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2020-12-18 吾谷網

圖為五大現代農業園區圖示 周紅秀 制

圖為現代農業園區一角

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遂寧「五大農業園區」,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讓農業強起來 農民富起來 農村美起來

今年4月,遂寧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再獲殊榮,射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安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被命名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加上去年蓬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船山永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目前遂寧市五大農業園區,已有4個園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眼下,大英縣現代農業園區也正在奮力爭奪「省級桂冠「。

2012年以來,遂寧市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步伐,先後建成了以船山永河現代農業園區、安居現代農業園區、射洪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現代農業園區5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標誌,各縣(區)縣級現代農業園區為主體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加速推進園區產業的現代化、新村建設的示範化、配套設施的一體化、配套服務的便捷化。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五大農業園區建設3年多來,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各個園區湧現出了怎樣的發展新氣象?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並曬出遂寧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成就。

遂寧如何走出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新路,實現省委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小康」的發展要求?進入「十二五」,一個緊迫而又現實的問題,擺在遂寧決策層面前。

審視市情,遂寧市決策層深刻意識到,在工業、城鎮化快速發展下,農業依然是遂寧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腿。遂寧要實現全面小康,關鍵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而發展現代農業園區順應了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趨勢,符合黨的十八大堅持「四化同步」的新要求,也是落實省委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部署的重要舉措。

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重大工作部署,由此,遂寧農業正式邁入「園區時代」。從規劃設計上的「無中生有」,到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有中生優」,再到產業發展的「由弱到強」,現代農業園區的培育壯大成為遂寧「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寫下的濃墨重彩一筆。

針對丘區農業「小、散、弱」的問題,遂寧市創造性地提出「鎮園結合、產村相融、一體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思路,打破鄉村轄區界線,集中連片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3年多來,遂寧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的發展方式,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經營機制,在全市5個縣區重點規劃建設5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每個園區核心區達到5萬畝、輻射帶動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各縣(區)也結合實際,規劃建設相應的縣級現代農業園區,不斷擴大現代農業覆蓋面。

產村相融 依託產業建設美麗新農村

船山區永興鎮永河現代農業園區內,一頂頂果蔬白色薄膜大棚連接成片,甚是扯眼;一片片果林隨公路蜿蜒,微風中泛起一陣綠色漣漪。百綠盛三生農業科技創意示範園裡,臺灣長果桑葚成熟,採摘員正忙著採摘長果桑葚。

如今,在永河現代農業園區內已入駐了多家農業產業化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實行規模經營。永興鎮長五間村村民劉慧瓊家裡6畝多地全部流轉,她和丈夫還到永河現代農業園區內企業做了工人。「租金加上工資,我們兩個人的年收入有六七萬元,是以前的2倍多。」

永河現代農業園管委會主任鞠海軍介紹,永河現代農業園區已流轉土地2.5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1.8萬畝。園區引進各類農業產業化項目32個,基本建成16個。

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天福紅江現代農業示範園的農業創意園內,一棟棟智能化玻璃溫室大棚矗立。溫室內,義大利生菜等國外蔬菜長勢正茂,碧綠青翠。一旁的現代化育苗中心內,澆灌設備就在苗圃旁,工人只須輕輕一點,就會自動噴水均勻澆灌。

近年來,蓬溪縣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65家,天福紅江園區引入龍頭企業業主22家,其中投資上億元4家。通過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全縣建成產業經營基地52萬畝,天福紅江核心示範區形成了「一帶四園」產業發展格局,帶動了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以產業為支撐,各區縣現代農業園區引進了大批農業產業化項目,讓遂寧現代農業內涵不斷豐富。截至目前,全市五大現代農業園區共引進農業產業化項目107個,協議投資191.56億元,培育農民合作社236個、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130多個;建設特色種植基地13.29萬畝。農業園區建設還有效帶動了片區農戶增收。

以產業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新村建設也讓農村美起來。

2015年年初,顧建朝老人一家搬進蓬溪縣天福鎮獅山新村的新房子,新居環境大大改觀,120平方米雙層洋房,周邊還配套有理髮室、醫務室及健身器材等。「這樣的日子,過著舒坦。」顧建朝老人笑著說。

獅山新村位於紅江示範區核心區內,是蓬溪縣重點打造的新農村綜合體之一,新村按照「產村相融」的要求發展產業,發展了食用菌、蔬菜、生豬等主導產業,有效帶動農戶增收。

獅山新村村民、長坪村村支書李遠貴介紹,長坪村有100多人在園區企業四川閩中食品打工,除了在企業打工外,還可以在自家的土地裡進行種養殖。「腰包鼓了,生產積極性也提高了。」

2012年以來,遂寧市先後在五大農業園區啟動農民新村聚居點54個,打造新農村綜合體6處。今年,船山區將布局新村大型聚居點5個,安居區擬規劃建設各類新村聚居點50個,射洪縣將建成新村綜合體1個、新村聚居點5個,蓬溪縣建設幸福美麗新村2個,大英縣將全面建成4個新村聚居點。

「今年,我們將實施包括升級改造桂會路、老玉路在內的共17.7公裡的大環線建設。」鞠海軍介紹,通過大環線建設,不僅能將船山區內的農業產業園區聯成一片,更能實現與大英、蓬溪等鄰近區縣農業園區的串聯。

如何實現五大園區聯線成片、帶動沿線群眾發展致富?2015年,遂寧市編制了現代農業園區一體化大環線綜合規劃,啟動實施大環線建設串聯各縣(區)5個現代農業園區連線成片,統籌推進沿線產業、新村和配套設施建設。

「大環線建設是當前農業現代園區建設的重點推進項目,今年全市擬投資33.52億元打造現代農業園區一體化大環線。」市農辦產業經濟科副科長張啟文介紹,遂寧市大環線建設全長204.4公裡,今年將啟動道路新建和改造道路95.85公裡。大環線建設還包括沿線的產業建設、新村建設及鄉村旅遊建設等內容。

大環線建成後,將輻射帶動沿線及周邊地區24個鄉鎮、224個行政村,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基地39.2萬畝,受益人口42.5萬,帶動25個扶貧村、10206人脫貧致富。

到2020年,全市五大現代農業示範園和各縣(區)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將全面建成,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遂寧市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遂寧市現代農業發展不斷提速,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民富起來,讓農村美起來的美好願景正逐漸成為現實。

努力將園區建成循環農業示範區、智慧農業先行區、品牌農業孵化區和美麗鄉村旅遊區

園區發展「一帶四園」綠色產業園區5萬畝,引進齊全集團、可士可公司、智慧教育集團、綠然集團等龍頭企業22戶,協議總投資達35億元,示範帶動了全縣31個鄉鎮食用菌、核桃、優質糧油、綠色生等產業發展。

2016年計劃完成總投資5億元,建成天福萬象農業博覽園、中國智慧農莊博覽園等重大項目。

在現代農業園區沿線建設幸福美麗新村2個,自然村落保護1個(76戶),實施風貌改造3486戶。

目前,全縣現代農業園蔬菜基地面積達到1.8萬畝,柑橘基地面積1.1萬畝。園區入駐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3家,各類專合組織547個。扶持、培育全產業鏈條龍頭企業,玉冠和溫氏集團2個全鏈條龍頭企業,2015年實現產值近20億元。

全年擬建設柑桔核心基地3500畝、蔬菜基地3000畝。計劃建成新村綜合體1個,新村聚居點5個。

建設城鎮發展綜合示範帶、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帶、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帶

開園以來已完成投資約16億元,初步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1.8萬畝。

目前,園區按照「水果花木、種養循環、鄉村旅遊、優質糧蔬」四大產業分區,共入駐各類現代農業項目32個,實現土地規模流轉2.5萬畝。園區主導產業框架已基本形成。

2016年力爭完成總投資5億元以上。

豐富提升「一心」(國道318及省道304沿線園區產業核心區域),重點拓展「一帶」(元寶村新建園區骨幹路至鶴林村、九峰村沿線)。確保產業核心區域在建產業項目產業形象全面形成;拓展區域海鮮菇項目全面投產;鶴林水鄉水產基地、東籬特色種養基地、雲靈村興欣葡萄基地等項目產業形態進一步完善;可士可果嶺水鄉生態農業示範區項目全面啟動。

儘快完成新一輪新村聚居點的布點規劃並及時組織實施。全段共布局新村聚居點大型5個、中型20個、小型19個。

發展現代觀光休閒農業,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綜合示範園區

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心兩帶四區十基地」的產業布局:「一心」,即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兩帶」,即沿遂安快捷通道產業帶和g318線產業帶;「四區」,即以遂安快捷通道產業帶為基礎的文化娛樂體驗區,以g318線「七彩明珠」為代表的休閒觀光旅遊區,以甜橙、檸檬產業基地為代表的柑橘標準化種植示範區,以食品工業園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區;「十基地」,即全區21個鄉鎮10個現有特色產業基地。

目前,園區已建成柑橘、檸檬、葡萄等三大主導產業基地3萬畝,基本形成「鎮園結合、產村相融」發展格局。

今年,安居區現代農業園區計劃總投資4.375億元。

產業方面,將一體化大環線總體產業布局分為黃金走廊、葡萄溝組團、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區組團、柑橘科技園組團、都市菜園組團5個部分。

新建2個以上高品質都市農業觀光體驗採摘項目和大地景觀項目等。

全年擬規劃建設各類新村聚居點50個。

建設城鄉統籌示範區、新村建設樣板區、農民致富先行區、新村旅遊目的地

近年來,大英縣現代農業園區共洽談農業項目76個,已籤約項目15個,集聚四川豐僑集團、四川隆躍農業、四川永逸集團等龍頭企業和業主24家。

目前,園區已通過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模式種植中藥材15882畝、蔬菜6690畝、特色水果10960畝。建成水產及苗木等基地4910畝,新建糧油基地1640畝。中藥材交易中心已啟動建設。為延伸產業鏈、發展精深加工和觀光旅遊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產業方面,加快建設「一心四谷」,發展高效藥林種植2000畝,甜橙複合種植1500畝,藥花蔬菜種植1500畝。

全面建成4個新村聚居點,改建30戶,風貌改造80戶。(遂寧日報記者 梁界波)

相關焦點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惠民縣走出生態文明建設帶動發展之路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城市榮譽,惠民縣成功獲得這塊含金量十足的「國字號」招牌,無疑是該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次生動注釋,更是對惠民縣多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充分肯定。近年來,惠民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1+1+10」汙染防治攻堅,培育全鏈條綠色產業體系,共建共享綠色美麗家園,走出了一條具有惠民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子。夏日綠樹成蔭、百花爭豔、鳥啼蛙鳴,藍天白雲下,惠民縣千年護城河碧波蕩漾、景色宜人、空氣清新。
  • 新鄉村文明:留住鄉愁的現代之路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如何讓農村在傳承鄉土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文明元素,留住美麗鄉愁,是新鄉村文明的探索之路。遺失的鄉土文明地處大別山區的安徽省嶽西縣毛尖山鄉板舍村,有2200餘人,外出務工人員佔到全村人口近1/3。
  • 生態莊園經濟:現代農業的一種新模式
    孫光堂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空心村」,出現了農民老齡化、農戶兼業化、耕地撂荒等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如何解決「空心村」問題,如何充分利用農村閒置的寶貴資源,成為必須認真研究解答的課題。
  • 極邊騰衝用活顏值+內涵,闖出一條縣域旅遊強縣之路
    生態+旅遊,山鳴谷應相輔相成近年來,騰衝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大框架下,做優做強旅遊品牌、做精做大旅遊景區、做美做特鄉村旅遊、做好做足服務環境,全面繪就騰衝全域旅遊品牌新篇章。騰衝生態環境優越,是發展的基礎。
  • 遂寧卓達生態產業新城啟動
    鹹嘉卓達生態產業新城區位圖  6月26日,遂寧卓達生態產業新城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遂寧,卓達將以年產3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產能新型材料產業園、年產100萬噸竹鋼的竹產業園、近50平方公裡現代富硒反轉基因綠色農業園區等產業板塊,在「成渝之心」打造一座全新的生態產業新城,推動當地40萬農民就地城鎮化。同時開發遂寧得天獨厚的巴蜀山水文化資源,打造中國西南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旅遊度假名城、國際養生養老之都。
  • 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為此,依據國家及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江蘇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結合我    省農業發展特點,面向「十三五」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需求,制定《江蘇省「十三五」生態循環農業規劃》,以加快推進我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和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市政協委員,山東立泰山茶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董慶國農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旅遊業是我國的朝陽產業,「農業+旅遊業」即生態觀光農業,是朝陽產業中的初陽產業
  • 闖出一條符合津市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們赴津市採訪的這天,2020年中國常德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會的熱度還在持續。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實施三年來,津市生物醫藥、裝備製造、健康食品、精細化工「三主一特」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來勢迅猛,津市作為重要的分會場,本身就是一種認可。「三年來,我們一心一意謀項目、抓招商,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創新創造,津市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
  • 哇,遂寧! —— 遂寧新聞網
    遂寧人均耕地僅1畝多,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裡達716人,是四川平均人口密度的3.5倍,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4.2倍。來源於@地圖慧人口與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瓶頸制約尤為突出走綠色創新發展之路成為遂寧的必然選擇
  • 中共遂寧市委關於制定遂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良好的生態優勢。10餘年的綠色堅守,探索出一條生態、循環、低碳、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形成了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清新的宜居宜業環境。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線,加快構建綠色發展的空間體系、產業體系、城鄉體系、生態體系、文化體系和制度體系,必將有利於遂寧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在競相跨越的大格局中凸顯遂寧質量和綠色效益。
  • 哇,遂寧!
    遂寧人均耕地僅1畝多,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裡達716人,是四川平均人口密度的3.5倍,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4.2倍。來源於@地圖慧人口與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瓶頸制約尤為突出走綠色創新發展之路成為遂寧的必然選擇
  • 萬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4月15、16日,萬州區委書記莫恭明到長灘鎮、太安鎮、白羊鎮、太龍鎮、甘寧鎮、龍沙鎮、郭村鎮、武陵鎮、瀼渡鎮、黃柏鄉調研,他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萬州全面落地落實
  • 遂寧:做好「農業多貢獻」這篇大文章
    讓農業多做貢獻,對於農業大市遂寧而言,糧食擴面增產與生豬產能恢復提升正在大步向前。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糧豬安天下」作為頭等大事,圍繞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糧油、畜禽等特色產業,全力完成「農業多貢獻」任務,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 峨邊:小涼山區唱響現代農業生態之歌
    峨邊縣委書記譚焰向客人介紹生態農產品走「農村包圍城市」之路,把小涼山深處的特色生態農產品,直銷大城市……這不僅是峨邊人走出大山的嘗試,更是一份峨邊人發展山區現代農業的底氣和膽識。面對困境,峨邊現代農業該如何突圍?唯有突破理念,方能在困境中求生存。2016年換屆,新一屆峨邊縣委縣政府努力剝開農業劣勢,深度挖掘綠色生態優勢,扭住農業供給側改革主線,樹立了堅持「生態有機立本、三區三帶布局、農旅深度融合、利益兩頭聯結、公用品牌支撐」的五大新理念,開啟了峨邊山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
  •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的決定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實現中央對雲南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譜寫好中國夢雲南篇章,結合雲南實際,作出如下決定。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統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 (一)深刻認識、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
  • 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指出,錦繡中華大地,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孕育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造就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現在,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中國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嚮往之的奮鬥目標。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將不斷展現在世人面前。
  • 文明讓遂寧更美好相關新聞
    來源:遂寧日報-遂寧新聞網文明讓遂寧更美好——遂寧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掠影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國家園林城市建設讓遂寧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宜居。劉昌松/攝全國文明城市,對遂寧而言是榮譽,是標籤,更是一種鞭策。自2017年11月17日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這項殊榮起,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就變成了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 繁峙縣安家山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衛東:發展現代農業...
    近年來,我們積極響應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大發展」戰略目標,全面推進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和統籌發展,以經濟建設為目標,充分利用繁峙的荒山荒坡,在安家山村進行全面土地整理,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生態莊園工程,打造工業反哺農業的示範工程,用實際行動踐行「六大發展」。
  • 天全縣召開農業農村十四五暨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座談會
    10月13日,天全縣召開農業農村十四五暨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座談會。省農業農村廳原常務副廳長、省統籌城鄉研究會特邀副會長、鄉村振興委主任傅志康率省統籌城鄉研究會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縣委書記餘力出席會議並講話。
  • 現代快報「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 讓業界聚焦生態農業與食品...
    2015年中央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等5個方面提供指導意見。文件還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昨日,在現代快報牽頭舉辦的「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上,「時代楷模」趙亞夫介紹了有機農業的探索發展經驗,而數十位參與研討的農莊經營人,描述了生態農業欣欣向榮的發展之路。  「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應該是既讓消費者吃上有機放心的食品,又能讓農民獲得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