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874萬高校畢業生將離開校園,奔向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選擇逃避現實,還是主動迎難而上,確實是一個艱難抉擇。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這既是對高校畢業生為理想追求而紮根邊疆、紮根基層的一種勉勵,也是對青年一代邁好人生之路的諄諄教導。新時代的青年一代,要有廣闊的視野、更大的格局和長遠的規劃。不為暫時的困難所嚇倒,不為一時的得失所牽絆,紮實走好人生的關鍵步,行穩致遠、鑄就人生輝煌。
志不求易者成。做好人生這道選擇題,要明確志向目標。志向是一面旗幟,志向是一座高塔,志向是一盞明燈。有志者事竟成。作為青年學子,面對這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時代,要確立高遠的志向。不滿足於眼前的苟且,把目光投向更長遠的未來。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要勇於擔當,牢牢把握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使命,立下鴻鵠之志,確立個人的理想目標,並與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結合起來。到基層去,到邊疆區,到西部去,把小我與大我結合起來,立志同各族群眾一起奮鬥,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努力成為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的生力軍,這樣才能讓自己少走彎路,才能讓青春更加絢麗多彩。
事不避難者進。做好人生這道選擇題,要做到實幹奮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志向,有幹勁,也有激情,但也容易打退堂鼓。青年人既要學會走平坦大道,也要敢於走「羊腸小道」。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中,廣大青年,包括這屆高校畢業生,經受了磨練、收穫了成長。但還不夠,因為未來的人生道路還將更加艱難,還可能會遇到更多的艱難曲折。無論是眼前的就業壓力,還是面對創業中的失敗與挫折等,都需要我們拿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鬥志與膽識。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各種困難接踵而至,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就業保障、防汛減災等,各種壓力一波接一波,但再苦再難,也要敢於攻堅克難。「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鬥。」關鍵時刻看擔當,關鍵時刻需要青年一代去奮鬥實幹,尤其需要廣大青年到基層工作、磨練,在艱苦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路雖遠,行則至。做好人生這道選擇題,要做到持之以恆。立下志向,砥礪奮鬥,關鍵在堅守。無論是基層一線,還是邊疆地區,或是廣袤的西部地區,與繁華的大城市相比,工作與生活條件自然要艱苦得多,要克服的困難也要多得多。高校畢業生既然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那就要始終不渝地堅守堅持。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而是要學會在艱難困苦中去磨礪自己的意志品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亦如時代楷模黃文秀那樣,紮根基層,投身偉大的脫貧攻堅事業,雖然她的一生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但卻用默默的奉獻與堅守,譜寫出了一曲新時代青春之歌,為廣大青年樹立起了一座光榮的時代豐碑。紮根基層,紮根西部,紮根人民,才能綻放出耀眼的青春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