒人注意的醜小鴨,慢慢地,我變得愈發自卑。
  • 別那麼外向了,安靜,內向,沉默,可能是你的強項
    你的目標不應該是大多數教你影響力的書——試著成為一個不符合你本性的外向者。然而我相信,當你不再試圖用活潑外向的表現來掩蓋你的真實本性,並充分發揮你的才能(安靜力量),你將能夠成為一個更出色的影響力者。安靜影響力的路障當然,外向、音量更大的風格仍然是當今職場的主流。
  • 內向者更容易成功?是的!你只需要掌控自己這些優勢!
    那麼,內向型性格的人,怎樣追求人生成功和幸福呢?在《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以下簡稱《內向高敏者》)這本書裡,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亞·洛肯,從2003 年到現在,她已經有17年的時間,在專注為性格內向者做心理諮詢工作。
  • 安靜:內向性格者的競爭力,你不必執著於必須成為外向者
    這樣以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孤獨和安靜能夠在工作中發揮作用的一種不承認,但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作者告訴我們孤獨是創造力的關鍵。心理學家埃裡·森克探尋這個問題,曾對多個領域進行研究,涵蓋古典鋼琴、西洋棋以及網球,結果發現「孤獨」在其中體現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安靜:2個方法了解內向性格,幫你更好地和內向性格的人合作
    她在內向、羞怯等主題上的文章經常發表於《紐約時報》和《今日心理學在線》。本書幫你更好地了解內向性格的優勢,或是更好地和內向性格的人合作。在了解和利用好內向性格的優勢後,它會給你的事業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幫助。
  • 安靜:2個方法了解內向性格,幫你更好地和內向性格的人合作
    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安靜》。作者珊·凱恩,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曾經是華爾街律師,現從事談判、溝通技巧教育。她在內向、羞怯等主題上的文章經常發表於《紐約時報》和《今日心理學在線》。本書幫你更好地了解內向性格的優勢,或是更好地和內向性格的人合作。
  • 《內向心理學》:其實自己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假如你是一個外向者看了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心理學》這本書以後,我相信你會對內向者有更深刻的認識。內向者一般不喜社交,而相反的外向者在社交中往往如魚得水。因為「內向者在社交中耗費能量,外向者卻在社交中獲取能量。」雖然人人都需他人的陪伴,但是內向者的需求相比外向者就沒有那麼強烈。西爾維亞·洛肯認為內向者把和他人的相處、交流當做一種需要耗費自身能量的「投資行為」。所以在投資過程中,內向者更加珍惜自身的能量,生怕被浪費,所以在社交中內向就會表現地沒有很強烈的社交欲望。
  • 內向型律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讓更多人看到自己?
    儘管這個世界看起來早已成為外向者的天下,內向型律師如何展現強大力量?內向者與外向者最大且唯一區別是內向者的動力之源是自己。因此,成為一名內向者,並不是性格上的缺陷。這是因為你已經進入了內向型律師感到舒適的社交圈,可見內向性格的律師沒有社交障礙。他們在膚淺但廣闊的社交環境中常常感覺精力不足,這其實不是瓶頸,而是可以規避的、沒有必要突破的局限。內向者在社交時,應該多利用自己的優勢(喜歡深入、集中的思考、喜歡更有營養的交流)來選擇合適的社交環境和目標,形成質量上更高的社交結果。
  • 安靜、內向、沉默,可以是你的優勢
    你的目標不應該是大部分教導影響力的書籍中所描述的那樣──努力成為一個和自己的本性不相符的外向者。然而我相信,當你不再試圖用活潑開朗的外向表現來掩蓋自己真實的本性,並且讓天賦(安靜力量)充分發揮,你將能成為更傑出的影響者。
  • 《內向者溝通聖經》:走出舒適區,去展示、溝通和領導
    珍妮弗·康維勒,被譽為引爆無數內向者潛力的"務實博士",長期致力於內向者的領導力培訓,她的著作《內向者溝通聖經》,就是一本引領內向者走出舒適區,使其融合內向者和外向者優勢的優秀讀本。珍妮弗博士認為,性格是可以管理的,只要有意識的去做出一些改變,內向者就可以更高效、更有影響力、目的性更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成為優秀的團隊領導者,和外向者一樣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1. 內向者更需要展示價值在現代商業社會,外向者的性格更吃香。
  • 三個方法教你,性格內向的人,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昨天發完內向的人怎麼做的問題時,就有朋友私信我,讓我在詳細說明一下,內向人是不是就沒有自己的優勢了?要怎麼做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性格,內向人不是性格上有缺陷,反而內向的人更具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應該辯證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