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也是兩大歷史性任務的交接棒之年。隨著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實現歷史性轉移,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鄉村振興將成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重要內容。近期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不僅擘畫了農業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而且進一步明確了鄉村振興的路線圖,為高起點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頂層設計明目標。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鄉村振興「三步走」的時間表,即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更進一步明確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七點要求,加強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既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也規劃了推進工作的重點路徑,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了遵循、明確了抓手、激發了動力。
政策保障作支撐。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雖同為「三農」工作,但脫貧攻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鄉村振興是解決富有問題,「三農」工作的重心是讓農民變富有。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鄉村振興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我國推進「三農」工作的頂層戰略。2018年中央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2020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等,對鄉村振興各方面進行了部署,有利於穩住農業基本盤,有助於發掘「三農」潛力,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順利推進。
凝聚合力齊攻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濃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場在深度、廣度、難度上都不亞於脫貧攻堅的攻堅戰鬥,剛剛結束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吹響了全面鄉村振興的號角,提出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各級要嚴格執行「一個過渡期、四個政策重點」的要求,選派優秀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以「四不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用「扶上馬,送一程」銜接鄉村振興,確保「工作不留空當,政策不留空白」,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的交匯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牢記使命勇擔重任,為民族復興、鄉村振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