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臺灣樂壇能與李宗盛同屬教父級別的人物還有誰,那答案必然是羅大佑了。李宗盛也曾表示"跟羅大佑相比會另自己感到恐慌",這足可見其在音樂上的才華和實力。
而這樣一位寫出過很多經典曲目的教父,近來卻一直處於被人們遺忘的狀態,連演唱會上座率都很慘澹,小編覺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純屬個人看法哦)。
第一,他在培養新人、捧紅明星方面不如李宗盛,所以這些熟悉的明星中能讓我們聯想起他的很少。
第二,他的作品多是一些有深度、有寓意的,反映時代又帶點批判。而李宗盛的歌曲多為描寫情感,所以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容易感同身受。
第三,他確實是更擅長創作,相比之下唱功變得沒有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但經典作品終歸是經典,不會被其它因素所影響,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歲月的沉澱。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年屬於羅大佑的經典歌曲吧。
《童年》
1982年為張艾嘉創作的歌曲,收錄在專輯《之乎者也》中,小編最開始聽到這首歌是張信哲和陳紅的對唱版本。這首歌魔力在於,每當聽到它時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就會浮現在眼前。這是人生中一段美好時光,當中的人憧憬未來,已走過的人無限回味。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光陰的故事》
經典校園歌曲之一,2013年一部《中國合伙人》將這首歌再次帶紅,電影中黃曉明、鄧超、佟大為的翻唱帶著我們回味了青春,那些多愁善感的青春。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你的樣子》
電影《阿郎的故事》片尾曲,相信小夥伴們聽到最多的應該是林志炫的版本。但是小編認為羅大佑略帶滄桑的嗓音才更能詮釋這首歌曲,聽到他的演唱一個活靈活現的阿郎形象就會出現在腦海。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
像那夢裡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
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
《戀曲1990》
《阿郎的故事》主題曲,歌曲對於電影劇情的完美貼合這裡就不多說了,有故事的人必然會喜歡有故事的歌,到現在這首歌的傳唱度仍然很高。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東方之珠》
1997年這樣一首歌傳遍兩岸三地,帶我們領略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美,迎接它回到母親懷抱。當時廣為流傳的是天王劉德華的版本,其實這首歌是1991年羅大佑創作並演唱。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每位聽眾也會因為各自經歷的不同,將同一首歌聽出不同的情感。
那麼你呢,再次回味起羅大佑這些歌曲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