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至2015年,中央1號文件連續十二次聚焦「三農」。2015年中央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等5個方面提供指導意見。文件還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昨日,在現代快報牽頭舉辦的「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上,「時代楷模」趙亞夫介紹了有機農業的探索發展經驗,而數十位參與研討的農莊經營人,描述了生態農業欣欣向榮的發展之路。
「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應該是既讓消費者吃上有機放心的食品,又能讓農民獲得經濟效益。」在研討會上,現代快報社總編輯趙磊表示,現代人最怕吃不安全,讓田地種出最安全、最綠色、最有機的農產品,滿足城市人的需求,同時也提升農民收入,將有機安全食品融入現代快報電商平臺和年貨大集項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動力。」
趙亞夫:實踐有機農業 留住鄉愁
74歲的趙亞夫眼下大部分時間依然忙碌在句容的田間地頭,54年來他把所有精力都貢獻給了江蘇農業發展。1986年從日本歸來的趙亞夫帶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農業技術書,如今草莓已走上家家戶戶的餐桌;1989年,趙亞夫帶著巨峰葡萄來到春城,使之擁有4萬多畝葡萄,萬戶農民受益;2001年,趙亞夫帶著有機農業發展規劃來到了戴莊——曾是句容最窮村,如今農民人均淨收入達19500元,比句容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6%。
在2015年3月7日,李克強總理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代楷模」趙亞夫的發言引起了總理濃厚的興趣。李克強總理出了一個題目:「如何種出比金子還貴的農產品。」事實上,對有機農業實踐15年之後,趙亞夫認為,通過實踐生態高效農業,通過農業合作社運作,農戶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在句容已不稀奇,「總理的課題已經有了答案。」
在趙亞夫看來,有機農業就是生物多樣性農業,這是他一直以來構想出的美麗願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將農業發展從以往的產量為中心,轉變為產量、品質、食品安全、環境、農民效益都協調發展的現代科技農業。
趙亞夫帶領農民實踐的有機農業是生態農業的最高形式,杜絕化學農藥、化肥的使用,通過合理可用自然資源——包括生物多樣性資源,儘量不用外部投入,實現自身循環。
在種植「越光」水稻時,趙亞夫使用綠肥和米糠作為有機肥,達到除草目的。推廣立體農業,在桃林套種牧草,林間散養雞、鵝、羊;在有機水稻收穫前,混播紅花草和黑麥草種子,收穫後放牧食草畜禽,既讓農民獲取多元收益,又解決了土壤肥力。
這讓戴莊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示範核心區的4000畝土地,8年來未施農藥化肥,從2011年至今5年監測數據顯示,田間的病蟲害密度始終低於防治密度。南師大生物系對戴莊實際檢測結果顯示,其動物物種約為127個。「土地肥了蟲子多引來鳥,蛇也來了,現在村莊上空常能見到老鷹在盤旋。」趙亞夫說拖拉機在前面翻地,會有百隻鳥兒跟著吃蟲子,這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2010年,戴莊村有機農業示範園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國家有機食品基地。農戶收入從傳統的每畝數百元已經增長至每畝2500元,崗坡地每畝收入在5000元-8000元。年收入超過數十萬的農戶為數不少。
「有機農業的發展需要將消費者與生產者進行對接,現代快報為此搭建了溝通的平臺,能夠給農村和農戶帶來更廣闊的發展。」趙亞夫說。
業內聲音
豐慶種業:「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的當下,農產品的質量問題受到重視。」對於本報即將搭建的市集平臺,江蘇豐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信強給予充分肯定。發展有機農業要具有廣譜性,充分考慮到產品基本安全、滿足社會民眾需求、率先示範農民等方面,關注品種、高產、栽培等行為,生產出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讓消費者吃得健康、放心。
南京秦邦吉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有機有你,同耕同享」。這是秦邦吉品在本次研討會上傳遞出的有機理念。秦邦有機農場是南京首個生物動力農場並獲得歐盟認證。秦邦有機農場為雞的生長創造了優厚的「福利」,除了喝的水、吃的飼料杜絕抗生素、激素等外,農場還專門從韓國引進了「發酵床」,利用有益菌分解雞糞,既解決了雞舍的衛生問題,又能減少病菌的滋生。此外,秦邦農場也把有機知識帶進了小學課堂,讓老師、家長、小朋友感受有機的樂趣。
無錫星諾生態農莊:90後、南大碩士畢業,源於大學時代參加「挑戰杯」的經歷,當同齡人坐在舒適的辦公室的時候,顧若君卻選擇了有機農業推廣這項艱辛的工作。「星諾生態農莊佔地面積600畝,有果樹養殖、魚塘、蔬菜瓜木等區塊,都是用生態的方式去做農業。」顧若君介紹,比如在農場內部通過小循環的方式,種植果樹的同時,還建立小型的養豬場,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形成了一個小生物鏈體系。未來,我們也將不斷地學習,做好有機農業,將星諾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有機農業志願者:作為有機農業志願者,王敏希望有機產品的認證機制加以規範,讓有機產品的傳播、推廣更加規範化。源於有機產品的認知度不高,王敏認為也需要一個權威公眾的平臺,搭建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讓更多的人知道有機,認識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