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2020-12-11 騰訊網

這是一篇專門寫給內向者的社交指南。

全文5500+字,純乾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選讀或跳讀,不影響理解。或者先收藏起來,等閒下來再慢慢看。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以下內容 :

1.如何確定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徵

2.內向者的困境

——不懂說「不」、常被誤解、不懂經營關係、沒有存在感。

3.如何突破這些困境?

——4p法: 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練習(Practice)

4.4p法的實踐運用

——用4p法進行公眾演講

——內向者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參考資料: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美] 珍妮弗·康維勒)

1

如何確定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在心理學上,對於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你可以通過下面這些典型性格特徵,來判斷自己更傾向於哪一邊。

通過這些性格特徵我們可以知道,內向只是一種偏好,不應該被看成是缺陷。

也許你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性格也不一樣,所以不確定自己是哪種性格。

這樣的話,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必須選擇一種性格傾向,我更願意是哪種?」

2

內向者的困境

小時候,就因為不愛說話,我經常被親戚鄰居們評價為「有點兒傻」、「笨」、「反應遲鈍」。

即使我在小學時名列前茅,門門90分往上,還是會被說成是「死學習」,以後肯定不如那些會說話的孩子有出息。

後來,事實證明他們是錯的。

我相信這一定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肯定還有很多和我有同樣經歷的小夥伴。

這就是我們內向者面臨的四大困境之一:

常被誤解

你不想說話,別人卻以為你愚蠢孤僻

在熱鬧的聚會中,你可能經常會被問:

「你怎麼了?」、「你咋不說話?」。

你只是不想說話而已,這在你看來很正常。

可在別人眼裡,你看起來好像不是很高興,

甚至會被認為是不合群、沒禮貌。

因為外向者無法理解:

你沒有那麼需要人陪伴,你就喜歡一個人待著。

你愛傾聽,別人卻以為你優柔寡斷

內向者習慣聽取了所有信息之後,再給出自己的觀點。

可是在會議或討論中,大家往往更偏好那些能快速接上話的人,所以內向者經過深思熟慮給出的結果,卻被認為是反應遲鈍、拖延,甚至是優柔寡斷。

你只想安靜,別人卻以為你懦弱

安靜的人會被認為氣場太弱,沒有存在感,尤其是在強勢者的身邊。

拘謹的性格也容易被當成是「軟柿子」,這個時候一定要堅定自己的原則。

四大困境之: 壓力大

內向者性格含蓄,不懂說「不」,因此被委派更多任務,超負荷工作;

在公眾場合過度緊張,事後想起來又尷尬沮喪,容易導致身體不適;

有時候不得不應付社交,出去「嗨」一下午,得緩一個星期,讓人身心俱疲。

在這個以外向者為主導的社會,內向者壓力是真的很大。

四大困境之: 不懂經營關係

我是一個典型的內向者,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提問,很多問題我都會,而且有非常新奇有趣的回答,但是我不敢舉手。

我就幻想著被提問,然後站起來侃侃而談,震驚四座。

當然這基本沒有實現過,因為別人沒有讀心術,你不表現出你優秀,別人怎麼知道你優秀?

很多內向者都不會表現自己,就等著能有一個伯樂來發現自己的才能。但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膚淺」,很多事情你不說,就不會有人了解。

內向者還總是迴避和大人物的接觸,只想低調做事。

和上層交流,就像往信任銀行中存錢。

今天打個招呼,混個臉熟,信任+10;

在茶水間和領導閒聊幾句,信任+50;

明天匯報個工作,表現一下,信任+100;

……

這樣等到將來有什麼好事兒的時候,

領導肯定會首先想到信任值高的人。

人們會聘用他們認識和信賴的人,這是人之常情

四大困境之: 沒有存在感

不敢站出來表現或者不願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是內向者的又一個特點。

這個特點又帶來種種問題:

不站到舞臺中心,就沒有機會;過於低調,想法便無人關注;錯誤的溝通,降低存在感和影響力。

以上是內向者面臨的四大困境,這些問題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人深受其擾,努力想要變成外向者,卻因其本性內斂,而變得更加疲憊不堪。

難道內向的人就註定只能被誤解、被忽視嗎?

當然不是了!

這個世界上還有數以千萬計的人是內向者,光在美國,就有50%的美國人、40% 的企業高管是內向者。

很多舉世聞名的成功人士和領導者,如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亞伯拉罕·林肯、馬丁·路德·金……都是內向者。

內向只是一種偏好,和技能和個人成就都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請你不要灰心,我們只要找到一個方法,去發揮內向者的優勢,化困境為機會,就能更好地融入這個以外向、人際交往為主導的社會。

3

如何突破這種困境?

要想突破內向者的困境,有一個簡單易記的指南:4P法

4P法由四個部分組成:

準備(Preparation)

展示(Presence)

推動(Push)

練習(Practice)

準備: 做計劃

計劃越充分,應對越自如。

在參加社交活動前,準備一個通盤計劃:

例如,明確目的,想出具體要問的問題和要說的話,做筆記,並且跟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排練一下。

展示: 贏得好感

做好計劃之後,接下來你就只需要在實際的社交活動中,用一種能贏得好感的方式,把它「表演」出來。

推動: 張開嘴,邁開腿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做你害怕的事情,你會發現也不過如此。

最難的是開始前的糾結,張開嘴,邁開腿,說出第一個字,走出第一步之後,就簡單多了,不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潛能。

一位內向型領導者為推動自己克服不適感提出了最好的理由,他說:「你畢竟想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做些什麼。

練習: 熟能生巧

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練習能夠讓你不斷嘗試和試驗與人交往的不同方式,還能讓你具備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方法和行為的能力。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不是很懂。

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實踐來學習4P法的運用。

4

4p法的實踐運用

用4p法進行公眾演講

準備

這個準備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做好材料準備,一個是做好自我準備。

做好材料準備

明確你的演講目的,你的聽眾是誰?你要給他們傳達什麼信息?你要讓他們記住什麼?

講一個故事,可以調動起聽眾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你的觀點,同時也能更好地論證你的觀點。

不要照著PPT讀,只把重點信息放在PPT上,剩下的通過你的講解、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示出來。

做好自我準備

建立一個積極的心態,你要知道,所有的演講者都會緊張,我們要做的是把緊張的情緒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熱情。

每當我上臺演講前心跳加速、控制不住手抖的時候。我就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整裝待發的戰士。

有一個聲音問,你心跳好快,你在害怕?

我說,

不!

這是我對即將開始戰鬥的激動!

這是我對勝利的渴望!

Fighting!!!

睡個好覺,保持充沛的精力。

對著鏡子多排練幾次,能錄下來最好。

提前到達演講現場,熟悉一下環境。

這些準備都能幫助你減輕對公眾演講的恐懼和焦慮。

展示

演講其實是一場表演,是表演就有表演技巧。

與觀眾建立聯繫

選擇一個觀眾對視,這樣不僅被關注的人會集中注意力,其他人也會好奇,你在跟他說什麼呢?(當然不能整場只盯著一個人看,多換幾個。)

把關注點從你在說什麼轉移到聽眾在聽什麼,關注聽眾的接收效果,根據聽眾的反應調整你的節奏。

讓你的聲音更富有磁性

採用腹式呼吸:

就是我們常說的深呼吸。

呼吸過淺會讓你說話帶有氣音,聽起來很虛弱。頸部的緊繃會讓聲帶變得僵硬、死板、反應遲鈍,容易損傷。它會停止共振,缺乏彈性……採用腹式呼吸時,你的聲音會更加飽滿和渾厚,因為你的身體和聲帶可以自由振動。

在講到重要論點前停頓一下,能夠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做好準備傾聽接下來的內容,可以讓觀眾有時間消化內容。

用身體語言塑造形象

學習演講表演,有一個可以快速提高的方法,就是模仿。

選擇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套上那種人的模型。

不用擔心會有人看穿你,沒人有心思去深度了解你,你表現出什麼樣,別人就會覺得你是什麼樣的人。

推動

加入一個演講社團,找到和你一樣想練習演講的人,他們能給你反饋,幫助你獲得演講的自信和能力。

給你的演講準備一個爆點,一個笑話、一張搞笑圖片、一張當紅明星的劇照,都能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氣氛活躍起來。這種積極的反饋,也能讓你放鬆下來,開始享受演講。

練習

抓住一切機會練習演講,工作總結?項目匯報?讀書分享?都可以。

我知道練習很難,而且很不舒服,但這是提高能力的唯一途徑。

內向者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認知,不管內向外向,發展人際交往的技能,都是需要後天練習獲得的,都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

還是那句話,內向只是一種性格偏好,它和社交技能的學習,並不排斥。所以內向者通過練習,依然可以獲得良好的社交技能,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準備

為建立關係做準備意味著你應該:

了解你的目的;

計劃你能提供什麼;

計劃你需要得到什麼;

利用社交網絡做好準備;

戰勝消極自我暗示。

了解你的目的

你要清楚: 你要去哪裡?認識什麼人?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計劃你能提供什麼?

社交是一個互相交流的過程,因此你首先要了解你能在互動中給別人提供什麼。

不一定得是多麼專業的資源或知識。

一個新奇的app、一部有趣的電影、一個有創意的點子,這些都可以是你的社交資源。

計劃你需要得到什麼?

你需要哪些資源、信息或專業知識?

在腦子中想出一系列的需求,在和別人互動時,準備好隨著談話進展提出相關的問題。

利用社交網絡做好準備

你可以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和網站上,和對方先聊一陣兒暖暖場,這樣做有利於減輕內向者對與人聯繫的恐懼或猶豫。

戰勝消極自我暗示

用積極的聲音去反駁消極的想法。

原著中的這個例子就很好:

我不會打高爾夫。

——我可以去學。或者有的人跟我一樣,不擅長打高爾夫球。或者不試怎麼知道行不行。

跟別人閒聊會讓我覺得不自在。

——要是提前準備一些問題,我會感覺更自在。或者我可以提前做些調查,了解我的高爾夫球隊友。(例如:他們有孩子嗎?如果有,孩子多大了?他們養寵物嗎?他們住在哪裡?)

沒有一起去打高爾夫,我覺得很不安。

——我不一定非要打球。我可以先去跑步。然後再找他們一起喝一杯,聽聽有什麼最新消息。

可我不喜歡高爾夫。我為什麼要因為大家都去就也一起去呢?

——我可以在那找機會跟馬裡奧或者凱薩琳聊一聊。

展示

重要的是溝通,不需要閒聊。

要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你需要做到:

傾聽;

進行實質性談話,而不是閒聊;

互相告知姓名;

回答」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

傾聽

內向者注重深度甚於廣度,並且擅長傾聽,你可以利用傾聽這項優勢,展開談話了解到別人真正的興趣。

這時事先準備的問題會幫助你更好地傾聽。

進行實質性談話,而不是閒聊

實質性談話更能夠真正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任何能讓對方多談論自己的話題都可以,比如他們的家鄉、興趣愛好、對某事的看法。

你不喜歡說話,可以讓對方多說啊,而且主動提問也不會讓人覺得你孤僻、難以交流。

互相告知姓名

一定要問清楚對方的名字到底該怎麼念,問他喜歡讓別人怎麼稱呼他,他有沒有暱稱。

同時教別人念自己的名字,也是為別人提供了一個記住你名字的機會。

回答」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

提前準備好對自己工作的介紹,不要等人問起」你是做什麼的「時,就懵了。

這裡有一個做自我介紹的公式:

「我是」(你的職位或職業)+「做」(你在工作中做什麼)+「舉個例子」。

最後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過講你的成就或者一個故事來讓聽眾真正體會到你是做什麼的。

比如:

我是一名客戶主管。我的工作是了解你們公司的需求,並把你們提出的變更要求轉達給我們的支持團隊。例如,你們的公司生產任務增加了,我就要和車間經理一起合作,及時給團隊進行培訓。這樣他們就不會耽誤進度,並且還可能超額完成生產目標。你之前使用過我們的軟體產品嗎?

推動

在社交關係中更重要的是誰認識你,而不是你認識誰,所以有時候你必須要站到更顯眼的位置。

這裡有6個技巧推動你去建立關係:

角色扮演

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人,是自己期望中的形象。

前面說過,別人沒有心思也沒有辦法去深度了解你,你表現出什麼樣,別人就會認為你是什麼樣。

所以想像自己是另一個人,真的能減輕緊張和焦慮。

在雜貨店排隊或者出門辦事時跟周圍人聊一聊

如果實在沒有話題,也不用尬聊。

但如果你能開始這麼做,也許會發現日常生活的精彩程度遠超你的想像。

登門拜訪前先打電話預約

問問對方什麼時候方便,是否需要準備帶什麼東西。

他會感激你對他的注意,說不定還會主動提出來接你,節省交通費用。

主動開啟餐桌話題

在餐桌上主動開啟一個話題,問問他們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接下來你只需要傾聽就好,這樣就算你沒怎麼說話,也會讓大家覺得你很積極主動。

與社交高手保持緊密聯繫

向他們學習與人交流的技巧,通過他們來結交更多人。

擔任在專業、商業或社團性質的組織的志願者

在那裡你會遇到很多與你志趣相投的小夥伴,並且可以展示你的優勢和才能。

練習

先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

嘗試主動和身邊的人交流,比如主動詢問同學、同事,「你的新襯衫在哪裡買的?」、「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然後就這個話題談論下去。

在網絡上展示自己

對內向者來說,網絡上的社交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發揮擅長用文字交流的優勢。

而且在網絡上可以擴大社交、表達想法和興趣,如果你是職場人或專業人士的話,在網絡上

相關焦點

  • 內向者劣勢:內向性格是如何削弱社交能力的?
    很多心理學「專家「安慰內向者——內向是一種性格,性格不分好壞,只是某一種屬性,如果接納內向的自我,內向者也能獲取良好的社會功能,並且感到幸福。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並沒有說出內向者真正的煩惱本質。實際上,健康的人格在「出廠設置「時充滿生命能量,他們活躍,積極,自信,外向,善於適應,融入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功能,這種人格特質下的個性大多是外向型。
  • 心理學:內傾型性格將會成為主流,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社交
    這些人往往不太善於表達自己,在社交過程中也會表現得比較小心翼翼。所以外界往往會主動去定義他們,比如說:內向的人不容易交往、內向的人不好就業、內向的人往往有心理疾病等等。其實這些看法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是一種外人對內向的人的誤解。心理學領域認為,性格內向的個體是一類喜歡僻靜、樂意獨處並且不喜歡與人交往的人。自然,有了內向的人就勢必會存在性格外向的人。這些人表現出的性格特徵為做事情迅速、交際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出眾等等,基本都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特點。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二、內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兩類完全不同的能量獲取方式,各有優勢至此,你可以看出,性格內向者與性格外向者,無論從外在行為還是思考模式,都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從日常最明顯的個人社交生活來說一說。從本質上來講,人的社會交往是一種主動性行為,是基於自身動機和目的,主動展開的一系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溝通。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他們未來資源會更多
    我們可以說外向的人在社交中有優勢,但並不意味著內向的人在社交中存在劣勢。  性格不同,為人處世的方式自然各有不同  至此,你可以看出,性格內向者與性格外向者,無論從外在行為還是思考模式,都是截然不同的。  單單根據一個人性格內向或是外向就斷言其在社會交往中是否有優勢是不合理的。無論性格如何,在社交當中都有不同的優勢與缺陷。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打通自己的職業成長通道?
    長大後找工作,發現很多公司招人的時候也喜歡加一條「性格外向,開朗活潑……」我們的社會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似乎不怎麼待見,外向的人往往被看作是有能力、有本事的,會混得開並且更容易成功,內向的人則很可能被認為是情商低、不擅長溝通與社交,不能成為領導者,也不容易獲得成功,以至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些替自己感到擔憂和焦急。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因為在他們得眼裡,甚至是大多數人眼裡,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喜歡獨處的人也很糟糕。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不喜歡社交並不是一種缺陷。就像有些心理學說的那樣,性格內向的人只是不需要無謂的社交。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誤解?心理學家榮格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向性格,一種是內向性格。他說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代表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而已。
  • 性格內向不會社交的人,怎麼樣才能有好人緣?教你四個社交技巧
    對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懂任何社交技巧,也不願意主動表達,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很少會與同事交流,只是偶爾需要交接工作的時候才會與同事溝通,平時即使工作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去請教別人,只是一個人埋頭想辦法。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內向性格區分標準不是話多和話少。內向性格不一定都是社交恐懼,但內向性格的人社交恐懼的概率大些。性格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勢、劣勢、和其價值。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人性格的一種方式。內向性格因為獨處,所以深思、會更謹慎。內向性格的人克服社交恐懼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是內向性格,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自己的社交需求,發展社交優勢。
  • 性格內向的孩子如何社交?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但是即便是小孩子,也會是有一個自己玩得好的小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才是真正的好夥伴,所以沒必要為了讓孩子多社交,就強求孩子一定要和某些人玩得特別好,畢竟興趣愛好不合的人硬湊在一起也不會長久。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在職場佔據一席之地
    性格內向的人,一般都比較文靜,話語比較少,沉默寡言之餘,行事也比較低調,很少會出風頭。但沒有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會主動在自己的求職簡歷或自我介紹中,說自己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流。職場中很多發展的比較不錯的人,基本上性格開朗的居多,性格內向的偏少。性格開朗的人大多愛好廣泛,善於交際,在很多場合都能夠很好的展現自己。可對於內向的人,他們最不善於的就是表現自己。那麼,這類人在職場中如何順利的生存下來,佔據一席之地呢?1. 主動尋求幫助。
  • 自我心理學:內向性格如何改變命運
    思維狹窄,缺乏勇氣總之,內向的人致命的缺陷:社交能力差、與人溝通有阻礙、做事瞻前顧後,行動能力不足。二、內向性格就業方向合適內向人的職業適合從事於穩定的職業比如,書報、自媒體、動物、機械類、自然等為職業對象。
  •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它比其他講內向的書更個人化、更口語化、更生活化,向我們傳達出了許多類似的信息:害羞的人也許並不孤獨;人和人的溝通無處不在;外向會很有趣,但有時,獨自蜷縮著讀一本好書也真的很愜意。一個內向者的自白性格內向、生活圈子狹小、在陌生的城市備感孤獨,是現在不少青年——尤其是大城市的青年面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
  • 鬼谷子:性格內向,不會社交?羞澀男生如何成長為社交大人的
    有人問,性格比較內向,不知道怎麼跟女生交往,不知道講什麼,好尷尬,怎麼辦?我把前幾天寫的文章這個老兄面臨的問題很多人都有,就是:道理好懂,真做起來不知道怎麼具體化。思想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解剖力,但越深刻也就越簡潔,而不夠具體。這往往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不能理論聯繫實際,懂了懂了就是用不上。很多人反過來認為是不是自己笨,不夠聰慧。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首卷語: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性格的不同導致了社交方式也變得不同,有的人天生善於交際,社交能力特別出色不管在什麼樣的人面前都能左右逢源,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事,都可以表現得八面玲瓏,往來自如;有的人則不善言談,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總是獨自相處。
  • 性格內向不懂社交的人,怎麼拓展自己的人脈?教你4個社交技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些人喜歡社交,經常和別人交流。有些人不喜歡交際,很少與人交流。事實上,有些人不喜歡,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往。對於許多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他們不懂社交技巧,也不願意主動出擊,很多事情他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許多內向的人並不是討厭交際,他們只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這導致他們常常被誤解,讓人以為他們喜歡獨處,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一、性格內向的人面臨的困境內向的人通常不喜歡說話或表達自己。即使他們被誤解了,他們也不願意解釋。內向的人會遇到以下這幾種情況。
  • 寫給內向性格的11個社交技巧
    前幾天的溝通技巧發完之後,收到好幾個性格比較內向的讀者留言,詢問有沒有單獨寫給內向性格的溝通建議,上以前分享過好幾篇文章,內向性格的人士在溝通和社交也有不少優勢,如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士通常是非常好的傾聽者,能夠注意到細節並記住重要的事實。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只要做好這3點互動
    當今社會,外向型社會是主流型性格,大家都認為外向型性格是更好的性格。殊不知,在人群中,50%的人都是內向性格。所以,內向型性格的人在人群中體量很大。 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哪種更好?
  • 性格內向、自卑,社交恐懼,怎麼辦?
    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內向的人,跟熟人相處一切如常,但一到與陌生人交流的時候或者在人多的場合,他們就會臉紅耳赤,特別害羞靦腆,手足無措,不敢講話,只能看著別人交談甚歡,自己傻呵呵愣在原地,猶如在熱鍋上煎熬。那麼,這種現象該如何解決呢?去年特意參加了一些口才類的興趣課程,學習了怎麼說話,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提三點建議:第一,積極突破自我,尋找機會練膽。能和熟人自如相處,說明本身語言表達能力沒什麼問題,但同陌生人或在人多的場合講話就緊張,其癥結是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懼。。
  • 性格內向又懦弱的人要如何去改變?
    雖然大家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如何才能改變內向懦弱的性格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長期堅持下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定會收到效果的。在改變內向懦弱的性格之前,我們要認識到內向懦弱的根源是什麼呢?根據我的學習和體會,我認為,內向懦弱的背後是我們對自我的不信任,也就是不夠自信。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導語: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裡,內向似乎一直都是個貶義詞。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內向,進而各種擔憂。這個社會給外向的人賦予了太多光環,而內向的人卻被貼上膽小、自卑、社交能力差等標籤,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對「內向」這種性格避之不及,家長不願孩子內向,老闆不願招內向的員工,內向的人難道真的不具備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