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生下寶寶以後,很多的父母就會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當中去,在中國帶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了老人身上。
有的是姥姥來看,有的是奶奶來帶,但是誰都知道帶孩子特別的辛苦,前幾天我就看到了一封來自丈母娘寫給女婿的信。
內容大概是說孩子的姥姥幫著孩子的父母看了三年的孩子,但是現在小兩口計劃要個二胎,老人希望他們還能認真考慮一下,因為她覺得自己現在照顧孩子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這實在是一件太累的事情了。
而且在信中她也幫助小兩口分析為什麼他們不適合再生二胎。
兩個人下班回到家以後,對孩子幾乎不聞不問,只是一門心思地玩手機,甚至有的時候聲音大到會影響到孩子的休息。他覺得孩子的爸媽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和關心,而且即便有時間心思也不會花在孩子身上。
姥姥認為,沒有人心疼她的付出,沒有人幫她分擔痛苦,好像孩子就是給她生的一樣,但是她現在真的帶不動了,她也希望自己能有休閒娛樂的時間。
她覺得再要一個孩子會拖垮他們現在的生活水平,畢竟兩個孩子的生活開銷是更大的,她認為女兒女婿無法承擔。
我記得,她在文中說的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們在生孩子,請讓奶奶幫著一起帶,畢竟她也是孩子的親人,也一樣會對孩子好。」
其實現在在家庭中一談到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媽媽希望姥姥來看,爸爸希望奶奶來帶,雖然都是長輩,但是帶孩子的方式也確實有差別,那麼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便於溝通。
因為畢竟女兒和媽媽是有血緣關係的,又從小相處到大,彼此都了解互相的做事方式,無論事情怎樣處理,兩個人都不會產生隔閡。
但是婆婆不一樣,因為畢竟兒媳婦和婆婆相處的時間沒有那麼久,生活習慣方方面面都不一樣,所以很容易產生矛盾。特別是孩子媽媽根本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被不科學的方式教育著,同時婆婆又堅持認為自己帶孩子的方式沒有問題,兩個人這麼針鋒相對著,時間長了,兩個人一定會爆發戰爭。
婆婆和媽媽幫助帶孩子的原因不同。
媽媽幫著帶孩子,是因為心疼女兒,怕女兒因為照顧孩子而受罪,所以想著幫女兒分擔。對於女兒提出的一些意見,她也很容易就採納,畢竟她希望女兒能夠順心順意。
作為奶奶,她總是想去寵著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孩子什麼,對待孩子的事情沒有底線。
媽媽覺得應該嚴厲管教孩子的時候,在旁邊為孩子求情的總是孩子的奶奶。他們不在乎孩子對還是錯,只是希望他們快樂,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變成沒有教養的人。
其實我認為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 不應該有一個人去承擔,而是應該由父母主導著這件事,讓老人們輔助的去照顧孩子才對。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錯事,都要全家人一起坐下來去溝通、商量,糾正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能夠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