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出現過皮膚瘙癢的症狀,特別是春季氣候過於乾燥,皮膚很容易缺水,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就會感覺瘙癢難耐,不過在抓撓或清洗後,這種瘙癢感就會緩解。除了外界刺激以外,皮膚疾病也是導致瘙癢的一大原因,比如溼疹、毛囊炎等都是常見問題。
由於皮膚瘙癢十分常見,所以大家對其也不是過於重視。但是,如若近期在沒有皮膚病、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仍然感覺皮膚異常瘙癢,無論是抓癢、清洗都沒有緩解,那就可能是疾病到來的信號,特別是以下幾類疾病需要提高警惕!
1、糖尿病
糖尿病是當今高發的代謝類疾病之一,臨床上分為1型和2型兩個種類,其中以2型糖尿病尤為高發,佔據了全部患者的90%以上;
有10%~4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這是因為患者血液中血糖含量超標,刺激皮膚末梢神經,從而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引發的;
除此外,高血糖還會導致血液中晶體滲透壓增加,組織中的部分水分向著血液轉移,長期如此就會導致慢性脫水出現,從而引發皮膚乾燥、汗液減少等症狀,這也會刺激皮膚瘙癢;
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糖尿病,還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導致腎功能不全,腎臟排出尿素的能力因此下降,尿素在體內大量積蓄,隨著汗腺排出刺激皮膚,也會造成瘙癢症狀發生。
2、肝膽疾病
肝臟是負責分泌膽汁的器官,而膽囊則是負責濃縮和排出膽汁的器官,正所謂是「肝膽相照」!無論是哪一個器官出現問題,都會對膽汁的分泌和排出造成影響,膽汁無法流入腸道內消化食物,大量膽紅素就會流入血液中,從而導致「黃疸」症狀發生。與此同時,膽汁酸鹽也會在皮下積蓄刺激末梢神經,患者也因此產生異樣的瘙癢感。
3、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包括了多個種類,比如甲亢、甲減等就是高發疾病,且以女性患者尤為多見。在出現甲減之後,受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的影響,機體代謝也會因此放緩,患者往往會有皮膚乾燥症狀、瘙癢等症狀出現,特別是在氣候乾燥的冬春季節,瘙癢症狀尤為明顯;
甲亢也是導致瘙癢的一大原因,因為甲亢會引發皮膚代謝失調,患者會有出汗多症狀,皮膚受汗液的影響極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引發異常瘙癢。而且,少數患者還會出現犯發性瘙癢或頑固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狀也會因此加重。
4、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和瘙癢之間看似沒有關聯,但臨床上的確有很多癌症患者出現了瘙癢症狀,特別是淋巴癌、大腸癌、胰腺癌等人群更易出現。臨床認為,這種情況發生和腫瘤細胞產生的組織胺、蛋白內分解酶等物質刺激皮膚末梢神經有關。
以上幾種疾病,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不過這類疾病往往還會伴隨其他症狀出現,比如肝膽疾病引發的皮膚發黃、糖尿病導致的口渴消瘦、甲狀腺疾病引發的脖子粗大等等。所以,皮膚瘙癢也未必是疾病信號,需要結合其他症狀來進行判斷,有時出現的皮膚瘙癢很可能是你該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