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抹黑「性格內向者」

2020-09-07 聆聽愛的冠冕

專論

  11月5日下午,珠海市城東中學附近發生了一起駕駛機動車故意撞人事件。該起事件共造成5人死亡、19人受傷。經警方調查,犯罪人駱某某平時言語不多、性格內向。

  11月4日,浙江麗水縉雲縣初中三年級學生丁某竟然將家訪的老師殘忍殺害。通過審查發現,丁某從小父母離異,性格內向。

  10月1日凌晨,四川省瀘縣退休工人陳紀慶向妻子連砍10刀導致其妻當場死亡。據了解陳紀慶是一個性格內向,猜疑心特別重的人。

  7月1日,北京青年楊佳持刀闖進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砍死砍傷10名警察。經初步查明,楊佳父母離異,性格內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媒體在報導某些惡性事件時,對當事人的性格傾向特別有興趣,尤其是發現當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時,對此一定會大加渲染。我今天想指出的是,這種做法如果不改變,將很快會傷害到「性格內向」人群,使他們刻板印象化。

  諾貝爾獎得主卡尼曼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大家猜測每年是死於自殺的人多還是他殺的人多?絕大部分人回答說是死於他殺的人多。實際情況是,每年自殺的人遠遠多於他殺的(中國的情況更是如此),那麼,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他殺的人更多呢?原因是就是媒體報導他殺事件要遠遠多於自殺事件。

  

媒體的這種效應被稱為媒體的放大效應,而根據我的觀察,這种放大效應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性格內向者」。何以為證呢?

  許多讀者可能知道,最近還發生了一起兇殺案——中國政法大學四年級學生付成勵在課堂上殺害了正準備上課的教授程春明。事情發生之後,學校當局稱付成勵「性格內向」,可是前去採訪的記者卻發現同學們對付成勵的評價是「陽光男孩」,熱情、正直、向上、活潑、透明、幽默,完全沒有「性格內向」的影子。

  那麼,法大為什麼要急於給付成勵貼上「性格內向」的標籤呢?一種可能就是我擔心那種可能,法大認為社會上已經形成了「性格內向者是孤獨的、偏執的、危險的」的印象,因此只要大家知道付成勵是「性格內向」的,人們就不會去尋找行兇殺人個人之外的動機了。

  一個人最終走向殺人的犯罪道路,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社會的、家庭的、或個人的,可能是遺傳的、或後天習得的,可能是偶然的、或必然的,也可能是蓄謀已久的、或一時衝動的,如果我們簡單地將它歸結為「性格內向」,就可能忽視其他原因的追究。或者更有甚者,把「性格內向」當作一個擋箭牌、替罪羊。

  行文至此,我突然意識到,這個社會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內向性格是不好的性格、外向性格才是好的性格」的共識。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中國社會傳統上一直推崇內向性格,內斂、沉穩、不喜形於色、老實、本分。只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後,受外來的西方文化的影響,外向性格才開始變得受歡迎起來。

  事實是,如果你打開任何一本性格心理學的書,都會告訴你人的氣質、性格沒有好環之分,任何一個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同樣有不好的一面。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並不可怕,學會這5點,讓你的缺點變優點
    比如說,「內向就是不好」、「內向就是不如外向」、「內向的人很難獲得成功」。內向就真的不如外向,難以獲得成功嗎?不見得。中國姓馬的兩個首富就是一個內向一個外向。馬化騰為人低調內斂,沉默寡言。馬雲個性張揚,善於交際。 內向之所以會被「抹黑」,確實是有很多「缺點」。但學會下面這五點,缺點也能變優點劣勢也能化成優勢。
  • 關於性格內向者的6大誤解
    並不是這樣,內向者不說話只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什麼好說,他們討厭閒談扯淡,如果你讓一個內向者講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可能連著幾天幾夜都講不完。   Myth #2 – Introverts are shy。
  • 安靜:內向性格者的競爭力,你不必執著於必須成為外向者
    內向性格二、內向性格的特恆內向者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應比外向者更強烈競爭力三、內向性格究竟有哪些競爭力文章開頭指出,在這個時代表現出對內向性格的排斥,很多的內向者認為自己的性格具有缺陷,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自己。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是性格的一種,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接受孩子的不同性格,不要強迫」…… 這些關於性格的說法是不是很耳熟?是不是有無數的育兒專家告訴過你,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信賴、更富有同理心、專注力更強、富有創造力等等。還舉例了很多古今中外內向性格的名人故事,來說服你「尊重孩子的性格」。
  • 《性格拼圖》:你是否被貼上了「內向者」的標籤?
    性格分內向和外向,今天我要說的是內向。曾幾何,我也是個內向的小孩,不愛說話、面對周遭的環境敏感又自卑,小心翼翼,還動不動就喜歡哭,是大人眼中的小傻子,總是會聽到他們說「那個小孩好內向呀」。讀小學時也總會受欺負,被潑過墨水,被畫過烏龜,那段時光雖間隔幾十年現在還歷歷在目,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種境遇。
  • 內向的人都很害羞? 關於性格內向者的15個誤會你造嗎?
    內向的人都很害羞? 關於性格內向者的15個誤會你造嗎?時間:2016-07-31 15:49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向的人都很害羞? 關於性格內向者的15個誤會你造嗎? 我們對內向的人有諸多誤會。
  • 性格內向的人怎麼改變性格?職業性格情商測試題,性格測試小程序,內向性格測試題目,性格分析測試題,超準!
    經常有人在後臺問小遇,性格內向學什麼專業,性格內向的人怎樣改變性格,性格內向是什麼意思,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等等。
  • 研究:性格內向者「假裝」外向會更快樂
    性格的內向與外向本無對錯,但在流行文化中,與性格外向有關的形容詞常常更具表揚意味。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性格特徵與人們的幸福感也有關係。最新研究表明,性格內向的人如果「假裝」外向,會感覺更加快樂。If you are an introvert, force yourself to be an extravert.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內向者喜歡對較少的事情作更深的了解,而外向者則喜歡了解更多的事物,卻不那麼在意深度問題。比如,當別人說到椅子,外向者想到的可能是板凳,沙發,桌子,房子……而內向者想到的可能是椅子由哪幾部分組成,材質是什麼。 內向性格的人精力容易集中,事業和生活面偏向於「深」, 而外向性格的人卻偏重於「博」。比如,在一個派對中,外向性格的人總會像在花朵中翩躚的蝴蝶,廣採百花之精銳,不肯為哪一朵花而過多停留。
  •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常煩惱於如何交際內向的人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不向別人誇耀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的優點,而太在乎自己的缺點……長期以來,善於表達和勇於競爭等外向性格者的優勢,仿佛都更為社會所認可。外向者的種種行為、語言、情緒、判斷都更能讓人感受到前進的激情,從而廣受歡迎。
  • 內向性格者如何在職場正面突破?也許你應該了解4P法
    「不好意思遲到了一會兒,我們白羊座性格就是這樣隨意。」在這些人身上,性格好像真的決定了他們的能力和做事的方式。但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完全不同的情況,比如:很多偉大的演講家,比如邱吉爾、林肯,都是內向者。但其實,很多商業領袖都是內向型人格,內向的人在職場上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不同的是,性格內向者和外向者在行為能力形成的路徑上是不相同的。內向者也許傾向於提前準備,反覆獨自打磨。而外向者則可能喜歡邊講邊改,共同討論。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撰稿人戴維利特盛讚推薦的治癒之書。2021年1月,由天喜文化策劃、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癒之書》上市。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最新研究:性格內向者「假裝」外向會更快樂(雙語)
    性格的內向與外向本無對錯,但在流行文化中,與性格外向有關的形容詞常常更具表揚意味。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性格特徵與人們的幸福感也有關係。最新研究表明,性格內向的人如果「假裝」外向,會感覺更加快樂。   If you are an introvert, force yourself to be an extravert.
  • 內向性格VS外向性格大PK——心理學:哪種性格更好?
    性格,是一個人很重要的特質。在性格的各項因子中,內向與外向,是最常被人們談及與討論的項目。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因此,在日常生活與社會交往中,內向性格往往更容易被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榮格認為,內傾並非一種性格缺陷,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情境中,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優勢與劣勢。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各有各的優勢,也會同樣的存在一些適應不良的現象。社交內向者的社交優勢:很多人的腦海裡會有這麼一個刻板印象——內向=社恐。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我也試圖尋求一些方法改變自己的「孤僻」性格,但似乎都沒什麼成效。可以說,「安靜不合群」是橫亙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的「巨石」,伴隨著我的成長。長大後的我,也沒有放棄探尋和改變,但都收效甚微,直到我遇見了一本書——《內向心理學》。
  • 性格內向的人有什麼特點
    從人的生理學來講,性格的內向和外向都是人所具有的一種性格特點,並無好壞之分,內向性格也不是什麼弱點。有研究得出不同結論:世界上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五十七的人都是內向者。有天賦的人當中,內向者居多。心理學家認為,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性格內向的人主要從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取能量~讀書、思考、創作,大量的外部刺激缺讓內向者難以應付。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內向者更傾向於言語的深度而不是廣度。內向者抗幹擾力強,更容易保持耐心和專注;做事謹慎,更容易感知和評估風險,也更值得信賴,但是也要注意建立起自信心。
  • 《內向心理學》——讓內向者發揮更大影響力
    自2003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她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這本《內向心理學》正是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提供了許多能有效發揮他們優勢的建議。當然,這本書並非只是為全球半數內向者所寫,同時也是為了內向者的同事、伴侶、父母及領導所寫,讓他們明白該如何與內向者相處,為何他總是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為何他需要更多時間考慮,不喜歡暢所欲言,有強烈的獨處需求等。
  •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對外向者的獎勵
    首先從現實角度講,大家普遍認為內向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活得更艱難,更辛苦——對於這種感受,作為一個資深內向者,我舉雙手雙腳贊成,真是替我說出了心裡話。正因為如此艱難,所以內向的人急迫的想找到一條改變的路——應該如何把內向的個性徹底剷除,站到外向者的隊伍裡去?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為什麼父母親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內向型性格呢? 一來是因為人們都認為內向的人是不合群的邊緣人,沒有朋友;另一方面人們認為內向的人未來可能會被社會厭惡、唾棄甚至淘汰,更別說有出息。其實,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