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絲說考研
博士生招生是最高學歷入學的「把關」工作了,在國內外都深受重視。
我國博士生招生自2013年開始在一些重點高校實施改革,目前,改革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國內重點高校基本都採用了「申請-考核」,取消了過去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的選拔方式。
42所2017年確定的一流建設高校都採用了申請制度,基本情況如下:
那麼,博士生入學「申請-考核」是怎麼回事?這樣的博士生選拔方式能夠體現博士生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嗎?
其一,什麼是博士生入學「申請-考核」制度?有哪些具體規定?
所謂博士生招生「申請-考核」,是指院校組織專家組對申請人所提交材料進行篩選,合格人員參院系組織的筆試和面試環節,最終根據申請人總體表現確定錄取名單的招考方式。這種方式將由先筆試,再面試的傳統方法,轉變為學校或者院系先對申請者的申請資料進行篩選審核,再對合格者組織考核的新辦法,免去了參加學校統考的流程。
在報考資格方面規定,申請人需為國內高水平大學或重要科研院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及碩士畢業且申請者本科專業、碩士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或在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前25%。同時,很多學校還規定,對於確有特殊學術專長和突出科研能力,並在本學科領域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發表較高水平學術文章的申請者,可不受上述條件的限制。
在所需材料方面,申請人要提供《攻博申請表》《導師考核和推薦意見表》《攻博期間擬進行的科學研究設想》、專家推薦信、個人陳述、本科和碩士課程成績單、外語等級證書或成績單複印件、碩士學位論文或開題報告、本科和碩士畢業證書與學位證書複印件、本科和碩士學歷認證報告、已發表的學術論文複印件,以及政審表和體檢表。
在外語要求方面,招生高校一般規定申請人大學英語六級新託福或雅思或在國外有至少一年以上全日制學習經歷。在學科考核方面,由各院系負責組織,可以採取筆試、實驗、面試和撰寫科研報告等方式進行,具體考核內容、分數和方式由各院系確定。
其二,「申請-考核」制度對博士生招生工作有哪些推進作用?
在博士生生源質量穩步提升的背景下,近5年通過「申請-考核」制錄取的新生中,其本碩期間分別就讀於「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以及普通高校的人數。
「申請-考核」制正式實施以來,根據教育部調研的情況來看,很多高校效吸引了一大批國內高水平大學優秀學生攻讀博士研究生,碩士就讀於高水平大學的博士新生錄取人數佔總招收新生人數的比例均在6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博士生生源質量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一流高校博士生招生過程中,這一博士生入學申請政策的實施並沒有將普通高校的優秀學生排除在外,新生中來自普通高校的生源佔比仍然接近40%。對那些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學生,如果確有特殊學術專長和突出科研能力,並在本學科領域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發表較高水平學術文章,他們仍然有機會與名校畢業生同臺競爭。因為考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在能力相同的條件下應該享有相同的學習機會 ,他們在參加「申請考核 」招生中應該被平等對待。
因此,在考慮潛在申請者時,政策的制定者充分考慮了現實存在的各種情況,沒有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將申請人的「出身」作為選拔的唯一標準,而是注重實績,從而有效維護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申請-考核」制模式下,招生單位不再統一組織筆試,申請形式由各院系根據學科要求自定,筆試不再作為唯一標準,有的考生可不參加外語和專業課筆試,只須提交個人申請材料,通過學院篩選就可參加面試。
其三,導師在「申請一考核」制中起決定作用,如何保障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起初,在博士生招生早期,招生規模小,導師選拔異常嚴格,公平性問題不突出。
但是,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導師選拔標準降低 ,公平性問題就凸顯出來。筆試評判內容具有客觀性,不易操縱,存在於各種人學考試中,是公認的一種相對公平的考試方式。「申請-考核」制採取多元的考核方式,弱化筆試在錄取中的決定因素甚至去筆試化,導師的主觀意願對考生錄取與否至關重要,一旦招生過程中出現偏差就會引起對「申請-考核」制公平性的質疑。
所以,冷絲這麼下結論:「申請一考核」制對審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敬告|冷絲所有文章首發『百家號』,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同時嚴正聲明『非法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