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鄭慧英)「京津之翼、生態武清」,綠色生態發展已成為天津市武清區的亮麗名片。有著「天津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榮譽之稱的德興忠牧場正是坐落在這片綠色生態文化理念濃厚的大地上。德興忠的兩代牧場主也一直堅守著「生態與規模兼顧發展」之路。
德興忠牧場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牧場主劉憲輝早在1990年就開始養殖奶牛,經過三十年的穩健發展,現在養殖規模已發展到2200頭,日產鮮奶35噸以上,奶牛平均日單產達到35.5公斤,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牧場。
但在牧場發展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幾年前,老劉也曾被一個行業公認的「難題」所困擾。
「老兵」遇到新問題
2016年,德興忠牧場初具規模,牛群已經擴大到1500頭,但是問題隨之而來,由於牧場對於牛糞的消納處理能力有限,如果再擴大牛群規模,就面臨著糞汙無法處理的局面。為此,老劉十分苦惱:「當時自己是想再擴大規模,但是沒有好的辦法消納牛糞,咱不能為了牧場發展給環境帶來汙染呀」。
而且按當時的《排汙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如糞汙不能自行科學消納,經過處理排放也是不小的一筆費用。老劉正在為牧場發展前景感到困惑時,他的合作乳企伊利集團給他帶來了希望。伊利集團奶牛科學研究院技術服務團隊將經過系統研究和全面實踐成功的牛糞發酵臥床技術引入了德興忠牧場,並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和幫扶。在開始階段,老劉先用一棟牛舍作為試點。該項技術使用後既解決了牛糞的消納問題,又提升了奶牛的躺臥舒適度,使奶牛休息的更好、更健康。奶牛躺臥時間增加了,反芻率及反芻時間得到提升,隨之採食量增加,奶牛產奶量也就更高了。
新老接力為牧場煥發新生機
「歲月催人老」,實現德興忠牧場轉型升級的接力棒從老劉的手裡交到了他的兒子劉光耀的手上。2018年,小劉將牧場發酵臥床擴大至5座牛舍全部使用。
在伊利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和技術支持下,小劉持續完善發酵臥床技術應用,並不斷構建牧場的糞汙處理體系。糞汙通過專業化的處理工藝進行固液分離,固體糞渣經發酵後回填臥床循環使用,液體則經過科學處理後製成液體有機肥還田種植農作物。小劉還專門為消納液肥流轉了3000畝種植青貯玉米的土地,並建起了20棟種植無公害蔬菜的農業大棚。青貯玉米則製作成優質飼草料再飼餵奶牛,從而建立了系統的「種養結合一體化」養殖模式。養殖模式的轉變,使牧場實現了進一步的快速發展,養殖規模擴大至2200頭,平均日單產也由2016年的24公斤提升到35.5公斤。
也正是在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規定排汙企業由原繳納排汙費改為依法納稅,但依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不屬於直接向環境排放汙染物,不繳納環境保護稅。德興忠牧場完善的糞汙處理體系,實現了糞汙的合理有效循環利用,既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也為自身節省了一大筆費用。
小劉笑著說:「現在牧場牛糞問題得到了解決,牧場規模也不斷擴大,單產不斷提升,這都得益於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技術服務團隊的幫助,僅這一項發酵臥床技術,就讓我每年節省近50萬元臥床墊料採購費用。」奶牛單產提升了,採購費用下降了,這「一升一降」就為德興忠牧場每年增收近40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據了解,為進一步落實國家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伊利集團一直致力於奶源建設與深耕發展,不斷開展奶牛養殖技術科研攻關,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多年的科研與實踐,伊利集團成功研究出一套適用於國內奶牛養殖業糞汙處理的標準化操作流程,並在奶源基地積極推廣應用,切實解決了牧場糞汙處理難題,並在行業中率先探索實現了「種養結合一體化」的養殖模式,使牧場真正意義上實現可持續發展,走上綠色生態的發展道路。同時,為進一步推動奶牛養殖業向「種養結合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伊利集團還出臺了種植獎勵補貼政策,鼓勵農牧民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通過種植土地消納糞肥,種出的全株玉米製作青貯飼料飼餵奶牛。僅2019年伊利集團在全國發放優質青貯獎勵補貼近4000萬元,帶動了260多萬畝優質青貯玉米的種植。
多年來,伊利集團始終秉承「平衡為主、責任為先」的伊利法則。2017年,伊利集團對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進行全新升級,將「健康中國社會責任(CSR)體系」構築為面向未來的「共享健康可持續發展(CSD)體系」。打造了標準+體系+實踐「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推進模式。對標全球最高標準,通過產業鏈共贏、質量與創新、社會公益、營養與健康四個工作組,不斷推進和實踐。2017年至2019年,伊利集團累計環保總投入就達到了6.4億多元。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建議稿明確「推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仍是未來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作為乳業龍頭企業,伊利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號召,持續整合優質資源、深入落實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20中國奶業20強峰會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未來5年伊利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遊奶業,給予上遊奶業資金支持、技術服務支持、良種奶牛支持、飼草種植支持等多項重點扶持,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合力,強化與上遊農牧業的利益聯結,為中國奶業賦能,促進國民整體健康水平提升。這一舉措也將有力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遊持續走好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
「牧場已經有了擴大規模發展的成熟保障措施,計劃將來要把養殖規模再擴充到3500頭」。而且老劉和小劉對於牧場養殖水平也都非常有信心:「預計明年奶牛日單產就能達到38公斤,不久的將來將突破領先行業的40公斤」。
[責任編輯:姚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