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性格內向,不會社交?羞澀男生如何成長為社交大人的

2020-12-18 鬼谷子秋毫書齋

有人問,性格比較內向,不知道怎麼跟女生交往,不知道講什麼,好尷尬,怎麼辦?我把前幾天寫的文章《鬼谷子:是人都有缺點,聰明人教你這麼玩》轉發給他看。跟他說:你可以想一個辦法彌補你這個短處。他看過了說:道理懂了,但是還是不知道具體怎麼做。

這個老兄面臨的問題很多人都有,就是:道理好懂,真做起來不知道怎麼具體化。思想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解剖力,但越深刻也就越簡潔,而不夠具體。這往往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不能理論聯繫實際,懂了懂了就是用不上。很多人反過來認為是不是自己笨,不夠聰慧。不可否認有人得上天寵幸,天賦異稟,較常人更善於理論聯繫實際。但這樣的天才還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夠天賦怎麼辦?要增加自己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還是有辦法的,就是要用笨法子彌補,這也是《鬼谷子:是人都有缺點,聰明人教你這麼玩》這篇所說的道理:你有缺陷,得想辦法彌補。人類之所以超越其他動物站在食物鏈的動物,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懂得運用工具,工具不僅是指實物的工具,也包括方法的工具。

現在都講大數據,所謂大數據就是巨量資料,資料就是一個個的案例。通過對海量資料的分析,歸納出有價值的信息。人工智慧阿爾法狗成為第一個下圍棋擊敗人類的智能機械人,阿爾法狗用了「深度學習」的訓練方法,而這種學習方法也是基於海量的數據。實際上人類的大腦運作方式與此相似的,我們的思考必須基於一定的數據,也就是案例、經驗。我們掌握的數據越多,我們的思考就越靈活,應對方法就越多。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目的都是要增加數據儲備,這比簡單說大道理有用得多,因而古時讀書人有遊學之風,所以杜莆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何新先生《論戰略》這樣說:

「好的棋手必熟知棋譜。棋譜就是前人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太陽之下並無新事。熟知棋譜,臨盤就無所謂新局或變局。因此好棋手總能應付裕如。那麼在博弈或對抗中就不會臨陣無措而倉卒應變。臨陣被動地應變之術只是戰術,是被動之策。而戰略設計則有選擇空間,有發展空間,有預留空間,所以是主動之道。」

如果大家發現自己靈活性不夠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增加自己的數據儲備,不要封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多增長見聞,可以學習歷史,熟知他人的案例做法,從別人的身上學習,知道得越多,你面對事情的時候就越得心應手。回到開頭「性格內向,不會合女生打交道怎麼彌補」的問題。這裡講一個案例,有一個男生,從小就內向害羞,不懂得社交,不善於表達,直到大學畢業也沒有交過女朋友。後來他在回憶他的青春時代的時候,他說道:「太遺憾了!不過我遺憾的不是當年沒有好好學習,我遺憾的是,作為一個柯爾蒙旺盛的饑渴男孩子,沒有能和女孩子們亂 搞。」 不過正因為害羞,他喜歡上魔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可以用魔術做社交面具,自己則躲在魔術的後面,用魔術和人們互動。這一發現為他打開了社交大門,他在總結經驗中發現,故事、看手相等方法具有同樣的效果,對初期不善交際的人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比如發現氣氛尷尬的時候,他馬上丟出一個魔術或者故事。而隨著交際經驗的增加和豐富,社交能力越來越嫻熟,則魔術這個工具就可以拋掉了。這個男生通過魔術的切入,後來成長為知名的社交達人。不知道這個故事對你有沒有啟發呢?你找到適合你的社交工具了嗎?

相關焦點

  • 內向者劣勢:內向性格是如何削弱社交能力的?
    很多心理學「專家「安慰內向者——內向是一種性格,性格不分好壞,只是某一種屬性,如果接納內向的自我,內向者也能獲取良好的社會功能,並且感到幸福。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並沒有說出內向者真正的煩惱本質。實際上,健康的人格在「出廠設置「時充滿生命能量,他們活躍,積極,自信,外向,善於適應,融入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功能,這種人格特質下的個性大多是外向型。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徵 2.內向者的困境 ——不懂說「不」、常被誤解、不懂經營關係、沒有存在感。 3.如何突破這些困境?
  • 性格內向不會社交的人,怎麼樣才能有好人緣?教你四個社交技巧
    對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懂任何社交技巧,也不願意主動表達,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很少會與同事交流,只是偶爾需要交接工作的時候才會與同事溝通,平時即使工作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去請教別人,只是一個人埋頭想辦法。
  • 寫給內向性格的11個社交技巧
    前幾天的溝通技巧發完之後,收到好幾個性格比較內向的讀者留言,詢問有沒有單獨寫給內向性格的溝通建議,上以前分享過好幾篇文章,內向性格的人士在溝通和社交也有不少優勢,如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士通常是非常好的傾聽者,能夠注意到細節並記住重要的事實。
  • 社交恐懼症只有內向的人才會得嗎?
    並不只有內向的人才會得社交恐懼症,很多人把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混為一談。其實內向只是一種性格,雖然在社交方面可能缺乏優勢,但不會因此出現心慌、焦慮等過度反應。  2.素質因素:患病前性格多為膽小、羞澀、被動、依賴、高度內向,容易引起焦慮、恐懼,並有強迫傾向。如果自幼受到母親過多的保護,成人之後,也容易產生恐懼症。  3.生理因素:有人發現恐懼症患者的神經系統的驚醒水平增高,這種人很敏感、警覺,處於過度覺醒狀態。
  • 心理學:切記不要去撩一個性格內向的男生
    很多時候女生主動去去追求男生的話,男同胞們很多時候都不會拒絕,反而會感到高興。畢竟女生能夠拉下臉去追求你,說明她對你確實非常喜愛。不過這個情況並不是適用於每一個人,還要考慮到男性的性格特徵,盲目追求只會適得其反。所以說,撩人也要區分開對象。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內向性格區分標準不是話多和話少。內向性格不一定都是社交恐懼,但內向性格的人社交恐懼的概率大些。性格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勢、劣勢、和其價值。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人性格的一種方式。內向性格因為獨處,所以深思、會更謹慎。內向性格的人克服社交恐懼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是內向性格,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自己的社交需求,發展社交優勢。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被誤解的內向:孩子不愛社交不等於不會社交,父母要做好3點引導
    今天,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聊聊,為什麼父母覺得害羞會影響孩子社交;社交困境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社交困境,杜絕成長中的不利傷害。01為什麼父母覺得害羞會影響社交?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介入是必要的,但學校、老師和家長又必須為學生的成長留出必要的空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以及解決矛盾紛爭是人生的必修課,每個孩子都無法迴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絕大多數的一般校園欺凌問題最好由學生來解決,而不是都向老師和家長報告。由此可見,社交裡的人際關係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必修技能。
  •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這一年,她走出內向的世界,成了一名自己口中的「社交達人」。她從這種改變中獲得了很多能量,對內向和外向有了新的認識。本書作者為華裔作家傑茜卡·潘,出生於美國,在澳大利亞留過學,在中國北京、法國巴黎生活過,最後選擇定居英國倫敦。本書中她以幽默、生動、風趣的筆調,從自身經歷出發記錄下了自己尤為特殊的一年——走出內向的一年。也是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在艾森克個性問卷中,就把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三、為性格內向者正名:尊崇自己的天性,性格內向者根本無需社交為了擺脫這一標籤,一些性格內向者就逼迫自己嘗試著參與社交,想改變自己在人群中的印象。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內向者根本不需要社交。
  • 心理學:內傾型性格將會成為主流,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社交
    其實這些看法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是一種外人對內向的人的誤解。心理學領域認為,性格內向的個體是一類喜歡僻靜、樂意獨處並且不喜歡與人交往的人。自然,有了內向的人就勢必會存在性格外向的人。這些人表現出的性格特徵為做事情迅速、交際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出眾等等,基本都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特點。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蘇珊·凱恩曾說過: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錯,安靜也可以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前段時間我辭職了,辭職之後便一個人待在出租房裡,精神的時候碼碼字,找一些資料,看一看書。累的時候睡一會,曬曬太陽,追會劇。餓的時候做個飯,或是點個外賣。有時候,好幾天不會出門,也不跟別人聊天,安安靜靜地待著。
  • 內向的孩子,也能打破社交困境,構建更好的社交力
    孩子3歲之前,偶爾表現出更喜歡單獨玩,可以一個人玩很久的時候, 我並不能認定孩子是屬於內向性格,因為此時,真正意義上的社交還沒有開始。直到3歲以後,一些現象開始逐漸暴露出來,我才終於肯定孩子確確實實是隨了我的內向性格。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他們未來資源會更多
    ——他人眼中的內向者  對於我們而言,社會當中那些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會被外人認為是不愛說話的、沉默的、愛獨處的。甚至是反應慢的、在交往中容易吃虧的。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內向只是一種個體的氣質類型,其情感常常指向內部。  他們只是不太喜歡與人交往,而並不是不會、不善於與人交往。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打通自己的職業成長通道?
    內外向性更多地指「你是否喜歡與他人在一起」,「與他人在一起的時間和頻率如何」,「宜人性」則是「你和別人相處時,能否讓別人喜歡和你相處」。當然,如果內向到快要自我封閉的程度了,還是會影響到社交的,但這時候就不是性格的問題了,這是病,得治!
  • 性格內向的孩子如何社交?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但是即便是小孩子,也會是有一個自己玩得好的小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才是真正的好夥伴,所以沒必要為了讓孩子多社交,就強求孩子一定要和某些人玩得特別好,畢竟興趣愛好不合的人硬湊在一起也不會長久。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 性格內向、自卑,社交恐懼,怎麼辦?
    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內向的人,跟熟人相處一切如常,但一到與陌生人交流的時候或者在人多的場合,他們就會臉紅耳赤,特別害羞靦腆,手足無措,不敢講話,只能看著別人交談甚歡,自己傻呵呵愣在原地,猶如在熱鍋上煎熬。那麼,這種現象該如何解決呢?去年特意參加了一些口才類的興趣課程,學習了怎麼說話,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提三點建議:第一,積極突破自我,尋找機會練膽。能和熟人自如相處,說明本身語言表達能力沒什麼問題,但同陌生人或在人多的場合講話就緊張,其癥結是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懼。。
  • 性格內向不懂社交的人,怎麼拓展自己的人脈?教你4個社交技巧
    有些人喜歡社交,經常和別人交流。有些人不喜歡交際,很少與人交流。事實上,有些人不喜歡,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往。對於許多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他們不懂社交技巧,也不願意主動出擊,很多事情他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許多內向的人並不是討厭交際,他們只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這導致他們常常被誤解,讓人以為他們喜歡獨處,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 別再逼你的孩子去社交了!學會這幾點,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內向問題
    我們在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的孩子太內向了將來會不會受欺負啊在班級裡會不會受排擠」起到反作用那麼本篇文章就來分享一下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自信社交這樣的情況多了,孩子就會變得不擔負責任,因為他擔心自己一不小心把事情弄砸,大人會發火。還有很多家長看不得孩子吃一點小虧,孩子一旦落後於他人,就不斷責備他們。這樣情境下的孩子,總覺得自己會做錯,因而膽子越來越小。在孩子獨立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教給他一些方法幫助他處理矛盾。教育的關鍵,還是要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而不是家長代理,插手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