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7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是男是女」;8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出生後是否該換個大房子」;而如今的9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更多地是「寶寶讓誰帶」的問題。
確實,現代社會生存成本太高,寶媽全職帶娃固然最好,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是家裡有礦,經濟壓力全讓老公一個人來扛,重壓之下必然會產生家庭矛盾,影響夫妻感情。請保姆吧,新聞上整天報導虐童事件,寶寶那麼小交給誰能放心?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
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
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關於懷孕:
姥姥:算著點日子,儘量別到七八月份生孩子,那時候天氣又熱,人又受罪,坐月子都坐不好,以後身體落下病就麻煩了。
奶奶:預產期最好是七八月份,這樣剛好孩子3歲可以上幼兒園,6歲就能上小學。
關於孕吐:
姥姥:怎麼吐這麼狠呢?實在不行這孩子咱們不要了,等身體調理好了、抵抗力強的時候再說。
奶奶:怎麼吐這麼厲害?再這樣吐下去孩子哪來的營養?
關於生產:
姥姥:我閨女咋還沒出來呢?她沒事吧?
奶奶:生的是男孩女孩?
剛生完娃:
姥姥:你要是難受就洗個澡,我幫你把空調關了,洗完我幫你把頭髮吹乾,千萬別著涼了。
奶奶:別洗澡啊,別刷牙啊,別開空調。
關於坐月子:
姥姥:你多喝點烏雞湯,這補身體,月子一定要坐好,不然落下月子病你一輩子受罪。
奶奶:你多喝點烏雞湯,這東西下奶,你為了孩子也得多吃點,不然孩子沒奶可咋辦?
關於餵奶:
姥姥:不能補太狠,不然出了月子身材不好恢復。
奶奶:多吃點,使勁吃,孩子得吃一年奶呢,你不多吃點孩子哪有奶吃?
關於斷奶:
姥姥:斷就斷了吧,你天天又上班又餵奶,跑來跑去多累啊,斷了你也輕鬆點。
奶奶:咋一歲就斷奶了?別人家孩子喝奶都喝到兩歲呢。
看到這裡,我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有沒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對待生孩子這件事,姥姥和奶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姥姥是一心想著娃媽媽,而奶奶則一心想著娃。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在奶奶的心目中,娃才是人家的傳承血脈,而媳婦終於是個外來者,跟婆婆沒有一點血緣關係。
那麼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姥姥和奶奶誰帶娃更好」的問題。
網絡上曾經有一項關於「你們家是誰帶孩子」的投票調查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在參與投票的網友中,有近一半的人選擇了孩子是由姥姥帶的,其次是自己帶,而我們傳統思想裡應該比例最高的選項「奶奶帶」,卻只佔了14.7%。
對於調查結果,資深網友給出了一句精準的總結——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會選擇讓姥姥幫帶娃,而不是奶奶呢?
01、永遠難以解決的婆媳糾紛
婆媳矛盾千古以來都是家庭中最難解的難題,大多數婆媳矛盾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婆婆視媳婦為「情敵」,我說的這個「情敵」是「親子情感上的敵人」的意思,男人一旦成了家,心理便開始慢慢趨於成熟,責任感增強,生活重心和情感重心就會放在自己的小家上,自然就會忽略跟父母之間的一些互動,有什麼事情也會第一時間找自己的愛人商量,而不再像從前一樣找父母商議,這種種變化在婆婆看來,就成了「媳婦侵奪了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事實上正是因為無法接受兒子已經長大了的事實,導致婆婆無法把握自己與兒子媳婦之間的情感界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心理落差。
在這樣心理狀態下,婆婆自然從一開始就在情感上就跟媳婦產生了疏離,這樣的家庭關係下,如果把孩子交給婆婆來帶,一是兩代人產生的育兒分歧無法調合,二是婆婆也會產生很多心理不平衡:憑什麼我要幫這樣的媳婦帶孩子?
對新媽媽來說,一邊是家庭,一邊是事業,一邊還有孩子,壓力如此之大,誰還有心情去整理跟婆婆之間那一地雞毛呢?簡單粗暴的處理,更容易加深婆媳之間的矛盾。
02、姥姥帶娃不會影響孩子跟父母之間的親子情感
在《媽媽是超人》的節目裡,有一個問題:關於帶孩子,是媽媽辛苦還是外婆更辛苦?鄧莎馬上回答是自己的媽媽,因為孩子都是外婆帶;而外婆卻說是孩子的媽媽更辛苦,她只是做了點體力活,但媽媽卻每時每刻都在關心孩子。
外婆幫帶孩子是為了自己的女兒,雖然心疼孩子,但更多的是想幫自己的女兒減輕負擔,所以在帶孩子的同時也會維護自己女兒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而奶奶帶孩子,則更多地是心疼孩子,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血脈,所以加倍對孩子好,可是卻很少顧及媽媽跟孩子的情感。
甚至有的跟媳婦關係不好的婆婆,還會在孩子面前惡意醜化自己媳婦,以達到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人」這樣的目的。
另一方面,父母之於孩子教育這一塊,大多數家庭還是以媽媽為主,如果姥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媽媽可以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跟姥姥溝通,姥姥也更能夠接受,而婆婆則不然,溝通時必定要斟酌再三,想好措詞,以便於既不傷害感情又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對媽媽來說,這樣的溝通成本太高了。
03、親媽帶孩子,是為了讓女兒更好工作,用賺錢的底氣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記得我剛生完孩子滿月就開始上班,婆婆幫帶娃,那真的只是幫帶娃而已,因為她覺得能幫我們帶娃已經是幫了我們很大忙,白天吃完飯的碗都等著晚上回家我來洗。
白天上班忙得不可開交,下班回家趕緊買菜做飯,吃完飯收拾完一切都已經到了晚上十點,還想培養一下親子感情,讓孩子跟著自己睡,晚上給孩子餵奶換尿不溼,一晚上要醒幾次,真的讓人疲憊至極,可是這些辛苦卻不能言說,因為一開口就會被婆婆認為是在埋怨。
如果把婆婆換成親媽,我想她不會捨得自己上了一天班的姑娘回家再洗碗做飯收拾家務,親媽幫帶孩子不是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血脈,只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女兒,想多幫幫女兒,讓女兒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用賺錢的底氣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總之,這個世上有千千萬萬個姥姥不辭辛勞,不求回報,只希望女兒過得幸福,只盼望寶貝健康成長,她們犧牲了萬年的幸福安逸,她們才是每個小家的超級英雄,讓我們為這些「超級英雄」點讚!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