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一個舉動讓孩子患上大病,這些錯誤的疼娃方式是愛更是害!

2020-10-09 伊伊媽咪育兒

孩子出生,不僅父母疼愛,孩子也更是爺爺奶奶的心頭愛。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裡怕化,捨不得打也捨不得罵,孩子一哭,更是讓爺爺奶奶心疼。

我們不得否認爺爺奶奶是出於疼愛才保護孩子,但遺憾的的是,有些錯誤的疼娃方式是愛更是害!

姨媽家的一個親戚,因為孩子父母忙於工作,所以孩子生下來就由奶奶帶著。奶奶是個內向的人,話不太多。一次孩子在外玩耍時不小心摔傷了胳膊,奶奶很自責,為了防止孩子再受傷,從那以後奶奶就很少再讓孩子出門,幾乎每天都是大門緊閉,把孩子鎖在家裡一個人玩耍。時間一長,近兩歲的孩子變得沉默且目光呆滯,時常一個人發呆。父母回來看望孩子時察覺到異常,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最後診斷為自閉症。在武漢做了近一年的康復治療,雖有所好轉,但快三歲的孩子依然不願意開口說話,花了昂貴的康復費用是其次,最最可憐的是孩子最重要的前三年竟然是如此孤獨的度過。

孩子要適度保護而不是過度。

當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會開始不同的探索,他無聊時會玩玩臍帶,有時會調皮的把自己也繞進去。孩子出生後,他開始對外界好奇,哪怕是自己的手指,也可以研究好幾個月。隨著他逐漸長大,對於外界的好奇愈來愈重,他會渴望並快樂於探索各種不同的人與事物。而在探索和體驗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碰撞或者傷害,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適度的保護孩子而不是過度。不能因為害怕孩子受傷就直接阻斷了孩子探索和體驗外界事物的機會。要知道孩子也是在玩中學,在探索中成長。

說到過度保護時,讓我又不禁想到了另一個故事。在我之前上班的早教中心裡,有個孩子因為上了一節課後出現皮膚過敏而想退課。從她奶奶口中得知,孩子從出生開始,很少到接觸外界,甚至很少出門玩。而且為了防止孩子生病,家裡不僅一塵不染,而且幾乎是做到了極致。無論是孩子接觸到的玩具、衣服、還是房間地面等,每天都會用消毒水消毒,所以導致了她從小就喪失了抵禦外界細菌的能力。養的精細不是壞事,但養育孩子時的過度保護是愛更是害!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成千上萬種細菌,壞細菌不一定就不能接觸,適度的接觸各種細菌還能有利於孩子抵抗力的建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除了過度保護孩子的身體外,也存在過度的保護孩子的心理。

有一次,一個小女孩在中心的大廳裡玩耍,因為跑的太快而撞到了前臺的桌子上,當時她就大哭了起來。孩子奶奶見狀跑過來安撫,奶奶說到:「茜茜別哭,等下我們回家去拿把刀來把這個桌子砍了」,而孩子聽完後也瞬間停止了哭泣。可見這個安撫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已經是「妙招」。說實話,當時我很震驚也很平靜。震驚的是孩子奶奶會這樣安撫孩子,平靜的是,在我們身邊這樣安撫孩子的家長好像也是大有人在。撞到桌子就怪桌子,要知道動的是人,而桌子是不會動的。

從小要讓孩子敢於承擔責任而不是推卸。

我們知道,奶奶口中的「砍掉」桌子是出於對孩子的疼愛和心疼,而且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砍掉。但年紀尚小的孩子哪裡明白是真是假,這樣安撫只能讓孩子逐漸養成遇事就推卸責任的態度。

作為全職媽媽,我深知帶孩子的不易,更何況是讓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年人來幫忙帶孩子,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確實需要從小建立,所以帶孩子的人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辛苦,但還是希望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不要用「舊思想」和「舊觀念」去教孩子,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的同時,家長更要和孩子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愛的適度是「肥料」,能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愛的過度是「毒藥」,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還影響他的一生!

今日話題討論:你還見過哪些錯誤的疼娃方式?歡迎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見解和故事。

我是@伊伊媽咪育兒 ,一個90後全職寶媽,愛學習,更愛分享。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力爭做一個更專業更合格的父母!歡迎關注我並多多點讚評論哦!

相關焦點

  • 爺爺奶奶某些看似疼娃的行為,實際是「害」娃,不糾正早晚後悔
    如果想要給孩子好的生活,父母就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而已經退休,身體尚且硬朗的老人,就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爺爺奶奶帶娃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對孩子太過溺愛,那就會讓孩子形成很多壞習慣。爺爺奶奶某些看似疼娃的行為,實際是「害」娃,父母現在不糾正早晚要後悔。
  • 2歲孩子患上敗血症,醫生說出原因後,奶奶直呼是自己害了娃
    孩子平時挺健康的,突然就生了重病,這看似不合理,其實背後都有原因。除了先天性的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和家長平時的撫養方式離不開關係。2歲孩子被敗血症送進病房,奶奶知道病因後,直呼都是自己的錯前幾天在朋友圈看見水滴籌的消息,一個2歲的孩子患上敗血症,讓整個家庭位置飄零。後來才聽說,孩子原本挺健康的,後來突然開始發燒。
  • 6個月寶寶硬生生被哄成「腦癱兒」,醫生:奶奶好心哄睡卻害了娃
    奶奶有自己哄孩子的辦法,經常搖晃著寶寶入睡,搖晃的力度越大,寶寶入睡就越快。從那以後,袁女士除了給寶寶餵奶以外,其他時間寶寶都有奶奶帶著。因此,袁女士逢人就炫耀自己遇到了一個好婆婆,在帶娃這件事情上讓她省了不少心。
  • 1歲娃摔下床,奶奶的錯誤舉動卻讓娃沒了呼吸,家長們常犯
    即便大部分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謹小慎微,也無法避免可能發生的各種小意外。因而,在孩子受到意外傷害時,父母學會正確的處理方式至關重要。因為你的一個錯誤舉動,很可能會使傷勢加重,到最後好心辦壞事。​1歲娃翻身摔下床,奶奶的錯誤舉動卻讓娃沒了呼吸朋友是市醫院兒科的一名護士,昨天出來吃飯,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 老人帶娃時的這4個習慣,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導讀:老人帶娃時的這4個習慣,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人帶娃時的這4個習慣,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奶奶帶娃長得快,媽媽帶娃發育停滯,醫生:午睡害了孩子
    ,就和丈夫商量著把孩子送到奶奶家,讓老人家幫忙照看孩子總比請保姆安心,夫妻倆一拍即合隔天就送走了孩子。聽完奶奶養孩子的小訣竅,小周天天逼著孩子睡午覺,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健康出現問題了。每天都是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發育也停滯不前,大病小病不斷。送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嘆氣道:這都是午睡行為害了孩子。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害了孩子
    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佑佑在客廳玩,跑來跑去的時候,不小心被椅子絆倒,頭磕在地板上,疼得哇哇大哭。老人這樣的安慰方式,或許讓孩子一時得到了情感上的安慰,能夠儘快停止哭鬧,但長此以往,只會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觀念:當他遇到傷害或者挫折的時候,他首先應該去責怪別人!
  • 奶奶每天做「毒粥」餵孫女,傷了脾胃不說,還害孩子荼毒了思想
    孩子的吃飯問題,一直是家長操心的問題,以前物質條件不好,家長怕孩子吃不飽;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又怕孩子挑食營養攝入不均衡。不少老一輩兒帶娃,都會給娃變著花樣做飯,就為了給孩子補充豐富的營養,在菜式方面下足了功夫。可是老人們因為對食物和營養搭配沒有太多的認知,只顧給孩子最好的飲食,常常會在細節出現問題。
  • 這麼餵飯,看似愛娃,其實是害娃!這幾個錯誤做法,儘快改改
    有了孩子後,每次吃飯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倒不是不知道做什麼飯菜,即使不知道,網絡上查查菜譜就好了,其實最讓家長頭大的是孩子不好好吃飯,吃一口喊五分鐘,一頓飯下來,花費一個小時,爸爸媽媽氣炸了,孩子還哭得稀裡譁啦。
  • 隔代親經常對娃說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親經常對娃說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 「要不都給孩子吃」,農村奶奶帶娃吃酒席,「搶豬蹄」舉動遭白眼
    農村奶奶帶娃吃酒席,「搶豬蹄」舉動遭白眼這天奶奶帶著孫子去吃喜酒,舉動卻遭到大家嫌棄。原來奶奶為了讓孩子多吃點,自己乾脆站著等著上菜。每當一道菜端上來時,都要先問問孫子愛不愛吃。孫子點頭的,奶奶就趕緊張羅著擺在他面前,只有孫子不愛吃的才放在一邊。因為是喜事,大家都是來捧場的,開始也沒多說什麼。
  •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兩人神情如同複印粘貼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二人表情神同步趁著這個時候,護士動作乾淨利落地把針頭扎進了寶寶的胳膊,可是此時奶奶卻先開始「疼」了,咧著嘴,皺著眉,跟孫子哭的表情簡直就是神同步,如同複印粘貼。網友們看了也紛紛稱這位奶奶太可愛,一看就是親奶奶,才能這麼感同身受地愛孫子。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害了孩子
    「孩子要吃,偶爾一次沒事的。」老人家小聲辯解。這樣的場景,想必每個老人帶娃的家庭中,都會時有發生。這幾天和閨蜜們聊天,這樣的煩惱,也困擾著她們。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
  • 孩子當眾哭鬧撒潑,爺爺奶奶縱容,別讓愛成為害
    文/小朵朵說育兒孩子出生後就成為了家裡的主要核心成員,爹媽疼著,姥姥姥爺愛著,爺爺奶奶慣著,家裡的很多事基本上首先考慮到的是孩子,無論是計劃還是消費,都以孩子為主,但是在這樣「泡在蜜罐裡」的孩子究竟會是什麼樣呢?
  • 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平日裡老兩口還是挺講道理的,可一旦到了帶娃問題上,就感覺各種道理莫名說不清。以下列舉了我家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對照看看你家有沒有。關於吃1、前六個月母乳期娃出生還在醫院的時候,因為剛「下奶」,乳汁不多,且寶寶剛開始含乳,經常哭鬧。奶奶急了,趕緊給娃餵水、餵奶粉。
  • 爺爺奶奶是真疼還是假疼孩子,根本瞞不住,「演戲」過火招人煩
    執筆:檸兒我一個朋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就說,身體不好,帶娃力不從心,讓孩子的奶奶帶吧。好不容易,姥姥帶到上幼兒園了,爺爺奶奶又說「姥姥帶了幾年娃辛苦了,以後就交給我們帶吧。」於是,爺爺奶奶隔三差五來看看孩子,還天天「寶貝孫子」地叫。小孩子不懂事,覺得爺爺奶奶寵著自己,凡事百依百順,對自己最親。
  • 奶奶是否真心疼孩子,以下方面一清二楚,藏再深也瞞不住
    奶奶是否真心疼孩子,以下方面一清二楚,藏再深也瞞不住都說「隔代親」,尤其是奶奶更愛寵著孩子。就像有些奶奶帶娃,孩子不聽話,甚至都動手打她臉上了,她們還笑呵呵地說「孩子嘛」。甚至,有些孩子明明身強體壯,明顯就是個小胖墩兒,瘦弱的奶奶還把他背在身上、抱在懷裡不肯撒手,總怕累著孩子。這些,其實都是奶奶疼孩子的表現,只不過有些「疼過頭」了。
  • 孩子一覺醒來變「腦癱」,只因奶奶在枕頭下塞了這個,家長別大意
    每個家庭都把孩子看作這個家的希望,從小就給孩子最好的,可是有的時候家長一些做法可能會害了孩子, 就像下面這位奶奶,一個無意的舉動竟然害了孩子,家長們可千萬別大意!7斤8兩的大胖小子,一家人十分高興,但孩子的出生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所以在寶寶8個月的時候 ,小麗決定再次外出打工,而把8個月的寶寶交給奶奶帶,農村的老屋一般都比較潮溼,蚊蟲鼠蟻更是不少,奶奶雖然盡心照顧小孫子,可是孩子的皮膚嫩,總是會被叮得滿身包,奶奶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2歲孩子患上敗血症,醫生說出原因後,奶奶直呼都是自己的錯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見水滴籌的消息,一個2歲的孩子患上敗血症,讓整個家庭位置飄零。後來才聽說,孩子原本挺健康的,後來突然開始發燒。最近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對於體溫異常都格外敏感,家長也不敢耽擱,立刻就將孩子送往了醫院。結果最後檢驗結果顯示孩子患上了敗血症。
  • 母女倆餐廳吃飯,媽媽的舉動引熱議,網友:低等父母害娃還不自知
    這樣的教育看起來是愛孩子,卻不知無形之中害了孩子,把孩子養廢了。何謂&34;?雖說人本沒有高低之分,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教育方式的差異分出了高低等父母,那麼什麼是&34;呢?過度溺愛或被限制的孩子,從小接受了錯誤的思想教育,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這樣的相處方式才是正確的,會讓孩子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沒有獨立自理的能力。有的家長總是不願意讓孩子去勞動,從小總是讓孩子以學習為重,剝奪孩子勞動和鍛鍊的機會,這會讓孩子逐漸喪失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讓孩子無法正常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