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網上發起一起投票:你家的娃誰在帶?姥姥以近五成的票位列第一。而奶奶僅在保姆之前,倒數第二。正對應,現在育兒屆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爸爸遊戲、奶奶觀賞。
小區附近廣場上,每天上午10點多開始溜娃的時候,會發現自動地形成若干群體。通常是姥姥一堆、奶奶一堆、媽媽一堆、保姆一堆,這其中以姥姥規模最大。
這兩天姥姥堆裡,沒有看到成成姥姥。姥姥們互相交流後才知道,原來成成姥姥住院了。
成成姥姥從2千多公裡外的東北來到廈門,從女兒懷孕就開始在身邊伺候,直到外孫子2歲,朵朵姥姥一直在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都不適應。
為了女兒和外孫子,她也在努力地融入周圍的環境中。最近女兒和女婿雙雙出差,外孫子又趕上秋季輪狀病毒開始腹瀉,姥姥本身就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自己一個人帶著生病的孩子十多天,終于堅持不住累倒了。
女兒心疼自己媽,在出院後,就讓她回東北老家。孩子的奶奶過來後,一直說自己身體不好沒辦法帶孩子,呆了兩天就走了。視頻時看著女兒憔悴的樣子,成成姥姥又帶上了行李奔向福建。
姥姥們溜娃在一起聊天時感嘆道:當媽不容易啊,這不是心疼自己孩子嘛。
@小不點媽媽:生之前婆婆總催生,生了又不幫帶娃,媽媽心疼我累只能來幫我帶了。
@星月傳奇:我也不想讓自己媽媽那麼辛苦,可是我們夫妻倆都上班,奶奶各種藉口不幫著帶。
@阿拉蕾妹妹:每天上班累成狗,回家後還要看到婆婆那副晚娘臉,有時婆婆說髒話從來不避諱孩子,唉!對於孩子的教育滿滿的擔憂。
@玩小鬧:有時覺得老媽太慣著孩子也不好,孩子現在毛病有很多。但我也不大想直接說怕傷她心,畢竟她也不容易。
原因一:心疼自己的孩子。有個採訪,問到為什麼來幫女兒帶孩子。回答基本都是:心疼自己女兒、減少女兒壓力、讓女兒負擔輕一點……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個圖片,女兒坐著給孩子餵飯,姥姥站在一旁給自己的女兒餵飯。當媽的寧可自己累了也捨不得女兒辛苦。於是,犧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義務反顧地照顧起女兒一家。
原因二:婆媳矛盾突出。婆媳關係是從古自今以來最難解決的一件事,畢竟,婆婆是長輩,婆媳的生活習慣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教育孩子理念更是不同。溝通上也存在問題,說多了顯得兒媳婦事多管得寬,說少了老人又不當回事沒什麼用處。要是碰到老公是媽寶男的婆婆,更是小事大事她說的算,這種關係很難相處。
原因三:母女溝通順暢。女兒的脾氣秉性、生活習慣,親媽了如指掌,累了不想帶孩子、睡懶覺、喜歡買東西等缺點親媽也能包容。在育兒理念和方法上,如果出現分歧,那麼母女倆也能好溝通。即使一方說話重了,事後也不存在隔夜仇。而且女兒也會心疼、惦記自己的母親。
1)父母親自帶娃,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與父母更親密。
2)父母親自帶娃,不會溺愛孩子,父母會與孩子一同成長,及時發現、糾正孩子存在的問題,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3)父母親自帶娃,育兒理念和方式更統一,很少會出現分歧,有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和睦。
4)父母親自帶娃,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有利於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創造力,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和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