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images供圖)
●夏末秋初,臨床有不少肛周瘙癢患者來「報到」
●過分講究衛生或衛生情況非常不良、屁股經常處於溫暖潮溼的環境、飲食不耐受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都有可能誘發肛周瘙癢
●肛周瘙癢治療的前提是明確診斷,在確定肛周瘙癢的特定病因後,可給予適當的治療
防病養生專欄
夏季
雖然早已立秋,但羊城仍然十分酷熱。在高溫燥熱的狀態下,不少市民引發了莫名其妙的難言之隱——屁屁瘙癢不止。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外科黃美近副教授提醒,過分講究衛生或衛生情況非常不良、屁股經常處於溫暖潮溼的環境、飲食不耐受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都有可能誘發肛周瘙癢,導致坐立不安。
文/記者塗端玉 通訊員簡文楊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外科黃美近副教授
夏末秋初
不少肛周瘙癢患者「報到」
今年53歲的陳女士家住天河,一直都很講究衛生,無論冬夏都堅持每天洗澡,去年已經停經,而年輕時也沒得過什麼嚴重的婦科疾病。上周,陳女士突然得了一種「難以啟齒」的怪病:肛門周圍時不時地瘙癢難忍,拿鏡子照,不紅不腫,與正常皮膚無異。白天上班時旁邊坐著同事,想搔抓又覺不雅,所以儘管癢得難受,還是得強忍住。可到了晚上也仍然坐臥不寧,不但越抓越癢,而且還十分擔心抓破了引起感染。
開始她以為得了炎症,就自己口服了一些消炎藥,並用PP粉坐浴,未見好轉後又在肛門周圍擦了一些軟膏,也沒什麼效果,而且瘙癢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一直拖了一個多星期,實在受不了了她才就醫。
黃美近檢查完告訴陳女士,肛周瘙癢只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在夏末秋初時分,臨床已有不少這樣的患者前來「報到」。
年輕患者屁屁瘙癢或與「吃」有關
「引起肛周瘙癢的疾病很多,各種直腸肛門疾患、皮膚病、接觸性皮炎、細菌、黴菌或寄生蟲引起的感染,口服抗生素、糖尿病等都可能引發,而包括過分講究衛生或衛生情況不良、屁股經常處於溫暖潮溼的環境、飲食不耐受和精神心理等因素也有可能成為肛周瘙癢的誘因。」
黃美近表示,以陳女士為例,檢查發現其肛門周圍並沒有皮膚潰爛,除了癢之外沒有灼痛的感覺,在肛查中除發現因搔抓出現的一些局部紅斑外,沒有分泌物,也沒有其他異常情況,可判斷是因溫暖潮溼引起的局部溼疹,這種情況下單用抗生素沒用,可以採用一些收斂劑以起到消腫、止癢和減少滲出的作用,也可外用軟膏塗於患處。「很多時候,簡單的對症治療就已非常有效。」
黃美近強調,肛門周圍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過度清潔容易導致損傷;而最常見的是黏液或少量糞便溢出到肛周皮膚,沒有及時擦洗,由此刺激肛周皮膚引起溼疹,這種情況應停用抗生素,中斷局部用藥,改變飲食習慣;此外,夏季不少年輕患者發生肛門瘙癢都與「吃」有很大關係,建議容易誘發肛門瘙癢的人群最好在此季避免食用魚蝦、辛辣食物、咖啡、可樂等刺激性飲料。
必要時要做寄生蟲學檢查
專家表示,肛周瘙癢治療的前提是明確診斷。因此,患者在發現病情後一定要及時就醫,配合醫生做局部和全身的檢查,看看有無肛周皮膚溼潤、浸漬和表皮剝脫,或者有沒有出現皮膚皰疹、乳頭狀改變等。必要時還要做有關寄生蟲學的檢查,切不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用藥。
「在確定肛周瘙癢的特定病因後,可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是溼疹,應在便後用溼棉球清洗肛周,然後輕輕擦乾,用不含藥物的消毒滑石粉防潮,將一小棉球拆鬆散置於肛緣可保持清爽,病情較重的患者須使用皮質激素油膏;如是真菌引起的肛周瘙癢,則需採取脫落皮膚碎屑在顯微鏡下找真菌孢子,確診後可採取局部應用抗真菌藥物,嚴重者或合併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者可同時靜脈全身用藥。」黃美近特別指出,如果有不潔性交史,就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因為性傳播疾病如尖銳溼疣、愛滋病等也可引起肛周和外陰瘙癢,千萬不能延誤診斷和治療。
肛周瘙癢也可能是癌症標誌
肛周瘙癢不可小覷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近年來發現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些肛管及肛門周圍惡性腫瘤的最初症狀之一就是肛周瘙癢。如果肛門周圍皮膚或斑痕發硬,或形成潰瘍,並伴有瘙癢,甚至有出血、疼痛、分泌物等,應警惕癌症的可能性。
「當然,這些疾病的最終確診要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做肛門指檢和病理活檢,一旦確診,應及早採取手術切除等方法積極治療。」黃美近說。
小貼士:
炎熱乾燥季節應細心呵護屁屁
「在炎熱、乾燥的夏秋季節,每個人都應呵護好自己的屁屁。」黃美近表示,市民可參考以下幾條用於預防和治療肛門瘙癢症:
1.首先要積極治療那些能引起肛門瘙癢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痛風等;其次是要從個人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等入手消除導致肛周分泌物異常增多的因素;
2.防久坐和定期做提肛運動可增強肛門肌肉括約功能;
3.肛門是排糞器官,糞內細菌相當多,排便後肛周常易殘留糞跡,每次便後或每天睡前淋浴時方便者用花灑衝洗乾淨肛門,如邊衝洗邊提肛則效果更好;
4.冷或溫水浴對肛門瘙癢也有止癢防病的作用,堅持服藥加坐浴,能穩定病情,減輕症狀和痛苦;
5.最後要提醒的是,經常搔抓可使皮膚出現苔癬樣改變及皮膚色素沉著,不利於疾病的康復,故切忌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