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專門寫給內向者的社交指南。
全文5500+字,純乾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選讀或跳讀,不影響理解。或者先收藏起來,等閒下來再慢慢看。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以下內容 :
1.如何確定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徵
2.內向者的困境
——不懂說「不」、常被誤解、不懂經營關係、沒有存在感。
3.如何突破這些困境?
——4p法: 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練習(Practice)
4.4p法的實踐運用
——用4p法進行公眾演講
——內向者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參考資料: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美] 珍妮弗·康維勒)
1
如何確定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在心理學上,對於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你可以通過下面這些典型性格特徵,來判斷自己更傾向於哪一邊。
通過這些性格特徵我們可以知道,內向只是一種偏好,不應該被看成是缺陷。
也許你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性格也不一樣,所以不確定自己是哪種性格。
這樣的話,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必須選擇一種性格傾向,我更願意是哪種?」
2
內向者的困境
小時候,就因為不愛說話,我經常被親戚鄰居們評價為「有點兒傻」、「笨」、「反應遲鈍」。
即使我在小學時名列前茅,門門90分往上,還是會被說成是「死學習」,以後肯定不如那些會說話的孩子有出息。
後來,事實證明他們是錯的。
我相信這一定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肯定還有很多和我有同樣經歷的小夥伴。
這就是我們內向者面臨的四大困境之一:
常被誤解
你不想說話,別人卻以為你愚蠢孤僻
在熱鬧的聚會中,你可能經常會被問:
「你怎麼了?」、「你咋不說話?」。
你只是不想說話而已,這在你看來很正常。
可在別人眼裡,你看起來好像不是很高興,
甚至會被認為是不合群、沒禮貌。
因為外向者無法理解:
你沒有那麼需要人陪伴,你就喜歡一個人待著。
你愛傾聽,別人卻以為你優柔寡斷
內向者習慣聽取了所有信息之後,再給出自己的觀點。
可是在會議或討論中,大家往往更偏好那些能快速接上話的人,所以內向者經過深思熟慮給出的結果,卻被認為是反應遲鈍、拖延,甚至是優柔寡斷。
你只想安靜,別人卻以為你懦弱
安靜的人會被認為氣場太弱,沒有存在感,尤其是在強勢者的身邊。
拘謹的性格也容易被當成是「軟柿子」,這個時候一定要堅定自己的原則。
四大困境之: 壓力大
內向者性格含蓄,不懂說「不」,因此被委派更多任務,超負荷工作;
在公眾場合過度緊張,事後想起來又尷尬沮喪,容易導致身體不適;
有時候不得不應付社交,出去「嗨」一下午,得緩一個星期,讓人身心俱疲。
在這個以外向者為主導的社會,內向者壓力是真的很大。
四大困境之: 不懂經營關係
我是一個典型的內向者,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提問,很多問題我都會,而且有非常新奇有趣的回答,但是我不敢舉手。
我就幻想著被提問,然後站起來侃侃而談,震驚四座。
當然這基本沒有實現過,因為別人沒有讀心術,你不表現出你優秀,別人怎麼知道你優秀?
很多內向者都不會表現自己,就等著能有一個伯樂來發現自己的才能。但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膚淺」,很多事情你不說,就不會有人了解。
內向者還總是迴避和大人物的接觸,只想低調做事。
但和上層交流,就像往信任銀行中存錢。
今天打個招呼,混個臉熟,信任+10;
在茶水間和領導閒聊幾句,信任+50;
明天匯報個工作,表現一下,信任+100;
……
這樣等到將來有什麼好事兒的時候,
領導肯定會首先想到信任值高的人。
人們會聘用他們認識和信賴的人,這是人之常情。
四大困境之: 沒有存在感
不敢站出來表現或者不願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是內向者的又一個特點。
這個特點又帶來種種問題:
不站到舞臺中心,就沒有機會;過於低調,想法便無人關注;錯誤的溝通,降低存在感和影響力。
以上是內向者面臨的四大困境,這些問題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人深受其擾,努力想要變成外向者,卻因其本性內斂,而變得更加疲憊不堪。
難道內向的人就註定只能被誤解、被忽視嗎?
當然不是了!
這個世界上還有數以千萬計的人是內向者,光在美國,就有50%的美國人、40% 的企業高管是內向者。
很多舉世聞名的成功人士和領導者,如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亞伯拉罕·林肯、馬丁·路德·金……都是內向者。
內向只是一種偏好,和技能和個人成就都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請你不要灰心,我們只要找到一個方法,去發揮內向者的優勢,化困境為機會,就能更好地融入這個以外向、人際交往為主導的社會。
3
如何突破這種困境?
要想突破內向者的困境,有一個簡單易記的指南:4P法。
4P法由四個部分組成:
準備(Preparation)
展示(Presence)
推動(Push)
練習(Practice)
準備: 做計劃
計劃越充分,應對越自如。
在參加社交活動前,準備一個通盤計劃:
例如,明確目的,想出具體要問的問題和要說的話,做筆記,並且跟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排練一下。
展示: 贏得好感
做好計劃之後,接下來你就只需要在實際的社交活動中,用一種能贏得好感的方式,把它「表演」出來。
推動: 張開嘴,邁開腿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做你害怕的事情,你會發現也不過如此。
最難的是開始前的糾結,張開嘴,邁開腿,說出第一個字,走出第一步之後,就簡單多了,不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潛能。
一位內向型領導者為推動自己克服不適感提出了最好的理由,他說:「你畢竟想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做些什麼。」
練習: 熟能生巧
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練習能夠讓你不斷嘗試和試驗與人交往的不同方式,還能讓你具備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方法和行為的能力。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不是很懂。
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實踐來學習4P法的運用。
4
4p法的實踐運用
用4p法進行公眾演講
準備
這個準備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做好材料準備,一個是做好自我準備。
做好材料準備
明確你的演講目的,你的聽眾是誰?你要給他們傳達什麼信息?你要讓他們記住什麼?
講一個故事,可以調動起聽眾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你的觀點,同時也能更好地論證你的觀點。
不要照著PPT讀,只把重點信息放在PPT上,剩下的通過你的講解、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示出來。
做好自我準備
建立一個積極的心態,你要知道,所有的演講者都會緊張,我們要做的是把緊張的情緒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熱情。
每當我上臺演講前心跳加速、控制不住手抖的時候。我就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整裝待發的戰士。
有一個聲音問,你心跳好快,你在害怕?
我說,
不!
這是我對即將開始戰鬥的激動!
這是我對勝利的渴望!
Fighting!!!
睡個好覺,保持充沛的精力。
對著鏡子多排練幾次,能錄下來最好。
提前到達演講現場,熟悉一下環境。
這些準備都能幫助你減輕對公眾演講的恐懼和焦慮。
展示
演講其實是一場表演,是表演就有表演技巧。
與觀眾建立聯繫
選擇一個觀眾對視,這樣不僅被關注的人會集中注意力,其他人也會好奇,你在跟他說什麼呢?(當然不能整場只盯著一個人看,多換幾個。)
把關注點從你在說什麼轉移到聽眾在聽什麼,關注聽眾的接收效果,根據聽眾的反應調整你的節奏。
讓你的聲音更富有磁性
採用腹式呼吸:
就是我們常說的深呼吸。
呼吸過淺會讓你說話帶有氣音,聽起來很虛弱。頸部的緊繃會讓聲帶變得僵硬、死板、反應遲鈍,容易損傷。它會停止共振,缺乏彈性……採用腹式呼吸時,你的聲音會更加飽滿和渾厚,因為你的身體和聲帶可以自由振動。
在講到重要論點前停頓一下,能夠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做好準備傾聽接下來的內容,可以讓觀眾有時間消化內容。
用身體語言塑造形象
學習演講表演,有一個可以快速提高的方法,就是模仿。
選擇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套上那種人的模型。
不用擔心會有人看穿你,沒人有心思去深度了解你,你表現出什麼樣,別人就會覺得你是什麼樣的人。
推動
加入一個演講社團,找到和你一樣想練習演講的人,他們能給你反饋,幫助你獲得演講的自信和能力。
給你的演講準備一個爆點,一個笑話、一張搞笑圖片、一張當紅明星的劇照,都能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氣氛活躍起來。這種積極的反饋,也能讓你放鬆下來,開始享受演講。
練習
抓住一切機會練習演講,工作總結?項目匯報?讀書分享?都可以。
我知道練習很難,而且很不舒服,但這是提高能力的唯一途徑。
內向者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認知,不管內向外向,發展人際交往的技能,都是需要後天練習獲得的,都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
還是那句話,內向只是一種性格偏好,它和社交技能的學習,並不排斥。所以內向者通過練習,依然可以獲得良好的社交技能,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準備
為建立關係做準備意味著你應該:
了解你的目的;
計劃你能提供什麼;
計劃你需要得到什麼;
利用社交網絡做好準備;
戰勝消極自我暗示。
了解你的目的
你要清楚: 你要去哪裡?認識什麼人?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計劃你能提供什麼?
社交是一個互相交流的過程,因此你首先要了解你能在互動中給別人提供什麼。
不一定得是多麼專業的資源或知識。
一個新奇的app、一部有趣的電影、一個有創意的點子,這些都可以是你的社交資源。
計劃你需要得到什麼?
你需要哪些資源、信息或專業知識?
在腦子中想出一系列的需求,在和別人互動時,準備好隨著談話進展提出相關的問題。
利用社交網絡做好準備
你可以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和網站上,和對方先聊一陣兒暖暖場,這樣做有利於減輕內向者對與人聯繫的恐懼或猶豫。
戰勝消極自我暗示
用積極的聲音去反駁消極的想法。
原著中的這個例子就很好:
我不會打高爾夫。
——我可以去學。或者有的人跟我一樣,不擅長打高爾夫球。或者不試怎麼知道行不行。
跟別人閒聊會讓我覺得不自在。
——要是提前準備一些問題,我會感覺更自在。或者我可以提前做些調查,了解我的高爾夫球隊友。(例如:他們有孩子嗎?如果有,孩子多大了?他們養寵物嗎?他們住在哪裡?)
沒有一起去打高爾夫,我覺得很不安。
——我不一定非要打球。我可以先去跑步。然後再找他們一起喝一杯,聽聽有什麼最新消息。
可我不喜歡高爾夫。我為什麼要因為大家都去就也一起去呢?
——我可以在那找機會跟馬裡奧或者凱薩琳聊一聊。
展示
重要的是溝通,不需要閒聊。
要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你需要做到:
傾聽;
進行實質性談話,而不是閒聊;
互相告知姓名;
回答」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
傾聽
內向者注重深度甚於廣度,並且擅長傾聽,你可以利用傾聽這項優勢,展開談話了解到別人真正的興趣。
這時事先準備的問題會幫助你更好地傾聽。
進行實質性談話,而不是閒聊
實質性談話更能夠真正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任何能讓對方多談論自己的話題都可以,比如他們的家鄉、興趣愛好、對某事的看法。
你不喜歡說話,可以讓對方多說啊,而且主動提問也不會讓人覺得你孤僻、難以交流。
互相告知姓名
一定要問清楚對方的名字到底該怎麼念,問他喜歡讓別人怎麼稱呼他,他有沒有暱稱。
同時教別人念自己的名字,也是為別人提供了一個記住你名字的機會。
回答」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
提前準備好對自己工作的介紹,不要等人問起」你是做什麼的「時,就懵了。
這裡有一個做自我介紹的公式:
「我是」(你的職位或職業)+「做」(你在工作中做什麼)+「舉個例子」。
最後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過講你的成就或者一個故事來讓聽眾真正體會到你是做什麼的。
比如:
我是一名客戶主管。我的工作是了解你們公司的需求,並把你們提出的變更要求轉達給我們的支持團隊。例如,你們的公司生產任務增加了,我就要和車間經理一起合作,及時給團隊進行培訓。這樣他們就不會耽誤進度,並且還可能超額完成生產目標。你之前使用過我們的軟體產品嗎?
推動
在社交關係中更重要的是誰認識你,而不是你認識誰,所以有時候你必須要站到更顯眼的位置。
這裡有6個技巧推動你去建立關係:
角色扮演
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人,是自己期望中的形象。
前面說過,別人沒有心思也沒有辦法去深度了解你,你表現出什麼樣,別人就會認為你是什麼樣。
所以想像自己是另一個人,真的能減輕緊張和焦慮。
在雜貨店排隊或者出門辦事時跟周圍人聊一聊
如果實在沒有話題,也不用尬聊。
但如果你能開始這麼做,也許會發現日常生活的精彩程度遠超你的想像。
登門拜訪前先打電話預約
問問對方什麼時候方便,是否需要準備帶什麼東西。
他會感激你對他的注意,說不定還會主動提出來接你,節省交通費用。
主動開啟餐桌話題
在餐桌上主動開啟一個話題,問問他們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接下來你只需要傾聽就好,這樣就算你沒怎麼說話,也會讓大家覺得你很積極主動。
與社交高手保持緊密聯繫
向他們學習與人交流的技巧,通過他們來結交更多人。
擔任在專業、商業或社團性質的組織的志願者
在那裡你會遇到很多與你志趣相投的小夥伴,並且可以展示你的優勢和才能。
練習
先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
嘗試主動和身邊的人交流,比如主動詢問同學、同事,「你的新襯衫在哪裡買的?」、「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然後就這個話題談論下去。
在網絡上展示自己
對內向者來說,網絡上的社交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發揮擅長用文字交流的優勢。
而且在網絡上可以擴大社交、表達想法和興趣,如果你是職場人或專業人士的話,在網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