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2020-12-17 心理蘇庸子

首卷語:

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性格的不同導致了社交方式也變得不同,有的人天生善於交際,社交能力特別出色不管在什麼樣的人面前都能左右逢源,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事,都可以表現得八面玲瓏,往來自如;有的人則不善言談,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總是獨自相處。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在心理學上,對於擁有這樣的性格人,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叫做「迴避型人格障礙」。而迴避社交,並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那到底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呢?

01迴避型人格障礙

「迴避型人格障礙」是指一種社交恐懼症,表現為社交焦慮障礙,對他人進行觀察、研究、評價的社交場所有強烈的害怕感。

有些人害怕當眾演講,有的人害怕與領導講話,有些人害怕與陌生人交流,還有些人見到人不愛說話,甚至怕與人進餐。其實他們並不是沒有人情味,而是害怕自己出說錯話惹人嘲笑,更害怕自己出現錯的為行為冒犯他人陷入尷尬。

在成年之後,由於受到更多事情的影響,害怕與人交談,導致自己過度自卑和敏感。這樣的人很難對他人產生信任,與他人建立親密感。也就是很難有真心的朋友,和自己的圈子。

而環境也是的影響一個人社交能力的主要原因,這些社交恐懼可能源於童年時期父母的訓斥和周圍人的嘲笑,使得自己對自己更加的否認,認為自己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潛移默化的讓自己產生自卑感。

導致在日後的人際交往中,更加退縮,認為不會有人喜歡自己,害怕被嘲笑,害怕被看不起,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這類人喜歡回憶童年時所遭受的不愉快,形成不安的思維模式,從而迴避社交。

而具有「迴避性人格障礙」的人,都很害怕在公共場所出醜,擔心被他人拒絕和不喜歡。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而被嘲笑。

這種感覺就像是自己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突然被公之於眾,像是「裸奔」在大庭觀眾之下的羞恥感和無力感,所以為保證自己的安全感,他們選擇迴避社會交往。來保證自己的相對安全。

在我們的身邊肯定有很多這樣的人,由於性格的障礙導致自己和周圍的朋友圈脫離了關係,所以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些人重拾自信,脫離這種障礙呢?

02解決辦法:

1.首先要對自己進行一個自我評定,正確認識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給自己加油打氣,增強自我的價值感。要知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虛心地接受自己的缺點,學習他人的優點。只有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才能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更加自信。

2.要做積極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能行,我最棒,我是最帥的,我是最有自信的,多給自己一些鼓勵,多創造一些交流的場合,積極地進入到你身邊的圈子。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就要付出堅定的行動。

3.學會變向思維模式,要清楚的明白迴避型人格給自己帶來的利弊,這種性格讓你學會謙虛,做事很謹慎。反而也讓你完全的脫離了你身邊的所有圈子,喪失了一些社會生存的基本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迴避社交並不是所謂的內向性格。內向性格是一種自主尋求內心安靜,對外界有不屑的態度,是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並不是害怕、膽怯而形成的自閉。和自我保護行為。

迴避社交是一種危險的人格,這種人格會讓你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磕磕絆絆。阻礙你的成長,讓你迷失自己,內心充滿無助與恐懼,會一次次錯失展現自己機會,最後導致你與世界的完全脫軌。

生活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上,人必然要有複雜人際交往關係,而維持良好的交際能力是每個人必備技能。人需要有與人接觸,交流,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結束語:

即使你現在身處社交恐懼之中無法走出,也不過過度的焦慮,要正確面對自己的迴避型人格,及時的做出改變,不要因為自己的恐懼而丟失了你原本應該有的無限可能。

作者|姜庸子編輯|姜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用性格內向來做完美解釋。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表現自己。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迴避型人格障礙」。
  • 害怕說話、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內向,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很多年輕人自稱有「社恐」,其實並非達到疾病的程度,而是一種迴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近年來,社交恐懼、社交焦慮、社交障礙、內向型人格等字眼經常活躍在群眾的社交平臺上,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今天的開場白從幾道選擇題開始。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 內向者劣勢:內向性格是如何削弱社交能力的?
    很多心理學「專家「安慰內向者——內向是一種性格,性格不分好壞,只是某一種屬性,如果接納內向的自我,內向者也能獲取良好的社會功能,並且感到幸福。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並沒有說出內向者真正的煩惱本質。實際上,健康的人格在「出廠設置「時充滿生命能量,他們活躍,積極,自信,外向,善於適應,融入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功能,這種人格特質下的個性大多是外向型。
  • 職場中,決定你成功的因素並不是你內向的性格,而是職場社交能力
    內向並不是我們的錯,因為天性如此。職場中性格內向的人多了去,肯定有人能成功。 既然有了成功的案例,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學習和模仿呢? 內向並不是缺點,用好了同樣是優點,只是我們不喜歡用語言去表達而已。
  • 找不到女朋友,並不是因為女人少,而是因為你的性格!
    雖然男女比例確實少,但這卻並不是同一個年齡階段的對比。如果綜合在一起,男女比例並不算少。而且大齡男青年不少,大齡女青年也同樣不少。這麼多人中,難道就沒有你要找的那一個?其實男人找不到女朋友,並非是因為女人少了,而是因為性格上的原因。在當下,最容易單身的男人是情商低以及內向的男人。情商低的男人,通常在事業上也不會有太出眾的表現。
  • 性格內向,不敢發言,基本具有這五點特徵
    我們將人的性格大致分為兩大類:外向、內向。在很多人眼裡外向的人看起來自信、快樂,活潑,而是內向的人往往沉默寡言、不善表達,甚至一些人會認為那些內向的人在社交上存在著障礙。不願意出門外向和內向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外向的人善於社交,而內向的人不善於社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喜歡宅在家裡。他們潛意識裡認為只要宅在家裡,就會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社交,只有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才會覺得開心,有安全感。
  • 消極、守舊、僵硬、冷淡、孤僻、偏執,這些是心理障礙,不是內向
    內向的人一般就是屬於那種,深思熟慮、細心、含蓄、成竹在胸的人,但是如果上升到心理障礙的話,就會表現出來消極、守舊、僵硬、冷淡、孤僻、偏執以及小心翼翼等等這種性格特徵。可以自查一下自己有沒有上述這些特徵,如果包含2條以上,就可以證明屬於某一種性格障礙了,此時不重視的話會造成精神障礙等嚴重的心理問題。
  • 內向型人格
    真真切切的了解自己還是需要費一番功夫的,因為現實中的自己、投射中的自己及期望中的自己一直處於不斷調整的過程中。自從在微博上看了「內向型人格的六大特徵」視頻(建議內向型人格的你觀看,一定有很大的收穫)後,自己條條中獎。驚喜的是,這時候也才發現內向型人格原來同樣值得驕傲,同樣特別。視頻中的觀點與自己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正好對應,世界上並沒有觀點證明哪種性格最好。
  • 內向和外向只是性格特徵不同,內向並沒什麼不好
    雖然世界上有近七十億人,但在我眼裡,人的性格就和指紋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性格。長久以來,人的性格大致劃分為兩種:外向和內向。很多人以為內向是種貶義詞,象徵著孤陋寡言,以為內向就是沉悶無趣的標籤。而外向就代表著風趣幽默,不管任何時間、地點都能與人交好。其實,內向只是一種和外向不同的性格特徵。
  • 性格內向的人,等於嘴笨不會說話?錯了!
    要知道,內向是外向的反面詞,每個人也都能在這兩個性格中來回切換,並不是說這個人性格內向,就改變不了。 坦白講,沒有誰的絕對的外向,也沒有誰是絕對的內向,人的成長是動態的,不是靜止不變的。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是不是有無數的育兒專家告訴過你,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信賴、更富有同理心、專注力更強、富有創造力等等。還舉例了很多古今中外內向性格的名人故事,來說服你「尊重孩子的性格」。你想過自己孩子的那些行為是真的內向嗎?還是迴避型依戀人格?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為了擺脫這一標籤,一些性格內向者就逼迫自己嘗試著參與社交,想改變自己在人群中的印象。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內向者根本不需要社交。不僅完全杜絕和避免了與人接觸、頻繁社交等行為給性格內向者帶來的厭倦和疲憊感,還從本質上讓內向型性格的人更加了解自己,更懂得與社會和外界和諧相處。而與此同時,性格科學家也發現,內向跟外向其實剛好是性格上的兩端,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各有長處——只是彼此有一些不同而已。
  • 解析性格內向與自閉症譜系障礙之間的神秘關係
    也許很多人會說,他感覺上述幾點特質,他不只具備一項,那是因為人的性格本身就是多樣性的,很難去絕對的細分自己到底是屬於哪一種特質,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也認為沒有人是完全的內向或完全的外向。
  • 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內向,感覺生活過得很疲憊,應該怎麼辦?
    我雖然不算內向,但是性格跟你差不多,討厭同流合汙,痛恨爾虞我詐,所以吃了很大的虧。年輕時我在國企,當時眼裡不容沙子,不吃車間的飯,不拿供應商的卡(購物卡)。而且對有些人大發不義之財深惡痛絕,因為主管故障件理賠,堵住了很多的漏洞,理賠率從4%降到了1.4%。斷了人家的財路,也就斷了自己的前途。所以在國企得不到重用,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了。
  • 窺視現代人人格漏洞——迴避型人格障礙,你中招了沒有?
    (5)心裡自卑,在社交場合緘默無語,瞻前顧後。(6)敏感羞澀,害怕在交往時露出窘態。(7)在普通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或危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4項,即可診斷為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痛苦。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言行不當被人譏笑,即使參加集體活動也都是沉默寡言。在處理一般性問題時,他們也表現得瞻前顧後左思右想。在日常生活中,此類人多安分守己,不做冒險的事情,除每日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學習外,很少參加社交活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精力不足。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抑鬱質的人表現特點為:敏感、謹慎、內向、善於思考。此類人行動遲緩,做事情優柔寡斷,不善言辭,逃避社交,多愁善感,情感體驗深刻。但細心且富耐心的他們,常常對事物的理解比較透徹。性格與氣質不同的是,性格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多為後天習得。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迴避型人格,有著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等特徵,是一種人格障礙。"性格內向"和"迴避型人格"雖然都傾向於獨處,但是兩者卻有很大區別,後者比前者情況更為嚴重,已經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 心理學:警惕身邊那些迴避社交的人,他們可能存在一種危險的人格
    這樣的人往往會藉口自己性格內向,不善與他人交往。其實這只是表象,內在的事實是,他們要麼就是懶得將自己展示給外界,要麼就是不會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去。在心理學上,對於這樣的性格,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叫做「迴避型人格障礙」。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內向不是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種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內向」到底指什麼?你以為的內向是害羞,是孤僻,是不積極進取。在心理學中,內向從來就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她開始嘗試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去汲取內向的力量,去撕開所有不好的標籤。最後她談到:我越來越發現,內向還是外向,都不是什麼決定性因素,它既不會決定你成功,也不會決定你失敗,人最終的樣子,是由性格和人格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