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記憶中的歌曲—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

2020-12-11 80後記憶中的歌曲

要問臺灣樂壇能與李宗盛同屬教父級別的人物還有誰,那答案必然是羅大佑了。李宗盛也曾表示"跟羅大佑相比會另自己感到恐慌",這足可見其在音樂上的才華和實力。

而這樣一位寫出過很多經典曲目的教父,近來卻一直處於被人們遺忘的狀態,連演唱會上座率都很慘澹,小編覺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純屬個人看法哦)。

第一,他在培養新人、捧紅明星方面不如李宗盛,所以這些熟悉的明星中能讓我們聯想起他的很少。

第二,他的作品多是一些有深度、有寓意的,反映時代又帶點批判。而李宗盛的歌曲多為描寫情感,所以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容易感同身受。

第三,他確實是更擅長創作,相比之下唱功變得沒有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但經典作品終歸是經典,不會被其它因素所影響,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歲月的沉澱。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年屬於羅大佑的經典歌曲吧。

《童年》

1982年為張艾嘉創作的歌曲,收錄在專輯《之乎者也》中,小編最開始聽到這首歌是張信哲和陳紅的對唱版本。這首歌魔力在於,每當聽到它時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就會浮現在眼前。這是人生中一段美好時光,當中的人憧憬未來,已走過的人無限回味。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光陰的故事》

經典校園歌曲之一,2013年一部《中國合伙人》將這首歌再次帶紅,電影中黃曉明、鄧超、佟大為的翻唱帶著我們回味了青春,那些多愁善感的青春。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你的樣子》

電影《阿郎的故事》片尾曲,相信小夥伴們聽到最多的應該是林志炫的版本。但是小編認為羅大佑略帶滄桑的嗓音才更能詮釋這首歌曲,聽到他的演唱一個活靈活現的阿郎形象就會出現在腦海。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

像那夢裡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

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

《戀曲1990》

《阿郎的故事》主題曲,歌曲對於電影劇情的完美貼合這裡就不多說了,有故事的人必然會喜歡有故事的歌,到現在這首歌的傳唱度仍然很高。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東方之珠》

1997年這樣一首歌傳遍兩岸三地,帶我們領略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美,迎接它回到母親懷抱。當時廣為流傳的是天王劉德華的版本,其實這首歌是1991年羅大佑創作並演唱。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每位聽眾也會因為各自經歷的不同,將同一首歌聽出不同的情感。

那麼你呢,再次回味起羅大佑這些歌曲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相關焦點

  • 《異口同聲》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的歌聲僅憑四道門就想擋住?
    黃伯倫:他寫的不是歌曲而是一個時代,作為我的偶像還為我的第一張唱片站臺。拋開節目,羅大佑演唱他的幾首經典歌曲,對於這個臺灣流行樂壇教父影響了幾代人的歌手,大家對這些歌應該都不陌生。鹿港小鎮《鹿港小鎮》是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
  • 5位華語樂壇「教父」,寶島臺灣就有三位
    在娛樂圈中,配得上」音樂教父「這個稱號的人並不多,因為需要能寫能唱,而且作品還得經久不衰,深深印入人的心裡。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大陸有一位,香港有一位,而在祖國寶島臺灣,卻足足有三位。崔健,1961年8月2日生於北京。
  • 教父羅大佑最討厭的作品,卻是明星雲集的劃時代經典
    作為滾石「大中小」三位教父中的頭牌,他的作品總能與流行音樂從本質上區分開來。李宗盛畢恭畢敬的尊他為大哥,小蟲對他的宏大格局也是自嘆弗如。這位打開時代大門的歌者,賦予華語音樂靈魂的創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來對社會的責任感、深刻的洞察力和終極的人文關懷,都足以支撐起他「豐碑級」的教父頭銜。羅大佑為許多歌手寫下過諸多經典,都成就了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
  • 臺灣流行樂壇十大作曲家排名,李宗盛第三,第一是他,沒有周杰倫
    7、小蟲  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本名陳煥昌,也是一位重量級的作曲家與製作人,在滾石與羅大佑、李宗盛齊名,並稱「大中(宗)小」三大音樂教父。  5、左宏元  左宏元生於1930年,早期臺灣流行樂壇著名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連劉家昌、鄧麗君、蔡幸娟等人都曾是他的學生。
  • 羅大佑:棄醫從藝,唱歌跑調卻成音樂教父,李宗盛尊稱他為大哥
    李宗盛說和他相比會惶恐,他是我的大哥,周杰倫說我想成為和他一樣的「音樂教父」,伍佰說我這輩子都當不了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位華語樂壇的「傳奇教父」———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羅大佑出生於寶島臺灣的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早在出生前父母就為他安排好了從醫的道路,五歲時父親從羅大佑學習鋼琴,意在塑造兒子的良好修養,起初羅大佑對音樂毫無興趣,每天都在父親的逼迫下練琴,可在一次藝術表演後,看到臺下誇讚的目光,他徹底愛上了音樂,尤其喜愛吉他。
  • 羅大佑憑什麼被稱為「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看下這幾首歌你就知道了
    羅大佑這個人相信許多80.90後都認識他,他創作了不少經典的歌曲,還被譽為:「臺灣流行樂教父」的美稱,很多人喜歡羅大佑,是因為羅大佑曾陪伴著他們的青春成長。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知音和朋友;對於上世紀7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青春的代言人和心靈偶像;對於上世紀8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音樂家,更代表一種文化;而對於流行音樂人來說,他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一個希望追尋超越的典範了。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羅大佑的幾首經典歌曲,看看你最喜歡哪首?
  • 「華語樂壇三大音樂教父」是誰?捧紅了大半個娛樂圈明星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為華語樂壇做出巨大貢獻的幕後製作人們!華語樂壇有三大音樂教父,他們分別是羅大佑、李宗盛、小蟲。眾所周知,香港有四大天王,很多人卻不知道,臺灣有四大幕後天王。他們分別是:小蟲、李宗盛、周治平、巫啟賢。
  • 羅大佑:棄醫從樂,成為華語樂壇「教父」,曾沒人敢發布他的專輯
    他的歌曲不僅探討過愛,探討過生命的本質,他在華語樂壇之中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羅大佑出生於1954年,他在5歲開始學習鋼琴,從小就有著非常優秀的音樂天賦,在18歲就在一支學生樂隊之中擔任鍵盤手。在羅大佑上大二的他就為著名詩人餘光的一個詩篇《鄉愁四韻》譜曲,並且創作了同名歌曲,並且非常的令人驚豔。在兩年之後羅大佑為電影創作了同名主題曲《閃亮的日子》,這首歌非常的深沉與舒緩,歌詞雖然淳樸,但富含了感情。
  • 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揭秘羅大佑最充滿諷刺的歌曲
    羅大佑被譽為臺灣樂壇的「教父」,他的流行音樂也是改變了一個時代,許多人都知道他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但是有一首歌曲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那就是鹿港小鎮,那麼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他就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這一趟音樂之路,走得好辛苦1982年,一張與臺灣主流音樂市場格格不入的專輯《之乎者也》震驚了整個樂壇。他在《未來的主人翁》《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等歌曲中所表達的對於現實的思考,再次引發社會輿論的關注。羅大佑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羅大佑被安上「抗議歌手」的標籤,所有媒體都在討論,「羅大佑是洪水猛獸,還是時代良心」。因為作品題材的敏感,羅大佑引起了臺灣當局的關注。
  • 當年離家出走的年輕人,今天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羅大佑
    周杰倫說過一句話: 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李宗盛這麼評價羅大佑: 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羅大佑是誰?可能很多90後。
  • 這個華語殿堂級樂隊中有兩位教父和一位天王,組建一年就分道揚鑣
    華語樂壇成立至今英才輩出,誕生過數不清的天王、天后,更是有著幾代歌神,但提到在華語流行樂壇當中取得過登峰造極的成就的教父卻鳳毛麟角,能堪當這個名號的人屈指可數。雖然現在的樂壇動不動就把某某某尊稱為教父,但被華語流行樂壇公認的教父目前只有羅大佑和李宗盛,這兩位先後共同締造了上個世紀華語流行樂壇的黃金時代。隨著2000年的到來,華語流行樂壇逐漸進入衰退期,羅大佑和李宗盛這兩位音樂教父也日漸淡出歌壇,不再活躍在公眾的視聽世界裡。
  • 音樂教父羅大佑的5首經典歌曲,全部會唱的都是真愛粉
    羅大佑出生於1954年的臺灣省臺北市,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創作歌手、音樂人、作家,當今樂壇堪稱「教父」的人寥寥無幾,而羅大佑正是其中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捧紅了許多歌手,更重要的是,他創作的歌曲幾乎都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5首經典歌曲,歡迎小夥伴們參與評論。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但既然說了李宗盛,又豈能不說羅大佑呢,兩位都是華語流行樂壇重量級的音樂教父,且羅大佑還是李宗盛的「大哥」呢。不得不說,兩位教父的音樂,都非常有女人緣,繼李宗盛的「六個女人」後,我們今天就來回顧羅大佑的十首歌曲,以及與歌曲相關的十位天后級女歌手。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鄧麗君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裡程碑,對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早期開發,起到了啟蒙性作用,影響了中國早期那一代歌手以及歌曲創作,她的歌曲至今經久不衰,所以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影響力足足徵服了幾代華人
  • 4位華語樂壇殿堂級的男歌手,羅大佑墊底,第一當之無愧
    4位華語樂壇殿堂級的男歌手,羅大佑墊底,第一當之無愧   第四名:羅大佑   「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創了很多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他在寫一個大格局。
  • 華語樂壇作曲實力最強的歌手,第一周杰倫,第二花落誰家?
    本期我們直接上溯到70年代和80年代,一直到當今樂壇,而且,男歌手女歌手都參與進來。小編儘量客觀地談論音樂本身,以下這些,有若干是華語流行音樂作曲大師,但大部分是知名度極高的創作型歌手。根據對近幾十年的音樂分析,客觀評價,周杰倫確實能坐上冠軍寶座,但第二位是誰?我不能給出答案,留給各位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給出你的答案。
  • 一個時代音樂詩人:世上有很多歌手,卻只有一個「音樂教父」
    臺灣流行樂壇教父他就是——羅大佑 1954年,羅大佑出生於醫生世家,5歲便開始學習鋼琴,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時光步入80年代,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啟了流行音樂新篇章,這首歌總能觸動你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你勾起對往事的懷念。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多愁善感的青春。恢復高考後大學校園中唱起次數最多的歌!那一抹青春的紅,刻在我們生命的透明中! 不得不說,哪怕再通俗淺顯的話題,他都不放棄思考與批判的權利。
  • 70/80後的回憶殺,如果那個年代有抖音,背景音樂一定是這些歌曲
    曾經的年少輕狂,早已蕩然無存;曾經的花樣年華,早已悄然而逝…曾經的70後和80後,已經開始站在了40歲的尾巴上。  總有那麼幾首歌是70/80後年輕時候愛聽愛跳的神曲。小編相信,每當這些歌曲一響起,他們的記憶會迅速回到20年前,仿佛看到自己和小夥伴們正穿著鮮豔撞色的時髦服裝和高腰牛仔褲在歌舞廳裡釋放自我。
  • 從羅大佑到周杰倫,那一曲不願唱完的童年
    不管你能不能把腦海中的童年描畫出來,但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的童年,你一定知道是什麼模樣。1981年,還在臺灣醫科大念書的羅大佑想創作一首歌曲來紀念學校生活,但當時他的腦海裡想到的全是黑板、粉筆、池塘、稻田、蟬鳴等這些童年印記。就是憑藉著這些印記,羅大佑一氣呵成,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