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型律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讓更多人看到自己?

2020-09-22 法律名家講堂

文章來源:大律圈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和交流,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律師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交友廣泛、擅長交際的職業,但並不是所有律師都活潑外向,相反更多的律師喜歡獨立思考、內心深處更加保守。儘管這個世界看起來早已成為外向者的天下,內向型律師如何展現強大力量?


你是一個內向型律師嗎?


如果只能用一個維度將人群區分開來的話,那麼,這個維度應該是內外傾向,它是區分個體的最基本的維度。


我們以自身為界,可以將世界分為自身以外的世界和自我的世界兩個部分,也可稱為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外傾的人傾向於將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環境等,而內傾的人則相反,較為關注自我的內部狀況,如內心情感、思想。兩種類型的個體在自己偏好的世界裡會感覺自在、充滿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裡則會不安、疲憊。

做一個小測試,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內向型律師:

  • 你是否獨處時精力充沛?
  • 你是否總是思考先於行動?
  • 你是否習慣在心中思考問題而不是邊想邊說出聲?
  • 你是不是更願意在經挑選的小群體中分享個人的情況?
  • 聽得比說的多?
  • 即使很興奮也不願表現出來?
  • 仔細考慮後,才會對某事有所反應?
  • 喜歡深度而不是廣度?

如果您的回答多數是肯定的,那按照著名的職業性格測試——邁爾斯布裡格斯類型指標(MBTI),您屬於內傾型的人格。

當然,不要期望每條標準都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也不要要求每時每刻都以同樣類型的方式行事。人畢竟生活在社會中,有時會順應外在環境的、工作的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再外傾的人,在權威人士面前或者十分隆重、嚴肅的場合,也會是個好的傾聽者,再內傾的人,走上領導崗位,該發表意見的還得發表,準備充分的話,也會滔滔不絕。


關鍵在於,我們需捫心自問:到底以什麼樣的方式行事,才是自己感覺最好的,最習慣的。

需要特別澄清的一個誤區是: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內向者與外向者最大且唯一區別是內向者的動力之源是自己。因此,成為一名內向者,並不是性格上的缺陷。


內向型律師的優勢


馬蒂·蘭妮博士(MartiLaney)是《內向者優勢》一書的作者。書中,他提到內向者一般為:享受獨處時光、關心深交的朋友,即時在參加活動時表現活躍、淡定、沉默寡言、三思而言、做一名很好的聆聽者,但回家後,他們會精疲力竭。

而外向者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喜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認識許多朋友、關心許多朋友、喜歡閒聊,在說話做事前不加思慮,說話做事更有動力。

同時,蘭妮博士也描述了內向者的優勢:與他人工作融洽、友誼長存、靈活、獨立、有更強集中力、自省、有責任感、有創造力、分析能力、刻苦和聰明。而那些認為內向者有以下特徵的人,並不了解內向者的優勢。


這裡有大眾對內向者的錯誤認識:不友善、書呆子、缺乏交際能力、不與他人溝通、不喜歡接近人、沉默寡言、獨行俠、隱居。


內向型的律師往往有著極其寶貴的品質:

他們忠誠、緘默,能嚴守客戶的秘密,給予客戶萬分的安全感;


他們安靜友好,非常能體察別人的感受,因此他們顯得更注重細節與用戶體驗;

他們嚴謹、有責任感,習慣有三思而後做決定,他們願意花大量時間思考,不喜歡閒扯其他的話題,更能專心致志地把案子做好;

他們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對於怎樣更好的服務大眾有清晰的遠景。在對於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有計劃而且果斷堅定。


他們習慣邏輯,重視效率,一旦客戶有問題發生,就會馬上行動,找到實用的解決方法。分析事物運作的原理,能從大量的信息中很快的找到關鍵的癥結所在。更好的幫助客戶規避風險。



內向型律師舒適的社交方式


很多情況下,人們在非工作場合接觸到的律師並不是特別活躍的,甚至會讓人覺得有點沉默寡言。但如果彼此熟悉之後進一步交流,就會發現對方其實是一個很有思想又非常幽默的人。這是因為你已經進入了內向型律師感到舒適的社交圈,可見內向性格的律師沒有社交障礙。


他們在膚淺但廣闊的社交環境中常常感覺精力不足,這其實不是瓶頸,而是可以規避的、沒有必要突破的局限。

內向者在社交時,應該多利用自己的優勢(喜歡深入、集中的思考、喜歡更有營養的交流)來選擇合適的社交環境和目標,形成質量上更高的社交結果。


1. 選擇「小而美」的社交環境 進行一對一的深入談話

在相對安靜、人數少、有營養的氛圍(比如小型沙龍,書店,圖書館,小型飯局等)中進行社交,可以有效減少過多的外部幹擾,製造良好的深度交流氛圍,這樣有利於律師發揮自己的思考深度的優勢。

一對一的談話可以極大地緩解內向者們在人多的集體活動中受到的壓力。同時如果你談話的對象是個外向者,他或她還可以幫助你融入集體中。


所以,參加聚會活動的時候,找個看得順眼的人多和他/她聊天,儘量成為朋友,既不會讓你顯得孤獨也不會顯得太拘謹。

2. 網際網路發聲 尋找同道中人


當不善於在人前侃侃而談時,你可以轉換自己的戰場,利用網際網路發聲,你可以選擇:經營自媒體,用博客、微博、或者經營微信公眾號的方式發表對時事的法律評論,自媒體及公眾號運營方法可以查看大律圈歷史文章。

多關注知識分享社區,如知乎、果殼、百度問答等網站,在各大法律諮詢網站的專家總用「諮詢具體事宜,請到律所面談」之時,一個可能只需幾百字的回覆卻足以展現你的專業知識與誠意。讓更多的人願意主動了解你,肯定你,接近你。

利用群聊、電子郵件、私信等方式與人交流。很多內向型的律師不喜說話是不想把精力浪費在無意義的討論和吹噓中。

但你可以通過加入微信群聊或QQ專業群的方式改變與人溝通的手段,對於你並不關心的消息可以選擇性回復,而採用郵件或私信的方式可以極大改善無意義的聊天,提高談話的「營養水平」。


3. 尋找性格互補的隊友團隊協作

很多律師習慣單打獨鬥,但越來越多的律師選擇在專業化細分領域組建自己的團隊。在夥伴選擇上,內向型的律師更需要一個性格互補的合作夥伴搭建團隊。

很多情況下,內向型的律師在陌生的社交環境會感到不適,性格開朗外向的搭檔能在交流中起到介紹和潤滑的作用,極大的緩解內向型律師的尷尬與拘謹。做最壞的打算,即使沒有別人聊天也能自己與自己人聊聊天。


4. 掌握一定的的社交技能


性格內向不等同於缺乏社交技能,即使你不願意與人談話,但一聲「謝謝你」和隨時掛在嘴邊的微笑還是會讓人覺得你很貼心,喜歡跟你交流。


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網上隨處可見的談話技巧和待人接物的禮儀整理貼還是有必要一看的。內向不能成為無禮的藉口,否則會讓你在拓展人際關係愈加困難。


5. 讓自己成為別人主動結交的對象


本文的基礎是內向型的律師雖然專業知識和自身能力過硬,但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沒有自身的強大卻一味希望通過技巧拓展社交是不切實際的。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的前提是二者都是英雄,即使你不願意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交流上,也需要把時間花在打造更強大的自己上。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

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讓別人主動結交的人。

相關焦點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性格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勢、劣勢、和其價值。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人性格的一種方式。內向性格因為獨處,所以深思、會更謹慎。內向性格的人克服社交恐懼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是內向性格,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自己的社交需求,發展社交優勢。
  • 內向型的人如何與外向型的人相處?
    諮詢報名聯繫Tina微信:1878468710有人問我一個問題:越越,內向型的人如何與外向型的戀人相處?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以下將內向型簡稱為N ,外向型簡稱為W。1,關於談話N對於自己的說的話很小心謹慎,沒興趣進行無意義的談話。W很能扯能侃風趣幽默。
  • 內向型人格
    自從在微博上看了「內向型人格的六大特徵」視頻(建議內向型人格的你觀看,一定有很大的收穫)後,自己條條中獎。驚喜的是,這時候也才發現內向型人格原來同樣值得驕傲,同樣特別。視頻中的觀點與自己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正好對應,世界上並沒有觀點證明哪種性格最好。很多無意中發現的觀點給予了自己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曾經因為不擅長社交而自責、苦惱,反省自己總是沒有太多的話要講,不夠活躍。
  • 性格內向的人最適合做什麼工作?
    這個世界大約一半的人是內向型的,他們從自己的內心獲取能量。然而我們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專為外向的人」而設計的,這些人在人群中就會感覺精力充沛。「從網絡到公眾演講,與人溝通是職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但這對靠和自己獨處獲取能量的人來說就像是不可逾越的障礙。然而,內向的人使用他們獨特的能力也會有突出的成就。」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以下內容 : 1.如何確定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一位內向型領導者為推動自己克服不適感提出了最好的理由,他說:「你畢竟想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做些什麼。」 練習: 熟能生巧 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內向心理學》是一本針對內向者的實用社交手冊,不僅幫內向者認清自己的優勢和障礙,順利與人相處,也同時告訴外向者如何與內向者溝通。她透過這本書,向我們傳達一個信息:在這個廣闊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外向世界裡,內向者並不孤單。她通過這本書,指導全球被忽視的50%的內向者人群,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告訴內向者身邊的人,如何與內向者相處。這是一本人人都值得閱讀並且能從中受益的溝通手冊。
  • 內向不等於情商低,成大事者往往是內向的人
    要求他們在社交場合配合表演,迎合來自外界的要求和期待,對他們來說其實構成了一種「社交騷擾」。內向的人不擅長社交,在日常生活中,社交對於內向的人來說是一個真實的難題,甚至於,小到寒暄都是一種難以完成的任務。有時候,在大街上遇到以前認識的人都寧願躲起來,或者裝作沒看見,也不願尷尬的和對方打招呼。不是誰都天生是熱情洋溢的社交達人,總有人不喜歡也不善於應付社交。
  • 內向孩子就一定沒出息?告訴你,大張偉、郭德綱都是內向型
    在如今強調人際交往、情商為王的社會裡,內向型孩子顯然不是最適合這個社會的。但內向孩子就一定是笨嘴拙舌、沒出息的嗎?還真不是。如果你不信,我可以舉一些內向型成功人士的例子。比如大張偉、郭德綱、羅永浩......或許你會說,得了吧,他們口才那麼溜,又特別會帶動氣氛,還是靠嘴吃飯的,說他們內向誰信哪?還別說,這可是他們自己親口承認的。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打通自己的職業成長通道?
    長大後找工作,發現很多公司招人的時候也喜歡加一條「性格外向,開朗活潑……」我們的社會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似乎不怎麼待見,外向的人往往被看作是有能力、有本事的,會混得開並且更容易成功,內向的人則很可能被認為是情商低、不擅長溝通與社交,不能成為領導者,也不容易獲得成功,以至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些替自己感到擔憂和焦急。
  • 心理學:內傾型性格將會成為主流,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社交
    這些人往往不太善於表達自己,在社交過程中也會表現得比較小心翼翼。所以外界往往會主動去定義他們,比如說:內向的人不容易交往、內向的人不好就業、內向的人往往有心理疾病等等。三、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社交我們可能會認為,性格內向的人是由於不善於社交才會變得沉默和孤獨,其實不然。他們只是不願意社交罷了。
  • 高一新生開學第二天後情緒崩潰:內向型性格要怎樣適應集體生活
    長大後,Suan為了表現得堅定開朗,她選擇了成為一名律師,而在內心深處,她卻希望成為一名作家;為了融入集體,她經常去不喜歡的酒吧,其實她內心更想和親密好友一起聚餐。為了證明自己不內向,她違背了內心的感受,這讓她很不快樂。後來,她深愛的祖父去世了,她才發現,她那位內向的祖父竟然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二、內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兩類完全不同的能量獲取方式,各有優勢至此,你可以看出,性格內向者與性格外向者,無論從外在行為還是思考模式,都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從日常最明顯的個人社交生活來說一說。從本質上來講,人的社會交往是一種主動性行為,是基於自身動機和目的,主動展開的一系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溝通。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只要做好這3點互動
    當今社會,外向型社會是主流型性格,大家都認為外向型性格是更好的性格。殊不知,在人群中,50%的人都是內向性格。所以,內向型性格的人在人群中體量很大。 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哪種更好?
  • 《內向心理學》:其實自己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充電方式」更通俗地來講也就是每個人本身獲取能量的方式。不論你處於性格分數測試表中的哪個階段,內向型和外向型選手的最大不同在於獲取能量的方式。外向者獲取能量的方式更多地是藉助與外界,比如和一群人k歌,逛街,玩冒險的遊戲。通過這些可以積極刺激大腦的事情來達到為自身補充能量的目的。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他們未來資源會更多
    我們可以說外向的人在社交中有優勢,但並不意味著內向的人在社交中存在劣勢。  性格不同,為人處世的方式自然各有不同  至此,你可以看出,性格內向者與性格外向者,無論從外在行為還是思考模式,都是截然不同的。  單單根據一個人性格內向或是外向就斷言其在社會交往中是否有優勢是不合理的。無論性格如何,在社交當中都有不同的優勢與缺陷。
  • 心理學知識|內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沉默寡言,可能是多數人對性格內向者的普遍印象吧?那麼,作為內向的你,你了解自己嗎?想了解自己嗎?德國語言學博士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 心理學》,應該是了解內向者最適合不過了,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致力於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
  • 內向的孩子其實更擅長社交,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內向孩子的優勢
    以前我有一個同事的女兒,非常內向,幾乎不與外人打任何的交道,見了生人,一般都是一副默不作聲的狀態。她媽媽為了讓她能更多地參與到交際中,時常會帶孩子參加我們的聚會,說是希望能讓她女兒可以變得開朗一點。事實上如此強迫反而適得其反,她並沒有找到孩子問題的根源,同時也用錯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 內向者如何拓展社交圈?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和自己相處比和別人相處容易。和自己相處重要,和他人相處同樣重要。不要逃避社交,好的社交能給我們帶來好的體驗。人們對內向的人在社交中的表現通常是怎麼看待的?我是一個典型的內向者,不愛跟人閒聊,更不愛跟人親近。我認識的人們對我客氣的評價是:文靜,害羞,不太說話。不客氣的是:無趣,膽小,懦弱。當我安靜得坐在工位上寫材料,沒有注意辦公室裡的閒聊。
  •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做領導?
    內向的人更多地是關於你如何回應刺激,包括來自社會的刺激。心理學博士Perpetua Neo曾經從大腦化學的角度比較內向和外向。與性格外向的人相比,性格內向的人對多巴胺閾值的敏感性較低(多巴胺是一種與獎勵有關的化學物質,使我們對自己感覺良好)。多巴胺閾值越低,人們越容易感到興奮。
  • 心理學: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怎麼做才能找到對象?
    如果一個外向性格的人去約會,他們往往什麼都不會想就去了。但是對於內向性格者,他們在約會前回想很多東西:做計劃,搞安排,思考如何開場,如何應對尷尬,調整心理,整理情緒…..正因為如此,麻煩和恐懼把他們嚇到了。如果能有個人主動的追求他們,他們會很容易開始一段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