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高,生活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
特別是對於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對孩子的養育、教育又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所以大多數家庭為了減輕生活壓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都選擇了把孩子給老人帶,小夫妻雙方則都外出工作。
「生了孩子給老人帶」,在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又有一個問題,老人,爺爺奶奶是老人,姥姥姥爺也是老人,那麼孩子是給哪一方老人帶呢?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要感恩?
這不快周末了,和同事閒聊到了周末怎麼安排,她說準備去買點禮品和幾件衣服,去看看孩子外婆。
因為前段時間孩子奶奶有事回老家了,自己和老公又都要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於是就讓孩子姥姥過來照顧了孩子一段時間。
現在正好工作也不忙了,可以休息,就想帶點禮品什麼的去孩子姥姥家表示一下感謝。
我聽了之後有點不理解,就問她:「你家孩子奶奶不是一直在幫你們帶孩子嗎,都兩三年了,你怎麼不感謝一下孩子奶奶啊。」
同事頓時說道:「他奶奶帶的是自己的孫子,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啊,哪還用表示什麼感謝。」
其實同事的這種情況也是現在關於老人帶孩子的一個縮影,孩子給老人帶,自然就是奶奶或者外婆,但是這兩位老人帶孩子的待遇卻真的是一點都不同的。
在很多人看來,奶奶帶孩子好像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姥姥帶孩子就要好好感謝。這一情況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奶奶和姥姥帶孩子的差距這麼大?
爺奶帶娃,孩子是跟著男方姓的,是男方家裡人
說起孩子,女人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儘管現在的醫療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女人生孩子終歸是「鬼門關前走一遭」,生孩子所要承受的痛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而當孩子出生以後,基本上都是跟著父姓的,無論孩子到哪裡,姓氏都是不會改變的,是男方的家裡人。由此看來,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爺爺奶奶帶孩子也是義不容辭的。
再說如果是姥姥姥爺帶娃,不管為孩子付出了多少,費了多少心力,最終孩子還是男方那邊的家裡人,還是跟著父姓,姥姥姥爺還是「外」的。
可以說,姥姥姥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能得到孩子帶來的天倫之樂以外,其他的是什麼也得不到的。那麼這種情況下,給姥姥姥爺一些禮品作為感謝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雖然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人們不再認同這句話,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女兒嫁出去之後,生活的重心都會轉移到婆家那邊去。
等到有了孩子,男方父母也老了之後,大多都是要和兒子兒媳一起住的,三代人住在一起,享受三代同堂也是爺爺奶奶。
反觀姥姥姥爺,應該很少有父母跟著女兒住的吧(除非招上門女婿),所以讓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然後送些禮品什麼的當做感恩也是應當應分的。
總的來說,老人是沒有必須帶孩子的義務的,所以不管是哪邊老人帶孩子,夫妻雙方都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