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目標推進生態振興

2021-02-07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張燦強 

  生態振興是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應有之義,是落實鄉村「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鄉村生態振興要聚焦四大目標,一是農村生態系統健康目標。提高鄉村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恢復力和活力,維持生物多樣性,重點面向農業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以整體、系統保護為原則,降低人為擾動和利用強度。二是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目標。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水、土、草原、森林等重要農業資源,提高資源質量。推廣環境友好型種養品種和模式,採用節水、節地、節能技術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三是農業環境汙染治理目標。以農村土壤汙染、水汙染控制為重點,持續推進農業化學投入品減量和替代,加強重金屬汙染區的種植結構調整和土壤修復,提高農業生產清潔化程度和農業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四是農民居住環境改善目標。以「廁所革命」、農村垃圾和汙水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嚴格防控工業、城鎮汙染向農村轉移。以農村景觀化、景區化建設為抓手,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強化鄉村旅遊的汙染問題防治,提高鄉村的宜居度。為了實現這四大目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

  要踐行生態理念。一要傳承生態文化。弘揚傳統農業中精耕細作、用養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理念,將鄉村生態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加以固化,發揮非正式制度對生態環境破壞行為的約束。二要加強生態宣教。做好農村基層環保法律法規和生態知識宣傳教育工作,讓廣大農民群眾認識農村生態,了解保護生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增強生態保護意識,特別是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樹立生態保護理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要重視生態規劃。健全村莊規劃,提高法定效力,落實鄉村規劃師制度。在鄉村規劃中體現生態導向,系統梳理鄉村生態資源,分析資源的生態敏感性,劃定鄉村的生態保護紅線,構建村域整體生態格局。鄉村規劃要避免城市思維,保留鄉村風貌,村落選址、建設過程中強調自然生態原則,注重鄉土元素植入。堅持原真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發展中保護的原則,保護好農耕文化遺產。堅持少拆多改,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尊重鄉村肌理,形成山水林田湖和諧統一。

  要完善生態制度。一要完善生態法規。研究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監測等立法工作,各地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關於土壤汙染防治、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管理等地方性法規。二要健全市場機制。以流域上下遊生態補償、碳交易、清潔生產機制、汙染者付費等形式,探索鄉村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制度。培育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市場主體,放開市場準入,以整縣或區域為單位,推廣PPP模式開展農村汙水垃圾收集處置,強化以效付費。探索水基金、土基金等模式,通過土地託管,引入信託基金,實現生態保護、汙染控制和農民增收的多重目標。

  要強化生態建設。一要加強生態投入。整合相關資金與項目,建立以國家財政為主體的農業生態補償基金,向重要農業生態功能區、脆弱區和農業面源與農田重金屬汙染區傾斜,支持地方政府依法依規發行地方債券籌集資金,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化水平。二要開展生態創建。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對那些汙染嚴重、生態脆弱、資源環境壓力大的耕地、草原、水面等,該改種的改種,該治理的治理,該退耕的退耕。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對綠色發展的引領作用。

  要發展生態科技。一是要提升傳統生態農業技術。系統總結和深入挖掘那些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育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傳統技術,與現代農藝相結合,融入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人們使用技術的輕簡性。運用生態工程和生態技術,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形成不同主體、不同範圍的種養結合、循環農業體系。二是要加強短缺技術研發。在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農村汙水垃圾處理等領域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搭建技術信息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三是加快制定技術標準和規範。構建適合不同區域的生態農業技術標準體系,健全土壤汙染防治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加快修訂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等。

  要育強生態產業。一要加強生態農產品開發。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農業發展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產品結構調整突出一個「優」字,放眼整個產業供給鏈推進標準化生產、模式化管理與品牌化營銷,在特色農產品、優質安全農產品、功能性食品上發力。二要促進產業融合。加強生態價值轉化,依託鄉村田園風光、良好生態、優美環境發展美麗經濟。當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呈現新舊轉換、提檔升級的趨勢,也是工商資本下鄉的主攻領域,要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資本帶動老鄉,不能「代替老鄉」,更不能「剝奪老鄉」,通過土地、農房、農村基礎設施入股等形式,引導農民深度參與。

[ 責編:王曉秋 ]

相關焦點

  • 承德市聚焦「五大目標」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承德市聚焦「五大目標」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想都不敢想,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窮山溝,變成了現在這麼漂亮的地方2018年以來,承德市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奮鬥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聚焦「五大目標」,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向前推進。聚焦「產業興旺」,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上實現突破。
  • 「新驛鎮」新驛鎮聚焦項目推進鄉村振興提升顯效
    >begin--> 今年以來,新驛鎮強化黨建統領,聚焦產業、人居環境、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擰緊「發條」掀起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熱潮。截止到目前,今年確定的21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已完成14個。一是聚焦基礎設施抓項目。
  • 柞水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柞水縣深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一主兩優」產業,助推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聚焦木耳產業,拓寬發展「路子」。聚焦文旅富民,過出幸福「日子」。把全域旅遊作為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依託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遊名鎮和美麗鄉村,就地解決貧困群眾景區就業2萬人,帶動2500多名貧困群眾從事涉遊服務業;吸納2700戶貧困戶參與旅遊企業入股聯營,人均旅遊收入1.74萬元,走出了一條旅遊脫貧、旅遊富民、旅遊強縣之路。聚焦林下經濟,鼓起農戶「袋子」。
  • 為鄉村生態振興「著色」
    充分證明,鄉村生態振興是科學路徑,是一條行得通的康莊大道。  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關鍵是要聚焦資源要素,堅持開發與保護共抓共融共促。要著力解決鄉村發展「九龍治水」的問題,理論鄉村與鄉鎮黨委政府、縣級部門、社會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關係,該是上級的權限責任就不能壓到鄉村,鄉鎮黨委政府必須大力支持鄉村振興事業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防止企業「偷偷違法」。
  • 聚焦聚力「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日期:[2018年06月21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聚焦聚力「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焦同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鄄城縣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五大振興」,奮力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 鄒城市香城鎮:突出四個聚焦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鄒城市香城鎮:突出四個聚焦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2019年09月26日17:20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趙乾坤 濟寧新聞網訊
  • 江蘇省濱海縣界牌鎮聚焦生態文明開啟鄉村振興新步伐
    今年江蘇省濱海縣界牌鎮緊扣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和定位,聚焦綠色發展、富民安民等重點工作,確保生態文明有新突破,立起綠色惠民新標杆,全力邁開鄉村振興新步伐。   按照「好」標準,整治鄉村餐廚垃圾。走進農家樂、街道餐飲單位,對餐廚廢棄處置進行全面排查。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聚焦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主題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繼電子信息產業、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生命健康產業專題報導後,今日,《惠州日報》繼續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採訪調研活動成果,4~7版聚焦惠州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主題。
  • 我省編制「十四五」規劃 四大方面內容聚焦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十四五」規劃聚焦四大方面的內容,包括「聚焦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聚焦新發展格局」「聚焦福建優勢」「聚焦統籌安全與發展」。其中,聚焦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作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的鮮明主題和重大戰略,我省將「十四五」規劃目標、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與省委十屆十次全會明確的分三步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目標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超越、產業現代化發展超越、經濟內生動力超越、民生社會事業超越、城鄉協調發展超越、對外開放超越、生態文明建設超越、文化軟實力超越、社會治理效能超越,深化閩臺經濟領域融合
  • 郎溪:實施五大振興工程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突出抓好「產業振興工程」推進從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的有效銜接該縣堅持以振興產業為基礎,培育做大貧困村產業扶貧基地,健全鞏固「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機制,做大做強再生稻、黃茶、藍莓、油茶、水產、苗木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
  • 聚焦人居環境提升 傾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龍桑寺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機遇,聚焦鄉村生態振興,創新工作方式,加大資源要素投入,標本兼治、,齊抓共管,著力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寶應各鎮黨委書記系列訪談:聚焦鄉村振興,建設特色集鎮
    特色集鎮建設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現代經濟體系深入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等方面作用顯著,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村產業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如何完成這一目標,各鎮黨委書記在接受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專訪時,暢談了對集鎮建設工作方面的思考和思路。望直港鎮黨委書記苗健國說:望直港鎮將著力在集鎮形象提升上做文章。堅持「鎮當城建」,按照建設精緻東城區的標準,本著內涵提升、集鎮拓展的要求,修編集鎮規劃。
  • 安徽郎溪:實施五大振興工程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突出抓好「產業振興工程」推進從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的有效銜接 該縣堅持以振興產業為基礎,培育做大貧困村產業扶貧基地,健全鞏固「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機制,做大做強再生稻、黃茶、藍莓、油茶、水產、苗木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
  • 打好鄉村生態振興「組合拳」
    鄉村振興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其中生態振興是重要內容。「萬名幹部下基層」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各鄉村振興服務隊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富裕繁榮、和諧發展的美麗家園。做好「造綠添彩」工作。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劉書記,請您結合全會精神談一談,您對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和認識?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核心要義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一脈相承,提供了路徑和方法。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怎麼做?權威解讀來了
    光明網訊(記者 趙清建)1月13日上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布會上表示,三年多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聚焦重點、聚集資源、聚合力量,全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擘畫宏偉目標,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也是兩大歷史性任務的交接棒之年。隨著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實現歷史性轉移,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鄉村振興將成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重要內容。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生態扶貧,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2020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和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現階段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節點。探索生態環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徑新模式,是當前「三農」工作研究的熱點與重點之一。
  • 北流鎮推進全域鄉村振興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跨省通辦近日,北流市北流鎮以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目標,掀起鄉村振興建設熱潮,攻堅奮戰加快推進示範點示範帶建設,通過示範帶動、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紮實推進「三清三拆」工作和鄉村風貌提升,力爭春節前實現鄉村面貌大變樣。
  • 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貴州聚焦建設長珠上遊綠色屏障示範區、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生態脫貧攻堅示範區、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示範區、打造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的五大示範區。貴州系統地推進七個方面34個制度性改革和實施工作,為加快供給側改革,促進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