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收官之年。近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2014年,全國共有832個貧困縣,涉及22個省(區、市)。為了讓貧困民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戰勝貧困、造福人民的脫貧攻堅戰在中國大地拉開了序幕。幾年來,貧困人口呈直線下降,貧困縣數量次第減少,特別是「從832到0」的偉大壯舉,標誌著人民生活水平邁上了新的起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必須牢牢守住脫貧攻堅「基本盤」,注入脫貧攻堅「凝固劑」,握好脫貧攻堅「接力棒」,這場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才能歷久彌新。
守住脫貧攻堅「基本盤」。行百裡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固然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喜事,但並不意味著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全面完成。尤其是對於黨員幹部來講,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主力軍」,不能有歇歇腳、松鬆勁的思想,更不能「撂挑子」,當「甩手掌柜」。摘掉貧困帽子只是完成了全面小康的底線任務,後面的路程更長、任務更艱巨,要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對脫貧摘帽過程中抽查、普查和考核發現的問題進行逐一整改、查缺補漏、動態清零,站好脫貧攻堅「最後一班崗」,守好民生「幸福線」。
注入脫貧攻堅「凝固劑」。中流擊水正當其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前,全部貧困縣清零,但是在一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地區,仍有「後遺症」,存在返貧風險。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保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鼓足幹勁再加油,聚焦問題出實招,鞏固成果提質量。幫扶政策要從攻堅戰轉入常態化,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哪裡弱就攻哪裡」的原則,更加注重分類施策、補短板強弱項。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問題,跑完脫貧摘帽「最後一公裡」,防止「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做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握好脫貧攻堅「接力棒」。萬裡徵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啟程。脫貧摘帽之後,並不意味著可以「鳴金收兵」了,幫扶仍要持續跟進,政策仍要持續落實,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建立「再拉一把送一程」的長效機制,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要不洩氣再加股勁,不大意再努把力,繼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堅持力度不減、目標不降、靶心不散、頻道不換,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全脫貧、不返貧,促振興。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來源:紅網邵陽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