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羅大佑最討厭的作品,卻是明星雲集的劃時代經典

2020-12-11 好歌獻給你

分享經典音樂,筆耕原創評論喜歡好歌的你,加個關注吧

羅大佑是整個華語樂壇公認的教父,與他一同出身滾石的李宗盛和小蟲,貴為百萬量級的金牌製作人,推出的專輯張張大賣,但在羅大佑面前照樣屈尊仰望。

羅大佑悲天憫人、李宗盛豁達滄桑、小蟲精緻纏綿。作為滾石「大中小」三位教父中的頭牌,他的作品總能與流行音樂從本質上區分開來。李宗盛畢恭畢敬的尊他為大哥,小蟲對他的宏大格局也是自嘆弗如。

這位打開時代大門的歌者,賦予華語音樂靈魂的創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來對社會的責任感、深刻的洞察力和終極的人文關懷,都足以支撐起他「豐碑級」的教父頭銜。

羅大佑為許多歌手寫下過諸多經典,都成就了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童年》編織國人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東方之珠》一言以蔽香港,《愛的箴言》描摹出永恆的旋律,《追夢人》哀思三毛、《滾滾紅塵》寄語張愛玲

張艾嘉《童年》《光陰的故事》潘越雲《野百合也有春天》關正杰 甄妮《東方之珠》鄧麗君《愛的箴言》劉文正《閃亮的日子》蘇芮《酒幹倘賣無》《一樣的月光》甄妮《海上花》梅豔芳《似是故人來》陳淑樺《滾滾紅塵》鳳飛飛《追夢人》

但有一首歌比較特殊,羅大佑曾為它傾注心血,卻也讓他傷透了心,甚至下定決心離開養育他的臺灣,告別歌壇遠走美國。直到臺灣「解嚴」之後,他才回去。

這首歌就是我們人人熟知的《明天會更好》,集結當時臺灣最出色的歌手、規模最宏大的一次群星合唱,也是迄今華語樂壇最有影響力的一首公益歌曲。

1985年,中國收復臺灣40周年。臺灣音樂界的人士想以此為契機,創作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主旨就是「呼應世界和平,紀念臺灣光復」。

這首歌效仿麥可傑克遜為賑濟衣索比亞饑荒,創作的群星聯唱義演歌曲《We Are The World》,因此定下了公益歌曲的基調。

能力強、人緣好、路子廣的張艾嘉,被推舉為這首歌曲的召集人,負責運籌協調從創作、到製作、再到集合各路明星演唱的一條龍事宜。

張艾嘉被黃霑戲稱為臺灣的「眾人教母」。環繞在她身邊的,儘是一班「教父」咖位的人物,楊德昌、侯孝賢、李安與她探討電影,羅大佑和李宗盛為她寫歌,劉若英和李心潔是她的弟子。

張艾嘉手握兩尊金像、兩尊金馬的影后,華語女演員中只有後輩張曼玉能PK得過她;她是《童年》《愛的代價》《光陰的故事》等至尊金曲的首唱者,放在華語樂壇能有一首傍身就足矣笑傲歌壇。

張艾嘉這個召集人也很稱職,她找來羅大佑創作詞曲,因為在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懷的題材上,迄今尚且無人能出其右。她委託李壽全擔任歌曲的製作人,李壽全是那個時代首屈一指的音樂製作人,還發掘了歌手王傑、王力宏等人。

彼時羅大佑已經推出了他振聾發聵的《之乎者也》和《未來的主人翁》,奠定樂壇地位。而他經歷重重坎坷之後,面世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與張艾嘉也有著莫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張艾嘉引導他入了這個圈子。

70年代末,張艾嘉與劉文正搭檔出演電影《閃亮的日子》,羅大佑經人介紹參與音樂創作,兩人結緣於此。之後張艾嘉籤約滾石出唱片,羅大佑拿出6首壓箱底兒的作品支持她,其中就包括《童年》《光陰的故事》。

羅大佑的首張創作專輯《之乎者也》受阻,沒有唱片公司願意代理發行這張不會賣錢的唱片。張艾嘉四處遊說,甚至跑到香港音樂教父黃霑那裡拉來了一筆贊助。最後成功說服滾石唱片代為發行,滾石由此發跡。

等到羅大佑出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時,整張唱片充滿抑鬱蒼涼的情緒中,特地寫了一首送給張艾嘉的《小妹》收錄其中,滿滿的溫情與寵溺。

張艾嘉張羅「呼應世界和平,紀念臺灣光復」獻禮歌曲的時候,找到羅大佑寫歌,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羅大佑自然義不容辭。他費盡心力寫下《明天會更好》,但是交稿之後,幕後團隊一致認為批判風的基調太過灰暗。

在製作人李壽全的主導下,一群人通力協作,改成了現在聽來明朗輕快,朝氣蓬勃的流行版本。參與修改歌詞的有張大春,徐乃勝,李壽全,邱復生,詹宏志,編曲則由陳志遠完成。

羅大佑的原版歌詞早已軼失,無可考據,但根據製作人李壽全回憶,歌詞中的隻言片語,我們還是可以窺見到羅大佑的批判到底有多灰暗。我們現在聽到的歌詞中有一句

「誰能忍心看那昨日的憂愁帶走我們的笑容」

羅大佑作詞的原句中,「昨日的憂愁」竟是「昨日的小丑」,而且類似的字眼比比皆是。對於歌詞被改,羅大佑僅僅表示修改之後的這首歌過於煽情,而少了他所強調的「責任感」,也就沒再追究。

《明天會更好》召集到60多位臺灣當紅歌手共同獻唱,成為華語樂壇的空前創舉。再加上其公益性的定位,優美的曲調旋律,積極向上的歌詞內容,表達了人們祈求和平、期待明天會更好的美好心願,迄今仍是最為經典的群星公益歌曲。

這首歌曲的發行權最後被藍與白唱片公司高價競得,募集到600萬的公益款項全部捐給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香港的發行收益則捐給了兒童合唱團,這些團體都與「明天」息息相關。

最終,這首原本用作公益的歌曲,不可避免的與「政治」扯上了關係,這也是引發教父羅大佑憤懣不滿,繼而遠走他鄉的原因所在。

1985年年底,臺灣大選,國民黨的提出的口號是「要有更好的明天」,《明天會更好》被用作競選主題曲。不明就裡的民眾和朋友開始抨擊羅大佑為政治寫歌,委屈的羅大佑則認為自己「遭到政治利用」,一氣之下與臺灣樂壇斬斷聯繫,飛往美國。

關於《明天會更好》的始末,羅大佑在後來的日子專門發聲,他說道

藝術,應當是一種很單純的意念,不應該同政治牽扯什麼關係。我從來不認為我創作的歌曲是政治歌曲。寫歌,應該是很自然的、人性化的 !我所寫過的歌曲中,我最討厭這首歌!寫歌時,我只想表達一種對明天的嚮往,但結果發現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你還會喜歡嗎?

因為政治因素,《明天會更好》讓羅大佑憤恨不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支經典雋永的作品。「青春不解紅塵,胭脂沾染了灰」,30年後的這個世界,依然孤獨的轉個不停,但我們仍在希冀著明天會更好。

相關焦點

  • 當年離家出走的年輕人,今天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羅大佑
    周杰倫說過一句話: 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李宗盛這麼評價羅大佑: 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羅大佑是誰?可能很多90後。
  • 80後記憶中的歌曲—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
    要問臺灣樂壇能與李宗盛同屬教父級別的人物還有誰,那答案必然是羅大佑了。李宗盛也曾表示"跟羅大佑相比會另自己感到恐慌",這足可見其在音樂上的才華和實力。而這樣一位寫出過很多經典曲目的教父,近來卻一直處於被人們遺忘的狀態,連演唱會上座率都很慘澹,小編覺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純屬個人看法哦)。第一,他在培養新人、捧紅明星方面不如李宗盛,所以這些熟悉的明星中能讓我們聯想起他的很少。
  • 「華語樂壇三大音樂教父」是誰?捧紅了大半個娛樂圈明星
    如果把那些在舞臺上閃閃發亮的明星比作千裡馬,那麼幕後的音樂製作人就是伯樂。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為華語樂壇做出巨大貢獻的幕後製作人們!華語樂壇有三大音樂教父,他們分別是羅大佑、李宗盛、小蟲。眾所周知,香港有四大天王,很多人卻不知道,臺灣有四大幕後天王。
  • 為什麼只有羅大佑被稱為現代「音樂教父」
    現在恐怕有很多00後都不知道羅大佑是誰,也會有很多人說我不喜歡羅大佑,唱歌難聽還清高。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如此推崇他,稱他為「音樂教父」呢?羅大佑能寫兒歌,能寫社會,能寫情歌,能寫歷史,能寫政治,能寫世界,能寫人文,幾乎音樂界大佬都稱他為「音樂教父」,試問又有誰的歌能做到。轉瞬即逝的網紅歌比比皆是,但經典永遠還是經典。
  • 音樂教父羅大佑的5首經典歌曲,全部會唱的都是真愛粉
    羅大佑出生於1954年的臺灣省臺北市,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創作歌手、音樂人、作家,當今樂壇堪稱「教父」的人寥寥無幾,而羅大佑正是其中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捧紅了許多歌手,更重要的是,他創作的歌曲幾乎都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5首經典歌曲,歡迎小夥伴們參與評論。
  • 羅大佑編織浪子回頭的心聲,留住周潤發騎摩託車的經典形象
    他哼了一段旋律問他們知不知道是什麼歌,發現原來是羅大佑的《戀曲1990》,這是那位黑人司機的母親生前最愛的歌。音樂無國界,當他再次聽到這個旋律的時候,就像找到了已經故去的母親,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網絡上流傳的這段視頻,感動了許多人。
  • 羅大佑:棄醫從藝,唱歌跑調卻成音樂教父,李宗盛尊稱他為大哥
    李宗盛說和他相比會惶恐,他是我的大哥,周杰倫說我想成為和他一樣的「音樂教父」,伍佰說我這輩子都當不了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位華語樂壇的「傳奇教父」———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羅大佑出生於寶島臺灣的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早在出生前父母就為他安排好了從醫的道路,五歲時父親從羅大佑學習鋼琴,意在塑造兒子的良好修養,起初羅大佑對音樂毫無興趣,每天都在父親的逼迫下練琴,可在一次藝術表演後,看到臺下誇讚的目光,他徹底愛上了音樂,尤其喜愛吉他。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但既然說了李宗盛,又豈能不說羅大佑呢,兩位都是華語流行樂壇重量級的音樂教父,且羅大佑還是李宗盛的「大哥」呢。不得不說,兩位教父的音樂,都非常有女人緣,繼李宗盛的「六個女人」後,我們今天就來回顧羅大佑的十首歌曲,以及與歌曲相關的十位天后級女歌手。
  • 羅大佑憑什麼被稱為「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看下這幾首歌你就知道了
    羅大佑這個人相信許多80.90後都認識他,他創作了不少經典的歌曲,還被譽為:「臺灣流行樂教父」的美稱,很多人喜歡羅大佑,是因為羅大佑曾陪伴著他們的青春成長。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羅大佑的幾首經典歌曲,看看你最喜歡哪首?《明天會更好》這是一首由臺灣群星演唱的一首歌曲,發布於1985年,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所以羅大佑為了呼籲當年的主題,所以寫下的這首歌曲,這首歌召集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共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
  • 「假如我是羅大佑」臺北小巨蛋場 首發陣容曝光
    25日即將登陸臺北小巨蛋,「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將攜手兩岸三地一線巨星一同登臺向歌迷分享他的音樂歷程。  在結束了2016年北京、上海兩場演唱會後,主辦方娛人製造國際傳媒再度攜手羅大佑將這場華語樂壇史上最彌足珍貴的傳世經典巨製帶到了臺北小巨蛋。
  • 音樂教父羅大佑:總有那麼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人的一生中最難忘的就是童年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裡人們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而說起童年卻不得不談到羅大佑的歌曲童年。這首歌裡唱的正是他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嚮往。那麼今天我們要帶大家傾拼的正是這位主人公,羅大佑。光陰的故事。
  • 「棄醫從藝」的羅大佑,一曲《童年》讓我們了解不一樣的經典音樂
    今天下班回家,我路過一個小店的時候,聽到從店鋪裡傳來了一首《童年》,然後我就順著《童年》的歌詞,嘴裡慢慢的哼唱著這首伴隨我近二十年的經典歌曲了,因為一首歌,了解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被稱為「華語樂壇教父」的羅大佑。
  • 5位華語樂壇「教父」,寶島臺灣就有三位
    在娛樂圈中,配得上」音樂教父「這個稱號的人並不多,因為需要能寫能唱,而且作品還得經久不衰,深深印入人的心裡。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大陸有一位,香港有一位,而在祖國寶島臺灣,卻足足有三位。崔健,1961年8月2日生於北京。
  • 一代音樂教父羅大佑,他的經典,到今天依然能深深打動人心
    周杰倫曾經說: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李宗盛說羅大佑: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羅大佑唱歌咬字其實就比周杰倫好一點點,那嗓音也沒人用天籟,優美之類來形容。但實實在在的,一個時代,音樂教父這樣的標籤,沒有爭議地貼在了他身上。
  • 羅大佑坦言:我心中的偶像是姚敏,我最喜歡的是這首歌曲
    羅大佑坦言:我心中的偶像是姚敏,我最喜歡的歌是《情人的眼淚》只要說起羅大佑,我們就會不由得想到《光陰的故事》。這首由羅大佑作詞作曲、1980年發行的歌曲,30年過去了,至今還是不可或缺的校園民謠,還是許多人去KTV必唱的歌曲。廣東衛視大型原創音樂節目《流淌的歌聲2》第二期將在本周五(7月3日)晚上播出,由羅大佑擔任經典傳唱團團長。第二期節目將以「似水年華」為主題,7月3日晚上大家將看到羅大佑領銜王錚亮、葉蓓、許飛演唱一些耳熟能詳的金曲,諸如《光陰的故事》、《白衣飄飄的年代》、《同桌的你》等等。
  • 《異口同聲》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的歌聲僅憑四道門就想擋住?
    在新一期的《異口同聲》中請到了重量級嘉賓羅大佑先生,當然規則還是和以前一樣,三位模唱者一位主嘉賓。在各自演唱中由現場的人們猜出羅大佑到底有沒有參與其中。可是這一次大家表現的並沒有其他幾期那麼糾結,張宇:羅大佑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場演唱會。
  • 羅大佑:棄醫從樂,成為華語樂壇「教父」,曾沒人敢發布他的專輯
    娛圈鍵盤俠,陪你聊八卦《童年》是90年代大陸最受歡迎的歌,沒有之一,而這首歌讓大家知道且認識了這位優秀的歌手,羅大佑。他可以同時使用臺語,粵語,普通話寫歌,將各地的方言結合,他的音樂甚至影響了兩岸三地,華語樂壇「教父」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羅大佑剛入行正式投入音樂創作的時候形象讓人非常的有記憶點,長頭髮和黑色的墨鏡,讓人一眼難忘。
  • 李宗盛嫩妻,羅大佑嫩妻,黃霑嫩妻,家庭地位差距太懸殊了
    男人都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即便是音樂教父級的人物也不能免俗。李宗盛、羅大佑、黃霑等音樂教父級的人物,都娶了嫩妻,大概是老男人喜歡美貌,而年輕的女人則注重男人的閱歷和財富,各取所需罷了。李宗盛的嫩妻,羅大佑的嫩妻,黃霑的嫩妻,她們在丈夫心中的家庭地位,差距不是一點點!李宗盛小27歲嫩妻遭雪藏,對外宣稱李太太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和香港著名的DJ朱衛茵、歌手林憶蓮曾有過兩段婚姻,留下3個女兒。先前和林憶蓮離婚時,李宗盛曾表態不會再結婚了。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他就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這一趟音樂之路,走得好辛苦1982年,一張與臺灣主流音樂市場格格不入的專輯《之乎者也》震驚了整個樂壇。1990年,羅大佑與滾石唱片合資,在香港成立「音樂工廠」,並拉來林夕一起創業:「以你的才華,別教書了,跟我出來做事吧!」羅大佑與林夕他們以電影為切口,迅速打開市場。《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滾滾紅塵》《天若有情》同名主題曲,《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都是「音樂工廠」時期的經典作品。
  • 羅大佑那首《童年》讓你重溫童年最美好的記憶!經典無法超越!
    說起羅大佑相信八零後的我們並不陌生,他創作了很多很多的優秀作品。早期羅大佑從1972年便開始走上了音樂的道路。那時的他擔任學校樂隊的鍵盤手。1979年羅大佑發布了個人單曲《戀曲1990》使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歌手。同時也使他成為港臺流行音樂中的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