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2020-08-22 辣媽達摩院

文/辣媽達摩院

不得不說,帶娃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項大工程。現在很多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娃的特別多。

我家就是,疫情原因,爸爸不能回家,我在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帶娃。平日裡老兩口還是挺講道理的,可一旦到了帶娃問題上,就感覺各種道理莫名說不清。

以下列舉了我家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對照看看你家有沒有。

關於吃

1、前六個月母乳期

娃出生還在醫院的時候,因為剛「下奶」,乳汁不多,且寶寶剛開始含乳,經常哭鬧。奶奶急了,趕緊給娃餵水、餵奶粉。

後來還是護士看到了,嚴厲批評了奶奶,說再給娃餵奶粉就把奶粉沒收!由此之後,我的母乳餵養之路才算正式開啟。

正解:

1) 媽媽母乳的分泌量與寶寶胃口大小是相適應的。寶寶剛出生胃口小,媽媽乳汁分泌量少是正常現象,不用著急添加奶粉。

2) 一般來說,除非特殊情況,出生6個月內的寶寶母乳餵養,是不需要餵水的,母乳裡的水分足夠滿足寶寶需求。

2、初次添加輔食

寶寶5個多月的時候,我跟爸爸開始計劃給娃添加輔食,買了含鐵米粉。爺爺奶奶看到了說,「買那個做什麼,不知道添加了什麼東西,吃粥就好。我們過去帶娃都是吃粥的」。

發現說不通之後,爸爸說不要理她們,輔食我們自己喂,不讓爺爺奶奶插手。

正解:

1)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最好是含鐵米粉。米粥裡主要是水和澱粉,營養成分遠遠不能滿足寶寶身體發育所需。且最開始要給寶寶餵糊狀輔食,再逐漸向小顆粒食物過渡。

2) 還是儘量跟老人溝通,他們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最好,實在說不通,就自己動手,不讓老人插手。

3、輔食挑剔期

寶寶吃輔食一段時間,當初的興趣大大降低,會開始挑剔。爺爺奶奶堅持說因為寶寶的輔食味道太淡,要加油、加鹽、加醬油。

同樣的說辭,「我們過去娃六個月以後就餵娃吃鹽吃醬油了」……我有種無法解釋的無力感。說不通,嚇得我不得不時刻盯緊寶寶,生怕寶寶吃了不該吃的東西。

正解:

1) 孩子在一歲之前,消化系統、腎臟等發育都不成熟,添加鹽、油、醬油等會加重孩子腎臟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

2) 娃挑剔輔食,可以多變換花樣,用不同味道、色澤、形狀等吸引寶寶。像南瓜、西紅柿等味道我家寶寶就比較喜歡,彩色食物比白粥之類顏色寡淡的食物更得寶寶歡心。

4、口的敏感期

五個月以後,寶寶開始進入口的敏感期,家裡除了電水壺和刀之外,手邊能看到的所有東西,手機、鑰匙、電視遙控器、扇子……他幾乎都抓來吃了。這都是爺爺的功勞。

爺爺抱娃2分鐘,你去看,娃嘴裡絕對有東西,紙巾、牆上掛曆的一角、泡沫、竹葉、礦泉水瓶蓋……

爺爺還喜歡偷偷餵娃吃他的零食,不論什麼隨手就來,比如餅乾、麵包、堅果、他正在吃的飯……讓你防不勝防。

正解:

爺爺的這個毛病,怎麼都不改。我只能儘量自己帶娃,以及不讓爺爺單獨抱娃(這一點上奶奶稍微好一點,有時候讓奶奶監督)。

5、手的敏感期

六七個月的時候寶寶很想自己拿勺子吃飯了,於是給娃買了手指餅,意在鍛鍊娃的手指精細動作發育,並且給爺爺奶奶講了其中原理。

我在的時候,娃雖然動作笨拙,但自己都能把一整塊手指餅吃下去。爺爺奶奶看娃,總是忍不住自己拿餅乾餵到娃嘴裡,說看娃自己吃得太累。

當我給娃套上罩衣,把勺子給娃,讓娃自己練習吃飯時,爺爺奶奶百般阻撓,說娃太小,根本不會吃,等到一歲多自然就會自己吃了。

正解:

1) 關於手指餅,我只能收起來,自己帶娃時給他吃。給爺爺奶奶,一天能把一整包給娃餵完。

2) 關於娃自己吃飯的事,慢慢來,與爺爺奶奶說好待娃10個月了再練習。

關於講話

我認為要注意的幾點

  • 不要衝娃大聲喊,比如娃吃飯不乖時,奶奶(天生大嗓門)就會大聲說「快吃,不吃不要你了」之類。
  • 不要為了逗娃玩而說謊哄騙娃,比如爺爺奶奶經常會逗娃說「來,爺爺/奶奶抱,結果娃伸出小手要抱抱時,他們又把手收回去不抱娃」之類。
  • 不要當著娃吵架,我們的爺爺奶奶跟別人家很不一樣,三天兩頭愛吵架,而且當著娃毫不避諱。
  • 不要說消極的話嚇唬娃,娃現在很愛抱抱,爺爺奶奶經常會說「煩死了」「不要你啦」「笨死了」之類。

爺爺奶奶堅持認為娃那麼小,聽不懂。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改變不了。

正解:

改變不了,只能迴避。我現在除了洗澡時爺爺奶奶看娃,其它時間基本自己帶娃。計劃近期爸爸回來後,我們回廣州。

關於穿衣

這一點上,經常是爺爺奶奶兩人意見不統一,爺爺常常覺得熱、要少穿,奶奶怕冷,覺得要多穿。

這種情況下,只能聽我的,難得他們都沒有意見。

關於學習

1) 大動作發育,比如翻身、爬行等,我說要練習,爺爺奶奶認為不用鍛鍊,到年齡了自己自然就會。

2) 娃七八個月還不會爬的時候,抱他起來喜歡站著跳,爺爺奶奶總愛扶著娃練習走路。我說現在走路太早了,可以偶爾站站,但過早走路影響娃骨骼及肌肉發育,也說不通。

3) 娃出生我就買了一堆書,爺爺奶奶對我買太多書意見很大,三天兩頭嘮叨,說娃太小哪裡會看,買也不用那麼多。

正解:

我堅持不懈地給爺爺奶奶講故事、擺道理,有時候能配合一下。總體上還是我主導。

寫在最後

全篇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還是自己帶最好。大部分爺爺奶奶觀念畢竟與兒女不同,一輩子的行為習慣幾乎不能改變,與其強求老人,不如自己做好為人父母本分,也讓老人樂得輕鬆。

爺爺奶奶幫忙帶娃是出於愛,不是必須職責。做兒女的應該心存感激,觀念不同可以求同存異,不能因為意見有分歧而鬧矛盾。家和萬事興,好的家庭氛圍也有利於孩子成長。

——End

這裡是『辣媽達摩院』,80後媽媽,愛讀書,愛運動,愛彩鉛,最愛的是分享孩子成長點滴。與您共同探討孕期、產後及育兒等話題,助您從容做辣媽!歡迎關注、點讚及轉發!

相關焦點

  • 吐槽「爺爺奶奶」帶娃,你家的也是這樣嗎?
    之前總能從網上看到,兩代人帶娃的不同,其中最直觀的莫過於農村奶奶給娃的穿衣打扮。雖然覺得搞笑,有過體驗,但是娃自己帶,常常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沒有過多體會。可是有了老二,調整了工作,加之受疫情影響老大幼兒園一直沒有開學,不得已讓爸媽幫著帶娃,才真正地體會到兩代人帶娃的不同。
  • 千萬別讓爺爺奶奶帶孩子!4歲女孩肚子像懷孕,爺爺卻說這樣好!
    「媽媽生,奶奶養,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天天菜市場,外公外婆來欣賞……」這個順口溜道出了多少家庭的憂傷。而且,嬰幼兒穿太多還容易得捂死症候群,每年因此失去性命的寶寶在全國就有數百名。圖片來源網絡3.過度溺愛溺愛是大部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通病,將自己年輕時無法滿足子女的種種,全數投射到孫輩身上作為補償。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兒了?原因引人深思
    另外,還有的家庭是輪流帶娃或保姆帶娃,佔比只有百分之幾。以前,我們更多地看見或者聽說的都是奶奶帶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起,變成了姥姥帶娃,這是什麼原因呢?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去哪兒了?沒錯,我身邊的很多當爺爺奶奶的都是這樣說。其實,爺爺奶奶們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年齡大了,也沒什麼事情可幹,看著同齡人有孫子抱,自己兩手空空,也挺失落的。但是,帶娃的人選主要由孩子媽媽決定,他們也沒辦法。就像我的一位老鄰居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奶奶帶娃,再好都是壞的;姥姥帶娃再壞也都是香的」。
  • 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如何判斷真假帶娃
    很多家庭會選擇把孩子給奶奶或者姥姥帶,夫妻兩個去拼搏賺錢。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現在把孩子放手給長輩帶娃的媽媽很多,孩子不在家長眼皮子底下生活,家長也不知道長輩是如何帶孩子的。有些長輩為了「省事」,面對孩子就不是很用心,「暗度陳倉」式帶娃正在慢慢普及到很多家庭。
  • 放假期間,爺爺奶奶帶娃行為太逗了
    國慶中秋長假帶娃回家探親然後你就會感受到爺爺奶奶不一樣帶娃行為趕緊跟著尚尚來看看孩子們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是什麼樣的?當媽媽覺得娃餓:乖,再多吃兩口就好當爺爺覺得娃餓:乖,最後一口了最後一口了(永無止境的最後一口!!!)
  •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當代社會很多家長覺得第一次當父母,不太會帶孩子,沒爺爺奶奶有經驗,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工作壓力太大,沒有時間看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是60%~70%,3歲以上佔40%。孩子3歲前父母自己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3歲正是個性發展和認知世界的快速階段,也是寶寶與父母培養建立感情的時候。
  • 「論帶娃只服爺爺奶奶」,和父母帶截然不同,氣質外貌拿捏得很穩
    案例: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帖子的標題寫著「論帶娃只服爺爺奶奶」,網友們曬出了自己家孩子被爺爺奶奶帶走的樣子,可以說一張比一張有趣。,然後翹起了二郎腿,可見爺爺奶奶對娃的影響至深,就連坐態堪比複製粘貼。第三張當中孩子竟然跟奶奶跳起了廣場舞,妖嬈的走位讓人捧腹,不少網友表示這肯定是爺爺奶奶帶的娃
  • 爺爺奶奶帶孫子應該要「帶娃費」嗎?2位老人實話實說
    現在大多數家庭,孩子差不多斷母乳以後就交給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都去上班。孩子不僅是家庭的潤滑劑,也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帶娃雖然是體力活,但也只有把娃交給爺爺奶奶帶才是最放心的。有的父母一輩子都是為孩子而活,養大自己的孩子又要無償的養孫子。其實爺爺奶奶帶孫子有時候也真的有苦說不出。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而且爺爺奶奶也很願意看孩子,他們認為:「你們年輕人啊沒有經驗,而且整天都忙於工作,我們倆老人家帶孩子,你儘管放心做你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父母真的能夠完全把孩子交給爸媽看管嗎?
  • 姥姥,姥爺帶孩子親?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親?
    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現在推著孩子散步,或者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有但是不多,我身邊的同事退休後很多都給女兒帶孩子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姥姥,姥爺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已為人父母,所以雙方老人都願意帶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姥姥,姥爺帶的多呢?因為孩子隨媽媽的多,特別是哺乳期孩子都是跟著媽媽的,新媽媽對自己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更多一些,在自己娘家媽媽面前想偷懶,想吃什麼,想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
  • 讓人窒息的爺爺奶奶帶娃法:你最不能忍受上一輩人哪些育兒觀?
    導讀:讓人窒息的爺爺奶奶帶娃法:你最不能忍受上一輩人哪些育兒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讓人窒息的爺爺奶奶帶娃法:你最不能忍受上一輩人哪些育兒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的原因太真實
    以前都是爺爺奶奶帶娃,可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姥姥帶娃呢?這時我們不禁就會產生好奇:為啥現在開始「流行」讓姥姥帶娃了,而不是交給爺爺奶奶帶呢?小丹聽完心裡很不高興,當初自己身體那麼虛弱,婆婆都沒想過請幾天假幫忙照顧孩子,現在孩子都這麼大了卻說要幫忙帶孩子。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其實爺爺奶奶和姥姥一樣都是屬於時間比較多的人,都可以幫忙帶孩子,主要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讓姥姥帶娃。
  • 為啥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外婆帶娃就得給錢?看看孩子姓啥就知道了
    寶爸不認同,卻被寶媽回懟得無話可說如今年輕人壓力大,為了賺錢養家,一般來說,夫妻兩個都是要上班的,因此,有了寶寶後,一般帶娃的問題,大多都交給了老人。雖然奶奶和外婆都是有帶娃的,但是婆婆帶娃,依舊是主流,而且兩人帶娃的待遇卻截然不同。
  • 奶奶姥姥帶娃已成為過去,沒有被小姨帶過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
    所以,經常和小孩子玩的就是爺爺奶奶或者是比較空閒的阿姨。暑假的時候,親戚家的孩子奶奶生病了,就沒有時間照顧小孩子了。孩子爸爸忙著公司創業,媽媽也得加班,根本就騰不出來時間照顧小孩子。所以,他們沒有什麼時間和孩子一直在一起,只能把小孩子給爺爺奶奶看。但是,爺爺奶奶一般都已經五六十歲了。這個歲數的老人除了容易生病,就是沒有力氣。生病就得去住院,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且如果孩子亂跑,老人也追不上。
  • 好太太帶娃日常,爺爺奶奶也可以這樣做,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工作就是看孩子。其實帶娃不是有些人想的那樣看著孩子就行了,而我們不止是看,還要給他高質量的陪伴。每天早上七點鐘,隨著老公上班走時的一聲關門,我的一天開始了。6月19日,星期五,晴。早上7:30,果果還在睡覺。趁他醒來前,我需要把早飯先做好。
  • 冬天老人帶娃,常見三種錯誤觀念,降低孩子免疫力讓娃老生病
    即使生了孩子也沒辦法親自撫養長大,畢竟房車家庭開支都是錢錢錢。請保姆一來經濟負擔重,二來擔心保姆沒有職業道德,所以現在很多農村的老人開始大遷徙到城市裡面,主要是幫助年輕人帶孩子,老人成了帶娃大軍。這一批帶娃大軍還保持著農村裡面質樸的生活習慣,能吃苦,自己吃苦點,穿差點願意給孩子花錢。很多老人都說:自己以前吃過的苦,就不願意再給孩子吃了。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忙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原因很真實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姥姥就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很多父母更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然而爺爺奶奶就慢慢退出了帶孩子的圈子,自從媛媛生了兒子後,由於要忙著去工作,因此孩子的姥姥就主動幫忙照顧孩子,一直到孩子3歲,孩子的奶奶卻突然要求要帶娃,還說自己有時間照顧孫子,就不用姥姥照顧。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娃從「露西」變「翠花」,網友:這是親奶奶
    導語:奶奶帶娃是家庭中的一件常事:在現在的很多家庭中,奶奶帶娃是一件十分常見的事情。在現在看來,很多家庭中,父母的工作都是非常忙碌的,在實時間和精力上都很難給予孩子更好的照顧,所以,權衡之下,奶奶則成為了非常適合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